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作為綜合衡量英語專業(yè)學習者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翻譯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同伴互助學習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增強學習效果。同伴互助學習挑戰(zhàn)教師作為知識唯一來源的權威地位的同時,克服了單個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學習時間少、教學資源緊張等條件限制,創(chuàng)建了互助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了翻譯教學質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469(2015)02-0061-04
收稿日期:2015-04-06
基金項目:2012年伊犁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同伴互助在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G20124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蒲紅英(1978—),女,四川綿陽人,伊犁師范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一、同伴互助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
20世紀90年代,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同伴互助學習”(Peer—Assisted Learning,簡稱PAL)出現(xiàn)了。同伴互助學習理論在國外發(fā)展已近三十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及模式,名稱也不盡相同,例如“同伴指導”(Peer tutoring)、“同伴學習”(Peer Learning)、“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同伴評價”(Peer Assessment)等。英國的托平認為所謂同伴互助學習,是指:“通過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積極主動地幫助和支援來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活動?!蓖榛ブ鷮W習模式(PAL)主要包括以下三個要素:同伴互惠關系的建立、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個性化評估的建立。同伴互助學習的產生與發(fā)展有著科學的理論基礎。它首先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理論主張。該理論認為知識并非是被動接受的,學生獲得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與同伴的交流中才能主動地建構獲得。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在1930年前后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是指介于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師生或生生之間能力存在差距,他們可以為完成學習任務結成同伴關系,不同同伴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交叉重疊,使相互幫助與支持成為可能,如此周而復始,學習者不斷向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最后,同伴互助學習符合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設理論。該理論認為有效的語言習得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輸入的可理解性,二是輸入必須略高于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同伴互助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可理解輸入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進行可理解輸出和協(xié)商意義的機會。
同伴互助學習強調“同伴”這一學習共同體的存在,注重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同伴互助的實質是合作式學習,是合作學習模式中的一種常見活動。那什么是合作學習呢?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應用小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大家通過共同工作來促進自己和他人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常元偉(2012)認為課堂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獲得個體與集體的學習績效而進行的互動、互補、交流的學習方式。大學課堂合作學習具有同伴互助的特點,它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為語言學習提供了一個更加合理的模式。由于近年不斷擴招的原因,翻譯課堂學生人數(shù)增多,使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成為難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普遍認為翻譯課最難學,也最為枯燥。很多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就更沒有興趣去學翻譯了。如何把翻譯課堂還給學生,讓老師說教的時間少起來,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關系中學會學習呢?翻譯課教師應該將同伴互助學習方式納入課堂教學的主要步驟,以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群體性協(xié)同發(fā)展。在翻譯教學中開展同伴互助學習,能使學生開闊思路,更好地理解原文,形成譯文。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積極的討論,相互之間的幫助,加深對英語原文的理解,減少譯文中的錯誤,提高翻譯實踐能力,增強學習效果。
二、同伴互助學習的組織結構
同伴互助學習衍生出各種具有特色的程序結構模式。全班配對學習模式(CWPT)和互惠配對學習模式(RPT)是比較常用的兩種。根據組合對象能力的不同,又可分為同質配對和異質配對,在課堂上教師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習小組進行劃分,依據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課堂表現(xiàn)和性格特點等進行分組,以獲得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效果。采用全班配對學習模式(CWPT)即要按照教學目標將全班學生進行配對組合,也可將配對學生再分成兩大組進行競賽,配對學生的角色分別是指導者和被指導者,每次學習活動時角色都要進行輪換。在同班內進行分組是在同一年齡層次上進行的,教師要注意針對不同的智力水平,如高學業(yè)成就水平、中等水平和低學業(yè)成就水平、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等開展同伴互助學習。同伴互助的實質是合作式學習,是合作學習模式中的一種常見活動。小組是合作學習中的基本單位。小組人數(shù)可以是2人一組,即一個班內2位同學結成對子,角色分別是指導者和被指導者,每次學習活動結束時進行角色交換。3-4人一組的規(guī)模是最常見的,也有人數(shù)更多的小組,但翻譯課上組內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助。組與組之間應當實力相當,組間同質能夠保證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競爭。
在任何需要做反復練習的課上,兩人小組是最普遍的程序。小組內有兩個角色:一個解釋員一步一步地解釋如何解題,另一個學生為檢查員,負責核實同伴的解釋是否正確,如果需要的話,還要鼓勵對方、提供幫助。每完成一個問題雙方角色就互換。合作學習中,四人小組是最常用的組合。以四人為一組的方式是庫埃豪所大力提倡的,她認為四人小組最為靈活,并提出了小組形成時的四個標準:一是學業(yè)成績的水平;二是在教學語言方面的水平;三是種族和倫理背景;四是性別、年齡、人格類型和學習風格。四人小組是合作小組最常見的規(guī)模。四人由班內同學任意組合,但每組內必須要有一個高水平學生和一個低水平學生。在正式合作學習開始前,老師要給每位同學分配一個角色。對四人組而言,需要有通信員、解釋員、檢查員以及參與鼓勵者。通信員從老師那里領來學習材料,找到合適的部分,根據成員數(shù)分成四份發(fā)下去,通信員在任務結束時還要負責記錄下每位組員完成任務的多少。解釋員逐步解釋如何解題,在他解題的同時,另外三位組員負責檢查他解釋的是否正確,解釋員的角色要輪流替換。檢查員檢查解釋員的解答是否正確。參與鼓勵者則鑒定每個組員所付出的勞動和解題的質量。當一個四人小組的任務完成后,他們可以找另外一個四人小組合作,直到全班同學都懂得如何完成作業(yè)為止。當通信員把組員的作業(yè)放回老師辦公桌的時候,學生的合作學習任務便完成了。
