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讀音“告”的兩個本字談

2015-03-18 22:50:15王興才王宗興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方言詞比試詞義

王興才王宗興

(1.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2.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

讀音“告”的兩個本字談

王興才1王宗興2

(1.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2.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

重慶話常用“告”來表“嘗試”意義,也通常把“傷口癒合”叫做“告口”。經(jīng)過考察發(fā)現(xiàn),表“嘗試”義的本字應當是“較”,而并非人們所寫字形“告”;表“傷口癒合”意義的方言詞,不應寫成“告口”而該寫作“交口”??谡Z中表“嘗試”義和“傷口癒合”義的“gào”,當與“告”這個字形無任何關(guān)聯(lián)。

“告”;“嘗試”;“告口”;“傷口癒合”;本字

重慶話屬于漢語官話分支西南官話中的一種,一方面,因其比較直白、易懂而為時人樂于在交際中所使用;另一方面,由于不明某些方言詞的書寫形式,因而在交際中人們往往就用一些簡單、易寫的同音字來加以替代和記錄。這種情況從用字角度說,實際上就是文言文的“通假”(人們不寫本字,而是借用同音字的字形來表示);從語音角度來看,用同音字記寫方言詞的過程,其實質(zhì)也就是用同音字給被注字注音(只不過這被注字并沒有寫出來而已),這就是訓詁學上通常所說的“直音”。不管是叫做“通假”也好,還是稱為“直音”也罷,這里同樣都會涉及到“方言本字”的問題。我們關(guān)注的是,口語交際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些方言詞,其本字是什么?為什么是這樣的字形而不是其他?與普通話比較,同樣的字形何以有讀音上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可循?方言詞的某種意義或用法,在其詞義系統(tǒng)內(nèi)部又是通過什么途徑而產(chǎn)生的?詞義產(chǎn)生的動因及其語法化機制怎樣?筆者不揣淺陋,擬結(jié)合重慶話中讀音“告”的兩個本字問題,來具體加以討論。

一、“告”何以可表“嘗試”義

在現(xiàn)代交際中,人們一般都會用到“告”這個詞語,且常常用的是其“告訴”、“告知”等一些為人所熟知的意義。不過,我們這里要討論的是“告”在普通話里所沒有的一種用法,那就是重慶方言還常常用“告”來表示“嘗試”的意義。例如:

(1)喂,老板!你店里掛的那衣服,我可以告哈兒不?

(2)這皮鞋穿起是不是很好看,你告一下不就知道了?

“告”放在句中謂語位置上,雖然表示相應的動作,但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告訴”、“告知”等意義,而是具有“嘗試”、“試一試”之類的含義。例(1)“我可以告哈兒不”即:(那衣服)我是不是可以試穿一下?例(2)“你告一下不就知道了”表示的意思是,你試穿一下(這皮鞋),就可以知道它好不好看了!我們查閱《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辭源》等工具書,發(fā)現(xiàn)雖列有“告”的“報告”、“告諭”、“告訴”、“告知”、“禱告”、“宣告”、“請求”、“控告”等意義,但并不列“嘗試”這一義項。一般的著述較少提到“告”有“嘗試”義的用法,只是李果《淺析萬縣話及其漸變》曾說過,萬縣話的“告”有“試、試驗”的意思,“告哈兒”就是“試一下”[1]103;另外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在談到“告”的第④個義項時說,“告”作動詞用,可表“嘗試”意義。并說這種用法在西南官話中的四川成都[kau213]、貴州桐梓一帶常用[2]2705。同時還列舉了以下用例:

(3)衣服合不合身,你先告一下。(《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705頁引例)

(4)不相信的就來告一盤。(《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707頁“告一盤”引例)

(5)卯起錢來卯起錢,卯起錢來告點點。(傅崇渠《成都通覽·詐騙》)

如同例(1)(2)“告”的用法一樣,例(3)“告一下”就是“試一下”;例(4)“告一盤”意謂“試一試”;例(5)“告點點”即“比試一下點點的多少”??梢?,在口語交際中“告”確實有“嘗試”的意義?,F(xiàn)在我們的問題是,重慶方言“告”為什么會有“嘗試”的意義?其所表“嘗試”的意義,又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產(chǎn)生的?

