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安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詞塊法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王文娟
(安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翻譯要求學生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流利而地道的表達能力。詞塊法利用詞塊可以整體存儲和整體提取、輸出的特點,可以應用于英語翻譯教學中,幫助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詞塊法 詞塊 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翻譯是什么?“翻譯的過程就是正確地理解原文和創(chuàng)造性地用一種語言再現(xiàn)原文的過程”(張培基,1980)。英語翻譯是檢驗外語學習水平的較好手段,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從2013年開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新四級要求學生能夠在30分鐘內,將一篇200詞左右的漢語段落翻譯成英語,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等,由此可見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的重要性。
雖然翻譯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本文所指翻譯教學主要指漢譯英教學),但是學生翻譯成果不盡如人意。在翻譯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按照漢語意思找對應的英語單詞,如果找不到對應的單詞,學生就會進行字對字翻譯、死譯、硬譯。
筆者曾對所帶班級2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翻譯過程中,學生對于原語理解一般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用英語進行表述上困難重重。由于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仍死記單詞,孤立地記憶單詞的漢語意思,導致譯文語言表達不地道,語言不流暢。Wallace(1982)認為英語詞匯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1.使用時搜索不到所需詞匯;2.詞匯使用不恰當;3.詞匯使用不得體;4.詞匯使用不符合語言習慣。詞匯教學中的問題影響學生的語言輸入質量,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輸出。這些問題在學生漢翻英習作中都體現(xiàn)出來,反映在學生的翻譯文本中就是:誤用或錯用詞匯;詞語出現(xiàn)搭配錯誤或者使用不當;譯文中出現(xiàn)大量(Chinglish)漢語式英語;譯文前后風格不一,銜接有問題。由于上述問題,學生普遍覺得翻譯難、難翻譯,對翻譯有畏難心理。
近年來,有關詞塊的研究表明,詞塊作為語言的半成品,是儲存和輸出的理想單位。這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新方法。
詞塊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于1975年提出的,詞塊(lexical chunks)是指具有一定結構、表達一定意義的預制的多詞單位,它是集詞匯和語法特征于一體的語言半成品,可以被整體記憶儲存,并在交際時被整體提取,不需要使用語法規(guī)則來加工分析。詞塊的積累可以節(jié)約語言處理的時間和精力,使語言信息的提取和使用準確、流利、地道。
詞塊法(lexical approach)是Michael Lewis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其核心理論為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匯(Grammaticalized Lexis),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Lexicalized Grammar)(Lewis,1997)。根據(jù)詞塊法理論,語言習得的關鍵是掌握和運用語言交流中以整體形式頻繁出現(xiàn)的固定短語、搭配和句型等詞塊。這些詞塊的形成,經過特定社會文化群體的公認,它們不僅包含詞匯本身的意思,而且傳遞社會群體所默認的語用意義。Hakuta(1976)在研究日本小孩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詞塊是小孩學習英語的關鍵,也是小孩能夠對語言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原因。詞塊不僅是記憶的形式,還是掌握語言規(guī)則的基礎。LilyWong-Fillmore(1976)后來進一步證實了Hakuta的結論,在研究說西班牙語的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LiliWong-Fillmore通過收集自然語料,發(fā)現(xiàn)詞塊是構成孩子語言行為的主要部分,進而證明詞塊是語言習得的關鍵,利用詞塊可以直接進行語言創(chuàng)新表達。所以,有意識地學習并使用詞塊,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成功習得英語。
不同的語言學家依據(jù)詞塊的功能和其在語言中的作用對其進行不同分類,但是Wray(2002)說過,詞塊是一個復雜的連續(xù)體,不同類型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所以分類會有重疊現(xiàn)象。目前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是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四分法,他們按照詞塊的結構和功能將其分為四類:1.多詞詞匯(polywords):指一個以上單詞組成的不可拆分,也不可替換其中詞匯的固定短語,使用時相當于一個單詞,如:for example,at once等;2.慣用表達(institutional expressions):指使用者可以用來整體存儲的語言結構,包括諺語、警句、交際套語等,如:seeing isbelieveing,the die is cast. How are you?等;3.短語架構詞塊(phrasal constraints):指一些半固定的框架式短語,其中某些詞匯可以被同類的詞或者短語替換,如:the_____er,the_____er;4.句型框架(sentence builders),指可以為整個句子提供框架結構的短語,可以根據(jù)不同表達填入適當?shù)膯卧~、短語等,允許一定的變化,如:let’s startwith...,when it comes to...等。 句子框架超越了單純的語法結構,反映了地道的語篇特征。積累和掌握這類項目,對語言學習者的翻譯能力提高很有幫助。
1.詞塊是詞匯記憶的理想模式。
詞塊雖然是較大的詞匯構塊,但是并不因為詞匯的增多而使得記憶的難度加大。因為詞塊的意義有其特定的語境支撐,有的甚至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義,如:the die is cast(木已成舟);birdsof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記憶詞塊比單純記憶單詞更容易,而且記住之后不易遺忘。
