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軒
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廣探幽
2007年冬,福金兄惠贈長篇小說《黑白》,2014年夏,又寄姊妹篇《黑白·白之篇》。兩本書擱置案頭,很想靜心讀讀,寫點文字。可我是一個純粹的棋類藝術門外漢,能走進他創(chuàng)造的那個陌生的圍棋世界嗎?一直躊躇著。最近,終于下決心捧起了這部寫圍棋題材的大書,這一讀竟使我深陷其中,流連忘返,感想萬千。小說是寫圍棋,但更是在寫歷史、寫文化,透過小小的圍棋世界,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廣的探幽發(fā)微。比之30年前的尋根小說派,作者抵達了一種新的境界。小說寫了四五代棋人乃至棋王的生存和命運,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他們身上傳統(tǒng)文化的興盛、裂變、衰落乃至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滋長…… ?儲福金以復雜沉郁的思想情感,憑借圍棋故事表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當代歷史中傳統(tǒng)文化的演變歷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新時期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歌猛進中,涌現(xiàn)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文學流派:尋根小說派。這一派的作家們,深受拉美文學中濃厚而“魔幻”的民族文化表達的啟迪,痛感當下文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喪失,決心重新尋找中國文學的文化之“根”,期望同西方文學形成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尋根派作家們的理想是宏大的,精神是可貴的。但他們自身的文化知識是片面、殘缺的,思想方法是簡單、功利的。一味地謳歌傳統(tǒng)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優(yōu)根”,或偏激地批判民族文化乃至民間文化的“劣根”,都使他們不可能真正走進中國文化的縱深之處,也不可能真正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因此,尋根小說只熱鬧了三四年時間就退潮了。
30年時間過去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發(fā)現(xiàn)、重構,在社科界、文學界乃至政治領域,始終沒有中斷。直到今天,我們才可以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才真正被認為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與精神家園,有了一種文化的自覺和自信。當然,距離中國文化的復興和強大,道路還很漫長。在這樣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一批旨在表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文學作品應運而生。儲福金的《黑白》 《黑白·白之篇》無疑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品??梢哉f,儲的圍棋系列小說,是對尋根小說的承傳與發(fā)展、甚至超越。他通過圍棋文化這條路徑,進入了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腹地,即儒、道、佛三教一體的肌理層面,并努力寫出了“風云際會”的文化“風景”。他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寫到八九十年代,在七八十年的歷史中又突出了抗戰(zhàn)時期、“文革”時期兩個大變動時段,書寫了咫尺圍棋所折射出的世事滄桑、文化變遷,特別是四五代棋人的圍棋生涯、文化人格、心靈歷程,表現(xiàn)出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當代歷史中的悲劇命運和不朽價值。