經(jīng)過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重慶話讀如“告”的詞語雖然具有“嘗試”、“試一試”之類的意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意義在“告”的詞義系統(tǒng)內(nèi)部或者在其詞義演嬗軌跡中難以找到依歸。也就是說,從“告”的引申角度看,不管“告”的詞義如何引申或演變,“嘗試”、“試一試”的意義,不可能存在于“告”的詞義演進軌跡之中。我們的觀點是,表“嘗試”、“試一試”的方言詞雖讀作“gào”,但其本字不應是“告”而當是字形“較”。

從詞義引申角度看,由“較”的“比較”意義,完全可以發(fā)展演變?yōu)椤皣L試”的意義?!读鶗?工事三》:“較,比較也?!薄拜^”的本義是“比較”,而“比較”這一動作行為,當然會關(guān)涉到參與“比較”的當事雙方。就“比較”的雙方而言,究竟誰強誰弱、孰優(yōu)孰劣,或誰高誰低、孰長孰短,往往可以通過“比較”就能見分曉;《老子》第二章:“長短相較,高下相傾?!痹凇氨容^”的過程中,如果設定了相應的標準或設置了應該達到的目標,那么“比較”的雙方就可以為這個標準或目標而進行“競逐”、“比試”,因而“較”也就有“競逐”、“比試”的意思。正是這樣,所以《正字通?車部》解釋道:“較,相競也。”《孟子?萬章下》:“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有人主張“較”之“比試”的意義,是通過其與“角”通假之后才得以獲取的,如《六書故?工事三》:“較,借為較競之較,與角通。”我們認為,將“較”與“角”當作通假字處理雖有可商榷之處,但也說明“較”確實有“比試”的意義。而這樣的意義不僅可以在其詞義引申中找到相應的理據(jù),而且還可以從“較”的語用角度得到進一步驗證。古有“較場”(也作“校場”),這“較場”實際上就是舊時操練或比武的場地。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淳熙己酉十月二十八日,車駕幸候潮門外大較場大閱?!敝貞c主城區(qū)現(xiàn)在還有一個地方叫“較場口”,萬州城里原來三馬路附近也有一個地方叫“較場壩”,這“較場”之“較”明顯有“競逐”、“比試”之義。正因為“較”有“競逐”、“比試”的意思,所以由“較”語素參與構(gòu)詞而形成的漢語復音詞,一般也就跟“比試”意義相關(guān)聯(lián)?!拜^勁”意謂“雙方各不相讓或互不服氣,彼此要比出個高低來”;“較力”是“角力”、“比武”之義;“較競”也就是“競逐”、“比試”;“較量”意即“比試本領”;“較一較”就是“試一試”的意思……等等。北宋僧人文瑩《玉壺清話》卷二:“郭忠恕畫殿閣重復之狀,梓人較之,毫釐無差?!辫魅溯^之,即梓人試之也;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至于閱操先令繆詣教場較技,繼乃親往復核。”詣教場較技,即到教場試技也;因為“較”有“比試”義,所以“較”與“試”常常同義并陳。《漢語大詞典》訓“較試”為“考核比試”,在筆者看來,不如將二者當作連文同義更為妥當一些。請看:

(6)來日父皇可領百僚至御園中較試,若敬德再能奪得黃太歲之槊,吾實信矣。(《隋唐野史》第六十二回)

(7)許氏道:“此事何難?只消如此如此,賺他來較試一番,才能便見了?!毙〗泓c頭色喜。(《隋唐演義》第六回)

(8)近歲其選浸輕,或緣世賞,或以軍功,……未嘗較試,遂獲貼職,多開幸門,恐非祖宗德意。(《宋史》卷一百五十六回)

(9)元用輒指其疵,復大奇之,因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即論史院僚屬非材,請較試,取其優(yōu)者用之。(《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回)

(10)擊稍遠,則就中間之細眼鉆穿,再遠則就靠下之細眼鉆穿。時時較試,自有效驗。(方浚師《蕉軒隨錄》)

