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耀 琳
(西華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太平廣記》流傳考
林 耀 琳
(西華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宋初《太平廣記》自成書以來,傳播范圍由朝廷貴族逐漸向廣大士人階級流傳。在此期間,后人刊刻的各版本《太平廣記》的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與原版《太平廣記》存在諸多差異。對北宋以后各朝代的史料考證發(fā)現(xiàn),《太平廣記》的傳播始于朝廷貴族,逐步流傳到士人階層,以致后人眾多刊刻版本內(nèi)容彼此存在差異,難成善本。
關(guān)鍵詞:《太平廣記》;流傳;士人階級;版本
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107.1219.007.html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5-01-07 12:19
《太平廣記》自宋初成書以來,其流傳怎樣,對后人各版本有何影響及彼此之間存在何因果關(guān)系,現(xiàn)學(xué)術(shù)界雖有一些論述,但仍缺乏系統(tǒng)分析。鑒于此,有必要對《太平廣記》流傳的總體軌跡,以及對后人各刊刻版本內(nèi)容有何影響,乃至原版《太平廣記》是如何流傳等問題做一系統(tǒng)分析。
一、流傳和版本演變始于宋初
最早記載《太平廣記》受詔編撰時間的文獻(xiàn)是宋人王應(yīng)麟的《玉?!肪砦逅闹械摹秾?shí)錄》:“太平興國二年三月戊寅,詔李昉、扈蒙、左補(bǔ)闕知制誥李穆……少府監(jiān)丞呂文仲、阮思道等十四人,同以前代《修文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及諸書,分門編為一千卷。又以野史、傳記、小說雜編為五百卷……”《會要》:“興國二年三月,詔昉等取野史小說集為五百卷(五十五部,天部至百卉),三年八月書成,號曰《太平廣記》(二年三月戊寅所集,八年十二月庚子成書)。六年詔令鏤版(《太平廣記》樓版頒天下,言者以為非學(xué)者所急,收墨板藏于太清樓)[1]113?!?/p>
雖現(xiàn)學(xué)術(shù)界對《太平廣記》的成書時間仍無一致定論,因《會要》下記載三年八月,故以張國風(fēng)先生為代表的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rèn)為,《太平廣記》成書于宋太宗時期太平興國三年八月,可以定論的是《太平廣記》成書于宋初。同時,《會要》記載,六年詔令鏤板(《太平廣記》樓版頒天下,言者以為非學(xué)者所急,收墨板藏于太清樓),因“言者以為非學(xué)者所急”,故《太平廣記》被束之館閣,收墨板藏于太清樓。因此,《太平廣記》因受當(dāng)時一些因素影響,剛開始的流傳范圍有限。
同時,《玉?!芬灿涊d了《太平廣記》當(dāng)時的流傳范圍,如《玉?!肪砦逅闹械摹秾?shí)錄》:“自十二月一日為始,宰相宋琪等言曰:‘天寒景短,日閱三卷恐圣躬疲倦?!显唬骸扌韵沧x書,頗得其趣,開卷有益,豈徒然也?!痹賱t,宋袁文《甕牗閑評》卷五:“余幼時讀《太平廣記》,見唐太宗遣蕭翼購蘭亭帖,蓋譎以出之,輒嘆息曰:‘蘭亭敘若貴耶?以太宗之賢,巍巍乎近世所無,奈何溺小奢好而輕失信于天下也?觀景文公所書,益知子發(fā)之言為不謬?!彼尉肮此纹睿谒握孀?98登基之年誕生,景公幼時即真宗前期。
因此,無論是宋太宗日閱《太平廣記》三卷,抑或宋景公見到的《太平廣記》,足以說明當(dāng)時《太平廣記》雖成書不久便因“言者以為非學(xué)者所急”等原因收藏于太清樓,但也有傳播,只不過傳播范圍只限制在皇帝貴族這一極小的圈子。
