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征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臨床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情況,評價其使用合理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為規(guī)范化管理提供依據(jù)。方法 利用我院信息化系統(tǒng)及數(shù)字化病歷管理系統(tǒng),提取2013年該院臨床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調(diào)查和分析。結(jié)果 人血白蛋白使用分布全院18個科室,包括門急診部、重癥監(jiān)護室、普通外科。用藥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結(jié)論 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較為廣泛,在臨床應用上仍存在一些誤區(qū),建議醫(yī)生遵循安全、有效、經(jīng)濟的原則,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
關鍵詞:人血白蛋白;臨床應用;調(diào)查分析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因失血、創(chuàng)傷和燒傷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大腦損傷所致的顱內(nèi)壓升高,防治低血蛋白癥以及肝硬化或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由于其臨床使用比較廣泛,用量日益增多,同時生產(chǎn)人血白蛋白的原料血漿供應十分緊張,人血白蛋白產(chǎn)量急劇下降,導致供貨緊張,造成了醫(yī)院人血白蛋白的難進、斷檔現(xiàn)象普遍存在;可見,應嚴格規(guī)范人血白蛋白的臨床使用,避免浪費,保證臨床正常供給[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利用我院的信息化系統(tǒng)及數(shù)字化病歷管理系統(tǒng),提取2013年全年我院臨床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相關數(shù)據(jù),按科室白蛋白使用總病歷數(shù)小于3份的全部抽取、用量大于20瓶的患者病歷全部抽取、其他按10%比例,不低于2份隨機抽取,共計100份病歷。
1.2方法 通過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對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用法、用量、科室等,采用Excel等軟件分析人血白蛋白在各科室的應用情況、用藥患者用藥數(shù)量及年齡分布情況;抽查的100份病歷,查閱統(tǒng)計包括用藥原因,臨床診斷,患者血清蛋白檢測結(jié)果,白蛋白合理使用情況等。
2 結(jié)果
2.1基本資料 我院2013年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共有946例,其中女281例,男665例。其中住院患者702例,門診患者244例。共用人血白蛋白凍干(10g/瓶)33990g。涉及全院18個科室,用藥患者年齡1.1h~91歲。用藥最多的為中年人(39.64%),其次是老年人(38.27%),用藥多見于中老年患者。抽取的100份病歷中,女28份,男72份。手術病歷69份,非手術病歷31份。
2.2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情況
2.2.1科室使用情況 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涉及全院18個科室,其中門診用藥最多(占30.92%),其次是ICU(20.59%)、普通外科(13.18%)、消化內(nèi)科(11.38%),見表1。
2.2.2患者個人用藥總量分布,見表2。
2.2.3疾病分布情況 隨機抽查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00例患者中,按"主要診斷"對疾病種類進行歸類匯總,疾病分布情況,見表3。
2.2.4用藥原因情況 根據(jù)病歷中的病程記錄,對臨床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相關原因進行統(tǒng)計,見表4。
2.2.5患者血清蛋白檢測結(jié)果 100例患者用藥前血清白蛋白濃度進行記錄,其中有92例在用藥前進行了血清白蛋白檢測(正常血清白蛋白濃度范圍為35~55g/L),見表5。
2.2.6白蛋白合理使用情況 對100例患者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見表6。
3 討論
由表1可知,我院2013年全年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共計946例,共用人血白蛋白凍干(10g/瓶)33990g。涉及全院18個臨床科室,這與我院是三級綜合性醫(yī)院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但門診使用用多達1051瓶,占用藥總數(shù)量的30.92%,位居第一名。根據(jù)美國大學聯(lián)合會制定的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導原則,我們不難判斷門診患者大量使用人血白蛋白這一現(xiàn)象值得商榷。建議醫(yī)院應該加強門診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管理。位于門診用藥比例之后的是ICU(20.59%),這與人血白蛋白用于危重患者維持膠體滲透壓、出血性休克、營養(yǎng)干預等使用相關。其次是普通外科(13.18%),這與人血白蛋白廣泛用于癌癥患者、手術支持、糾正低蛋白血癥等密切相關。
