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聲
筆者這里所說的“資深小語名家”指的是那些知名度高,教學經(jīng)驗早已在教學改革中產(chǎn)生廣泛影響,且根底深厚,熔鑄中外,富有時代精神的語文教育專家。文中所列的七位小語名家,有新中國第一代特級教師,號稱教壇“三姐妹”的斯霞、霍懋征、袁瑢;有小語界名震遐邇的“四條漢子”賈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彥。這些人之所以稱得上小語名家,是因為他們課上得好,教學藝術(shù)精湛,教學效果顯著,對語文教育事業(yè)一往情深。下面擷取他們精彩的教學片段,稍加剖析,以饗讀者。
斯霞教“祖國”
師:什么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南京。
(好多學生都笑了,知道祖國不是南京)
師:不要笑。祖國就是南京嗎?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想,什么叫祖國?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
師:噢!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對嗎?
生:不對?。ù鹇曋幸灿姓f對的)
師:美國是一個國家,日本也是一個國家,我們能說美國、日本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不能!
師:那么,什么叫祖國呢?誰能再說一說?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
師:你說得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祖祖輩輩生長在這里。這個國家叫祖國。那么,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名稱呢?
生: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對了,我們的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大家都熱愛我們的……(故意停頓一下,讓生接下去)
生(齊):祖國!
六七歲的兒童,知識有限,生活經(jīng)驗匱乏,他們的思維特點總是比較具體、直覺的?!白鎳边@個概念,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好理解。斯老師一方面通過局部和整體的關(guān)系來指導學生認識“南京不是祖國,而是祖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針對另外一個學生的回答“祖國就是國家”,因勢利導,通過比較、對照,使他們自己認識到理解不夠確切。兒童的經(jīng)驗是有限的,當已有的知識不足以解決面臨的問題時,也正是求知欲望被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斯老師不失時機地幫助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nèi)容去理解祖國這個概念,使平時熟悉的生活和“祖國”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了,也使他們把“祖國”和“國家”這兩個詞義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清楚地區(qū)分開了。就這樣,斯老師通過短短的幾句談話,不僅幫助學生迅速而又確切地掌握了“祖國”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從具體到抽象的初步概括能力。而引導學生對這個詞由具體到概括的理解,從模糊不清的認識到明確清晰的掌握,只花了幾分鐘,真是太妙了。
霍懋征教“聰明”
師:你們愿意做聰明的孩子嗎?愿意的請舉手!
(生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
師:每個人都有四件寶,如果學會了運用這四件寶,人就會聰明起來。這四件寶是什么呢?我暫時不講,先讓你們猜幾則謎語。請小朋友們認真聽。第一則謎語是: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
生:這是耳朵。
師:你們知道人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嗎?(生回答略)再猜第二個: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
生:我知道是眼睛。
師:能說說眼睛有什么作用嗎?(生回答略)
(師接著讓學生猜兩則謎語:紅門樓,白門檻,里面有個嘻嘻孩——嘴;白娃娃,住高樓,看不見,摸不著——腦。每當學生猜中一則謎語以后就讓他們講講這個人體器官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在上課時,要仔細看,不要東張西望;要認真說,不要隨意說話??傊?,要多聽、多看,多想、多說。
…………
師:“聰”字左邊是耳朵的“耳”,右上方是兩點,代表兩只眼睛,右邊中間是“口”字,就是嘴,右下方是個心,代表“腦”。這四件寶合在一起,正好是個“聰”字?!奥敗弊趾筮吽约觽€“明”字,是因為對這四件寶,要天天用,月月用,天長日久,你們就會聰明起來。
(翌日,霍老師上課時問學生:“四件寶都帶來了嗎?”學生昂首大聲回答:“帶來了!”)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自始至終都有教師和學生的情感活動?;衾蠋熡脙和难哉Z教“聰明”,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智慧,產(chǎn)生了情知交融的課堂氣氛。通過這個教學片段,我們可以具體而微地了解霍老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在教學中如果只強調(diào)學習知識,而忽視情感的培養(yǎng),往往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冷淡、缺乏信心等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干擾學習知識,影響品德和健康?;衾蠋熒钪獋€中三昧,恰當?shù)靥幚砹酥R與情感的關(guān)系,真正達到了教學無痕的境界。
袁瑢教《刻舟求劍》
師:這篇寓言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盡管學生爭相熱烈發(fā)言,但很少能夠說到點子上。顯然,這個問題對八九歲的小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師:小朋友請靜下來,聽老師講個故事。一個孩子經(jīng)常做飯,一家三口用兩碗米,天天這樣。有一次,家里忽然來了客人,而孩子做飯時仍舊還量兩碗米。吃著吃著,飯不夠了。這時孩子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對了。那么,不對在什么地方呢?為什么不對呢?
