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犁將軍是乾隆統(tǒng)一新疆地區(qū)期間,于其地設立的軍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清朝將新疆劃分為北、南、東三路統(tǒng)轄區(qū),總歸伊犁將軍統(tǒng)轄,其下設置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都統(tǒng)等官員。伊犁將軍主體官員一般由滿人和蒙古人擔任,伯克選任廢除世襲制度,各級官員任期明確,選任程式嚴格。其管理職能集中體現(xiàn)在鎮(zhèn)邊戌防、管理臺卡、屯田置牧、興辦教育、辦理王公入覲及藩屬外涉事務等方面。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469(2015)03-0023-06
收稿日期:2015-04-20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相關項目(10JZD0008)
第一作者簡介:王曉靜(1990-),女,內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學文學歷史系,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區(qū)域史。
伊犁將軍是清朝平定準噶爾、統(tǒng)一新疆的過程中,依新疆實情而設的軍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關于伊犁將軍的研究是清代新疆史和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重要議題,目前學界已在伊犁將軍設立、軍府制、職責、人物評價等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但大多限于微觀和個案研究,宏觀和整體研究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伊犁將軍的設置、轄下軍政區(qū)及各級軍政大臣、職能等方面作一整體論述。
一、伊犁將軍的設置與變遷
明末清初,漠西蒙古厄魯特部活動在東起葉尼塞河上游,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闊區(qū)域。17世紀初,準噶爾“恃其強,侮諸衛(wèi)拉特”, [1]迫使土爾扈特部西遷及和碩特部南遷,統(tǒng)治天山北路??滴跏四辏?679)噶爾丹南下占領哈密和吐魯番,攻滅葉爾羌汗國??滴醵吣辏?688)在沙俄勢力慫恿下,擊敗喀爾喀蒙古,勢力深入漠南,威脅京師安全??滴趸实廴斡{親征擊潰噶爾丹。噶爾丹敗亡后,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父子執(zhí)政,繼續(xù)割據(jù)一方。策零死后,統(tǒng)治上層爭權內訌,厄魯特蒙古各部紛紛歸附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與納默庫、班珠爾二臺吉率部內附。次年,清軍兵分兩路,以阿睦爾撒納等為前導進軍伊犁。準噶爾民戶“攜酮酪,獻羊馬”相助,“行數(shù)千里,無一人抗顏者”, [2]清軍俘獲其首領達瓦齊。在西征之師凱旋之時,阿睦爾撒納發(fā)動叛亂并迅速控制天山以北地區(qū)。與此同時,天山以南大小和卓兄弟公開叛清。清朝被迫西征,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天山南北,統(tǒng)一新疆后建起軍政合一的行政管理制度。 [3]乾隆二十七年(1762)設置伊犁將軍,推行軍府制。