他是用自己的人生體驗、感性生命去寫傳統(tǒng)文化的,對各種文化的探索、認知以及評判,是建立在感性與理性相融合的基點之上的,因此表現(xiàn)在字里行間,就顯得格外真切、從容、鮮活,使繁瑣的圍棋技藝、虛幻的文化形態(tài),變得有形有神,生動感人。可以說,儲福金小說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其深廣度、形象化,已然超越了尋根小說。當然,儲福金小說在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與表達上,也有一些局限和問題,但在當下的文學中,無疑是出色的、獨特的。
青年學者李春華指出:“儲福金扛鼎之作《黑白》是一部寫圍棋的小說,圍棋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一項技藝,乃‘雅人所為,‘棋藝牽連的是‘棋道,蘊藉的是‘文化,往高了說,‘棋魂體現(xiàn)的是‘國魂?!雹龠@一觀點沒有錯,但不到位。儲福金的小說絕不僅僅表現(xiàn)的是棋文化,而是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浮沉、興衰,顯示了他對文化反思與重構的一種“野心”。他在一次訪談中,明確地說:“圍棋不是黑,就是白,很難寫,以往市面所看到的書籍,大都是寫圍棋知識,或者是人物傳記。我想通過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揉進小說?!薄拔沂呛蛡鹘y(tǒng)文化精神、人生境界的追求聯(lián)系在一起描寫的。中國傳統(tǒng)的琴棋書畫,唯有棋是有對手的,坐照、手談、紋枰論道,高雅中包含著豐富的對立沖突的意味?!雹谒杂X地承擔起一項文化使命,前后用十幾年時間,完成了他的圍棋系列小說。他把在一般人看來繁復無聊的圍棋對弈,寫得饒有興味,通俗易懂,甚至驚心動魄。把大多數(shù)人覺得虛無縹緲的文化精神,寫得有虛有實,可感可觸。小說不僅在思想內容上有豐富的認識價值,同時在敘事藝術上融會古典與現(xiàn)代方法,形成了一種典雅、溫潤、抒情的審美特色。
圍棋中的文化演變
咫尺天地,兩人對弈,天地悠悠,世事滄桑。在中國的琴棋書畫中,圍棋因為是一種由二人構成的藝術、體育活動,因而顯得更為獨特、復雜一些。亦如民間廣泛流傳的神仙下棋傳說:一個農(nóng)人到深山峻嶺砍柴,忽見兩位鶴發(fā)童顏的老翁在一塊青石上下棋,呆看一陣弄不明白,下山回到村里,故鄉(xiāng)面貌大變,孫輩已成白發(fā)老人。這些傳說隱藏著一個道理,即在圍棋博弈中,是蘊含了無限的時空的,它牽連著廣闊的歷史、文化、社會、人生、人心的。正如古代詩人所吟詠的:“世間甲子須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p>
圍棋的起源,它與文化的關系,可謂神秘莫測、源遠流長。
《黑白》開頭寫主人公陶羊子住在蘇城小舅家里,閑得無聊上街轉悠,偶遇一位相貌和藹的老人彎眉毛,見他身背圍棋就問道:“你知道圍棋是怎么來的?是誰造的?……堯帝的兒子丹朱腦子不靈光,堯帝造了圍棋來教他,丹朱學了圍棋,就變愚蠢為聰明了?!?/p>
堯帝是數(shù)千年前的歷史人物,中華民族的遠祖。圍棋竟然是他創(chuàng)造的。這使從小酷愛圍棋,但不知它從何而來的陶羊子,受到了一種心靈震撼,并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將與圍棋緊緊相連。
中國古代文獻就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的記載。這樣看圍棋的歷史就有三到四千年之久。堯和丹朱的故地在晉東南。晉東南在中國文明起源和文化生成中具有突出的歷史地位,有著深厚的圍棋文化土壤。陵川縣棋子山現(xiàn)存多種有關圍棋的民間傳說和遺跡,因此專家認為是中國圍棋文化的發(fā)祥地。
圍棋規(guī)則簡單易學,但棋路變化多端,比中國象棋更為復雜,也更具魅力。圍棋蘊含著古代哲學中“一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圓地方、十九農(nóng)節(jié)氣、三百六十周天之數(shù)”等等含義。《易經(jīng)》思想產(chǎn)生更早,據(jù)說在五千年到七千年,但形成文字則在商末周初,所謂“文王演易,周公祖述”。其核心哲理是:“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二者產(chǎn)生在相同的文明和文化時代,其哲學思想是息息相通的。