很明顯,以上例子中“較”與“試”因連文而同義,亦即“較”就是“試”、“試”也就是“較”的意思?!稘h語方言大詞典》釋“較”時云:“〈動〉量,比試?!盵2]4752并針對“較”這一意義所使用的地區(qū),通過舉例方式進行了解釋與說明:“㈠冀魯官話。天津:[tφiau53]較較這塊布有幾尺,夠條褲子吧?、嫖髂瞎僭?。湖北隨州。㈢贛語。江西南昌[kau35]:這雙鞋子你穿上較下大小。湖南平江:[kau55]較下看,合式不?”這里的“比試”實際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嘗試”、“試一試”。如此看來,只有“較”才具備“嘗試”意義,而“嘗試”義根本不可能存在于“告”的詞義演進軌跡之中。

“較”,實際上是一個“轉(zhuǎn)語”。所謂“轉(zhuǎn)語”,是指因時代、地域的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所轉(zhuǎn)變的詞。轉(zhuǎn)語有四種情況:一是聲發(fā)生變化;二是韻發(fā)生變化;三是聲韻都發(fā)生變化;四是合音[3]256。那么,表“嘗試”義的“較”,普通話本讀“jiào”,為什么在重慶方言中又讀成了“gào”呢?

我們認為,“較”是可以讀作“gào”而后又可以寫作“告”的?!稄V韻》:“較,古孝切,去效見,宵部?!薄犊滴踝值洹丰尅拜^”云:“《廣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覺?!墩f文》車輢上曲銅也……又《廣韻》古孝切,音教,與校通,比較也?!睆倪@里得知,當“較”表示“比較”、“較量”意義時,其應讀作“jiào”。在口語中,其何以又被讀作了“gào”呢?這是因為“較”屬古“見”母字。古“見溪群曉匣”字母,演變成今天普通話聲母,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見溪群曉匣”字母,如果遇到韻母中有i、ü的(即“細音”),今音聲母讀作“j”;若遇到韻母中沒有i、ü的(即“洪音”),今音聲母當讀為“g”。由于“iao”是細音韻母,所以普通話“較”讀作了“jiào”;而韻母“ao”屬于洪音,所以“較”在重慶方言中就讀成了“gào”音。人們書寫記錄時,又將其寫作了同音字“告”,于是乎“告”在重慶方言中便經(jīng)常承擔起字形“較”所表示的“嘗試”意義。也就是說,“告”本無“嘗試”之義,只因為重慶方言中“告”與“較”的讀音相同,所以人們才賦予了字形“告”本是“較”才有的“嘗試”意義。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證?釋器用》有云:“昭人言量曰較,……如較鐘曰告,以稱或升斗曰告一告。又相比較亦曰告。如兩人較力曰告告看等?!盵2]2706一方面,姜亮夫所揭示的昭通方言的一些用法,如今在重慶人的口語交際中還經(jīng)常使用,如把“試衣服以量其長短”稱為“告衣服”,把“用秤來稱東西的重量”叫做“告輕重”,把“兩人之間的力量比試”稱作“告一告”,把“調(diào)試鬧鐘讓其按時叫響”叫做“告鬧鐘”等等;另一方面,姜亮夫在這里實際上也指明了“較”與“告”之間的某種關(guān)聯(lián)(不僅僅是指讀音上的,更重要的是還提及到了“方音本字”的問題),只是我們通常情況下并沒有覺察到而已。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所以一般人既不會想到,“較”字還可以因為方音變讀的緣故在口語中讀成“gào”的音;而且也不是十分的清楚和明白,這表“嘗試”義并讀作“告”的本字,實際上就是參與“比較”、“較量”等雙音構(gòu)詞且通常又被讀作“jiào”音的“較”字。2013年05月23日《重慶商報》曾載署名為“談書”的文章——《22個川渝方言漢字高深如天書,你認識幾個?》,認為“方言中常說的筶(gao)一下,也就是指試試的意思,筶(gao)字也查不到?!逼浒驯怼霸囋嚒绷x的“gao”寫作了字形“筶”,顯然是值得探討和商榷的。

二、是“告口”還是“交口”

重慶人在口語表達中經(jīng)常用“告口”來表示人在受傷之后(或手術(shù)之后)“傷口癒合”這樣的詞匯意義,而且多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中使用。當然,在醫(yī)院或其他一些場合,我們更容易聽到醫(yī)生(或者一些年長者)用到“告口”這個詞語。例如:

(11)你動手術(shù)才幾天??!傷口都還沒告口,你就要鬧著出院,怎么這么不聽話呢!