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內憂外患,新疆財政陷入困境。各地辦事大臣、領隊大臣與部分伯克隨意攤派,激化了階級矛盾;營兵操防廢弛,聚眾索討軍餉,西北邊防陷入空虛。同治三年(1864)庫車維吾爾地區(qū)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兩年后起義軍攻占惠遠城,伊犁將軍明緒自殺,新疆軍政體系遭到破壞。與此同時,沙俄、英國帝國主義趁機向新疆滲透,勾結和卓后裔發(fā)動叛亂。左宗棠收復新疆后,軍府制度已“蕩然無存,萬難再圖規(guī)復” [4],清朝遂決定在新疆推行行省制。光緒十年(1884)十月任命劉錦堂為“甘肅新疆巡撫”,魏光燾任“甘肅新疆布政使”, [5]新疆正式建省。
二、伊犁將軍轄下機構與職官
伊犁將軍全稱“總統(tǒng)伊犁等處將軍”,是新疆地區(qū)的最高軍政長官。關于其權限,《平定準噶爾方略續(xù)編》載:
伊犁為新疆匯總之區(qū),既經(jīng)設立將軍,凡烏魯木齊、巴里坤所有滿洲、索倫、察哈爾綠旗官兵,應聽將軍總統(tǒng)調遣,……自葉爾羌、喀什噶爾至哈密等處駐扎官兵,亦歸將軍兼管。其地方事務仍令各處駐扎大臣照舊辦理。再葉爾羌、喀什噶爾等回城,……如有應調伊犁官兵之處,……就近調拔。 [6]
由此可見,伊犁將軍主掌軍務,“兼管”南疆和東疆。其他地方事務,仍由各處“照舊辦理”,造成地方大權獨運。烏什事變后,伊犁將軍職能擴展為管理整個南疆事務。
依地理和民族分布不同,清朝將新疆分為北、南、東三路統(tǒng)轄區(qū),北路以伊犁為中心,由伊犁將軍直接管轄;南路以喀什噶爾為中心,由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掌管;東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由烏魯木齊都統(tǒng)掌管。 [7]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和烏魯木齊都統(tǒng)轄區(qū)建制完備,可獨立處理地方軍政事務,僅與伊犁將軍保持形式上的隸屬關系。
(一)北路伊犁、塔爾巴哈臺軍政區(qū)
1.伊犁地區(qū):
伊犁將軍1員,初設于綏定城,乾隆二十九年(1764)遷到惠遠城。衙署內設印房、糧餉、駝馬、營務等辦事機構,印房:掌關防司員1員、幫辦1員。奏折處:印房兼管,派本處協(xié)領及保升主事職銜、并筆帖式等專司其事。功過處:印房兼管,專管官員功過等。糧餉處:掌關防司員1員、幫辦3員。駝馬處:掌關防司員1員、幫辦1員。營務處:侍衛(wèi)、章京無定員,委筆帖式2員,“沿邊卡倫嚴禁私行出入;……如有外來夷眾,卡倫侍衛(wèi)立即具報營務處”。 [8]參贊大臣1員,雖有“疆帥”美稱,卻保留額缺而不簡放,只是協(xié)助伊犁將軍處理政務的辦事員。 [9]另設卡倫侍衛(wèi)12員,撫民同知1員,理事同知1員,管糧同知1員,管倉糧員5員,領隊大臣5員,屯田綠營中營總兵1員,伯克若干。
2.塔爾巴哈臺地區(qū):