根據(jù)《文苑英華》的序言,太清樓于大中祥符八年發(fā)生火災(zāi),《太平廣記》毀于火災(zāi)。因此,《太平廣記》何能得以流傳?雖宋真宗在大中祥符時期詔令再次刊刻《太平廣記》,而問題在于,《太平廣記》既然毀于火災(zāi),且《太平廣記》當(dāng)時的編撰人員已絕大多數(shù)不在人世,想重新獲得被火燒版《太平廣記》已無可能。因此,筆者推測,毀于火災(zāi)的只是雕刻版《太平廣記》,而作為雕刻版底本的《太平廣記》仍舊存在。也就是說,當(dāng)時《太平廣記》存在兩份,一份是雕刻版,一份是雕刻版的底本,而這底本也是李昉等編撰者的草稿和編撰的來源,雖編撰者當(dāng)時絕大多數(shù)不在人世,但他們手中應(yīng)該還存有資料。在雕刻版毀于火災(zāi)之后,宋真宗詔令重新刊刻《太平廣記》,而重新刊刻《太平廣記》的資料很可能就是這雕刻版的底本,因底本在眾編輯手中難以集中和時間跨度大等因素,肯定會有材料不全面和散落等狀況。因此,即使是重新刊刻,但內(nèi)容絕不會與已燒版《太平廣記》那么統(tǒng)一和一致,這也可能是造成《太平廣記》在后世出現(xiàn)不同版本的原因之一。
二、宋初后開始向士人階層傳播
宋初以后,《太平廣記》從皇帝貴族逐漸向士人階層傳播開來。如仁宗天圣九年(1031)王辟之在其《繩水燕談錄》卷九《雜錄》中提及:元豐中,高麗使樸寅亮至明州,象山尉張中以詩送之,寅亮答詩序有“花面艷吹,愧部婦青唇之?dāng)浚簧ig陋曲,續(xù)鄭人白雪之音”之語……奏上,神宗顧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對,乃以問趙元老。元老奏:“不經(jīng)之語,不敢以聞?!鄙褡谠僦I之,元老誦《太平廣記》云:“有睹鄰夫見其婦吹火,贈詩曰:‘吹火朱唇動,添薪玉臂斜。遙看煙里面,恰似霧里花?!鋴D告夫曰:‘君豈不能學(xué)也?’夫曰:‘汝當(dāng)吹火,吾亦效之?!蚰藶樵娫?‘吹火青唇動,添薪墨腕斜。遙看煙里面,恰似鴻架茶?!彪m是否有此《太平廣記》故事尚待考證,但可以看出平常百姓也可引用《太平廣記》,這足以證明《太平廣記》開始向大眾化、民間化和士人階層傳播,并逐漸受到大眾的青睞和引用。
再則,葉夢得(1077-1148)《卻掃篇》卷下云:“予所見藏書之富者,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家。其目至四萬三千卷,而類書之卷恢浩博如《太平廣記》之類,皆不在其間。雖秘府之盛,無以瑜之……宣和中御前置局求書時彥朝已卒,其子問以鎮(zhèn)庫書獻(xiàn)。詔特補(bǔ)承務(wù)郎,然其副本具在。建炎初,問渡江,書盡留唯陽第中,存亡不可知,可惜也!”[2]
《太平廣記》在金元時期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如金著名文人元好問在其所編的《中州集》卷七“劉昂霄一十三首”中,就提到劉昂霄和《太平廣記》:“人有言是家讀《太平廣記》,半月能背誦者。予未之許也。戲取市人日歷鱗雜米鹽者令讀之,一過目無脫遺。大率景玄之學(xué)無所不窺?!盵3]60
再如元初人方回(1227-1307)在其《河洛言敬序》記載:“今夫世之類書,七絲之琴,一先之弈,九章之算……及《太平廣記》之小說,歷代《會要》,諸家《詩話》,皆不可費(fèi)。”元中期袁桷所撰《延祐四明志》卷七“山川考”在講到四明山時引用了多個有關(guān)四明山的故事傳說,說到劉綱時沒有講具體的故事,只說“劉綱事見《太平廣記》”[3]61。元末陶宗儀的《輟耕錄》卷十一“事物異名”條有:“南威橄欖也。《太平廣記》。”《輟耕錄》的旁證小字恰恰證明《太平廣記》在元末流傳廣泛。
但遺憾的是,據(jù)現(xiàn)有文獻(xiàn)記載表明,自明初到嘉靖皇帝大約200年中,《太平廣記》的傳播廣泛程度似乎不能和宋元相提并論,這可歸于諸多原因,例如戰(zhàn)爭破壞。但仍可以找到明前期楊士琦《東里集》記載:“《太平廣記》一冊,自二百第七卷至第十卷,所記書畫事蓋□簡也。此書得之武昌王玠道原。道原本南昌修江人,從軍在武昌,為人落魄,喜作詩,頗與余往來,余家尚有其詩數(shù)……其徒張大之以為得到,稱祖師畫像崇奉,近有傳至京師者。余不知其何以得此也?!睏钍科鎯H有從王道原那里得到的一冊《太平廣記》,從第207卷至210卷,記錄的是有關(guān)書畫之事,這與今本《太平廣記》卷次內(nèi)容相符。從這一冊僅含有4卷的規(guī)模來看,全部《太平廣記》大約有120-130冊。這樣的一部書的確很難攜帶,幾經(jīng)戰(zhàn)事,想要保存完整是不容易的[3]64。言外之意是,明朝前期版本內(nèi)容和今版本內(nèi)容一致,由此可知在明朝前期還有這樣一本《太平廣記》流傳和傳播過。
明中期郎瑛在《七修類稿》中引用到《太平廣記》的故事,如第49卷奇虐類:“海觀張?zhí)戾a,作文極敏捷,而用事多出杜撰。人有質(zhì)之者,則高聲應(yīng)之曰:‘出《太平廣記》。’蓋其書世所罕也?!盵3]66文中寫到張?zhí)熨n在寫文章時常常杜撰,凡人質(zhì)問他,他就說出自《太平廣記》,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廣記》在當(dāng)時的傳播并不是非常廣泛和普遍。