《易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中國漫長歷史中產(chǎn)生的儒家、道家和先外來后本土的佛家思想,既是《易經(jīng)》思想的孕育,又是《易經(jīng)》思想的裂變,都囊括在《易經(jīng)》宏大的思想體系中,豐富和深化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儒、道、佛作為中國文化中的三種形態(tài)和傳統(tǒng),又有各自的特點和功能。儒家主張“入世”“治世”,積極進取、有所作為、經(jīng)世濟民。道家倡導“自然”“出世”,全真保性、順其自然、清靜無為。佛家則主張“解脫”“涅槃”,無私無欲、慈悲為懷、超脫自在。三家的思想大異其趣,各執(zhí)一端。但共通的一面是:人如何修煉自己、如何實現(xiàn)理想人格,可以說都是一種有關生命的哲學。圍棋和圍棋活動,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載體,必然會蘊含豐富的文化思想,也必然會激發(fā)棋人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心理,從而濃縮更廣大的社會人生。業(yè)余的、低層次的圍棋愛好者,也許下圍棋只是一種娛樂、游戲。而專業(yè)的、高層次的棋手,在他們的博弈中,自然會折射出各自的文化人格和思維智慧,呈現(xiàn)出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文化風尚和價值追求。儲福金在他的圍棋小說中,不僅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的命運變遷,更表現(xiàn)了幾代棋人的文化心理積淀以及他們的生存命運。這是他對當代文學的一份獨特貢獻。
圍棋的興衰同歷史的變遷有著密切關系。兩部小說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民國初期寫起,到進入90年代市場化時期為止。作者在敘述過程中,不時點出時代背景,給人以闊大的歷史縱深感。小說第一部開頭,就間接寫到:“都是民國啦,沒有皇帝啦?!薄奥犝f縣上有學校了,男女都在一起識字?!薄坝致犝f京城里已經(jīng)取消了科舉考試。”“還聽說總統(tǒng),也就是皇上,要靠選舉?!边@自然是民國早期的情景了,圍棋作為國粹還在上層、民間流傳著。到第三節(jié),作者寫道:“聽說什么直系和奉系的軍閥在開戰(zhàn),江北本來就有饑荒,災民加難民,四散著。小鎮(zhèn)上平常寧靜的氣氛給打亂了?!贝藭r,“五四”運動爆發(fā)不久,民國進入軍閥混戰(zhàn)時期,民眾的生活處于動蕩、貧困狀態(tài)。圍棋作為文人“雅事”,受到了巨大沖擊。到八年抗戰(zhàn)時期,是中國最昏暗、最艱難的時期,作者做了濃墨重彩的描寫:軍閥芮總一下子把桌子都掀動了,罵道:“這個該死的小日本,我操他小日本的娘!連盤棋都不讓我看完!”“俞參謀對棋士宣布了淞滬戰(zhàn)爭的消息。”“戰(zhàn)事到了南城,攻城戰(zhàn)進行了幾天,南城失守了?!薄八ㄌ昭蜃樱膩頉]見過有這么多的死人,走到此處,就仿佛在一個死人世界里穿行。”殘暴恐怖的南京大屠殺,毀掉了整個文化古都,殺害了二三十萬中國平民。偌大的城市,再擺不下平靜的棋盤,一大批棋人風流云散。在第二部小說中,作者細膩地描述了海城“文革”的爆發(fā):“海城的馬路上,出現(xiàn)了一隊一隊套著紅袖套的紅衛(wèi)兵。居委會出進多的也是紅衛(wèi)兵,這些年輕學生臉色與紅袖套一樣,顯著興奮的紅色?!帨煲磺形勰酀崴?,打倒一切牛鬼蛇神。陶羊子理解這句口號的意思,是讓世界變得紅彤彤的,讓社會一片光明,這是年輕人的理想,理想是美好的?!痹诒╋L驟雨般的“革命”面前,圍棋顯得多么微不足道,老一代棋王在內心深處否定著自己的職業(yè):“紅衛(wèi)兵給他們戴上了高帽子。他不想看也看到了,她的高帽子上寫著她的罪名:漢奸特務的小老婆?!约侯^上高高的紙帽子,黑墨水還在往下滴,會寫的是什么?他的罪名應該是國民黨芮總府包養(yǎng)的棋士。”浩劫用暴力摧毀著棋人的心靈、身體和自尊。從小小的圍棋上,我們可以痛切地感受到,在近一個世紀的現(xiàn)當代歷史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所遭受的一次次沖擊和悲劇命運。
