摘 要:“根據體系作戰(zhàn)中的作用確定目標”這是“目標中心戰(zhàn)理論”①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在于語言性”。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創(chuàng)設適宜的課堂氣氛,珍惜課堂上的“鬧”和“靜”,注意留給學生自由讀書、靜靜思考、獨立作業(yè)的時間,以促進學生思維深化。
關鍵詞:目標中心戰(zhàn);教學目標;遷移運用
在軍事理論中“目標中心戰(zhàn)”要根據體系作戰(zhàn)中的作用確定目標,圍繞目標組織籌劃戰(zhàn)斗,根據目標毀損程度決定戰(zhàn)斗進程。其實在我們現今的語文課堂中同樣可以把這種軍事理論遷移運用,以教學目標引領課堂,對傳統的甚至模式化的小學語文教學作冷靜的理性反思,促使教學漸入佳境,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體系。
一、把握課程目標,認知有序教學本質
“根據體系作戰(zhàn)中的作用確定目標”,這是“目標中心戰(zhàn)理論”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在于語言性”。語文教學的本質包括語言文字訓練、思維發(fā)展、情緒熏陶、思想教育、常規(guī)訓練等目標。所以,我們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正確把握,建立以語言為主體,語言知識、語言能力為兩翼的訓練體系。
二、認準教學目標,體現和諧的過程結果
“圍繞目標組織籌劃戰(zhàn)斗”,這是“目標中心戰(zhàn)理論”之二。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與訓練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手段,兩者均要受到教學目標的制約。訓練要加強,但要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提問要有目標意識,要為達成課時目標、完成重點訓練項目服務,但要減少在同一平面上的問題,以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即語感,而語感的培養(yǎng)單靠理性分析、訓練是無法達到的,需要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得,特別是加強朗讀訓練,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使學生對語言的感受熟練化、自動化,最終產生頓悟,提高語文水平。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掌握,必須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為此,訓練過程的設計要遵循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使訓練有坡度、有臺階,以求得最佳訓練的效果。
三、關注能力目標,注重營造課堂氣氛
“根據目標毀損程度決定戰(zhàn)斗進程”,這是“目標中心戰(zhàn)理論”之三。我們都清楚,教學方式各有利弊,但創(chuàng)設怎樣的課堂氣氛歸根到底要取決于教學內容。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創(chuàng)設適宜的課堂氣氛,珍惜課堂上的“鬧”和“靜”,注意留給學生自由讀書、靜靜思考、獨立作業(yè)的時間,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語文教學的舞臺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計算機呈現的生動、逼真的情景,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中開始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活動。特別是在一些教研活動中,是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經不知不覺地成為評價一堂課的一個指標。因此,語文教師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生,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媒介,以省時、便捷、高效地開展教學。有的時候,一支筆,一本教材,未必不能擁有滿堂精彩,也是考驗著教師的深厚功底的。
四、設計目標延伸,綻放課堂全新舞臺
“實現目標中心戰(zhàn)的重要支撐,是多樣化的作戰(zhàn)任務和具備特種作戰(zhàn)技能”這是“目標中心戰(zhàn)理論”之四。在造成當前教學質量不理想的眾多原因中,學生閱讀數量少是重要的一條。電視、電腦等媒體的直觀沖擊更加直接地影響著當今學生接受閱讀的機會。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要正確處理教材和教學內容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適當增加閱讀量,編寫校本教材等;另一方面,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敬業(yè)與才智,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帶著自身的文化積淀,去研究、分析、理解、把握和延展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有個重組的問題。教師眼中的教學內容,應該包含其自身的知識和情感,它自然要比教科書的內容豐滿許多,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材”。
基于此意義,我想,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課堂,將成為語文教育實施者投入實踐的真正引路人。讓我們在語文課堂這個戰(zhàn)場上圍繞“目標中心戰(zhàn)”打一場勝戰(zhàn)。
參考文獻:
周陽升,王明明.“目標中心戰(zhàn)”路徑何在[N].解放軍報,2013(010).
作者簡介:蘇云霞,女,1970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研究方向為學生語文課堂學習實效性的研究。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