(12)那天切菜我把手給劃了。雖然現(xiàn)在刀傷基本告口,但手還是不能沾冷水吶!

(13)你腳上的傷一直不告口,恐怕還是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才行喲!

我們翻檢工具書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一些方言詞典也記錄有“告口”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稘h語方言大詞典》在“告口”詞條下曰:“〈動〉癒合。西南官話。四川成都[kau213k‘ou53]?!盵2]2706繆樹晟《四川方言詞語匯釋》也列有“告口”的詞條,并說“告口”是一個動詞,表示“傷口癒合”的意思[4]82。下面是方言詞典中有關(guān)“告口”的幾個具體用例:

(14)傷口終于告口了。(《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706頁引例)

(15)這里不生肌,那里不告口。(《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706頁引例)

(16)老四,你這家伙,看著都要告口了,你又來放爛藥。(艾蕪《豐饒的原野》)

方言詞“告口”為什么會表“傷口癒合”的意義?“癒合”的意義,是否是字形“告”的詞義引申演嬗所致?如果不是,那么表“癒合”義且讀如“告”的本字又該是什么?

考察“告”的詞義系統(tǒng),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告”不可能有“癒合”意義。在我們看來,重慶方言表“癒合”義的本字,不應是“告”而當是“交”字。只因為“交”音變的緣故,所以才讀作了“gào”而后又被寫成了“告”。“交”何以有“癒合”的意義?“癒合”意義在“交”的詞義系統(tǒng)中是怎樣產(chǎn)生的?“交”字本該讀“jiāo”,為何在方言中又讀“gào”?這其中究竟有什么樣的音變原理和規(guī)律?

我們認為,“交”之所以有“癒合”的意義,是由于“交”的詞義引申、演嬗所造成。為弄清楚“癒合”意義的來源問題,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交”的詞義系統(tǒng)。“交”是一個象形字,從甲骨文或金文來看,“交”字像一個人兩腿交叉之形?!墩f文?交部》:“交,交脛也?!苯幻劊饧础澳_脛相交”。由此可引申出“交叉”、“交錯”的意義,如《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于中國。”在此基礎上,又可引申為“結(jié)交”、“交替”等意義,如《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邢昺疏:“與朋友結(jié)交,而得無不誠信乎?”然后再引申為“會合”、“相接”。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沁水》:“白水又東南流入丹水,謂之白水交丹水?!睗h語有許多以“交”為構(gòu)詞語素而形成的同義復詞,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詞語中“交”具有“會合”、“相接”的含義。如“交集”,劉向《九嘆?憂苦》:“涕流交集兮,泣下漣漣?!逼渲小敖弧币簿褪恰凹?,“集”就是“交”的意思;如“交合”,酈道元《水經(jīng)注?濟水》:“水出西溪東流,水上有連理樹……凌空交合。”“交”就是“合”,“交合”就是“相連”、“連接”;如“交接”,《禮記?樂記》:“射鄉(xiāng)食饗,所以正交接也?!薄敖弧本褪恰敖印?,“接”就是“交”的意思;如“交會”,杜甫《喜雨》:“崢嶸群山云,交會未斷絕?!薄敖弧奔础皶?,“會”也就是“會合”、“聚集”。如“交積”,宋玉《高唐賦》:“黿鼉鳣鮪,交積縱橫?!本渲小敖弧庇小胺e聚”、“交集”之義。今還有“交界”、“交鋒”、“交頭接耳”等復音詞??梢?,“交”之“會合”、“相接”的意義,在人們交際中用得較為常見。