圍棋的變化與文化的運演有著更復雜的關系。首先,圍棋作為一種古人的創(chuàng)造,其本身就蘊含著古人的一種思想和智慧。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調和”,即通過黑白雙方的博弈,相互退讓,達到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從這個角度講,它與《易經(jīng)》的“天人合一”、和諧中庸的思想是相通的。小說中,陶羊子的師父任守一說:“棋也合著天人合一。黑白陰陽之分,五行轉化。有取勢有取地,變化多端。可養(yǎng)性,可練智,皆在一心。應乎天地之道,多為智者所好?!边@是對圍棋文化的深刻領悟。其二,圍棋文化又因一社會一時代大勢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取向與風格。譬如上世紀初期、民國年間,圍棋對弈中還保留著更多的古代文化中的中庸和君子風范。而在“文革”中,圍棋比賽場就充滿了你死我活的決戰(zhàn)氣氛。到90年代的市場化時代,圍棋競賽又儼然成了一種你爭我奪的名利場。而同樣是圍棋,在日本與中國,又表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風格。小說主人公陶羊子、彭行,多次與日本棋手對弈,就深刻感受到了這種不同。日本近現(xiàn)代經(jīng)濟、軍事的振興,激發(fā)了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表現(xiàn)在圍棋上,就充滿了一種進取、搏殺、必勝的精神。而中國由于長期以來的戰(zhàn)爭、革命、運動,傳統(tǒng)的棋文化屢受沖擊,體現(xiàn)在棋路上,雖然根基深厚,但棋風已顯出一種凌亂、猶疑和乏力來。棋運與國運是相連的。其三,圍棋文化更突出地體現(xiàn)在棋手的文化人格和行棋方式上,二人的博弈,其實也是人生歷練、文化境界、聰明才智的較量。譬如陶羊子,儒、道、佛文化兼有,但主體是道家和佛家文化,因此棋風就顯得超然而開闊,成為一位世外高人。譬如彭行,歷經(jīng)“文革”磨難,生存沒有保障,他下棋就是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因而總是進攻、搏殺,弘揚的是儒家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而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脫穎而出的侯小君,一方面繼承的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實用主義,另一方面吸取的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中的功利主義,同樣使他瘋狂搏殺、馳騁棋壇。中國以儒、道、佛為主流的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當代歷史中風雨飄搖,但依然蘊藏著強勁的生命和生機。
棋人的生存命運
人具有什么樣的屬性,是哪一類動物?是政治的、階層的、經(jīng)濟的?還是種族的、文化的、道德的?歷來眾說紛紜。德國著名哲學家卡西爾著力從文化的角度分析、判斷人,認為與其說像亞里士多德認為的“人是政治的動物”,不如說“人是文化的動物”。政治究其本質也只是文化的一種組織形式。而人類文化的各種形式,如神話、宗教、語言、歷史、科學、藝術等等,無一不是人以自己的符號化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chǎn)品”。人類文明和文化的創(chuàng)造歷史,正是人類精神成長的歷史。
圍棋只是人類藝術、體育里的一種,它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飽含著人的文化思想和想象,它的操作實踐同樣表現(xiàn)著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性格。正如《黑白》中日本棋手宮藤所說:“棋與文化相通,棋本身便是文化。一般下下,可以亂戰(zhàn)亂斗,只要能贏就行,但要到高的境界,非得有文化底子支撐?!眱Ω=鹚茉炝艘幌盗械钠迦诵蜗螅衅胀▏鍚酆谜?,有專業(yè)技術棋手,有功夫高深的棋王,林林總總有幾十位,構成了一個鮮活而多樣的棋人畫廊。而其中的十幾位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性格。當然,作者的人物,并不是那種現(xiàn)實主義式的個性人物,而是一種具有文化精神和特征的人物,我們可以稱之為文化型人物。在這些人物身上,文化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撐,文化制約、支配著他們的人生命運乃至行為心理。在他們的文化構成中,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道、佛以及現(xiàn)代的實用主義,成為一種主要思想資源。但幾種文化元素又處于變動沉浮狀態(tài),構成了他們多姿多彩的人生形態(tài)。其中塑造得成功的是陶羊子、彭行、柳倩倩、侯小君以及任守一、梅若云、任秋等多位形象。
