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振峰,徐丹丹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81;2.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081)
?
康德政治哲學之于羅爾斯正義論的意義
薄振峰1,徐丹丹2
(1.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081;2.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081)
作為羅爾斯政治建構主義的重要思想淵源,康德的超驗理想主義展示了非凡的思想魅力。康德對無知狀態(tài)的描述雖然簡單、粗略,但卻為羅爾斯的無知之幕思想描繪了最初的輪廓,他的道德建構主義傾向深刻地影響和啟發(fā)了羅爾斯,他的普遍意志形式啟發(fā)了羅爾斯一般性的正義原則。但康德將自己的任務定位為一種事后分析,分離出一種先驗的道德要素,而不是論證這些要素,這為羅爾斯預留了政治哲學的寬廣空間。
康德;政治哲學;羅爾斯;正義論
在康德的整個哲學體系中,政治哲學是次要的,其思想分散地嵌合在康德的超驗理論中,主要集中在其關于國家、國際的和世界公民權利理論的全部規(guī)劃中。雖然它不夠系統(tǒng)、完整,而且更多地囿于自律形式,但也足以啟迪后人,羅爾斯、諾齊克等人都奉其為宗。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填補了康德哲學的政治真空。政治建構主義和道德建構主義隔空二百年互相啟發(fā)、完善。
一方面,受布丹、霍布斯等人的主權思想影響,康德的政治思想表現(xiàn)出超驗意志的形態(tài);另一方面,他又奉自然權利為圭臬。在很長的時間里,人們對康德哲學的批判視線集中于其絕對命令形式。直至兩百年后,羅爾斯在其絕對自由的基礎上,用原初契約將其“空洞”的絕對命令形式還原為正義原則的本來面目,當然就理論體系而言,羅爾斯對正義原則的原創(chuàng)性是毋庸置疑的。無知之幕是對公平的直覺設定,羅爾斯把一個正義原則的較強論證降低到較弱的社會契約的論證上,后者依賴假設,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一)沖突、無知的自然狀態(tài)
17世紀的政治哲學是由霍布斯與布丹主宰的?;舨妓拐J為主宰自然狀態(tài)的是一種叢林規(guī)則,是對中世紀自然權利的反叛,布丹將自然權利在公共性上明確抽象出國家權力??傮w而言,這個世紀的政治哲學是以反自然權利面目呈現(xiàn)的,在一定程度上其理論范式集中圍繞“權力” 的合法性展開。18世紀的主流政治社會理論是以“自由市場”為核心構建的,經(jīng)濟人理性開創(chuàng)了這個時代,并在以后的兩個世紀中占據(jù)有利位置??档碌恼握軐W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康德的超驗哲學受盧梭影響很大。在盧梭那里,自然的歷史是由善開始的,因為它是上帝的杰作;自由的歷史是由惡開始的,因為它是人的創(chuàng)作。自然狀態(tài)中人無所謂善與惡,人與人之間是平等而自由的,但隨著人類步入文明狀態(tài)即私有財產(chǎn)的出現(xiàn)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和不自由??档抡J為,文明起源于沖突的、對抗的秩序,“自然使人類的全部稟賦得以發(fā)展所采取的手段就是人類在生活中的對抗性,但僅以這種對抗性終將成為人類合法秩序的原因之一”。①一方面,人具有使自己社會化的傾向,它使人感受到自己自然稟賦的發(fā)展。唯有在社會中,自然的全部稟賦才能在人類身上充分展現(xiàn);另一方面,人還有強大的成為別人阻力的孤立化傾向,有著非社會的本性。這二方面的沖突喚起了人以全部能力去克服阻力,推進文明。隨著對沖突的克服,人類才可以把粗糙的辨別道德的自然稟賦轉(zhuǎn)化為確切的實踐原則,即建立一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這是康德對其政治哲學的清晰表達。羅爾斯也將正義原則確定為沖突的德性,而且進一步為相互沖突的善確立優(yōu)先性的標準,深化了康德的沖突思想。