認知語言學中的隱喻(metaphor),是基于概念結(jié)構(gòu)的相似原則(principle of similarity),人們的概念體系中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投射,是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似聯(lián)想[5]70。隱喻既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模式,同時也是語言的一種生成演變機制。在詞語演變過程中,由于受到認知心理相似性或相關(guān)性隱喻機制的影響,詞義從本義的認知域向另一目標認知域的投射,出現(xiàn)了詞義由具體到抽象的演變,進而形成了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zhuǎn)移。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隱喻是詞義發(fā)展、實詞虛化最為主要的驅(qū)動力,也是詞匯語法化的一種重要手段。“交”在“會合”、“相接”意義的基礎上,又可進一步隱喻引申,發(fā)展演變?yōu)榭杀韨诘摹鞍K合”意義?!抖鼗妥兾募罚骸安〗涣吮愫闲行㈨槪瑓s生五逆也唱將來。”蔣禮鴻通釋:“交,病癒的意思。”在蔣禮鴻先生看來,表示“癒合”意義的“交”又可以讀作jiào,所以“交”有時又被寫作了同音字“教”?!抖鼗妥兾募罚骸芭械貌“⒛飸n,未教終須血淚流?!笔Y禮鴻通釋:“‘未教’的‘教’和‘病交’的‘交’都是病癒的意思?!薄稘h語大詞典》釋“交口”有云:“指傷口癒合?!惫簟队饡罚骸巴鈧四摶蛴懈癄€性的瘡口,當其痊癒時,總要把腐肉除盡,新肌才能順暢地發(fā)育,患處便容易交口?!睆倪@段文字的前后意思來看,“交口”實際上就是“傷口癒合”的意義??梢?,“交”是可以用來表傷口“癒合”意義的。據(jù)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重慶話表“傷口癒合”義的方言詞,當是“交口”的字形而不應寫作“告口”?,F(xiàn)在的問題是,表“傷口癒合”意義的“交口”,為何被人們寫作了“告口”的字形?或者這樣說,“交口”之“交”在重慶方言中何以被讀成“gào”,而人們又為什么會把“交”寫作了“告”的字形呢?

筆者曾經(jīng)撰文指出,從“交”的語音角度分析,“交”是可以讀作“gāo”并因為音同而被寫作“高”的。[6]98同樣,在重慶方言中,“交”也是可以發(fā)生音變而讀作“gào”然后在交際中也可將其寫作同音字“告”的字形。“交”屬古代“見”母字。《廣韻》云:“交,古肴切,平肴,見?!备鶕?jù)前面提到的音變規(guī)律,古“見”母的字,若遇到韻母是細音,則今音讀作“j”;若遇到洪音,今音當讀為“g”。由于“iao”是細音韻母,所以普通話“交”讀“jiāo”;而韻母“ao”則屬于洪音,所以“交”在重慶人口語中就讀成了“gāo”音。重慶方言表“周遍”意義的“交”字就被讀作為“gāo”,音同“高”。如“跑交了”又作“跑高了”,意即“跑遍了”;“找交了”又可作“找高了”,謂“找遍了”等等。也許有人要問,那為什么“交口”的“交”不讀“gāo”而被讀成了“gào”了呢?這大概又與古漢語的“異讀”情況有關(guān)。

古漢語的“異讀”情況較為常見。一個字不同的讀音,往往表明其詞義、詞性有所不同?!爱愖x”有時只表現(xiàn)為聲調(diào)差異。例如施行的“施”讀平聲,施與的“施”讀去聲;聽聞的“聽”讀平聲,聽眾的“聽”讀去聲。有時聲調(diào)不同,不僅是詞義不同而且詞性也轉(zhuǎn)變了。例如王侯的“王”是名詞,讀平聲,王天下的“王”是動詞,讀去聲;操持的“操”是動詞,讀平聲,節(jié)操的“操”是名詞,讀去聲;愛好的“好”是動詞,讀去聲,美好的“好”是形容詞,讀上聲;厭惡的“惡”是動詞,讀去聲,惡劣的“惡”是形容詞,讀入聲。[7]623四聲別義是漢語較為突出的特點之一,因此,一字“異讀”也就成為了詞義區(qū)分最為重要的手段。“交”的詞義比較豐富而多樣。為了區(qū)別詞義,在重慶方言中人們就把表“周遍”義的“交”讀作“gāo”,并將其寫作同音字“高”。當“交”用作動作時,人們便把表傷口“癒合”義的“交”破讀為“gào”,然后又將其寫作同音字“告”。這樣一來,“告”在方言中便經(jīng)常承擔起“交”所表示的傷口“癒合”意義。需要說明的是,“告”之所以可表傷口“癒合”的意義,并不是說“告”本身就有這樣的意義,而是因為其與“交”字同音通假所致。也就是說,表傷口“癒合”意義的本字,不是“告”而當是字形“交”。