設參贊大臣1員,“統(tǒng)轄駐防及屯田官兵”。 [10]府署內設印房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糧餉處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1員;駝馬處章京1員;折房筆帖式1員,掌管收發(fā)往來奏折;營務處委筆帖式1員,掌管各營操防、缺額、貿易者與外國人入境等事務。檔房委筆帖式2員,分管卡倫四營檔冊與厄魯特、察哈爾、哈薩克檔冊,軍臺委筆帖式3員,掌管軍臺事務;通事莫洛2員,掌管維吾爾語文件翻譯??▊愂绦l(wèi)12員,掌管卡倫、軍臺事務。協(xié)辦領隊大臣1員,“專管巡查東路卡倫、專理游牧?!?[11]另設專理游牧領隊大臣1員,滿營協(xié)領1員,管糧理事?lián)崦裢?員,屯防綠營總理屯務1員等。
(二)東路烏魯木齊軍政區(qū)
1.烏魯木齊地區(qū):
設都統(tǒng)1員,駐鞏寧城,“統(tǒng)轄滿漢文武官員,督理八旗、綠營軍務,總辦地方刑錢事件” [12]府署內設印房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3員,書吏11員,貼寫15員;糧餉處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1員,書吏5員,貼寫5員;駝馬處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1員,書吏2員,貼寫2員;營務處委筆帖式1員。領隊大臣1員,駐鞏寧城,掌管“八旗駐防官兵差操一切事務” [13]。綠營提督1員,駐迪化城,“統(tǒng)轄巴里坤鎮(zhèn)總兵暨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鞏寧城守營、哈密協(xié)、瑪納斯協(xié)、精河營、濟木薩營等處弁兵操防,總理屯田、馬政、臺站事務”, [14]權力受都統(tǒng)節(jié)制。鎮(zhèn)迪糧務兵備道1員,駐鞏寧城,掌管道屬錢糧及地方事務。下轄1府1州5縣2廳3糧員等機構及職官。
2.巴里坤地區(qū):
設領隊大臣1員,駐會寧城,“管理駐防八旗官兵差操一切事務?!?[15]府署設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滿營協(xié)領1員,由西安駐防移駐。綠營總兵1員,駐巴里坤漢城。鎮(zhèn)西府知府1員,駐巴里坤漢城,掌管“一切刑名錢谷” [16],下轄奇臺、宜禾2縣。
3.古城地區(qū):
設領隊大臣1員,駐孚遠城,“管理駐防八旗官兵差操一切事務?!?[17]府署設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處理日常事務。滿營協(xié)領1員,掌滿營差防事務。另設屯田綠營游擊1員,奇臺縣知縣1員。
4.哈密地區(qū):
設辦事大臣1員,掌軍政事務。協(xié)辦大臣1員,輔佐辦事大臣處理該處事務。府署內設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6員。屯田綠營副將1員。所設職官歸烏魯木齊提督管轄。理事糧廳通判1員,“庫貯經(jīng)費銀兩,倉存屯糧,供支哈密辦事大臣官員廉俸、兵糧及新疆各城往來官役,……運送餉鞘綢緞茶封紙劄農(nóng)具,進貢玉箱年班伯克人等錢糧車輛腳價”, [18]初歸烏魯木齊都統(tǒng)管轄,乾隆四十九年(1784)改屬陜甘總督。
此外,于吐魯番地區(qū)設領隊大臣1員,駐廣安城,管理“駐防八旗官兵差操一切事務”,兼境內回部事務。 [19]府署內設印房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書吏8員?!霸撎幰磺惺聞站銓贋豸斈君R都統(tǒng)管轄?!?[20]另設滿營協(xié)領2員,綠營城守營都司1員及綠營屯田都司1員等。
(三)南路喀什噶爾軍政區(qū)
1.喀什噶爾地區(qū):