在康德那里,人類開始走出自然,進入文明的最初階段是一種“無知狀態(tài)”??档轮赋?,人們的不合群性使得他們從無法避免的對抗中求得平靜與安全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從自然狀態(tài)向自由狀態(tài)的過程?!爱斃硇蚤_始它的作用的時候,并且——盡管它是那么地脆弱——與動物性及其全部的完全性發(fā)生了沖突的時候;于是就必定會產(chǎn)生為無知狀態(tài)……”②??档箩槍o知的自然狀態(tài)的描述雖然簡單、粗略,但卻為羅爾斯的無知之幕描繪了最初的輪廓,羅爾斯的作為社會理性的正義論體系正是產(chǎn)生于這種無知的理性。
(二)從孤立的個體狀態(tài)到普遍性
1、從個人狀態(tài)到絕對命令
康德認為沖突的現(xiàn)實需要一個公平的人,但人又注定無法公平,“像從造就成人類的那么曲折的材料里,是鑿不出什么徹底筆直的東西的”③。個人欲望作為一種自然稟賦是合目的的,即合理的,但這卻表現(xiàn)為單純的自然狀態(tài)。作為動物的個人需要有一個主人,防止對自己的同類濫用自己的自由,他需要主人打破他自己的意志,這個主人就是迫使他服從一種可以使人人得以自由的普遍意志。普遍意志下的人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自然恩賜的平等分享者,所有理性存在物都處于平等之中。道德命令的終極意義在于其普遍化,即希望自身成為法則。康德的道德命令是一種絕對命令,可以表達為無條件的應當,康德因此意欲區(qū)別于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
康德的建構主義哲學深刻地影響了羅爾斯??档乱呀?jīng)觸及到了正義的主題。在康德那里,僅僅在在一個法律體系下按照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原則生活還不夠,還要所有人同意并聯(lián)合成具有同一性的公民社會整體??档峦ㄟ^共同意志去實現(xiàn)一種權利體系的思路啟發(fā)了羅爾斯的“一致同意”思想??档碌慕嬛髁x反映在歷史領域的成果是社會契約論,而羅爾斯是契約論的新旗手,羅爾斯自稱其正義原則是建構主義的??上У氖强档聸]有沿著公民社會道路走下去,而是轉(zhuǎn)身回到了個人道德。在康德看來有理性的道德存在物發(fā)出的絕對命令,服從的是自己。絕對命令使人具有了道德自主權,但是如何行使這些自主權康德沒有論及。他留下了自由的空間,卻沒有為空間填充質(zhì)料。在康德那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道德權威,外在權威不可能提供任何標準,否則就犯了他律的錯誤。而羅爾斯將人的理性二分為公共理性觀念和個人理性,直接決定并產(chǎn)生公平正義原則的是前者。
2、從絕對命令到一般原則
康德對被動的、消極的感覺經(jīng)驗方法進行了批判。他指出,“在歷史敘述的過程中,為了彌補文獻的不足而插入各種臆測,這是完全可以允許的”,然而臆測卻不能過高地要求人們同意??档聦⒄J識論建立在能動的批判經(jīng)驗論之上,通過演繹的方法將人們的所有經(jīng)驗置于一種牛頓式的因果關系法則的支配之下。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整理和理解感覺的概念和范疇,經(jīng)驗將是無形式的,只有將范疇運用于經(jīng)驗,才可以發(fā)現(xiàn)因果關系。
康德的普遍意志形式啟發(fā)了羅爾斯一般性的正義原則。關于在實踐理性的任務中我們應該以物質(zhì)的原則即作為自由選擇的目的為起點呢?還是應該以形式的原則即對外關系的自由為起點呢?后者是“應該怎樣行事”,是一種普遍的法則??档逻x擇后者為優(yōu)先,認為應該由純粹理性所先天給定的權利義務的純粹概念出發(fā)。基于普遍自由法則具有無條件性,這啟發(fā)了羅爾斯的原初狀態(tài)。原初狀態(tài)假設的目的之一就是盡量簡化條件,以接近這種無條件性。而對于自由選擇的目的,康德認為,僅僅在事先給定的目的具備經(jīng)驗的條件下,意即它是可以實現(xiàn)的條件下才是必要的,而目的原則是從自由原則中推導出來的。④如果沒有自由以及自由為基礎的道德法則的存在,只是自然的機械運動,政治將完全淪為實踐,而權利概念就是空洞?!叭说臋嗬遣豢梢C瀆的,無論它可能使統(tǒng)治權付出多么大的犧牲。我們在這上面不能半途而廢并設計出一種介乎權利和功用之間的實用的有條件的權利的中間品?!雹菘档聦δ康闹髁x的批判也為羅爾斯的反功利主義論確定了基本的理論基調(diào)和傳統(tǒng)。羅爾斯進一步發(fā)展了這一思路,不僅將正當和善區(qū)別開來,而且將正當設定為優(yōu)先于善。
