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泓欽
(河南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開封475000)
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民主化進程的結果。但是由于高校民主管理主要采取傳統(tǒng)管理模式,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第四媒體的出現(xiàn)和快速發(fā)展無疑給高校管理帶來新的活力。隨著高校管理者民主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和新興的網絡快速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對社會輿論的相對壟斷,造就了一種開放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社會大眾和網民掌握了第四媒介的話語權,促使高校內部管理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朝著民主化方向不斷地完善與發(fā)展。大學生也可以新媒體為媒介,不斷地參與到高校的民主管理中來,但是,如何利用以微信為代表的第四媒體來為傳統(tǒng)高校民主管理模式注入新的血液,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拓展。
“民主”一詞的原始含義是人民的統(tǒng)治?!懊裰鞴芾怼眲t是在人民群眾參與下的多數(shù)人管理多數(shù)人的管理,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是相對于絕對服從絕對權威的管理而言,這一思想也體現(xiàn)在高校的民主管理當中。近年來,我國高校內部管理呈現(xiàn)的基本特征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教授隊伍的嚴謹治學以及管理的科學民主。民主管理作為其特征之一,在高校的管理中越來越受重視。2005 年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適當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形式,支持和保障學生依法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權利”,讓大學生不斷參與到高校的民主管理中來[1]。
高校是先進思想的萌發(fā)地,也是民主思想激烈撞擊的地方,所以民主管理應該走在社會發(fā)展的前列,推動民主化的進程。高校師生思想活躍,認知水平高,對于民主的要求和意愿也更加強烈,因此高校民主化進程會直接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隨著近年來高校民主管理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如今我國的高校民主管理模式形成了校務公開制、教代會制以及學生自主管理這三種平行的形式。
在這種模式下,高校民主的兩大支柱,教代會和學生自主管理成了校務公開制下的衍生品,并不能充分地發(fā)揮其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權利制約作用,人們也越來越注意到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不科學性,因此不斷出現(xiàn)新的呼聲和訴求。但在高校的民主權利不斷下放和細化的同時,教職工的參與權力被不斷提及和重視,而高校管理的另一大主體——大學生,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側重,沒有大學生參與的高校民主管理有著根本性欠缺。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高校的民主管理也在逐漸進步,但從目前高校管理的現(xiàn)狀來看,民主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大漏洞,不夠完善,民主建設的發(fā)展也很不平衡。雖然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講,在校務公開制、教代會制以及學生自主管理制度三種高校民主管理形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部分高校暴露出了不可忽視的問題。
1.2.1 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民主管理出現(xiàn)了二元治理特征,即組織結構官僚化、權力配置行政化、專職監(jiān)督軟弱化[2]。教代會的職權被“減化”,換屆不及時,未能推行二級單位教代會制度,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校務公開方面不能做到真正地公開公正,長期堅持,而且出現(xiàn)了避重就輕的現(xiàn)象。
1.2.2 民主意識不強
一方面是民主管理意識不強,民主管理缺乏強有力的保證,其在實施上缺乏應有的力度;另一方面是民主參與意識不強,教職工以及大學生對與自身享有的民主權利缺乏應有的認識,把教代會和學生自主管理機構當成一種形式,參與其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致使學校領導與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大,高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管理的主體之間距離也越來越遠。
1.2.3 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現(xiàn)在大學內部的民主管理雖然具有校務公開制、教代會制以及學生自主管理三種形式,但是由于形式主義的泛濫以及學校領導高度集權的管理方式,并不能真正地落實到每個權力主體。在教代會制度下,甚至出現(xiàn)了流于形式的“舉手會”,而真正關乎教職工利益或是重大決策時,并不提交給教代會處理。在學生自主管理制度方面,僅僅依靠校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傳統(tǒng)方式,參與民主管理的比例不足60%,而新興的如網絡平臺這類學生更易接觸和使用的方式在其中所占比例僅有1%。而大學生所參與到的民主管理內容僅僅限于評教、評選優(yōu)秀宿舍和優(yōu)秀食堂窗口等方面,廣大大學生的參與權、民主管理權力得不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尊重。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良好的環(huán)境,調查顯示,有58.16%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最大阻力是高校沒有提供參與環(huán)境。