設參贊大臣1員,管南疆八城回回事務。協(xié)辦大臣1員,專理本地及英吉沙爾地區(qū)事務。府署內設有印房章京1員,筆帖式2員,委筆帖式4員;回務處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負責伯克升調事宜;經(jīng)牧處章京1員與委筆帖式1員,專理馬牛羊廠事務;糧餉局章京1員,筆帖式1員及委筆帖式1員,管理牧放錢糧及征收稅課事務;軍臺處委筆帖式1員,掌軍臺處文案事宜。另設卡倫侍衛(wèi)18員,滿營協(xié)領1員,錫伯營佐領1員,驍騎校1員。索倫營佐領1員,驍騎校1員。綠營副將1員。維吾爾兵四品花翎總管1員,副總管2員,六品藍翎玉孜巴什5員等。
2.英吉沙爾地區(qū):
設領隊大臣1員,掌管軍政事務,兼管卡倫,受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節(jié)制?!八鶎倩厍f糧餉、刑名事務統(tǒng)歸喀什噶爾辦理” [21]府署內設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滿營防御1員,綠營游擊1員,伯克若干。
3.葉爾羌地區(qū):
設辦事大臣1員,掌本處軍政事務。協(xié)辦大臣1員,協(xié)理本處事務,兼理領隊事務。府署內設印房章京2員,筆帖式3員,委筆帖式4員;糧餉局章京1員,委筆帖式4員;軍臺委筆帖式7員,掌管軍臺文案事宜;卡倫侍衛(wèi)12員,書識9員,辦理卡倫事宜。另設滿營佐領2員,綠營副將1員,伯克等若干。
4.和闐地區(qū):
辦事大臣1員,掌本處軍政事務,受葉爾羌大臣節(jié)制。協(xié)辦大臣1員,府署內設印房章京1員,筆帖式1員,委筆帖式2員,委筆帖式3員,每人管理兩臺;貼寫4員;另設綠營都司1員,伯克若干。
此外,烏什、于庫車、阿克蘇和喀喇沙爾地區(qū)各設辦事大臣1員,管理其處軍政事務,府署內設印房章京、筆帖式等職官及糧餉局等機構。
三、伊犁將軍各級官員的選任
清朝規(guī)定高級官員中除少數(shù)由蒙古人和漢軍八旗官員擔任外,基本上都由滿人擔任。將軍、都統(tǒng)、參贊大臣、辦事大臣等主要官員,均由朝廷“特旨簡派,量期輪替” [22]每屆任期約3年,最長5年,最短不過數(shù)月,也有任命而不到任者。
各衙署所屬的侍衛(wèi)、辦事章京、筆帖式、委署筆帖式等職官,由將軍、大臣據(jù)各地所需隨時奏請派拔。侍衛(wèi)、辦事章京由京城派出,任期3年。筆帖式均從本處委筆帖式內挑補,任期3年。委署筆帖式從當?shù)貪M兵帖寫中挑補,送吏部報備,任期5年。四營及厄魯特各營的總管以下官員,由將軍、大臣酌情選用;守備以下官員由將軍、都統(tǒng)酌情選用;綠營官員則由陜甘總督派拔,或由伊犁將軍派拔。換防的八旗前鋒參領、前鋒副參領等官員與換防的綠營總兵以下官員均由將軍、大臣視情況選用。由于駐防換防機制的變化,北疆地區(qū)的更換制度停止,南疆地區(qū)的任期由3年變?yōu)?-5年。
各城糧務官員,一般由陜甘總督從陜甘兩省的滿洲同知或通判中選用,或從廢員中挑選,賞銜派補,任期3年。同知的選任主要來自三種途徑:從京城各部的滿、蒙主事保列為頭等的筆帖式中補放;由該處主事職銜升補;由廢員主事職銜糧員升補。知府、知州、知縣、書識等官員從陜甘現(xiàn)任官員內調補,任期3年。書識一職可視情況延長留任期限,并向陜甘總督報備補用,任期由3年變?yōu)?-5年。書吏留任期限視情況而定,任期由5年變?yōu)?-11年。