羅爾斯將其正義原則與康德政治哲學都定義為一種建構主義,正義原則可以表述為一種建構(結構)程序的結果。不同的是前者是政治建構主義,后者是道德建構主義??档聦⒐裆鐣嬘跈嗬A之上。如果公眾對幸福的普遍目的只有通過公開表達,那么其他準則也必須與公眾的權利相一致,因為唯有在這一點上聯(lián)合一切人的目的才是可能的。
(一)公開性與自由
長期以來,人們將康德的全部哲學定義為自律性是不恰當?shù)?,至少其政治哲學是建立在權利體系之上的,而不是依靠內(nèi)在德性??档轮赋觯幱诓怀墒鞝顟B(tài)的人享受到的是安逸,個人要自己從這種幾乎已經(jīng)成為自己天性的不成熟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公眾要啟蒙個人,卻并非難事。因此康德將啟蒙定義為個人自身之外的理性作用,“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⑥。
作為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康德明確了啟蒙需要的只有自由——最無害的東西。自由的全部意蘊在于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這種絕對性自由突出地表現(xiàn)為思想自由??档聦Ψ恋K人們思想自由的詭辯式準則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和嘲諷,指出以行為結果成功取代思想是一種無知,死不認賬且反咬一口是無恥??档碌乃枷胱杂蓡l(fā)了羅爾斯的良心自由,不同于積極的思想自由,消極自由適用于政治社會守法的公民。
(二)自然權利與公共性
康德指出,公共權利的先驗原則是凡是需要有公開性的準則,都是與權利和政治的結合相一致的。在他看來,由正義統(tǒng)治是一條健全的權利原理,可以掃除一切詭詐和暴力帶來的曲折。
康德的道德領域建立在權利基礎之上。初看起來,康德的政治哲學在表述上沒有體現(xiàn)一以貫之的邏輯,經(jīng)常給人以不連貫,甚至矛盾之感。但康德政治哲學的根基不是道德,或者可以反過來說,康德的道德領域是建立在權利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雖然康德的總的哲學體系顯示出一種絕對命令的一元特征,但這一體系的內(nèi)部卻是二元的,即能夠基本區(qū)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因此說康德的道德領域是建立在權利基礎上,并無明顯不妥??档轮赋觯罢闻c道德的一致性只有在一種聯(lián)盟的結合中(它是由權利原則的先天給定并且是必然的)才有可能。”⑦他用“善的原則”指稱正義,但這里的善不是一種福利,而是以自然權利為基礎的絕對命令。仁愛和尊重人的權利都是義務,前者是有條件的義務,后者是無條件的、絕對命令的義務??梢钥隙ǖ氖侵辽僭谡晤I域,康德哲學不是一元主義的,而這深深地啟發(fā)了羅爾斯。羅爾斯將這種二元性發(fā)展開來,并且賦予公共領域的原則以明確的獨立性。
康德對公共權利的全部質(zhì)料進行抽象,得到了公共性這一形式。這種公共性是每一項權利要求中包含著的,因為沒有它就不會有正義,正義只能被想象為可以公開宣告的,因而也就不會有權利,權利僅僅是由正義所授予的。康德將公共權利的先驗公式明確為“凡是關系到別人權利的行為而其準則與公共性不能一致的,都是不正義的”⑧。當然也決不能將與公共性相容的準則都視為正義。
(一)憲法正義——正義的開端
康德指出,憲法正義針對的是最重大的暴行,通過懲罰而限制和避免最大的不正義??档率呛推街髁x者,他的政治哲學是“永久和平論”的基礎??档路裾J暴力是自由的實現(xiàn)方式,文明的最大災難就是戰(zhàn)爭,這是自然稟賦中之最大的不正義。他認為暴力革命無法實現(xiàn)啟蒙,因為它的方式是暴力,它的目的是破壞,在革命的全程都無法觸及人的思想——獨立的理智。