陶羊子是整個小說的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號人物。這是一個承傳了儒、道、佛文化精神的人物,是一個兼有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意識的文人形象。是一個德行高潔、棋藝高超但又不與世與人爭的世外高手。是作家苦心塑造的理想化文人形象。陶羊子的一生,經(jīng)歷了民國、抗戰(zhàn)、解放、“文革”、新時期等一系列歷史變遷。童年時期,母親早喪、寄人籬下、苦讀詩書;但他聰慧、內向,偶然機緣迷上圍棋。少年時期,流落書城,街頭當報童、戲園子做雜役,飽嘗了人世和生活的艱難。但因他天才的棋藝,有幸上了貴族學校,汲納了新文化新知識,又成為軍閥門下的棋士,出入于上流社會。青年時期,遭遇戰(zhàn)爭,家破人亡,逃亡西南,在貧病交加中,遇到阿姍,成家立業(yè),偏居昆城一隅。中年時期,幸逢建國,寓居海城,退出棋壇。遭遇“文革”風暴,沉入社會底層。新時期以降,隱居民間,依然關注棋壇,在四代棋王聯(lián)賽中,挫敗年輕棋王、他的徒孫侯小君,然后溘然而逝。在陶羊子的一生中,有幾位重要人物,影響和改變著他的人生命運。師父任守一,通《易經(jīng)》、懂佛教、學富五車,關心社會民生,但卻不愿與政客軍閥為伍,剃度為僧。是一個閑云野鶴般的人物。他是圍棋高手,引領陶羊子走上了圍棋道路。中學同學梅若云,出身富家,亮麗、聰慧、高雅,對圍棋有著獨特的理解,是陶羊子棋藝上的知音和精神上的戀人。妻子任秋,是任守一的女兒,天性活潑自由,珍愛平常生活,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女人,她使陶羊子真正懂得了家庭、社會和人生。梅若云和任秋,構成了陶羊子的精神之戀和世俗之情。在陶羊子的文化積淀中,既有儒家的努力進取、誠實守信,更有道家的隨遇而安、超然隱世,還有佛家的向善慈悲、超脫涅槃,但更突出的是道家佛家的自由圓融境界。他的“血水里泡三遍、鹽水里煮三遍、堿水里浸三遍”的苦難人生,成為他滋養(yǎng)、領悟棋道的豐富資源,而黑白世界中的博弈、陶冶,又拓展和升華了他的人格和境界。這是作家鐘情、向往的理想形象。
彭行是《黑白·白之篇》中的主要人物。這是一位在逆境中探求人生道路,在順境中建立功業(yè)的強者形象。陶羊子是在戰(zhàn)亂、流浪中書寫了獨異人生的,而彭行是在“文革”亂世中成就了有為人生的。他是上世紀60年代千千萬萬知識青年中的一員,因為棋而改變了他的人生。儲福金也曾經(jīng)是“知青”,感同身受,因而筆下的彭行顯得格外逼真、深切、傳神。彭行中學畢業(yè)遭遇“文革”,一邊參與運動,一邊拜陶羊子為師學圍棋。師父不僅教他學棋藝,更教他讀古典、學文化,使他在動亂中找到了一束精神之光。插隊江南農(nóng)村,生活之苦、農(nóng)活之累,讓他不堪忍受。因有圍棋特長而聞名,又因與棋手下棋打傷了對方,從南方逃亡到北方。落腳臺山鎮(zhèn)煤礦,在全國比賽中榮獲冠軍,終于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成為南城體委棋院的教練,熱誠培養(yǎng)圍棋新人,精心組織圍棋比賽,為國家、為社會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彭行承傳了陶羊子的文化精神,但體現(xiàn)更突出的是儒家的“入世”“進取”精神。最初,他只是喜歡下棋,后來,當下圍棋可以改變他生存命運的時候,他緊緊抓住機遇、克服困難,終于成為國家體制內的圍棋教練。在前一階段,他的棋以進攻為主,下得既狠又準。下棋的目的是為了求得生存。表現(xiàn)出一種堅韌、向上的文化精神。當他達到目的成了棋院教練之后,又認真教學、扶植新秀,體現(xiàn)的則是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的獻身精神。