到清代,《太平廣記》逐漸成為文人必備的參考書,《太平廣記》的傳播和流傳廣泛程度再度達(dá)到頂峰。如清王琦所撰《李太白集注》就具有代表性,以卷2“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十九”為例: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初學(xué)記》:華山,五岳之西岳也……《太平廣記》:明星玉女者,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很明顯,前文當(dāng)中《初學(xué)記》引用“華山”,而《太平廣記》也同樣引用華山,可看出當(dāng)時的文人是以《太平廣記》作為很重要的參考書。
此外,《太平廣記》還成為一些學(xué)者??惫偶捅娈愌a(bǔ)佚的依據(jù)。如清沈炳巽所撰《水經(jīng)注集釋訂訛》卷19“渭水又東北與鎬水合”條:水上承鎬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郡也,故詩云:“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弊詽h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基構(gòu)淪褫,今無可究?!洞呵锖髠鳌吩唬骸笆拐哙嵖捅尽端?jīng)》及《搜神記》、《太平廣記》俱作容,此云客,恐誤。入柏谷關(guān)……”小字“鄭客本《水經(jīng)》及《搜神記》、《太平廣記》俱作容,此云客,恐誤”的解釋很好地說明了當(dāng)時的文人是用《太平廣記》來??逼渌麜腫3]81。
綜上所述,《太平廣記》從北宋朝廷貴族這一圈子傳播開后,因時間跨度長和戰(zhàn)爭破壞等,其傳播和流傳軌跡難以確定,但總體而言,《太平廣記》逐漸向廣大士人階層和民間傳播及流傳,得到士人階層的青睞。
三、流傳的廣泛化致版本內(nèi)容不一
《太平廣記》在向大眾化和士人階層傳播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收藏家的私人刻書,并流傳至今。如孫潛校宋本、陳鳣校宋本、明沈與文野竹齋鈔本、明談刻本、活字本和許自昌刻本、清黃晟刻本與《四庫全本》、民國時期版本、汪紹楹點(diǎn)校本等諸多版本,其中談刻本相對其他版本更為出名,流傳更廣泛,也較為完善,如今看到的最早刊刻本就是無錫談愷本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的版本,因它成書時間早于其他《太平廣記》版本,因此,其他版本都要在其基礎(chǔ)上修修補(bǔ)補(bǔ)。同時,除了在民間的傳播和刊刻外,《太平廣記》也傳播到外國,如公元1216年,《太平廣記》已傳入韓國并流傳,且韓國也以宋本《太平廣記》為底本刊刻韓國版《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除了在民間的一些刻書和版本得以保存外,也得到了政府官方的大力支持和保護(hù),但仍難以消除其在許多內(nèi)容上的差異性。如清政府在修四庫全書時就把《太平廣記》列為其中修撰的內(nèi)容之一。在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二里就有對修訂《太平廣記》的序言:“臣等謹(jǐn)案太平廣記五百卷,宋李昉奉敕監(jiān)修同修者扈蒙、李穆、湯悅、徐鉉、宋白、王克貞、張洎、董淳、趙鄰畿……吳淑十二人也以太平興國三年八月表進(jìn),六年正月敕雕版印行,凡分五十五,不所采書三百四十五種……此本為明嘉靖中右都御史談凱所刊,卷頁間有闕佚,無從校補(bǔ)。今亦仍之焉,乾隆四十四年二月恭校上。總撰官紀(jì)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標(biāo)點(diǎn)為筆者注)
