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語萃
人類閱讀圖畫書擁有著長久的發(fā)展歷程,它具有文化傳播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圖畫書其實就是指繪本,繪本一詞的使用是為了避免與圖書混淆后來才出現(xiàn)的。這種以兒童為閱讀主體的文學作品區(qū)別于一般帶有插圖的圖書。它具有講故事的功能,本身承擔著敘事抒情、表情達意的重要任務,因而圖畫是主體,文字為次。閱讀圖畫書過程中能營造溫馨的親子環(huán)境,可以使家長和孩子一起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和傳承文化,實現(xiàn)良好的親子教育效果。
以圖畫書形式傳播三亞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調查與思考 第6頁
作為國粹的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 書法文化資源不但包括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書法文物,還包括書寫印拓等書法技能、紙硯筆墨等工具的制作工藝以及與書法藝術有關的節(jié)慶活動、紀念典儀等代代流傳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山東是書法文化資源大省,但對眾多寶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遠遠不夠,書法文化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巨大潛能還遠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立足全省,從經(jīng)濟文化一體化角度對山東的書法資源進行挖掘整理、開發(fā)利用,不但有助于開拓和豐富齊魯文化內涵,確保山東地域文化留存和歷史文脈延續(xù),更是適應時代需要,促進山東早日實現(xiàn)由“文化資源大省”到“文化強省”歷史性跨越的重要舉措。
山東書法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第29頁
若是說“親親相隱”乃是為了“避害”,那么“親親相贊”則是為了“趨利”。前者是為了“生存”,后者是為了“發(fā)達”。為了“避害”“生存”而“親親相隱”易得人們的理解與寬容;為了“趨利”“發(fā)達”而“親親相贊”恐怕就未必如此了,反倒是易得人們的不解與厭惡了。郭庶英為父親郭沫若所作的種種辯解 (贊歌之一種變相)更具代表性。她從政治、文學、學術、道德等諸多方面為乃父大唱贊歌。關于郭沫若與魯迅的關系,她說:“郭沫若與魯迅都曾用筆墨相譏,但后來郭沫若識大局,對魯迅是充分肯定的?!?[8]倘若將兩人的論戰(zhàn)文字全部開列做些比較,那么誰高誰下,理在何方,昭然若揭,絕非“筆墨相譏”四字所能概括得了的。而“識大局”一語更是用春秋筆法貶低魯迅。
從“親親相隱”到“親親相贊”——關于子評父的是是非非 第33頁
可以說, 《周易》 奠定的“天、 地、 人、(神)” 三位一體的世界觀,“天道、 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論,務實求真、實干創(chuàng)新、厚實包容、務實求實的實學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 的“元道”整體思辯式的思維方式,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精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傳統(tǒng)基因根基之主根。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代表者有老子道家、孔孟儒家、墨子墨家、韓非子法家等學說,雖然各有所求,代表不同方向,但其莫不是從《周易》的“元道”論出發(fā),莫不在求道、釋道、立道、傳道,莫不是分享繼承、分別闡釋、完善發(fā)展 《周易》 的元道論。 所謂“正道”“大道”“帝道”“王道”“仁道”“霸道”“孝道”“君道”“臣道”“婦道” …… 等等, 莫不是“天、 地、 人、(神) 合一” 的元道整體思辯式的思維產(chǎn)物。
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精神傳統(tǒng)根基 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