柳倩倩、楊蓮是小說中的第三代棋人。她們與圍棋的關系,絕不像教練、師傅彭行一樣,是為生存而下棋,而是出自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歡。劉倩倩秀氣、聰穎、文靜,而楊蓮土氣、摳門、沉郁。正值青春期的她們,先后陷入了愛情的漩渦。鄉(xiāng)下姑娘楊蓮,與臺灣來得風流青年蕭然搞上了戀愛,竟使她的棋力大增,人也變得漂亮,讓棋藝較高的柳倩倩屢屢敗北。而柳倩倩也與才子姚鈞產(chǎn)生了愛情,棋藝也迅速見長。于是她們相信:“棋是情感?!毕缕褰o她們帶來了愛情,愛情激發(fā)了她們的智慧。圍棋與情感緊緊相連。這成為她們的一種信念。但是,柳、楊最初的愛情無果而終,她們又一次次地去尋找愛情,又一次次地失敗。于是她們的棋藝、成績也因此起伏不定,對圍棋產(chǎn)生了一種虛幻感。后來,楊蓮死于白血病,臨終前把徒弟侯小君托付柳倩倩。而柳倩倩激流勇退,辦起了“方圓棋校”。編寫《快樂圍棋》教材,認真培養(yǎng)圍棋新人,扶植了圍棋奇才侯小君。像她的師傅彭行一樣,做著甘為人梯的工作。作者似在表達,圍棋自然需要喜歡、需要才氣,但更需要文化作為根底。沒有文化的棋手,是難以行遠的。
侯小君是另一類棋人。他成長在90年代之后的市場化、世俗化時代,沒有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吸納的只是中國文化中的務實主義、現(xiàn)世主義,還有西方現(xiàn)代文化中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等。他也許不是自覺地接受這些負面文化的,但整個社會的商品化潮流改變、異化了他。他有著特殊的性格和思維,敏感、孤獨、簡單,是天生的圍棋怪才。師傅柳倩倩慧眼識珠,絕然地把他推向北京的圍棋“道場”去歷練,他的母親計星月看到了兒子未來的前景,一邊用母愛撫慰、鼓舞他,一邊用不斷增長的收益刺激他,使他成為拼命贏棋、拼命斂錢的狂人。在同學兼記者胡多導演的記者招待會上,他直言不諱地講:“什么是圍棋的美?效益就是美!贏棋就是美!”這樣的圍棋理念導致他下棋以搏殺為主,常常制造無理棋,在亂中取勝。作者在這一人物身上,融入了鮮明的批判意識,揭示了市場化社會中圍棋的一種異化和危機。
小說結尾設置了一個“大團圓”結局。記者胡多和方圓棋校校長柳倩倩,共同策劃了一個四代棋王大聯(lián)賽。高手云集,轟動南城。棋賽前段分別由陶羊子與彭行、柳倩倩與侯小君下棋。但在比賽過程中,很快變成了陶羊子和侯小君直接對陣。90多歲依然精神矍鑠的陶羊子,每一步都是那樣平實而飄逸,而目空一切的全國青年冠軍侯小君,卻采用了搏殺、混戰(zhàn)、出無理棋的策略,但陶羊子以靜制動、以圍克攻,終以半目取勝。人們看到,平靜的陶羊子睡著——涅槃了,身上飄出一縷檀香氣息。陶羊子以他的生命、以他的棋藝,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勁生命和力量;侯小君以他的偏激和狂傲,顯示了現(xiàn)代功利文化的“貧血”與病態(tài)。作者的情感傾向和思想態(tài)度,盡在其中。
尋找一種新古典式敘事
儲福金在談到他的圍棋小說創(chuàng)作時說:“圍棋是簡單的,然而這簡單的黑棋白棋,落在象征天圓地方的棋枰,卻能衍生出無盡的變化。它被形容為包含著天地萬物、人世百端的至理,歷時數(shù)千年而不衰,表明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嗄曛?,我不斷地把構思打到電腦上去。有時一個令人激動的靈感,幾乎讓我立刻想動手寫這部作品,但我還是忍住了,我怕不能表現(xiàn)出那種深深的在內心里的東西內核是要充分地表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很想寫出真正的中國形式的作品來?!雹?/p>
儲福金既是一位扎實成熟的小說家,又是一個出色的業(yè)余圍棋手。小說與圍棋相遇,成就了一部難得的、杰出的圍棋小說?!笆昴ヒ粍Α?,作家就是要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中國敘事形式。
閱讀儲福金的圍棋小說,你既能感受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特別是南方當下小說對他的深刻影響,譬如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關注,對文化演變和問題的思索;同時又能領略到中國古典文化、古代小說對他的無形浸染,譬如對《紅樓夢》 《儒林外史》敘事形式和語言風格的有意借鑒。這使他的小說既今且古、或者說不今不古。這正是他的小說格調高雅而終難大紅大紫的重要原因,但又恰恰表現(xiàn)出他的獨特追求:尋找一種新古典小說的敘事形式。