康德沒有明確地將政治倫理的最高原則從一般權利中抽象出來,或者說他的工作只進行了一小部分,即缺乏對公共權利作為正義形式的論證??档轮赋觯祟惖淖罡呷蝿占词峭饨绶上碌淖杂膳c權力最大限度結合在一起的社會,這是一個完全正義的公民憲法??档聦φx基礎的論述以經(jīng)驗方法為主,他指出農(nóng)耕文明的所有權觀念奠定了公民憲法和公共正義的基礎。作為一名契約論者,羅爾斯比康德表現(xiàn)的更為徹底,羅爾斯認為,任何形式的政治社會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不完善的正義制度。他明確地劃分了正義的理想——正義原則,與正義的不完善形式——正義制度?!霸谶@樣兩種制度或有關方面之間做出區(qū)別似乎是恰當?shù)模黄渲幸环N制度是因為我們生長于其中,且我們活動的整個范圍受其支配而必定要適用于我們的;另一種制度則是因為我們作為實現(xiàn)我們目的的一種合理方式而自由地作出某些事情才適用于我們的”⑨。
(二)道德原則
康德的道德自律性啟發(fā)并部分地奠定了羅爾斯的無知之幕的基礎??档抡軐W的意義不只體現(xiàn)在一般性和普遍性,他的自律倫理與羅爾斯原初狀態(tài)對人們的行為設定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一致性。無知之幕排除了他律的可能性,因為人們沒有任何關于社會的特殊觀念。原初狀態(tài)中相互冷淡的動機符合康德的自律觀念,雖然羅爾斯否定了道德對正義的優(yōu)先性,但原初狀態(tài)中的人具有一般的道德能力,這是正義原則前提假設的基礎。原初狀態(tài)中的人們通過相互尊重獲得安全感?!八?,任何人都由于生活在一個履行相互尊重義務的社會中而獲得利益,與對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意識的支持相比,這種自我利益付出的代價是較小的?!?/p>
康德道德體系的缺陷也很明顯。他認為理想自我和現(xiàn)象自我是兩回事,沒有將道德律和人的本質(zhì)很好地銜接,導致了道德律相對于行為規(guī)則的后置和脫節(jié)。人們質(zhì)疑康德的道德律過于空洞。西季維克指出,作為理性存在物的自由選擇無法得出自律結論。羅爾斯通過原初狀態(tài)將正義原則——一種道德律——和人的本質(zhì)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人通過他們在原初狀態(tài)中將承認的方式行動,顯示了他們的自由和對自然、社會的偶然因素的獨立性”。原初狀態(tài)可以被看成是康德的自律與絕對命令觀念關鍵的程序性解釋,調(diào)節(jié)目的王國的原則將在原初狀態(tài)被選擇。羅爾斯兩個正義原則給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觀念一種更強有力的和更有特色的解釋。
為了避免道德法則與道德自由互不相容的結果,康德極力反對理性主義、經(jīng)驗主義和懷疑主義,但他通過理性本身表明理性之一貫性和統(tǒng)一性的邏輯,必然使其建構主義流于空洞。
(一)原則的缺失
康德將自己的任務定位為一種事后分析,分離出一種先驗的道德要素,而不是論證這些要素。他的倫理初始是從斷言即一種善良意志開始,而原初狀態(tài)在羅爾斯那里是作為假設確立的。這使得康德的政治哲學無法掙脫道德的束縛,而停留在了動機、意圖等內(nèi)在范疇上??档聦⒙氊熣撌鰹橐环N行為偏好,一種已經(jīng)確定的生理和心理特質(zhì),而羅爾斯將職責明確為正義原則對個人的制度要求,是一種政治社會倫理原則。
羅斯指出,正確的判斷依賴于包括所有相關特征的整個原則體系。羅斯的自明義務觀表達了一個判斷和規(guī)定其根據(jù)的原則體系的一個部分或整體之間的關系。羅爾斯遵循了羅斯而非康德的思路,當然,排除他的第一原則是自明的觀點,因為所謂的自明義務只考慮了某些原則。羅爾斯首先假設原初狀態(tài)所選擇的完整的原則體系是公開的,然后進一步假設這一完整的正義觀念是有限的,它由有限數(shù)目的原則和優(yōu)先規(guī)則組成。完善即人為地窮盡,完整的正當觀念大體是完善的,即主要的原則已經(jīng)被闡述清楚。這一完整的正當觀念要求有堅持它的完整性的原則,羅爾斯假設優(yōu)先規(guī)則可以完成這個任務。康德把適用于個人的原則分為:完善職責和非完善職責,第一種體現(xiàn)優(yōu)先規(guī)則的職責優(yōu)于第二種。相比羅斯,康德沒有用一種完整的邏輯方式對這種狀況給予有說服力的論證。麥金泰爾指出:“正如在知識論中那樣,康德的任務不是尋找一個基礎或某種申辯理由,而是探究我們的道德概念和律令必須具有什么特征才能使道德有可能存在。”