1.2.4 民主監(jiān)督體制缺乏
健全有效的民主監(jiān)督體制對于高校的民主管理民主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由大學生為主體的民主監(jiān)督并未形成系統(tǒng)性。 長期以來,出現(xiàn)一種以黨代政,以政代工的現(xiàn)象致使一些高校的民主監(jiān)督處于不能、不敢、無法到位的處境。這種微弱的民主監(jiān)督權利劃分到大學生能參與到的民主管理上就更加有限了,而其落實更是走了形式主義的舊路。比如學生對高校食堂進行民主決議時,餐具清潔不夠干凈,飯菜質量太差等被多次提出,但卻很難被采納,或是口頭上承諾但并無實質變化。再如學生期末對教師的評教,學生對老師教課的建議幾乎從未被采納過。而這些不采納不落實,因為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有力的輿論壓力,最后不了了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構架是 ‘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本V要從高校內部管理角度指出,現(xiàn)代化的學校制度建設要把與大學生利益相關的“民主管理”加入到各項規(guī)劃中,應盡可能廣泛地聽取學生意見,涉及到了學生的生活、學習、就業(yè)等各個方面[3]。作為高校的一大主體,為了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競爭能力、喚醒主體意識和參與熱情,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多參與實踐鍛煉的機會,縮短其與社會的距離,大學生有必要參與到學校的民主管理中來。
隨著我國民主化進程以及其在高校的不斷滲透,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的途徑和渠道也越來越多。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設立校務委員會、校長信箱、學生事務聽證制度、學生維權委員會等。如中國人民大學在學生管理中設立學生會以及學生委員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通過學生會的學生自律委員會、宿舍管理委會、伙食委員會來進行學生的維權,反饋落實并解決學生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復旦大學設置學生委員會、華東師范大學推行了“學生參議制”參與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東華大學主要通過學代會、學生會和校長信箱三個窗口來建立學生與學校交流的橋梁,通過收集整理學生反映的意見建議并反饋給學校相關部門等。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權益,使其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
與此同時,一些高校也嘗試走出一些新的道路,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議案式”,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設立的“專題議案委員會”。委員會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現(xiàn)場對同學提的意見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匯報后部門負責人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答復,并以網上公示和工作簡報兩種方式反饋給學生[4]。第二類為“座談會”式,如清華大學的“校長接待日”、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新聞發(fā)布會”、“新生參議會”和“師生共進午餐”三類大型活動,同學們可以在此類模式中自主反映問題[5]。第三類為“代表大會”制度,如西南財經大學設立的“學生代表大會”制度,通過每年一次的代表大會,學生可以參與到學校管理決策的通論和制定當中。第四類為“權益組織式”,如湖南工業(yè)大學設立“學生維權委員會”,維權委員會可以維護學生權利,代表廣大學生與學校的相關部門直接進行交涉,這樣的維權組織在國內高校被普遍采用[6]。
但是這些形式雖然多種多樣,很新穎,但其本質都是“黨委—團委—學生會”這種直線式的管理模式,隸屬關系均為上下級執(zhí)行關系。學生會的運行則隸屬于校團委的領導、接受學校的監(jiān)督指導,其本質則是套用行政體制模式,并沒有其獨立性,很難表現(xiàn)出客觀的需要,進而對維護學生利益的客觀表達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制度的固定,權責的分工不明確,缺乏學生的監(jiān)督,從而也產生了官僚化的傾向,使學生會的服務對象更加偏向于老師,淡漠了對同學服務的觀念,也僅僅只把在學生會工作視為實踐就業(yè)的籌碼。由此學生會普遍表現(xiàn)出不信任的態(tài)度,無法真實地代表學生的利益[7]。而且由于缺乏專用于校方和學生的溝通橋梁和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學校管理與學生間溝通交流經常呈現(xiàn)出一種短缺或者無效的狀態(tài)。大學校園里的民主管理沒有真正落實,只有集中,缺乏民主。大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參與到高校民主管理中來仍需要不斷探索。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我國網民數(shù)量不斷增長,我國網民數(shù)量已達到6.49 億。與此同時,各種智能移動終端逐漸在社會上普及開來,以手機為載體的第五媒體也盛行起來。其中手機網民達到85%,手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深深的影響著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伴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手機革新的同時,電信運營商們也不斷地更新著手機業(yè)務,手機功能正朝著更豐富的方向發(fā)展。手機上網、手機購物、手機閱讀等新功能的應用使手機成為了移動的電腦終端。
