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金
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改進策略探討
余玉金
在新媒體時代,大眾傳播媒介快速發(fā)展,新聞的傳播與發(fā)展也因此獲得肥沃的媒介土壤?;诖?,傳統(tǒng)的電視民生新聞只有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在深刻認識自身特征的基礎上及時找尋能促進改革、提高收視率的有效策略,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特征;改進策略
[作 者]余玉金,福州電視臺。
隨著傳統(tǒng)電視媒體轉型的不斷深入,現如今電視中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已經放棄了傳統(tǒng)的說教式新聞,嘗試著通過生動的趣味性、鮮明的地方性等成功吸引受眾眼球。電視民生新聞雖然堅持平民觀點,為普通百姓排憂解難,把話語權交給受眾,但在新媒體時代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力下,電視民生新聞為迎合受眾,也存在一些不具備新聞價值和積極意義的、不健康的內容,必須引起重視。
(一)平民化的新聞視角
電視民生新聞在傳播與展現中表達主題,它將傳統(tǒng)傳播媒體一貫的脫離群眾、政治說教的形象摒棄,把電視新聞媒體的立場、視角放在老百姓身上,因而電視民生新聞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擁有平民化的新聞視角。社會上平凡的老百姓、農民兄弟、下崗人員、弱勢群體等都是電視民生新聞所關注的對象,且電視民生新聞是從他們的視角上來反映問題,旨在維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
(二)社會化的新聞題材
電視民生新聞傳播的題材來源就是民生,社會化的新聞題材是其另一個顯著特征[1]。通過電視民生新聞,熒屏上的時政動態(tài)、社會名流變成了普通百姓身邊的瑣事,衛(wèi)星傳播也不僅僅為國家大事服務,還在轉播各種社會化的民生新聞題材。在傳播過程中,電視民生新聞把老百姓的瑣碎家庭生活納入新聞題材范圍,對他們的生存、生活和生計進行關注,全方位報道百姓每天關注的、面對的事。
(三)地域化的新聞傳播
綜觀當今的電視民生新聞,其形態(tài)無一不具備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傳播中也是立足于某一個或多個交集而成的地域文化之內,很少有全國性的電視民生新聞。該特征能促進電視民生新聞更好地報道百姓身邊的事,更能走進百姓心里,引起百姓的廣泛關注。同時,電視民生新聞通過緊密結合各種新媒體,積極建立民生直播體系、新聞熱線等,把不良社會現象公開曝光出來,從而在地域受眾中樹立親和力和威信。
福州電視臺《新聞110》是一檔成立于2000年的福州本土最具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綜合民生類新聞節(jié)目,其關注民生、反映民情的新聞節(jié)目,本節(jié)目自開播以來一直以關注民生為導向、播報最及時、最有效的民生新聞。由于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報道面廣、影響范圍大、參與觀眾多,使得它多年來成為當地民生節(jié)目不可撼動的收視王牌之一。不過在新媒體自媒體風起云涌的時代,在《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等大量現象級綜藝節(jié)目的強勢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的收視率和所有的民生節(jié)目一樣,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為此,電視民生新聞應加大改革力度,通過以下改進策略在未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收視新高。
(一)優(yōu)化節(jié)目品牌,獲取長期發(fā)展動力
新媒體又被稱為數字化媒體。數字電視的開播為受眾提供了上百個可以選擇的電視頻道,導致受眾手中的遙控器無所適從。因此,尋找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仿佛是在超市挑商品,讓人產生眼花繚亂之感,而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促使受眾能快速而有效地選擇能滿足自身需求的品牌商品。品牌的概念不再新鮮,它已經細微到很多企業(yè)的戰(zhàn)略、策略里,市場的主流也變成了品牌消費。