生:他少量了一碗米。
生:他按老辦法辦事。
生:他不懂得多一個人吃飯,做飯的米也應該增多的道理,四個人也做兩碗米,是他看不到情況的發(fā)展變化。
師:那么,以做飯這件事聯(lián)系到“刻舟求劍”的那個人,是不是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呢?
(學生頓時恍然大悟,都笑著點頭稱是)
袁老師在引導學生領(lǐng)悟寓言故事的道理時,針對八九歲的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弱的實際,巧妙運用一個淺顯有趣的生活小故事,設(shè)計了一個深入淺出的問題,作為理解的橋梁,將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教學的要求銜接起來,使他們饒有興趣地越過了理解障礙,并由此及彼,認識到了寓言的道理。這種設(shè)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角度新、形式活,帶有科學性。
賈志敏教“保姆”
師:這個“姆”字是什么“姆”?
生:“養(yǎng)母”的“母”。
(生嘩然,賈老師卻微笑著示意他們安靜下來)
師:你說得對,是“養(yǎng)母”的“母”——
生:是“養(yǎng)母”的“母”加上一個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
……
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大多數(shù)教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學生正確回答。而賈老師則運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fā),化解了學生在課堂中遭遇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了他們的心靈。有這樣一個教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學生還會害怕什么?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了,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了。
支玉恒教《豐碑》
生:我想問,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說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身上,為什么要用“貼”,而不用“穿”?
師:為什么不說“穿”而說“貼”?誰知道?
生:這是因為他身上只有這件單薄的衣服,再沒有其他衣服了,所以會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師:(叫一個男生上前)他外面穿著一件運動服,里面還有一件襯衣。我說他的運動服緊緊地貼在身上,行嗎?
生(齊):不行。
師:把他里面的衣服脫掉,光著膀子只穿這件運動服。我說貼在身上,行嗎?
生(齊):行。
師:好好想想。只穿外衣,是貼在身上嗎?
生(齊):不是。
師:那么,能貼在身上的衣服一定怎么樣?
生:單薄。
師:也許非常短小,已被雪打濕了,就貼在身上,對不對?
生(齊):對。
支老師是個有心人,一個簡單的“貼”字,如果不注意,一下子就過去了。支老師緊扣“貼”,通過和“穿”比較,說明“貼”的獨特之處,再充分利用現(xiàn)成資源:叫一個男生上前,根據(jù)他的穿著,指導學生在看、思、說中領(lǐng)悟及揣摩文句中蘊含的意思。結(jié)合當時的情景,步步深入,由文悟情,讓學生茅塞頓開,從側(cè)面懂得軍需處長穿得單薄是因為把棉衣讓給別人,體現(xiàn)了軍需處長心中只有他人,從而感受忠于革命事業(yè)的真情實感。支老師沒有將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zhì)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從中領(lǐng)悟,體驗情感,在品詞析句的同時進入軍需處長的內(nèi)心世界,觸摸軍需處長的高尚心靈,感受到他心中裝有他人和對革命的忠貞之情。實現(xiàn)了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拉近了學生與軍需處長的距離,跨越了時空的界限。
于永正教《廬山的云霧》
師:我在備課時覺得最難讀的是第三段,我連續(xù)讀了七八遍都沒讀好。同學們,你們認為第三段難不難?