關于維吾爾地區(qū)伯克的選任。嘉慶十九年(1814)清朝頒布《欽定回疆則例》,廢除了伯克世襲制度,規(guī)定三到五品伯克缺出,由贊參大臣確定候補人員,六品以下伯克由各駐扎辦事大臣或領隊大臣提名,呈報參贊大臣驗看揀放,咨明理藩院周知,并匯咨軍機處和理藩院備查。伯克選任實行回避制度,“凡本城阿奇木伯克及各城莊阿奇木、伊什罕伯克,均令回避本城”, [23]小伯克須回避本莊。伯克選任程式更加嚴格。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乾隆帝傳諭:“唯于歸順人內擇其有功而可信者,授以職位”。 [24]因嘉慶年間著有軍功被封爵者大多已去世,遂規(guī)定葉爾羌、喀什噶爾和阿克蘇等城,“由駐扎各城大臣將應調人員出據(jù)考語,……按其世襲品秩開列銜名,請旨調放”。 [25]伯克選任的標準發(fā)生變化,明確規(guī)定“一勞績,二資格,三人才,四家世”四大標準。 [26]伯克品級自三品到七品不等,清朝頒發(fā)圖記規(guī)定喀什噶爾、葉爾羌等為大城,烏什、英吉沙爾等為中城,庫爾勒、沙雅爾等23處城為小城。任期3年,到期可連任。 [27]
四、伊犁將軍的職能
與內地八旗駐防將軍不同,新疆伊犁將軍建制以伊犁將軍及各級軍政大臣為主體,兼管軍事和民政事宜,具體職能表現(xiàn)如下:
一是整軍經(jīng)武,鎮(zhèn)邊戌防。新疆地區(qū)設駐防和換防軍,由伊犁將軍統(tǒng)轄,如有特殊情況,各城大臣可向伊犁將軍商請,拔調伊犁官兵,或向朝廷申請推遲換防時間。各地駐防大臣按照軍事規(guī)程訓練士卒,伊犁將軍定期檢閱,夏秋巡閱惠寧城滿營官兵訓練,8月前往喀什地方演圍,10月巡閱八旗軍器,11月赴綏定城閱綠營官兵操演。這些措施對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保衛(wèi)邊疆安全意義重大。
二是管理臺站、卡倫?!芭_站”即驛道,分布在從巴里坤到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到伊犁,從庫爾喀喇烏蘇到塔爾巴哈臺,從喀什噶爾到土魯番,從葉爾羌到和闐,從精河到哈密等地區(qū)。 [28]由各駐辦事大臣派人管理,設外委、綠營兵、筆帖式等職官,并配備馬、牛、驢、騾、車等交通工具。臺站承擔通信聯(lián)絡、傳遞公私文書和信件,接待政府官員,入覲的地方和外藩首領,運送貢品、稽查行人等任務。 [29]主管大臣可依需要,奏請增裁或移設臺站,伊犁將軍不定期稽查?!翱▊悺奔瓷谒?,清朝在“巖疆要隘,毗接外藩處所,酌設卡倫以資捍衛(wèi)” [30],定期派兵巡查。新疆北路卡倫分別由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察哈爾、索倫、錫伯等地領隊大臣派人管理;新疆南路卡倫,分別由烏什、哈密、庫車、和闐等領隊大臣派人管理,主管大臣可依需要,奏請增裁或移設卡倫。卡倫事務由伊犁將軍總轄,由清朝規(guī)定各主管大臣的巡查路線、規(guī)模、周期及時間。卡倫對外承擔禁查旗綠各營私自越界、或禁查發(fā)遣新疆在銅廠、屯營、船工服役的遣犯逃亡或巡查與哈薩克、布魯特相接的邊界,防止私自越界游牧和偷盜牲畜,維護邊境安全。 [31]鴉片戰(zhàn)爭后,卡倫在抵御外來侵略,捍衛(wèi)領土完整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是屯田置牧,組織生產(chǎn)。在統(tǒng)一新疆過程中,清朝意識到新疆與內地遠隔千里,直接駐兵和從內地運送供應物資都無法實現(xiàn),遂組織軍隊進行兵屯、旗屯、犯屯、民屯、回屯生產(chǎn)。 [32]屯田事務均由伊犁將軍總轄,屯田大臣、領隊大臣等具體負責,并以屯田的成效來考核駐扎大臣的政績。清朝重視水利建設,“籌邊之務莫重于屯政,而屯政之要莫先乎水利”, [33]要求各辦事大臣親自查勘水利事宜?!痘亟畡t例》載,“不許侵占渠水,務使均勻澆灌,……倘伯克內有倚勢侵占渠水,或回眾有恃強截流偷引澆者,一經(jīng)查出……照例嚴辦?!?