清四庫全書版《太平廣記》是根據(jù)明嘉靖年間談刻本進(jìn)行編撰和??钡?,但關(guān)鍵問題在于談刻本本身也不是善本,連談氏本人也嘆苦道:“近得《太平廣記》觀之。傳寫已久,亥豕魯魚,甚至不能以句。因與二三知己秦次山,強(qiáng)綺塍、唐石東,互相校讎,寒暑再更,字義稍定。尚有闕文闕卷,以俟海內(nèi)藏書之家,慨然嘉惠,補(bǔ)成全書。庶幾博物恰聞之士,得少裨益焉。嘉靖丙寅正月上元日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十山談愷書?!盵4]26很明顯,連談氏本人都承認(rèn)自己刊刻的《太平廣記》也是殘缺不全,缺陷不少,難以成為善本。
而根據(jù)鄧嗣禹《太平廣記引得序》同樣得出此結(jié)論,其在書中認(rèn)為:“《四庫全書》本,乃據(jù)談刻繕寫。缺誤一仍其舊,未加校補(bǔ),不足為異。而前略其表序總目等,僅存《提要》一文,卷末五跋語,書心亦無卷數(shù),直使人無法尋檢,殊失編撰之例耳?!盵4]31同時,對于談刻本、許自昌本、清黃晟刻本與《四庫全本》、明沈與文野竹齋鈔本等諸多版本的優(yōu)劣,鄧嗣禹《太平廣記引得序》中認(rèn)為:“縱觀各本,以兩明刻為最佳,黃刻次之,掃葉本罪惡。而吳兔床所藏之宋刻,今則不知落于何所矣。然各本實(shí)無一盡善本,各有錯字,一也;總目卷目與書中題目,或次序不符,或字體各別,二也。舍此二弊,則各本又間有其佳處。要而言之,即互有長短也?!盵4]471
進(jìn)而論之,《太平廣記》流傳的范圍越來越廣泛,由皇廷貴族階級逐漸向士人層面和民間傳播開來,其中還出現(xiàn)許多學(xué)者對《太平廣記》的刊刻,而刊刻版《太平廣記》并非原本《太平廣記》,內(nèi)容多了許多后人編輯收錄的內(nèi)容,與原版《太平廣記》差異頗多,難成善本。
綜上所述,《太平廣記》流傳和傳播始于朝廷貴族等極小范圍,后逐漸向士人階級傳播和流傳,甚至傳到國外,在此過程當(dāng)中也得到朝廷的鼎力支持和保護(hù)。而在傳播和流傳的同時,出現(xiàn)了諸多《太平廣記》的刊刻版本,但因時間跨度長和戰(zhàn)爭破壞等諸多因素,致使各《太平廣記》版本內(nèi)容彼此間差異諸多,終致今版《太平廣記》與原版《太平廣記》存在諸多差異,難成善本。
參考文獻(xiàn):
[1]盛莉.《太平廣記》仙類小說類目及其編撰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0.
[2]張國風(fēng).《太平廣記》在兩宋的流傳[J].文獻(xiàn),2002,(4):102.
[3]牛景麗.《太平廣記》的傳播與影響[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8.
[4]張國風(fēng).《太平廣記》版本考述[M].北京:中華書局,2004.
(責(zé)任編輯白晨)
Research on the Spread ofTaiPingGuangJi
LIN Yao-li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After its publi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ong Dynasty,Tai Ping Guang Ji spread from the nobility in the imperial court to the scholar class.In this period,there appeared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ersions edited later and the original one in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not a reliable book of Tai Ping Guang Ji until nowadays.
Key words:Tai Ping Guang Ji;spread;scholar class;version
中圖分類號:I 207.4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62X(2015)01-0009-04
作者簡介:林耀琳(1989-),男,廣東湛江人,西華師范大學(xué)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yàn)橹袊诺湮墨I(xiàn)學(xué)。
收稿日期: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