在敘事視角上,儲福金形成了一種既是全知視角、又是半知視角的模糊敘事視角。小說創(chuàng)作中,敘事人的確立至關重要。古典小說往往選擇全知全能的“說書人”視角,而現(xiàn)代小說大多選擇有限度的半知視角。儲福金小說中敘事人自然是作者自己——一個具有豐富文化修養(yǎng)的現(xiàn)代作家,他了解全局,推動故事,支配人物,可以穿越現(xiàn)實觸摸文化的“脈動”,可以進入人物內心把握他的心靈變幻,具有極大的自主性。譬如前部小說著力描繪陶羊子從少年到中年幾十年間的坎坷人生,后部小說則側重講述了三代棋人的不同道路,作者縱橫捭闔,敘事從容、到位。同時,作家又是一個受到限制的特定的講述人,他不能做到無所不知、無所不講,他總是緊貼著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人生和命運軌跡講述,努力發(fā)掘著他們的精神情感歷程,在重要人物身上盡情揮灑,而在次要人物身上總是刪繁就簡、一筆帶過。譬如寫前輩棋人陶羊子,作家是用一種敬重、抒情的筆墨去寫的;而彭行是作者的同代人,采用了一種寫實、剛勁的筆調去展開。全知與半知視角的自如運用,使小說顯得開闊、豐厚,又深切、細膩。
在情節(jié)結構上,儲福金努力融多種“版塊”為一體,構成了一種開合有致的結構形態(tài)?!逗诎住?《黑白·白之篇》兩部小說,橫跨幾個朝代七八十年時間,故事線索大大小小許多條,人物形形色色幾十個。怎樣把它構成一個井然有序而重心突出的藝術整體呢?作者的原則是:以主要人物的圍棋人生為主線,揭示現(xiàn)當代歷史中傳統(tǒng)文化的演變。作者抓住了小說之綱,提綱挈領,于是全盤皆活。譬如第一部,以陶羊子的人生為主線,寫圍棋如何改變了他的人生,人生又怎樣升華了他的境界和棋藝。圍繞這一主線,展開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變遷,特別是艱難的八年抗戰(zhàn),還有蘇城、南城、昆城這些南方城市的社會風貌,以及各階層人們的日常生活。小說的主干是突出的,人物是集中的,其他情節(jié)如圍繞紅花的綠葉,處理得各得其所。譬如第二部同樣是以人物為主線,但四個章回分別寫了陶羊子、彭行、柳倩倩、侯小君四個主要人物。是以人物的輩分大小,有序而集中地刻畫一個個人物,由四個章回連綴而成。小說尾聲,四代棋王同臺“出演”,形成一個戲劇化的“大團圓”結局。這就頗有點《儒林外史》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情節(jié)結構樣式了。整個圍棋小說以四代棋人的命運為主干,清晰完整。而圍繞主干,依序展開了戰(zhàn)爭、革命、城市、鄉(xiāng)村、家庭、婚愛等種種生活情景,顯得宏大而幽深、完整而靈動,體現(xiàn)了儲福金對生活、對小說的駕馭能力。
在敘事語言上,儲福金運用了敘述、描寫、抒情、哲理以及心理刻畫等多種手法,使他的小說既寫實又超然,既純凈又豐富。他的小說寫南方的歷史滄桑、棋人的命運沉浮,用筆從容、典雅、蘊藉,帶著一種南方文學的陰柔之美。他大量采用了通感描寫,譬如寫陶羊子與梅若云下棋:“梅若云的棋又走到了空間,仿佛在飄舞著。陶羊子緊跟著。但她的棋越發(fā)飄忽,飄忽重仿佛有著一點悲哀的調子。陶羊子一時竟覺得,她的棋從低處飄忽到空中,仿佛是飛升了。”這哪里是黑白棋子的對弈,分明是靈魂的追逐與相會。譬如寫比賽場上柳倩倩觀察徒弟小君下棋:“柳倩倩似乎能從他眼光的聲音中,聽到他棋子落處的想法。她覺得很奇怪,她也就意識著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的身上,更奇怪的是,小君仿佛從身體上觸覺上,清楚了她的意識,準確地落子在那一點上?!痹趲熗街g,竟然有這樣的心靈感應。譬如寫陶羊子與小君下最后幾步棋,老人手執(zhí)棋子,神游物外:“世事繁復,眼花繚亂的變化他看得多了,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不是負重,而是圓融,圓融之界,一片清明。他只是行著自己的步子,不驚不辱,不爭不隨……”真正的棋王與人對弈,已不再是力量、技術之類,而是一種文化、精神、境界的體現(xiàn)了。這些描寫,是儲福金對圍棋世界的感悟,更是作家道家、佛家乃至禪宗修養(yǎng)的一種透射。
古老而博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坎坷走到今天,或許正遭遇到了一個重建和復興的歷史契機。文學天然地肩負著凝聚、重構民族文化的使命,這是一項困難而浩大的工程,我們在儲福金的小說中,看到了這種探索和希望。
【注釋】
a李春華:《棋道與中國人的“文化心靈”》,《小說評論》2012年第1期。
②蔡震:《儲福金:“黑白”道兩手都厲害》,《揚子晚報》2012年12月8日。
③儲福金:《黑白世界話人生》,《人民日報》2011年0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