[34]為滿足駐軍和屯田的需要,清朝建議“設立牧廠,孳生牲只”, [35]在伊犁、烏魯木齊、巴里坤、塔爾巴哈臺等地設立馬廠、牛廠、駝廠等牧場,設提督、都司、千總、把總等管理,清朝制定均齊賞罰制度,“若馬匹膘壯、駝牛肥壯,倒斃不逾定額,將該營領隊大臣及牧放官員奏敘給予記錄,……若馬匹、駝牛膘弱,倒斃溢額,將額外倒斃牧畝著落該管廠官員分賠,……牧放兵丁從重責懲?!?[36]牧廠馬匹來源于哈薩克、布魯特等周邊部族貿易,每年夏秋之際,哈薩克、布魯特等貿易隊伍抵達伊犁、烏魯木齊等地,“以馬易換貨物”,伊犁將軍派衛(wèi)、協(xié)領暨駝馬處等官員監(jiān)督。
四是興辦教育,維護社會秩序。伊犁將軍及各級官員督辦官學、書院等教育機構。例如,伊犁將軍松筠在綏定城設立義學,“兩滿營、綠營撫民廳每月朔望恭宣圣諭、廣訓?!?[37]烏魯木齊大臣溫福在各城設義學,任品行中正、粗通文理、熟練弓馬之人任教。由于俄語人才稀缺,伊犁將軍保寧向清朝奏請開設俄語學科,請京城俄語館的教師任教,每年秋季派人檢查教學情況。在漢人聚居區(qū)設置州、縣學,實行科舉取士,“由陜甘學政將文武童生題目封送烏魯木齊都統(tǒng)扃試,考畢將試卷并技勇冊移送學政,按額取進?!?[38]為穩(wěn)定社會秩序,清朝政府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各地駐扎大臣嚴厲打擊干擾市場秩序、濫用公共資源的行為,“該管伯克亦不得藉端滋擾”; [39]加強對宗教首領阿訇的選用和監(jiān)督,“遇有阿渾缺出,由各莊伯克回子查明通達經(jīng)典,誠實公正之人公保出結,……如有不知經(jīng)典,化導無方,或人不可靠及剝削回戶者,即行懲革”。 [40]
五是辦理伯克、王公入覲事務。清朝規(guī)定少數(shù)民族首領定期進京朝覲,接受封賜,密切聯(lián)系。清朝明確規(guī)定了南疆伯克和蒙古土爾扈特、和碩特王公的入覲時間和年班數(shù)額:伯克年班分6班,每班擇三品阿奇木伯克1人為領班,由各城辦事、領隊大臣選派四品以下的伯克9人,每年8月進京入覲,具體情況由各城駐扎大臣擬定具奏。土爾扈特及和碩特王公分編4班,入覲情況由伊犁將軍擬定奏請。
六是統(tǒng)轄藩部、藩屬國及對外交涉事務。清朝統(tǒng)一新疆后,哈薩克、布特、安集延等藩屬首領紛紛向清朝稱臣納貢。哈薩克經(jīng)常派人到伊犁、塔爾巴哈臺向清朝地方官員請安和贈送馬匹, [41]清朝給予較高禮遇,允許其到北京朝覲。使團在伊犁境內由伊犁將軍派人接待,在塔爾巴哈臺和喀什噶爾則由參贊大臣派人管理,食宿均由各地官員安排。道光、咸豐年間,新疆地區(qū)危機重重,伊犁將軍與喀什噶爾大臣負起與俄交涉、談判劃界的重任。 [42]
綜上所述,伊犁將軍是清朝在平定準噶爾、統(tǒng)一新疆的過程中,為保衛(wèi)西北邊疆穩(wěn)安定,依“因俗而治”原則而設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伊犁將軍設立后,清朝把新疆劃分為北、南、東三路統(tǒng)轄區(qū),任伊犁將軍為最高軍政長官,下設各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都統(tǒng)、伯克等官員,管轄伊犁、塔爾巴哈臺及烏魯木齊等地。清朝對伊犁將軍各級官員實行嚴格的選任程式,主體官員多由滿人和蒙古人擔任,任期明確,伯克選任廢除世襲制度,補授均有定制。與內地駐防將軍不同,伊犁將軍及各級軍政大臣下轄軍事、民政雙重事務,除鎮(zhèn)邊戌防外,兼有管理臺卡、屯田置牧、興辦教育、辦理王公入覲及藩屬外涉事務等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