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仁
10月27日,電視劇《紅高粱》登陸山東、東方、浙江北京四家衛(wèi)視,開播以來收視飄紅。10月18日,參加完文藝座談會的作家莫言接受制作方山東衛(wèi)視的獨家專訪,這是他榮膺諾貝爾文學獎以后首度接受訪問開談“紅高粱”背后的故事。以下為專訪選摘:
1.“其實酒是不能炸鬼子的”
董姝:在《紅高粱》當中,我們感受到戰(zhàn)爭的悲慘、壯烈,您參軍的時候沒有經(jīng)歷過一點點槍林彈雨嗎?
莫言:我參軍是1976年,是和平年代。1977年、1978年邊境戰(zhàn)爭我的一些戰(zhàn)友參加了,我當時非??释苌蠎?zhàn)場,但是后來因為部隊的工作性質我沒有這種機會。當然軍事訓練還參加了一些,在新兵連里面有射擊訓練、投彈訓練,有人認為我軍事技術很差的。恰好相反,我在新兵連射擊成績是優(yōu)秀的,10發(fā)子彈打了80多環(huán)。
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紅高粱》,這部電影其實拍完之后改變了很多主創(chuàng)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
莫言:我的生活沒有很大的變化,尤其對我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沒有影響?!都t高粱》之后我知名度高了,對于出版可能更加便利一點。過去我沒有名氣,這部小說人家要這樣、那樣的修改。寫了《紅高粱》之后人家不讓我修改了,我寫什么樣人家按什么樣出。其它的變化我覺得一點沒有,也是不對的,畢竟還是從《紅高粱》拿了很多稿費,拿了稿費家里的生活就變得更加寬裕。
董姝:當時導演怎么找到您的?
莫言:他最先找到了《紅高粱》的責任編輯朱偉,就是現(xiàn)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主編。他說張藝謀想把《紅高粱》改編成電影。我說沒問題,后來約定時間,那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BB機。
董姝:他在哪兒找的您呢?
莫言:我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筒子樓里面,因為放暑假同學們都回去了,我是有一個中篇沒有完成,急著要稿,我在那邊加班。他當時光著膀子,赤著腳,提著一只斷了帶的鞋等等。我說他像一個生產(chǎn)隊的隊長,他說我像生產(chǎn)隊的會計。一個會計和一個隊長完全可以領導一個生產(chǎn)隊,一見面產(chǎn)生一種信任感。我后來作為編劇之一也參加了這個劇本的之一。
我給他很多具體的幫助,種高粱這一年天特別旱,到了六七月高粱長得只有膝蓋這么高,他們馬上要急著開機,非常焦急,縣里宣傳部長是我大哥的同學,我也叫大哥,我找他幫忙。他找了縣委書記,然后縣委書記批了幾噸化肥,當時化肥是很緊俏的物資,批了5噸化肥,張藝謀他們組織一幫人去追肥。
我給你講一個很不雅的笑話,當年我們農(nóng)民在高粱地里蹲著解手的時候被瘋長的高粱戳著屁股。當時他們來了,我跟他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在高粱沒有紅的時候要拍,我說我寫的紅高粱,你拍成綠高粱。據(jù)他所知高粱紅了以后高粱桿硬了,結果在高粱沒有成熟,綠色的時候,風一吹有女人肢體柔軟之感,他要拍柔軟之感,我說你拍吧。
有一些關鍵性的細節(jié),張藝謀問我能不能用高粱酒就像炸彈一樣炸鬼子的汽車。我說據(jù)我所知可能性不大,我們把一桶酒甩在地上不可能起火,這個細節(jié)經(jīng)不起推敲。我當年為我父親用小壺撩酒開了以后,酒開了以后沸出來才會引燃,而且火是綠的,弄到手上看不到。但后來他還是把酒壇子向炮彈一樣撒向敵人的汽車爆炸了,觀眾也沒有追究這個細節(jié)是否真實。
2.談母親,淚流滿面
董姝:說到高密,你覺得這片土地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
莫言:這應該是成群結隊的,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親人,如我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哥哥、姐姐,還有我們的左鄰右舍。
我大哥60年代考入大學,在我們東北鄉(xiāng)也算是很轟動的事件。我們從小也很崇拜他,覺得他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光榮。當然也滿足了我們的虛榮心。他因為是修文科的,對文學比我們啟蒙的要早得多,對我早期的寫作給予很大的幫助。我二哥在農(nóng)村是被耽擱的人物,他的腦子也是很好用的,上學學習很好。
我姐姐的學習也很好,但是那時候家里重男輕女,當然不僅僅我家里,那個時候都是重男輕女,為了讓我大哥、二哥,還有我,讓我們弟兄三個上學,我姐姐上了兩年學就拉回來。家里有十三口人。就我父親一個勞力,我姐姐回來幫著我父親干活,等于她做出了犧牲。
董姝:母親在您心里是個什么樣的形象呢?