微信是騰訊公司的一款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在不同通訊運營商以及不同操作平臺上都能運行,功能強大。至2014 年第二季度末,我國微信用戶量已達到4.38 億,微信用戶隊伍的不斷壯大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溝通和社交方式,也更新了傳播和傳統(tǒng)媒介的營銷理念。
微信的快速發(fā)展,與其所獨有的特點密切相關。微信人際交流有著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操作的便捷性等特點,為高校學生工作打開了一片嶄新的領域。但作為一種社交新媒體,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其不足也是不容忽視的。由于注冊微信的門檻較低,可以輕松地用手機號碼和QQ 號注冊,因此微信的使用群體的素質十分混雜,使得微信在信息發(fā)布過程中做不到合理有力的監(jiān)督。包括其交友功能的無發(fā)控制性,一些缺乏辨別能力的高校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
微信作為一種新媒體,也具有著大眾傳媒的通用功能。大眾傳媒的基本功能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教育大眾、提供娛樂等。正因如此,其對高校民主管理的日益更新也會產生重大的促進作用。
眾所周知,輿論監(jiān)督是權力制約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民行使政治權利的有效形式,是培養(yǎng)民主作風的重要途徑,而任何一種政治形態(tài)生存的根本都是輿論監(jiān)督。大眾傳媒可以把輿論和民眾連接起來,幫助公眾理解政治信息,影響公眾的政策偏好,甚至決定公眾的選擇。此外,大眾傳媒自身還能成為一種新的權利。在當今社會,傳媒已經成為實現(xiàn)政治權力的有效平臺。當前大眾傳媒所展現(xiàn)出來的力量,可以認為是在當前條件下的權利的媒介和媒介的權利的結合產物。同時,傳統(tǒng)的權力中心已經不局限于政治權利,大眾傳媒在這個舞臺上越發(fā)炫目,其權力化的趨勢已不可阻擋,它與傳統(tǒng)政治權力的交鋒應該受到我們的重視?,F(xiàn)在的大眾傳媒不僅行使經典政治權力的功能,而且履行多重的社會功能[8]。其中,大眾傳媒的輿論監(jiān)督功能從本質上說是大眾傳播媒體以公眾代言人的身份對偏離社會正常軌道的種種違法、違紀、違規(guī)現(xiàn)象的公開揭露和批評。大眾傳媒是輿論監(jiān)督的橋梁,能引導民意的產生,輿論的形成,進而影響民主管理。在高校民主管理中,民主監(jiān)督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關系到每位教職工、學生的切身利益,而利用大眾傳媒這一途徑進行輿論監(jiān)督,無疑是現(xiàn)如今比較直接、快速、廣泛的途徑。在此背景下,微信被引入高校民主管理也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
將微信平臺引入到高校民主管理中去,通過微信平臺,把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信息的發(fā)布和反饋都集中展示到這一平臺上,建立了一條直接的紐帶,讓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途徑更加通暢,效果更加明顯。
2.3.1 微信平臺運用于民主管理的優(yōu)勢
將微信平臺運用于民主管理,彌補了傳統(tǒng)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操作的便捷性:微信的注冊是無門檻的,只要有一個QQ 號或者手機號,就能成為微信用戶,而且信息的發(fā)布和反饋也十分方便,不需要經過面對面的談話、登記等繁瑣的程序。
第二,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信息一旦發(fā)出,就會同步出現(xiàn)在微信終端上,受眾接受信息沒有時間差,避免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誤導、加工和丟失。因此用戶實際上是被強制閱讀推送的內容,信息抵達率是百分之百,因此對于學校信息的發(fā)送更有保證。
第三,極高的參與度:在高校有84.69%的學生使用微信,由于微信平臺具有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實效性等優(yōu)點,對于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迎合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因此這一平臺受到廣大學生的推崇和傳播。極高的參與度使得微信上學生的互動性提高,當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被發(fā)起,更多的學生會參與進來,討論、分析,甚至采用科技網絡手段搜集事實證據(jù)等,更有助于真相浮出水面,使得高校民主管理中被隱藏的問題漸漸地被揭開。
第四,信息推送的精準性:通過對后臺用戶的分組和控制,微信公眾號可以實現(xiàn)消息的精準推送,一對多的點對點推送方式,使得信息傳播更為精準,效率大為提高。
第五,內容的豐富性:微信用戶可以發(fā)送文件、圖片、語音、視頻、圖文混合五個大類別的內容,信息傳送形式豐富多樣,將信息以生動的形式展示給每個用戶,符合大學生年齡特點,更具有吸引力。
第六,大眾媒體的輿論作用:通過微信平臺,公眾既可以實時發(fā)現(xiàn)學校管理中的問題、舉報問題,并向相關部門提供直接線索,還可以在網上發(fā)表對高校內部出現(xiàn)的問題的觀點和看法。而且任何觸犯學生利益的行為一經網上公開,都將會給相關部門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教育部門給予極大的關注,并且要求學校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及時解決問題。
正是因為微信平臺獨有的優(yōu)勢,其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參與面是十分廣泛的。