最后我們要強調(diào)的是,在筆者看來,重慶話表“傷口癒合”意義的方言詞,一是其字形不應是“告口”而當寫作“交口”;二是這一用法的“交口”應讀作“gàokǒu”而不讀為“jiāokǒu”。同時,就字形“交”來說,在讀音問題上還需提請大家注意,一方面是除了字典的一般注音外,應該添加兩種方音:①gāo,如“跑交”;②gào,如“交口”。另一方面就是,“交口”所表意義不同,其讀音也應有一定的區(qū)別:1.普通話“交口”的以下幾種情況,我們認為都應讀作“jiāo kǒu”;①用“交口”表“眾口”、“齊聲”意義,如《柳子厚墓志銘》:“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雹谟谩敖豢凇北怼皩υ挕薄ⅰ敖徽劇币饬x,如魯迅《祝福》:“她久已不和人們交口,因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厭棄了的?!雹塾谩敖豢凇北怼翱诮恰?、“爭吵”意義,如夏丏尊、葉圣陶《文心》二十五:“錦華與大文的交口,在知道他們過去的人都覺得驚奇?!?.重慶話用“交口”來表“傷口癒合”義時,我們認為還是應沿襲其故有讀法,讀作“gàokǒu”較好。

[1]李果.淺析萬縣話及其漸變[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5):99-104.

[2]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9.

[3]向熹.古代漢語知識辭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繆樹晟.四川方言詞語匯釋[Z].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5]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王興才,段文華.方言詞“高”何以有“周遍”義[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5):105-107.

[7]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責任編輯:鄭宗榮)

Two Etymological Characters with the Same Pronunciation of“Gao(告)”

WANG Xingcai1, WANG Zongxing2
(1.School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2.Sichuan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611130)

“Gao (告)”in Chongqing dialect means “try” and “wound healing” is usually referred to as“gaokou (告口)”. An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etymological character meaning “try” is “jiao (較)” rather than“gao (告)”.The dialectical word meaning “wound healing” shall not be “kaogou (告口)” but “jiaokou (交口)”. The etymological character “gào” meaning “try” and “wound healing” in colloquial spee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pelling “告”。

“gao (告)”; “try”, “gaokou (告口)”; “wound healing”; etymological character.

H07

A

1009-8135(2015)01-0102-05

2014-09-22

王興才(1964-)男,重慶開縣人,重慶三峽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漢語語法、語法化及歷史語言學。王宗興(1963-)男,四川萬源人,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方言詞比試詞義
好玩的題
比試
科教新報(2021年21期)2021-07-21 15:37:33
動漫界·幼教365(大班)(2021年4期)2021-05-23 21:51:07
巡航機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壁虎”方言詞造詞理據(jù)的地域文化特征
《搜神記》方言詞研究
字意與詞義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古楚方言詞“桯”源流探析
大理市| 潜山县| 依安县| 永和县| 永年县| 鹤峰县| 九龙城区| 广宁县| 怀来县| 德阳市| 博乐市| 宝应县| 黎平县| 曲阳县| 怀仁县| 天台县| 舞钢市| 拜城县| 涞水县| 大港区| 米脂县| 云南省| 临澧县| 惠州市| 洪江市| 固安县| 米脂县| 即墨市| 阿拉善盟| 防城港市| 西盟| 黄山市| 聂荣县| 图们市| 资兴市| 宁蒗| 垦利县| 南丹县| 自贡市| 永丰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