莫言:我覺得我母親是最普通的中國北方的一位母親,一輩子不容易,飽經(jīng)了人世的苦難。她特別的善良,她確實是我們左鄰右舍里面都非常尊敬的一個女性。村子里面很多人家要結婚,那時候農(nóng)村婦女要開臉,開臉就是用兩根線把新娘子臉上的汗毛鉸去。這時候需要找一個人品端正,子女成群,家里面上有公婆,下有孩子的一個人。
莫言:我牢記著我母親給人家新娘子開臉回來那樣一種表情,那樣一種幸福感??傊呛苌屏嫉娜耍惠呑訌臎]跟任何人吵過架,沒跟村子里任何女性吵架。
莫言:我母親實際上她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容易。她四歲的時候,我的外婆去世了。
管謨芬(莫言姐姐):俺母親,她累大(受累多)。那時候俺那盤大磨還在老屋里,就在那里推磨,起早貪黑的。
管謨賢(莫言大哥):磨呢,那時候沒有電,又沒有機器,就是人工推磨,我母親瘦的只有60斤。滿嘴滿牙上都是那個黑野菜,野菜渣滓。推著推著就昏倒了。
管謨賢:心口痛,胃病其實就是。反正一直沒好過。后來年紀大了就是氣喘,肺心病。剛剛過上好日子,我母親去世了。
莫言:小時候我特別孝順她,賺了錢以后想著首先應該給母親,買一點特別好吃的東西。(淚流滿面)抱歉,努力控制沒控制住。
人生幾個階段:煤炭、字典、狼牙山的石頭、獎杯
董姝:大哥(管謨賢)用幾個物件概括了您人生的幾個主要階段。第一個是一塊煤炭,這是為什么?
莫言:我在《蛙》這部小說描寫一群孩子吃煤塊的事情。1963年、1964年之后了,學校拉了一車煤,煤里面帶著松香的,也是半惡作劇,也是半認真,大家吃煤,煤不可能好吃,但是我們當時真吃過。饑餓始終是一個問題,后來在農(nóng)村到了1965年情況好轉了,那時候也是半饑半飽的狀態(tài),就是跟饑餓有關。
董姝:第二個人生主要階段代表物件是一本字典。
莫言:字典我前面講過,在村里沒書可讀翻的字典。
董姝:這是小時候的事?
莫言:小學輟學之后,村子里的書看完了,無書可讀就拿著本字典翻來翻去,也是一種自學。創(chuàng)作總認識幾個漢字,小學五年級學的漢字對創(chuàng)作來講遠遠不夠。只有閱讀,閱讀的時候碰到不認識的字查一下字典,等于彌補了這種學校的知識不足。
董姝:還有一個是兩塊狼牙山的石頭。
莫言:我在保定滿城縣的地方當兵,離狼牙山比較近。那時候我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保定市當時有一個刊物叫《蓮池》,往《蓮池》投稿,終于有一天收到《蓮池》編輯部的一封信,我的小說《春夜雨霏霏》。
董姝:再到最后一個獎杯。
莫言:他講的應該是諾貝爾獎杯,諾貝爾沒獎杯,就是一個獎章。
董姝:我們導演在今天訪談開始之前提醒我說,曾經(jīng)有兩個人預言過你會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個是大江健三郎,還有一個就是你的發(fā)小,他在2010年的時候過世了。
莫言:張世家。大江先生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演講當中提到我的名字,后來他來到中國多次,在訪問的時候做演講,私下談話都說過我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他確實是我海外的知音,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老師,也是同行,當然也是長輩,他比我大20歲。
另外一個我們都是東北鄉(xiāng)人,《紅高粱》孫家口伏擊戰(zhàn)就是發(fā)生在他村莊里面的。
后來在1973年我們到了公社駐地的棉花加工廠做臨時工,這時候成了朋友。他曾經(jīng)確實說過我有可能做過諾貝爾獎,他在這方面也做過鼓勵。
3.電視劇《紅高粱》:本來就想搞顛覆
董姝:在挑選演員上你知道要選周迅這事嗎?
莫言:大概去年我們也在講過幾個女演員的人選,當然有周迅,我認為很好的。《紅高粱》電視劇千萬不要再復制一個電影的鞏俐。找鞏俐那樣氣質的沒有什么意思,因為反差越大越好,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這樣才讓觀眾有興奮點,有比較,也對演電視劇的演員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我想她(周迅)會塑造出嶄新的九兒特質。一個鞏俐式的演員演繹了一個九兒,周迅肯定會演繹出周迅版的九兒,同樣所謂的一種豪放、敢愛敢放,由于演員個人氣質的不同,這樣新的演繹就會變的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
董姝:九兒犧牲掉小我,成全了大我,就是成全了余占鰲他們。對這樣的結局改編滿意嗎?
莫言:比較好,我現(xiàn)在想不出一個更恰當結尾的方法。一部長篇電視劇結尾讓有人回腸蕩氣的感覺,這個結尾還蠻好的。
董姝:但是在小說當中我奶奶九兒是在送東西的路上被射死的,好像那個結尾相比較這個有點冷清?