詞塊記憶提高了詞匯搭配和使用的準確性。因為詞塊都來自于自然的原語,它本身就是被語言使用者頻繁使用的,得到母語使用者認可和接受的表達。雖然有的詞塊內部結構有些變化,但因其變化有限,所以結構相對固定,用詞塊翻譯表達句子,比從頭到尾自行翻譯要省力多。漢語中也有許多固定的語塊,像許多四字成語、慣用表達,如果學生能夠記住這些表達對應的譯文,在翻譯中就可以做到及時提取,省時省力。例如: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正對旅游產生興趣,這是近年來的新趨勢。該句中下劃線部分對應的詞塊就是more andmore,are doing sth,get interested in something,new tendency。結合句意,在掌握對應詞塊的基礎上,學生就能輕松翻譯出:MoreandmoreChineseyoungpeoplearegetting interested in traveling,which isanew trend recently.再如:漢語四字詞語:熱情洋溢(with greathospitality)、遠道而來(come all theway from)、體驗不同的文化(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豐富知識(enlarge knowledge)、拓寬視野(broad one’s horizon),都有其對應的慣用詞塊,學生如能習得這些詞塊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翻譯時就會事半功倍。
2.減少語言錯誤,提高語言表達準確性。
詞塊因為有其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所以記住詞塊,在使用過程中就不容易出現(xiàn)搭配、銜接等語言錯誤。詞塊的學習和記憶有助于降低語言習得的難度,能夠提高語言理解和產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語負遷移;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法知識和語言使用能力的發(fā)展。
在實際翻譯中,經常有學生理解對了原文,卻由于記憶背誦單個詞匯造成搭配錯誤的現(xiàn)象。例如:嘗試做某事,有的學生會翻譯成:make attempt doing sth①.正確的應該為make an attempt to do something,或者 try to do something;將面對(問題、困難)譯為:on the face to something,而正確的應該為in the face of。
從句子層面上來說,掌握了半固定的框架式短語,可以使譯文簡潔表意,更加地道。另外,有些詞塊的使用,可以從根本上保證句子的正確性。例如:這是他第一次去北京。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這樣的翻譯: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came to Beijing.如果學生掌握句子板塊:It is(or This is)the–th(序數(shù)詞)time sb.have been to(a place).應用這個詞塊,就能輕松翻譯出: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 has been to Beijing.所以說學習和掌握詞塊,會避免翻譯時的時態(tài)和語法錯誤。
有些詞塊具有對篇章的架構銜接和架構作用,能有效消除譯文整體風格不一、句式不一致的問題。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就可以用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又如:漢語中的關聯(lián)詞 “既不是……又不是……”、“不僅……而且……”都有其對應的詞塊,“neither... nor...”,“not only...but also...”。這種詞塊對于下文內容有一定的預測性,能從整體上使譯文結構平衡,保證譯文的流利性。
3.減少翻譯難度,提高學生自信心。
由于以往學生的詞匯學習習慣,看見翻譯總是提筆就翻,字對字,詞對詞,一句一句地往下翻,這樣的譯文生澀,中式英語多有出現(xiàn)。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課后訪談,學生有時候自己也知道譯文有問題或者不夠好,這樣的譯文學生自己也不滿意,慢慢地,學生對于翻譯有了很大的畏難心理,甚至“談翻色變”。
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看,詞塊能夠讓學生快速搜索到譯文需要的目的語詞匯和句型,有效降低翻譯難度,減輕學生對翻譯所懷有的“老虎吃天-無法下爪”的畏難心理。詞塊因其本身的語言半成品性質,能夠縮短大腦對于譯文目的語詞匯的挑選時間,提高目的語詞匯記憶效率和語言使用的準確性。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最快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再根據(jù)譯文內容作出小范圍的改動或者變換,幫助學生克服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影響,降低翻譯的難度,有效消除學生對于翻譯的畏難心理,也讓學生對自己產生信心。
翻譯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且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其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利用詞塊的優(yōu)勢進行翻譯活動,能使學生在表達譯文時,將注意力由個別單詞轉移到較長的語言結構,這樣能夠減輕學生翻譯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由于詞塊兼顧語法、詞匯和語用功能,能有效改善學生翻譯的語言問題,提高學生譯文表達的地道性,因此可以減輕學生對于翻譯這一語言活動的畏難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值得應用的有效方法。
注釋:
①注:文章中斜體字部分為錯誤例子。
[1]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 in B.Nash-Webber and R.Schank(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Cambridge,Mass.:Bolt,Be-ranek,and Newman,1975.
[2]Hakuta,K.Becomingbilingual:acasestudyofa Japanese child learning English[J].Language Learning,1976.
[3]Lewis.M,Implementing lexical chunks:Putting the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7.
[4]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
[5]Wallace,M.TeachingVocabulary[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82.
[6]Wong-Fillmore,L.The Second Time Around:Cognitive and Social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tanford University,1976.
[7]Wray,A.Formulist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8]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本文系安徽理工大學2014校級青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詞塊法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