由表2可得,用藥數(shù)量從1~55瓶,其中用藥數(shù)量最多的是1~2瓶(62.25%),說明使用相對合理;個人用藥量大于20瓶(200 g)以上的有17例,這部分患者大多是由于住院時間過長、使用指標過于寬泛,或者是存在營養(yǎng)支持治療誤區(qū)。
由表3可以看出,100例患者中人血白蛋白的用藥情況主要為癌癥(31%)用藥。其次為手術患者和消化道出血、肝病低蛋白血癥。可以看出椎間盤突出患者、血清蛋白>49.3g/L,用于營養(yǎng)支持治療;高血壓患者,未作血清蛋白檢查,用于營養(yǎng)支持治療;糖尿病患者、血清蛋白>30.1g/L,用于加強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屬于不合理使用。
由表4,低蛋白血癥 (57%)為其主要的用藥原因,其次為術后支持治療(18%)和營養(yǎng)支持(12%),從病因選擇白蛋白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在術后治療中由于患者術后處于高代謝狀態(tài),在創(chuàng)傷早期,機體存在全身性炎癥反應,可能產(chǎn)生全身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部分白蛋白滲透到組織間隙中,導致術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癥,外科手術早期的低蛋白血癥并非全是營養(yǎng)不良或蛋白質(zhì)分解的結(jié)果[2]。由相關資料證實,應用人血白蛋白從減少并發(fā)癥上來看有優(yōu)勢,但在死亡率上來看有劣勢[3]。由此可知在人血白蛋白的臨床使用上應更加斟酌。
由表5可以看出: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20g/L的患者只有2例,僅占總患者人數(shù)的2%,而血清白蛋白濃度<20g/L是UHC指南中對需要營養(yǎng)支持的患者進行蛋白質(zhì)補充的一項重要指標(非必要指標),可以推斷,在眾多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相當一部分患者不一定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必要性。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為:新生兒(28~44g/L)、14歲后(38~54g/L)、成人(35~50g/L)、老年(34~48g/L)。由于新陳代謝的關系,人血白蛋白的值可能下降4%。在受傷生病時,蛋白更有下降趨勢,因此,在是否輸入人血白蛋白時應該多加考慮。
表6可以看出100份病歷中合格率為58%,存在較多不合理,特別是骨科、心內(nèi)科、康復科、內(nèi)分泌科、泌尿等科室,應該加強管理和干預。呼吸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使用人血白蛋白,而血清蛋白為41.5g/L,使用上不恰當。普通外科合格率僅達44.44%,將人血白蛋白用于老年患者、癌癥患者營養(yǎng)支持治療、術后支持治療等,但在臨床診斷和血清白蛋白的濃度檢查還待提高,ICU用藥合理達62.50%。但ICU 為老年患者改善營養(yǎng)狀況而較長時間輸注人血白蛋白。由相關資料如:馬海英等[4]將 65 例老年低蛋白血癥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輸入20%白蛋白10g對照組不輸入;治療28d后結(jié)果兩組之間病情危重程度無差異,實驗組并未能糾正低白蛋白血癥,兩組之間病死率亦無統(tǒng)計學差異,因此不主張長期輸注白蛋白,建議從食物中得到糾正。
綜上所述,我院在人血白蛋白的管理、患者用藥周期及用量、患者的適應癥判斷、用藥原因的判斷以及血清白蛋白濃度的監(jiān)測等管理上存在不合理現(xiàn)象。建議除大手術及兒科高膽紅素血癥外,重癥患者白蛋白低于25g/L,肝硬化腹水或胸水患者的白蛋白低于25g/L,需要維持較高膠體滲透壓的大手術患者限60g[2]。根據(jù)病情合理使用,同時建議將血清白蛋白作為主要參考指標;建議臨床醫(yī)生參照美國醫(yī)院聯(lián)合會(UHC)制定的《關于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膠體及晶體溶液使用指南》,《臺灣全民健康保險人血白蛋白使用規(guī)定》和臨床上公認的人血白蛋白輸注指征。不建議將人血白蛋白運用于單純營養(yǎng)治療和促進傷口愈合治療。
總之,建議我院在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方面加強管理,有效節(jié)約成本,更加安全、合理、經(jīng)濟的使用,減少患者負擔,改善醫(yī)患關系,提高自身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黃天一,趙慶.2012 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情況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雜志,2013,26(5):907-908.
[2]Zhang Qiang, Ge Xin, Chen Min.Analysis of the use of hospita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human blood albumin[J].chin J Pharmacoepidemiol,2011,20(10):528-529.
[3]景炳文. 急危重病應用人血白蛋白的評價[J].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2012,18(4):196-198.
[4]馬海英,申麗旻,王志剛.白蛋白在 ICU低白蛋白血癥患者中的應用評估[J].河北醫(yī)藥,2012,34( 2):186-18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