三、同伴互助學習在翻譯教學中的操作方式
(一)課前的互助合作學習
課前的互助合作學習主要是預習工作。很多老師的通常做法是在上次翻譯課程結束時,象征性地要求學生預習下節(jié)翻譯課,而且只要求對下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大概了解,例如只要求對下個章節(jié)的內容瀏覽一遍即可,沒有討論、摘要、完成譯文等實質性環(huán)節(jié),更沒有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任務,導致上翻譯課時學生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因而使得課堂效率低下。再者,每節(jié)翻譯課或每一個翻譯技巧背后必然涉及某一個或某幾種翻譯理論,學生往往不具備運用抽象性理論的能力,若再疏忽大意或是懶散不做預習工作,就會導致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難以將這些理論解釋清楚,如果還想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更是時間緊張,恐怕只能是蜻蜓點水,更不用說分時間進行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了,所以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必須要進行預習,尤其是那些抽象的翻譯理論和技巧,必須課前有所認知。教師有時可將某些教學材料在上課之前分發(fā)給學生提前做預習,讓學生下去分組討論,得出譯文,并且做好翻譯的記錄日志,記錄下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著問題來上課。教師還可讓每個組員在課前以個人形式摘錄下所完成的翻譯材料中的好詞佳句,以便下次新課開始之前分小組在課前進行展示交流。
(二)課內的互助合作學習
1.課前展示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翻譯課堂上做Presenta?tion,這是一種檢驗學生預習工作的方法。現(xiàn)在翻譯課在高?;旧鲜谴蟀嗍谡n,為了讓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有一次課前展示的機會,可以將學生按4-6人分成幾個組(具體視班級人數(shù)而定),每組由一名組長負責,每次翻譯課上按組次輪流做一次。教師對這樣的小組活動要有說明要求、指導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例如要求使用規(guī)范的翻譯術語,最大限度地消除拼寫錯誤和發(fā)音錯誤,杜絕學生偷懶。課堂展示是學生推出自己選擇的翻譯材料及其譯文。學生首先介紹該翻譯材料的背景知識,提出自己的譯文,然后就材料本身及自己的譯文請其他同學進行分組討論。課前展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譯文以個人的形式展示出來,不但可以激發(fā)做展示學生的興趣,得到他人的肯定,并且使別的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譯文,看到自身的不足,而且課堂氣氛也會進一步活躍起來,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這種訓練方式就個人而言,既提高了翻譯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教師技能。小組派代表做課堂陳述既考慮到了學生個人的表達能力也兼顧了合作小組的集體榮譽。
2.課堂小組討論
教師首先應當在活動之前強調學習紀律,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并明確指出學生的表現(xiàn)將在期末考核成績中占有一定比例,使所有學生主觀上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教師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確定討論的內容。教師要注意把握討論內容的難易程度。材料太簡單,學生們可能會花去大量時間討論細節(jié)忽略重點任務;如果材料難度較大,學生們不得不放慢討論速度,從而耽誤整體教學進度,所以討論的翻譯材料必須難度適中。為了盡快完成共同的翻譯任務,學生之間通過協(xié)商分配任務,如每人負責查閱一小段文字中出現(xiàn)的疑難詞,之后大家共享這些資源,在翻譯過程中碰到有疑問的譯法時,他們會彼此商量。課堂討論加強了他們對翻譯本質的認知,豐富了每個人的語言能力,而且?guī)椭麄冮_闊了思路,提高了綜合素質。
3.評價
合作完成之后,就要啟動評價程序了。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自評。學生評價分為兩種,第一種為組內互評,第二種為學生自評。讓學生參與評價,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組內互評就是讓同學們相互交換譯文并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的小組活動。在評價和批改中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增進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鍛煉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適當?shù)販p輕教師批改作業(yè)的工作負擔。在每次合作學習活動告一段落后,都應該讓成員進行發(fā)展性的自我評價。大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開展自評的能力,他們可以對自己在本次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找出那些對他們有利或幫助不大的行為方式,并在今后的合作中有意識地加以改進。學生自評結束后,教師對每組學生的翻譯練習要給予講評,把練習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在課堂上重點講評,分析問題,總結規(guī)律。教師既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又要肯定學生譯文的長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課后的互助合作學習
課后的合作學習是課內合作學習的延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小組的課后合作學習。第一,發(fā)放翻譯理論的基礎知識材料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翻譯界的最新動態(tài),翻譯學的最新發(fā)展方向,拓寬翻譯學習的視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就材料提問并分組討論問題,寫成書面報告,上交教師審閱。第二,給學生提供名篇賞析的機會。給每個小組推薦翻譯名家與名論方面的作品,鍛煉學生譯文鑒賞能力,體會翻譯之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作好翻譯奠定語言基礎。第三,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例如辯論或者翻譯技能大賽之類的活動。此類比賽性質的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要給勝出的小組全員獎勵,對失敗的小組也要給予鼓勵。
四、結語
合作學習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完善問題的過程,這正是翻譯活動的過程。在英語專業(yè)翻譯課上運用同伴互助學習可以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翻譯能力不僅得到了鍛煉,團結合作精神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對本學科領域的積極態(tài)度和熱情,而且也激發(fā)了師生、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提高了翻譯教學的質量。同伴互助學習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可能會出現(xiàn)流于形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在英語專業(yè)翻譯課堂上開展同伴互助學習,使其發(fā)揮更大的功效,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