(二)道德空洞性的不完全質(zhì)疑
針對康德道德命令的理論功能的缺失,羅爾斯推崇康德的建構主義的深刻性,他指出康德的實踐理性關注的是針對對象的觀念。“康德的學說是一種完備性道德學說,在這一觀點中,自律的理想具有一種規(guī)導一切生活的作用。”但羅爾斯并不認可其超驗理想主義對政治空間的盤踞。羅爾斯指出,與實踐理性不同,兩個正義原則是理論理性,關注的是對象的知識,是利用復雜的個人觀念和社會觀念建構的形式和結構。政治建構主義具體規(guī)定了一種理性的理念——以制度正義為核心——它不是也不追求真理。麥金太爾也指出:“絕對命令的試金石的邏輯空白本身具有它的社會重要性??档侣氊煾拍畹男问教攸c使它幾乎可以容納任何內(nèi)容,對于任何社會和道德的傳統(tǒng)可能提出專門職責而言,它都可以提供支持和動機?!庇捎趶慕^對命令中產(chǎn)生一般社會倫理原則,致使道德立場成為一種幻覺,進而成為順從社會秩序的奴仆,這背離了康德的初衷和精神。
康德認為自由意志是一種美德,而這種自由意志的發(fā)揮需要物質(zhì)基礎。所有人都應該獲得這些必要的財富,以行使自由意志,康德將個人的目的擴張為社會的目的。他指出,如果政治必須通過公開性實現(xiàn),那么它需要符合的普人們的普遍目的——幸福。為此,康德的政治哲學不能和功利主義完全劃清邊界。功利主義認為,幸福和快樂是人生的唯一終極價值或善,判斷行為正當?shù)臉藴适切袨槭欠衲軌蛟鲞M人的幸福和快樂。邊沁甚至認為快樂和幸福是同質(zhì)的,可以在人際間加總和置換。
康德對幸福與道德關系的論述充滿了睿智、反復和矛盾。他一方面認為幸福的心理布局對道德命令無益,幸福不能起不變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將道德解說為幸福,將至善確定為與最純粹的道德結合在一起并與之相適應的世界全體的普遍幸福。他雖然不像神學功利主義那樣粗糙,但仍然將職責檢驗的標準賦予幸福,認為職責不以幸福為報償,將無法忍受。幸福在道德上是一個危險的概念,為此,可以初步列舉三個方面根據(jù):幸福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一種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感受。“滿足”和“正當”是可以區(qū)分的,對生活感到滿意和幸福,絕不意味著應當如此;幸福是一種不確定的心理體驗,影響這種體驗的因素無法人為列舉和窮盡;幸福的主客體并不確定,沒有人能夠回答需要確立的是誰的幸福感,因此幸福往往成為強制權力和支配的誘餌。自稱是幸福的真正擁躉的費邊主義聲稱,為了幸福需要犧牲自由。事實上以上對幸福的不確定性,康德自己也意識到,他認為幸福的觀念取決于心理構成的變化,而道德法則必須是完全不變的。但是由于絕對命令形式的根本局限,使康德僅憑睿智無法擺脫矛盾。根本問題在于,康德的絕對道德命令與幸福之間沒有孕育出某種客觀原則,而羅爾斯完成了這一重要任務,成就了契約主義的政治哲學。羅爾斯意欲在公共領域用公平的正義原則代替之前的社會契約論,其基礎不在于其公平正義原則比社會契約理論更抽象、更原初,而是通過詞典式序列,將基本社會善納入正義原則序列。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德]康德:《歷史理性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6、68、10、135-136、139、22、143、139頁。
[責任編輯:楊曉偉]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項目——青年英才計劃”—“社會管理哲學研究——兼談功利主義與正義論兩種路徑”(項目編號:2014300090149)。
薄振峰(1973—),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徐丹丹(1978—),女,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副教授。
B712.59
A
1003-8353(2015)04-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