如果電視民生新聞在短時間里不能把亮點呈現給受眾,或無法讓受眾信任節(jié)目品牌,受眾換臺時不會有絲毫猶豫。為此,品牌對一個電視民生新聞而言就像生命。如:《新聞110》可嘗試著以社會類題材為主,打造屬于福州自身特色的民生新聞“特色品牌”欄目,把鏡頭對準了社會的弱勢群體,打出“生活主體是人,而人的主體是普通人”的理念,通過關注普通人生活的紀實性報道,用充滿人文關懷的電視追求,構造出了一部由“小人物”寫成的歷史。普通的小人物雖然并無多大的政治價值,但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所有人都是相通的,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從他們的被尊重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人的尊嚴和價值。同時,它在重大新聞事件面前敢于擔當,不僅有歷年防抗臺風第一現場報道、海交會報道,還有新中國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建黨90周年、一年一度的圓夢大學等大型公益活動報道。這類以人文主義的視角關注現實存在的人的電視樣式,使人們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生存境況得到關懷,從而得到人們心理上的認同和喜愛。
(二)開發(fā)媒體資源,充分挖掘有效信息
傳統(tǒng)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方式多使用短信息,但這種報道方式是最簡單的,在為受眾呈現事實之前并沒有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的深度關注需求。因此,電視民生新聞應加大開發(fā)和利用媒體資源的力度,在選題上側重于具備一定社會關注度的新聞,并對有效信息進行充分的挖掘,把深度報道呈現給受眾[2]。
因此,民生新聞必須要堅持進行理性報道,不僅要把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呈現給受眾,還要在內容設置方面為受眾提供正確的輿論引導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現象背后隱藏的本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挖掘,促使受眾自我反省,起到參考與監(jiān)督作用。如房價的漲跌是關系百姓利益的民生問題,電視民生新聞就可以此進行深度報道,把房價漲跌事實告知受眾,并開發(fā)和利用媒體資源對房價漲跌原因進行深度分析,把對普通購房百姓有利的應對策略提供給受眾,這樣才能把有效信息充分挖掘出來,為受眾的日常生活做出貢獻。又如酷暑天市民如何度夏、暑期孩子安全過暑假的注意事項、暗訪違規(guī)企業(yè)等等。這一檔節(jié)目才是真正地將福州地區(qū)民生的實際情況反映了出來,幫助福州地區(qū)調整民生矛盾。
(三)利用好新媒體,不斷豐富收視渠道
在各種新媒體強勢來襲的時代,電視民生新聞應看到寶貴的發(fā)展機遇。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碎片化,只有更好地利用更多的碎片才能不斷豐富收視渠道,從而得到提高收視率的機會。因此,電視民生新聞可把自媒體建立在手機應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從而把更新的新聞內容通過自己的賬號、平臺等多渠道傳播出去,同時利用反饋、抽獎等環(huán)節(jié)把受眾拉回電視民生新聞當中,以有效提高節(jié)目的收視率。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電視民生新聞通常都是現在演播廳錄制,然后進行傳播,播報相關新聞就成為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受眾并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在電視機前被動收看[3]。
在當前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中,電視民生新聞應充分利用好各種新媒體,通過三網合一的方式把民生新聞播報到不同的領域。如:在直播民生新聞時,可在演播廳里面設置一個大屏幕,滾動播出畫面、文字、數據等信息,受眾也可通過電話、微博、微信或短信等方式積極參與話題互動,第一時間更新受眾對話題的支持率,直接把受眾的視頻、音頻等切入直播現場,為受眾提供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逐漸培養(yǎng)受眾的參與性。同樣地,現場記者及新聞事件觀察專家等也可把事件的最新發(fā)展、評述等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傳遞到演播廳的大屏幕上,形成多向互動,不斷拓展和豐富收視渠道。
新媒體時代的民生新聞要求電視臺要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務于民,要做其他新聞樣式的表率。然而電視民生新聞不能一味求新,而應重視優(yōu)化節(jié)目品牌,通過應用各種新媒體資源來挖掘信息、豐富收視渠道,并平衡好新聞傳播與收視率,從而為百姓提供價值坐標和行動參照,真正做到關注民情、貼近民生。
[1]葉曉青.芻議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發(fā)展途徑[J].新聞傳播,2014(16):88.
[2]童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民生新聞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5.
[3]陳鵬.城市電視臺民生新聞的生存發(fā)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15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