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與小經驗·
新型氣管切開敷料的設計與應用
秦明霞黃蓉孟娟劉莉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9.067
腦外科重型顱腦損傷和顱腦疾病患者,為了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常需行氣管切開術。氣管切開術后,為了保持切口清潔干燥,促進竇道的形成,切口需每日更換敷料2~4次。如切口護理不當將造成切口處皮膚感染、紅腫等不良反應,導致拔管時間延長而延緩病情康復[1]。傳統(tǒng)的氣管切開敷料是8~12層的紗布塊或2層夾棉塊,更換時將中央剪成Y型,容易導致紗線、棉絮等黏附切口或吸入氣道,且敷料容易被咳出的痰液污染。近年來,部分醫(yī)院使用泡沫敷料,但費用昂貴。我科醫(yī)護人員經過反復思考,自行設計了一款新型氣管切開敷料,較好地避免了以上一些不足且價格低廉,經過臨床使用,效果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1材料與制作方法
1.1材料新型氣管切開敷料采用無紡布與紗布塊夾棉花制作。材料準備需要無紡布、棉花、紗布若干、縫紉所需的縫線及其他設備等。
1.2制作方法
1.2.1敷料塊敷料塊由外層無紡布、中層0.3 cm厚棉花、里層紗布塊組成,厚約0.5 cm;敷料塊為長14 cm,寬9 cm的長方形;敷料塊四周均按傳統(tǒng)布料鎖邊,約0.5 cm寬度。
1.2.2氣管套管孔在敷料塊正中央剪去部分,截取直徑1 cm的圓形氣管套管孔;氣管套管孔周圍采用單線鎖邊,鎖邊約占0.2 cm寬度。
1.2.3側開口氣管套管孔上方右側側開口(對應患者左側),傳統(tǒng)鎖邊;側開口處靠中心側延長連接薄敷料塊(寬1 cm、厚約0.2 cm),向外側覆蓋。
2臨床應用
2.1操作流程敷料塊制作后送中心供應室,采用單塊紙塑袋包裝滅菌。使用前按常規(guī)消毒氣管套管及切口周圍皮膚8 cm以上,將無菌敷料塊置于氣管套管下皮膚消毒區(qū)域,以敷料開口處為界,先右后左,由下向上依次將敷料塞入氣管套管兩側翼下,敷料上端開口處重疊覆蓋吻合,調節(jié)敷料與氣管套管之間的松緊度。更換敷料后,連接喉罩持續(xù)給氧及氣道濕化。
2.2注意事項無紡布選擇較柔軟的布料,棉花選用全脫脂棉花,紗布塊密度適中;敷料塊制作后適當壓縮,讓布塊與棉花粘貼緊密,減少厚度;滅菌時單片包裝,方便操作,避免浪費。氣管切開敷料每日更換1~2次,更換敷料時注意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更換敷料后調節(jié)好敷料與氣管套管兩翼及系帶之間的松緊度,讓患者舒適。
3優(yōu)點
3.1形狀合理敷料塊制作成長14 cm,寬9 cm形狀,除去四周鎖邊,實際為13 cm×8 cm,超過氣管套管兩翼(兩翼長約7~8 cm)各2 cm,能較好地保護周圍皮膚;氣管套管直徑為0.7~0.8 cm,留取直徑為1 cm的圓形氣管套管孔,讓敷料更好緊貼氣管套管周圍。
3.2吸收性能好敷料塊中紗布與棉花吸附效果好,能吸收氣管切開創(chuàng)面的滲液、滲血、痰液等,保持切口清潔干燥,有效促進瘺道形成。
3.3減少更換次數醫(yī)用無紡布具有良好的隔水性和阻菌性[2]。使用無紡布覆蓋敷料塊表面,能有效地防止喉罩持續(xù)濕化氣道時打濕敷料,防止經氣管套管咳出的痰液滲透入敷料,避免敷料污染,減少更換次數。當濕化氣道的水珠集聚無紡布或患者痰液咳至無紡布上時,用紙巾擦拭即可。
3.4防止紗線黏附切口氣管套管孔單鎖邊,能有效防止紗線、棉絮黏附切口或進入氣道,且單鎖邊占用寬度僅0.2 cm,最大限度保留敷料吸附滲液作用。
3.5防止切口暴露敷料塊上方側開口并進行覆蓋,有效防止因患者點頭、搖頭等頸部活動時敷料張開致切口暴露感染。
收稿日期:(2014-09-01)
(本文編輯陳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