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娟,韓征順
(武漢紡織大學,武漢 430074)
圖式(schema)就是知識在大腦中的貯存單位,是人們從以往的經(jīng)歷和生活環(huán)境中抽象和概括出來的一般知識,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術(shù)語。最早由康德提出,后來概念外延擴展??档抡J為圖式是人類已獲知識在大腦中的存儲,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須將輸入信息與已知信息聯(lián)系起來才能完成信息的分析處理。20世紀70年代以來,圖示不再局限于心理學,逐漸進入語言學研究領(lǐng)域。Cook把圖式分為三種:世界圖式(world schemata)、文本圖式(text schemata)和語言圖式(language schemata)。從語言學的角度來分析,世界圖式即社會文化知識,文本圖示是對于文本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及其主題的知識,語言圖示是語言知識的積累,即有關(guān)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知識。相應地,有學者如此分類圖示: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ta),內(nèi)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李居南,2012)。當輸入信息與已有圖示相近時,那么新的信息會得到強化,理解順暢,如果無圖示與輸入信息接近則理解就會發(fā)生困難。
圖式理論的發(fā)展給翻譯帶來了新的視角。譯者在翻譯中兼具雙重溝通的身份,一要與源語作者進行溝通,二要與目的語讀者進行溝通。那么,作為譯者就應該具備源語圖式結(jié)構(gòu),熟悉其語言圖式、內(nèi)容圖示和形式圖示,才能進行準確的解碼工作,保證信息的完整、準確傳達。同時,目的語讀者的圖示結(jié)構(gòu)也應該納入譯者的考慮范圍,才能夠進行準確編碼,使譯文符合目的語讀者的圖示結(jié)構(gòu),或者創(chuàng)設(shè)新的圖示結(jié)構(gòu),拓寬目的語讀者的圖示結(jié)構(gòu),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所以,翻譯是一場譯者與原文作者、讀者之間的一場對話,必須考慮到各自已有的圖示。
流行文化屬于文化當中最鮮活、最具活力、最生動的一部分,如吉登斯就這樣定義:“術(shù)語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萬或幾百萬人觀看、閱讀或參與的娛樂?!焙5倨澾M一步具體指出:“流行文化就是那類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電影、錄音錄像帶、CD或VCD、時裝、電視節(jié)目、溝通和交流模式等?!备鶕?jù)上述文化與流行的討論,可以簡單地用一句話將其界定為:許多人實踐和追隨的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毋容置疑,流行文化影響面大,受眾范圍較廣,而且大多是年輕。由于流行文化有其特定的產(chǎn)生和流行背景,其翻譯尤其要求譯者熟悉雙邊文化,最有效的翻譯就是能夠傳神表達原文圖示文化,激活目的語讀者大腦中已存的圖示文化,或有效建立新的圖示文化,促進跨文化交流。
由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翻譯時就不免會有許許多多的文化圖式需要進行恰到好處的源語解碼和目的語編碼。在解碼階段,譯者應具備并成功激活大腦中已存在的與源語相關(guān)的文化圖式,以確保對源語文化圖式的正確解碼;在編碼階段,譯者應激活讀者已有的相關(guān)文化圖式,并在此基礎(chǔ)上幫助讀者建立新文化圖式以達到翻譯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歸化和異化是翻譯學中的兩個十分重要的術(shù)語。它們起源于1813年德國早期思想家Schleimacher所作的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講座。他說:翻譯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譯者讓讀者盡可能靠攏作者,二是譯者作者盡可能靠攏讀者。前者指的就是異化,后者指的就是歸化。
STJE Rome Publisher 1997年所出版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對歸化和異化作出定義。即歸化是一種翻譯策略,在譯文上看不出翻譯的痕跡,譯者總是依據(jù)目的語、文化、文學的規(guī)范對譯文進行調(diào)整,語言因此簡單易懂。選擇歸化策略主要是為了方便目的語讀者閱讀。
例如:2012年,中央電視臺播出改編自光明出版社出版的同名書籍《舌尖上的中國》,其英文翻譯簡直堪稱譯作之典范A Bite of Chin——形象、直觀、生動、傳神!更絕的是副標題——民以食為天,被別出心裁地譯成了In Food We Trust.該譯文使用了仿擬的修辭格,仿造自西方人基督徒的信念:In God We Trust.而《舌尖上的法國》翻譯成French Cuisine則遜色多了。
歸化追求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語言及文化規(guī)范,較好地滿足目的語讀者較少異味的閱讀需求。央視9紀錄頻道有一套節(jié)目名為大“真”探。其中有一期名為Man Woman Wild:Amazon RainForest.譯者卻別出心裁地譯成了《野外求生夫妻檔:亞馬遜叢林》,直奔主題和要害,前四個字概括主題,后三個字交代主人及其關(guān)系,滿足和刺激了中國觀眾的閱讀需求。
Pretty Woman該片片名譯文版本有《漂亮女人》《麻雀變鳳凰》和《風月俏佳人》。《漂亮女人》雖忠實于原文,可太平庸了,缺少吸引力?!堵槿缸凐P凰》雖運用了比喻,魅力有所增加,但影片的高雅文藝范消失殆盡。而《風月俏佳人》完美展現(xiàn)了浪漫之情,頗具文學風采和圖像色彩。同樣,The Color Purple譯為《紫色姐妹花》實屬畫龍點睛。因為中國有將女人比作美麗的花朵的文化,如《五朵金花》等。“姐妹花”三字霎時令人產(chǎn)生無窮的聯(lián)想和好奇,觀眾急切想知道內(nèi)容。影片很好地渲染了氣氛,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和感染力。這些例子說明在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圖示后,靈活采取歸化策略,對于電視、電影產(chǎn)業(yè)來說尤其重要,這是收視率、上座率的重要保證,是第一塊敲門磚。
異化策略是在翻譯中保留原文語言和文化的特色,讓目的語讀者感受到異域風情,感受到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國際視野,增加異域文化的知識圖示。
如備受網(wǎng)民推薦的展現(xiàn)都市現(xiàn)代男女悲情戀的電影Romeo and Juliet,直接以富有英國浪漫色彩的人物名字翻譯為:羅密歐與朱麗葉。Titanic直接用其音譯名:泰塔尼克號,影響了一代人,也讓Titanic的故事廣為人知,Schindler's List譯作辛德勒的名單。這些大制作都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而伴隨著翻譯名的出現(xiàn),中國觀眾要么喚醒了自己頭腦中關(guān)于源語言文化的圖示,要么由于強烈的好奇心,要去一探究竟,增加有關(guān)這一文化圖示的空白。對于這些富有異域特色的電影名字的翻譯,異化策略顯得非常適宜。
圖式理論在流行文化尤其是電視、電影名的理解和表達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反映了已存在的認知結(jié)構(gòu)在處理外界信息時的主動性。文化圖式的翻譯可以采用歸化和異化兩種策略。歸化策略有利于激活目的語讀者已存的文化圖式從而便于理解,異化策略則有利于幫助目的語讀者建立新的異域文化圖式,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翻譯時,應該在動態(tài)審視上選擇歸化或異化的翻譯策略,其選擇的標準應該是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即當為了目的語的可讀性和廣泛接受性時則應該先選用歸化策略,而當目的是要引介源語文化或豐富目的語讀者文化圖式時則應該優(yōu)先選用異化策略。
[1]Bartlett F 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劉明東,劉寬平.圖式翻譯漫談[J].外語教學,2004,25(4):50~52.
[3]李居南.認知圖式對英語翻譯的啟示[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