2.3.2 微信平臺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具體形式和運用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大學生渴望自己成為高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參與者,希望通過微信這一平臺,提高自己在參與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微信這一平臺為大學生參與民主管理提供了多種形式,大學生可以依托微信這一平臺參與到民主管理中。
利用微信消息推送的功能發(fā)布高校里的信息動態(tài),促進消息的傳播。微信的消息推送的精準性、及時性特點以及操作的簡便快捷,有利于快捷接收推送消息,了解學校的動態(tài)。諸如利用微信推送有關招生就業(yè)、招聘、學生社團活動、學術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的消息,增加學校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形象。這一點比較符合青年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大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登陸微信,瀏覽高校關于生活、教育學術的新聞,拓展視野,增長見識。
利用微信的評論和投票功能,優(yōu)化學校的日常管理活動。諸如評論學校的時事,評選社團優(yōu)秀人物,進行有關評教活動和高校新舉措的民意測評。給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利益訴求提供一個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大學生的主人翁的意識,有利于健全高校的監(jiān)督機制,推動高校民主化進程的發(fā)展。
利用微信的聊天服務,進行師生的溝通了解,增加師生的互動。老師可以通過微信布置作業(yè),進行通知提醒,提高教學效率;通過語音功能,老師提供在線溝通服務,促進師生的平等交流,改善教學質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利用微信的“關鍵字”搜索信息的功能,自動選取匹配的信息進行回復。使學生通過關鍵字的搜索即可查詢到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將之運用于高校管理中,有利于一系列教育信息傳播,形成好的教育氛圍。
對于學生的特殊疑問,提供1 對1 的對話解答服務?;诂F(xiàn)有整合資源中無法解答的疑問,提供用戶雙方間的對話解答服務。樹立微信公共平臺高效、貼心的服務形象,從而提升學生的信任感和參與度。
學校不同的部門和院系各設一個獨立的微信公共平臺,并派專人負責管理。這些不同部門的微信公共平臺盡可能讓全校所有師生了解得知相關信息,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問題到不同的學習部門進行查詢了解。
完善及考核學校的微信公共平臺的使用情況。根據(jù)微信公共平臺的使用情況對微信公共平臺進行定期維護更新,并對其使用效果進行定期多方位的考核。比如讓師生評價微信公共平臺的使用效果,并進行第三方的考核。
通過微信平臺參與民主管理,不僅有利于高校學生民主意愿的表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高校管理與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借助這一發(fā)展趨勢嘗試著向高校發(fā)展規(guī)劃、高校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內容推進,有利于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進而推動學校的辦學特色的建立與發(fā)展,促進高校建設的良性發(fā)展。
對于善于嘗新的大學生而言,微信是一把“雙刃劍”,怎樣用好這把劍,充分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和長處,為高校民主管理工作服務,同時把它的風險和消極影響降至最低,成為將微信平臺引入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2.4.1 微信平臺引入高校民主管理的障礙
將微信平臺引入高校民主管理存在著一定的障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微信自身存在的不足:微信自身在賬號管理、文件傳輸、信息發(fā)布方面存在著眾多不足, 賬號注冊審核不嚴,文件傳輸限制過多,由于無法知道信息閱讀數(shù)量,因此對于公眾平臺的效果無法立即掌握;微信作為一種信息化時代的新型交流工具,雖然迅速地被接受,飛速地發(fā)展,但由于其出現(xiàn)時間短,公眾對于其的運用與傳統(tǒng)工具如QQ 無異,更多的是運用其聊天功能,而對其在民主管理領域的應用認識和研究并不足,有待公眾的進一步拓展;微信具有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等特征,在公眾(尤其是大學生)掌握媒體話語權的形式下,有可能會輿論掩蓋真相,導致法制缺失下的多數(shù)民主的暴政。
其次是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民主管理運用環(huán)境上的缺陷:缺乏一定的組織機構來規(guī)范微信平臺的運用;高校管理者的民主理念及管理思維的滯后性與微信平臺新型管理模式的沖突;缺乏制度和法律的規(guī)范和保障。
2.4.2 微信平臺運用于民主管理的原則
正是因為將微信平臺引入高校民主管理存在著以上的障礙,為了更好地指導微信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工作,應遵從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循序漸進原則。微信作為一種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交流工具,雖然發(fā)展速度驚人,用戶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大部分用戶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和短信、QQ 無異的對話工具,用來提高生活的便利,而對于其在管理層面的認識并不足,功能的認識、應用和拓展也并不充分。因此我們要認識到,任何新事物的產生與發(fā)展都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我們需要經歷一個階段來循序漸進地宣傳推廣這一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運用微信,積極參與到高校民主管理中來。
