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詞語的學習對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每個階段必須有一定的詞匯量?!比绾巫ズ迷~語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量,成為了詞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關鍵詞:低年級;詞語;直觀;理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語文課程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第一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借助圖畫閱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最根本的基礎,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不容忽視,也不能忽視。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高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他們通過查字典找資料等方式去理解詞義,但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有意注意在發(fā)展,但占優(yōu)勢的還是無意注意。他們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易被新鮮的刺激吸引,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他們的詞匯量本身就少,枯燥的詞語教學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既費時又缺乏實效。怎樣才能讓詞在他們的意識里占有一席之地呢?這取決于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的有效性。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才能對學生產(chǎn)生強大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促使他們思維活躍、情感豐富、識記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詞語教學效率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根據(jù)平時在教學中的嘗試、摸索,結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詞語教學方法。
一、多媒體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夠,而課文里有的詞語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很遠,比如在教授二年級下冊《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文中有“色彩斑斕”“五彩繽紛”這兩個詞語,告訴學生他們的意思都是表示顏色多而鮮艷,并讓學生找出一些意思接近可以替換的詞語。同時利用多媒體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這樣一來不需要教師過多講解,單憑這兩個詞語孩子就能想象出蝴蝶谷里的盛景。而如果教師沒有讓學生理解詞語只是一味的介紹,孩子缺乏一定的想象空間,自然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二、實物直觀演示法
低年級的孩子是形象直觀的思維占主體,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實物演示,直接演示給孩子們看,能使抽象的詞語生動起來。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課文中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他們都很興奮,教師稍加點撥,說:“同學們,你們看到水面是怎樣升高的呢?”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直觀演示的道理和情境法是一樣的,有的課文中,一些詞語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直觀的手段,讓學生能更直接的感知詞語所表示的意思,從而理解。比如我在一次公開課上教學二年級上冊《識字8》時對文中“飽滿”一詞的教學就采用了這個辦法,我先是讓學生讀詞,然后拿出兩個梅豆放在講臺桌上,請一個同學從中挑出最“飽滿”的一個,學生很容易就挑出來了,讓學生從動手到動腦,很容易地理解了“飽滿”這個比較抽象的詞語。
三、運用體態(tài)動作理解詞義法
新課標倡導要在語境中學習語言,用機智的即興表演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語言情境,能誘發(fā)學生自己要介入語境的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完成對詞語的理解和學習。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可以調動多種感官,加強記憶,因為學生自己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chǎn)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內(nèi)心體驗。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時,文中有“引吭高歌”一詞,課上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有的學生說:“大聲的唱歌”,我讓學生來表演一下,一位學生扯著嗓子使勁的叫喚,這時有一個學生說:“還要揚起脖子唱歌才叫引吭高歌”,這樣其余學生好像恍然大悟,沒想到從學生的一個小小的體態(tài)動作,便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請同學來試一試這些動作,這樣通過動作演示,學生將抽象的詞語漸漸的具體化,達到了心領神會的作用,對整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游戲幫助理解詞義法
有一些詞語并不需要教師反復講,用一些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比教師使勁的講有用的多,比如二年級語文上冊有一篇課文叫《梅蘭芳》,文中第二段有“緊盯”一詞,如果教師直接說“緊盯”就是緊緊盯住看,讓學生接受的很枯燥。在教這個詞的時候,在課前準備了一個黃色的小球,課上教師拿著小球快速地移動,使得小球一會兒向上,一會兒向下,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并且讓學生的目光緊跟著小球看。教師一邊飛快地移動,一邊對學生說:“用你們的眼睛鎖住它,別看丟了?!本瓦@樣學生也一邊看一邊說:“在那兒,又到這兒了,盯住了,盯住了?!比绱撕唵蔚谋硌荩@種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的游戲中學會了,理解了。由此我想,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設計一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那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詞義,要比死下定義學得深刻,學得輕松容易。
五、運用貼畫理解詞義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一些圖片、簡筆畫很感興趣,于是一些美麗的圖片便可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了,在教《蝸牛的獎杯》時,文中的“遙遙領先”一詞,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也較困難。課前,我在備課時就想用什么方法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呢?我想小學生對于圖片比較喜歡,于是我就畫了課文中的蝴蝶,蜜蜂,蜻蜓,還有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的蝸牛,讓學生讀完課文后,我讓他們到黑板上貼出蝸牛的位置,有的孩子把他們貼的很近,有的孩子不同意,貼的很遠,他說:“很遠才叫遙遙領先呢!”圖片的作用的確不小?。?/p>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因詞而異,因生而異。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要善于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設計,采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機械呆板的詞語教學變得妙趣橫生,賞心悅目,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掌握詞語的意思,恰當?shù)剡\用詞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