莫言:應該是兩種結尾方式,電影的結尾是在九兒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家給打死了,她沒有準備。這個結尾主動,她要舍身救他人,舍身取義,是一種主動的行為。
董姝:所以《紅高粱》里面每個人物覺得很鮮活、很真實。《紅高粱》手稿據(jù)說在特殊的紙上完成的?
莫言:《紅高粱》最早有一個很小的本子,我原來在總參三部系統(tǒng)合作,報務員有訓練用的紙本子,紙的質量很差,我拿了幾本,先是用圓珠筆快速寫,然后找比較標準的方格紙,就是稿紙寫著潦草的字體,一邊抄一邊寫。
董姝:最初的手稿在哪里?
莫言:作為引火草生了爐子。但是原稿后來還是找到了,在人民文學雜志社,我跟他們主編說了一下要回來了。第二部《高粱酒》、《高粱殯》《奇死》、《狗道》有的在解放軍文藝社,有的在十月雜志社,我想永遠找不著了。
董姝:可是最初你寫在電報本上的手稿保存下來多好,干嗎燒掉它?
莫言:我沒有想到這些東西還有什么價值。
董姝:沒有,留到現(xiàn)在很值錢的。
莫言:那時候確實誰也沒想到我們這樣的小作家的手稿將來可能能賣錢,所以人還是缺少遠見、先見。
董姝:有沒有燒掉自己覺得比較惋惜的作品?
莫言:確實有一部還比較惋惜的。1990年的時候在高密南關的房子里面大概住了40多天,期間一部小說叫“革命樣板”,文革期間有一部樣板戲《沙家浜》。
莫言:我當時我把沙家浜解構了一下,用武俠小說的筆法重新講述了一遍《沙家浜》的故事。所以戲里面的人物郭建光、阿慶嫂都變成了武林高手。比如郭建光可以腳踩荷葉在湖泊上奔跑,阿慶嫂善使迷藥,經(jīng)常給鬼子他們下毒了。大概寫了4.5萬字的一個小說手稿,后來投到廣東省的一家大型文學刊物,他們看了以后覺得很好玩,但是又感覺到不合時宜給我退出來了。我正好住在南關的房子里面,冬天需要自家生爐子,每次生爐子需要引,把煤點燃的時候下面要用引火紙,每次燒兩張,就把它燒掉了。
董姝:鄭曉龍導演曾說,這么短的時間完成電視劇《紅高粱》,是一個奇跡。
莫言:當時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這么緊張。他們當時趁著高粱還沒有枯黃的時候要開機,我說首先劇本完成不了,這么多演員。而且像鄭曉龍、周迅有名的演員、大導演他們本身都有自己的檔期。怎么樣把這幫人粘合到一塊確實不容易。
董姝:電視劇《紅高粱》和小說當中還是有很大的轉變的。
莫言:這是必須的。我?guī)蓚€女兒搞大綱的時候,也想到這樣一種顛覆性的改編。電視劇必須圍繞九兒展開,不可能圍繞余占鰲改編。
另外我特別強調(diào)一定要把原著當中的縣長,當時叫曹夢九,現(xiàn)在叫朱豪三,要把這個人物變成跟九兒跟余占鰲并駕齊驅,三足鼎立的人物。因為他的故事非常豐富,而且他跟九兒這樣的關系。
董姝:為什么這么喜歡朱豪三?
莫言:在我小說里就叫曹夢九,這是一個真實人物、真實名字,在抗戰(zhàn)前期高密縣長就叫曹夢九,他當時是韓復榘的一個部下,也是他的得力戰(zhàn)將,而且高密也留下很多傳說的故事。關于他來了以后提倡孝道,提倡興辦教育、禁賭,剿匪等等很多傳奇故事。當然后來顧忌到曹氏萬一有后人表達他們不滿,假如我們劇里面有對他不敬的地方,寫的不太好的地方,萬一曹夢九有有后代兒孫找我們很麻煩,所以改一個名字也是完全正確的。
董姝:余占鰲是您的三爺爺?
莫言:我們姓管,余占鰲確實有我三爺爺身上的影子,也是很多人物的合成,從張三身上拿一個細節(jié),從李四身上拿一個細節(jié),從王五身上再拿一個細節(jié),最后混合成小說里面的形象。
董姝:莫言出名后,曾經(jīng)和大江健三郎、楊振寧都有過對話。您是更在意圈外人的評價,還是更在意同行的評價呢。
莫言:我想對圈內(nèi)、圈外的人評價都很重視,因為圈里面評價,他是內(nèi)行,可能從藝術的角度。圈外人的評價可能從更廣泛的角度,可能對人評價的角度。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圈里和圈外對我的評價都不太理睬。一個作家寫了30多年,馬上快60歲,我應該知道我該做什么。我也在不斷地反思,我已經(jīng)做了什么。我也知道我將來還應該做什么。這個時候任何的外部評價,不管正面,還是負面,基本對我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會按照我自己設定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往前走。
(選自《澎湃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