第二,謙抑性原則。利用微信平臺完善高校民主管理,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但并非是對傳統(tǒng)模式的替代,網絡信息時代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匱乏,使用不當便會出現(xiàn)人心的隔膜。
第三,以人為本原則。將微信平臺運用于高校民主管理中,仍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民主管理的主體是人,而高校民主管理的主體是廣大大學生和教職工。 如今學生的自覺意識、自主性都大大增強,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微信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的展開要以對學生的全面了解為基礎,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展開工作。
第四,適度原則。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工具,對于教職工和廣大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私密和自由的空間,微信參與高校民主監(jiān)督民主管理,不要讓教師和學生產生被窺視控制的感覺,要留有空間。而過度的濫用這一交流工具,或者出現(xiàn)信息的虛假,會引起民眾對網絡信息的不信任,存在著誘發(fā)過度參與的危險,進而破壞穩(wěn)定的高校秩序。
微信平臺是新媒體時代的新產物,對推動高校民主管理工作有積極意義,微信參與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的展開,除了要堅持以上原則外,還應該不斷完善其運行環(huán)境。這就要求高校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和思維,及時、準確地公布各類管理信息,認識到微信平臺等新媒體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其樹立高校的品牌形象,增加競爭優(yōu)勢,從而促進高校的發(fā)展。并且針對網絡的反復與無序狀態(tài),迫切需要建立制度與規(guī)范,從法制建設等方面將微信平臺納入制度化政治參與軌道,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防范潛在風險,增加正能量,推進高校民主監(jiān)督的發(fā)展。
高校民主管理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覆蓋面更廣、信息承載量更多、更便于操作、更富有特色的載體,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利用微信參與高校民主管理,不僅滿足了這一需要,也能切實地保證學生的權利和利益。對于通過微信平臺參與高校民主管理, 我們充滿著希望。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穩(wěn)定和發(fā)展以及對微信功能的不斷領悟,其在高校的運用不會僅限于某一領域,其所涉及的范圍會更加廣泛,甚至于社會上的管理也將會引入這一模式,甚至可拓展其與微博、論壇等形式的結合,配合高校民主管理的線下工作,我國高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會迎來新的局面。
當前高校管理模式的僵化以及高校學生日益激增的民主參與需求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不僅影響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不利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5]。將微信平臺引入高校民主管理中,創(chuàng)新高校民主管理方式,堅持高校民主管理方式與時俱進,增強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如何加強微信平臺的管理,糾正微信自身的弊端,更充分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使其更進一步地推進微信平臺參與高校民主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
[1]胡玉波.淺析大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理論及實現(xiàn)途徑[J].學理論,2013(03):220-221.
[2]蔡硯秋.《高校參與式民主管理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13.
[3]李延保.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與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8(18):7-10.
[4]孟根龍.北京高校大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狀況調查與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216-218.
[5]吳靜,斯榮喜.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實證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10):109-111.
[6]何涌,彭文姣,許和純,常新,張明.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現(xiàn)狀與新渠道[J].高校教育管理,2012(05):97-102.
[7]梁瑜.大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8]陶東風.大眾傳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間[EB/OL].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3/22065/2895764.html,200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