生(齊):不難!
師:唉,怪了,我怎么覺得難讀。既然這樣的話,我就請你們跟我比賽。敢嗎?
生(齊):敢!
師:請你們先練習一下,然后和我比賽。
(生自由練讀,師巡視指導)
師:準備好了嗎?
生(齊):準備好了!
師:誰愿意和我比一比?
(生都舉了手)
師:手舉得高的我不找,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很厲害。我找一個手舉得不高的。(找一個女生)我想不會比過我的,請大家當裁判。
(女生讀得很流利,也有感情)
師:壞了,找錯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麗麗。
師:不該找朱麗麗,該找朱麗。兩個“麗”當然厲害。說真話,聽了她的朗讀,我不敢讀了。
生:你一定讀得很好,我支持你。
師: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說是這么說,不過我還是有點膽怯。這樣吧,找個同學替我跟她比,誰愿意?
(生紛紛舉手)
師:為了有把握,請大家再練練,朱麗麗可非同一般。
(生練得非常起勁。練后,請一個女生讀)
師:你可要好好讀,替我爭光??!
(女生讀得流利,有感情)
師:怎么樣?比過她沒有?
生(齊):比過了!
師:朱麗麗,你說比過你沒有?
朱:和我差不多。
師:差不多,就是差一點,差得不太多。是嗎?(對讀書的學生)不過也得謝謝你替我參加比賽。
生:謝謝老師給我一次比賽的機會。
師:真好,握握手。我非要找個超過她的。
(找一個男生)沉住氣,一定要超過她。
(男生讀,讀得很有感情)
師:怎么樣?超過沒有?
生(齊):超過了!
師:朱麗麗,你說超過了沒有?
生:他讀得比我好。
朱:多謙虛,謙虛是美德。不過我覺得,他讀分號時沒有你停頓得好。誰再來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來替我比。大家聽好。
(于瑾瑾同學讀,讀得很好)
師:于瑾瑾讀得怎么樣?朱麗麗,你說怎樣?
生:好。
師:大家說呢?
生(齊):好!
用于老師自己的話說,他上課“鬼點子”很多,大到整節(jié)課的結(jié)構(gòu),小到具體的讀文習詞,用他特有的“于氏引導法”進行恰當引導,變著法子讓學生“進圈套”。你看,在這一教學片段中,老師跟學生比讀書,學生爭先恐后替老師比讀書,讀書的積極性都被于老師“哄”了起來,個個情緒高漲,練習十分投入。教師睿智幽默,學生天真可愛,課堂洋溢著濃濃的師生之情、教學之趣、人文氣息。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引導不著痕跡,于老師做到了。
靳家彥教《有這樣一個小村莊》
師:請大家先根據(jù)課文的描述,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早先山坡上很像樣的小村莊,并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來,再說說為什么這樣畫。
(幾個學生按書中順序上前分別畫出了山坡、人家、樹林、小河。在畫“這里的空氣格外清新”這一句時卡住了)
師:“空氣清新”該怎樣畫呢?空氣是無色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怎樣表現(xiàn)它,這可要有些創(chuàng)意了。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好嗎?
(生討論后發(fā)言很踴躍)
生:畫上藍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就能說明空氣很清新。
生:可以畫綠草和鮮花,只有空氣清新它們才會更加鮮艷。
生:可以畫蝴蝶、蜜蜂。空氣好,小昆蟲才會高興地飛來飛去。
…………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一會兒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這些創(chuàng)意都不錯,我們畫上去吧!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靳老師引導學生抓住“空氣清新”這個關(guān)鍵詞句進行探究,通過咀嚼詞句含義,運用簡筆畫這個生動形象的方式,使他們思維活躍,靈感迸發(fā),敏銳地從生活中尋找答案。獨到的思想、創(chuàng)新的見解在探究中不斷涌現(xiàn)。靳老師在教學中善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引發(fā)創(chuàng)新靈感和獨到見解,把語文教學演繹得出神入化,使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霖,讓我們充分領(lǐng)略了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魅力。(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語委辦教研室)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