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隱喻的文化認知特征及教學啟示

2015-03-17 16:18:23周秀敏
關(guān)鍵詞:文化教學認知隱喻

隱喻的文化認知特征及教學啟示

周秀敏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摘要:隱喻是通過另一類事體來理解和經(jīng)歷一類事體的普遍認知工具,其認知基礎(chǔ)是體驗,與文化密不可分,是語言與文化的一個結(jié)合點。語言中的隱喻是隱喻思維在語言中的體現(xiàn)。外語教師可以利用隱喻的體驗性和文化認知特性,將語言教學、隱喻教學和文化教學結(jié)合起來,利用隱喻的文化同質(zhì)性向?qū)W生解釋人類文化的共核部分,利用隱喻的文化異質(zhì)性解釋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以幫助學生習得目的語文化并促進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guān)鍵詞:隱喻;認知;文化同質(zhì)性;文化異質(zhì)性;文化教學

文章編號:1672-6758(2015)06-0123-4

中圖分類號:H319

作者簡介:張小林,碩士,講師,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文理系。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基于多模態(tài)新聞語料庫的新聞聽力教材的建設(shè)與實施”(編號:13SB0305,負責人:張小林)部分成果。

一引言

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不可忽視。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借以傳承和傳播的工具;文化對語言、特別是交際中語言表達形式和交際策略的選擇具有制約作用。但文化包羅萬象,涉及內(nèi)容多、范圍廣,難以把握。傳統(tǒng)上對文化教學的研究和討論多從語言與文化的辯證關(guān)系以及客觀的文化差異出發(fā),無法從根源上解決目前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不足以及效率低下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抽象的深層文化內(nèi)容更是難以通過課堂講授。

目前認知語言學界所興起的隱喻認知研究為解決這一文化教學困境提供了新的視角。顧嘉祖(2000)曾指出:隱喻中包含了文化的許多內(nèi)容, 尤其是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隱蔽文化。王守元和劉振前(2003: 48)認為:通過隱喻來進行文化教學,傳授文化知識,是外語教育中文化教學的一個可行途徑。這說明我們可以通過目的語中的隱喻來學習其文化,特別是語言難以直觀表達的深層文化。本文將從隱喻的認知基礎(chǔ),即體驗性出發(fā),在澄清隱喻與文化之間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討論隱喻的文化認知特征及外語教學中從隱喻入手實施文化教學的對策。

二隱喻的認知基礎(chǔ):體驗

隱喻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但他只把隱喻當成一種語言修辭手段。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WeLiveby)》(1980)一書的問世,打破了將隱喻僅看作一種語言修辭手段的傳統(tǒng)認識,使隱喻研究開始向認知轉(zhuǎn)向。他們認為:“隱喻的本質(zhì)是通過另一類事體來理解和經(jīng)歷一類事體”,(1980: 5)“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維和行動中。我們賴以思維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是隱喻性的”。(1980: 3)由此可見,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人的一種認知方式,具有普遍性,不但存在于語言當中,也存在于人的思維和行動之中。隱喻以相似性為基礎(chǔ),是人類借助已知事物來理解未知事物、具體事物來理解抽象事物的工具。語言中的隱喻表達是人類隱喻思維方式在語言層面的體現(xiàn)。

隱喻是基于身體體驗的,是“客觀現(xiàn)實、身體經(jīng)驗、人類認知和生理基礎(chǔ)等多重因素綜合的結(jié)晶”。(孫毅,2013:97)這說明隱喻的產(chǎn)生和理解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深深根植于我們的身體經(jīng)驗。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個人的成長過程本質(zhì)上是人對世界的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是一個主客觀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人的各項生理機能參與了對世界的體驗和認識,這些感知經(jīng)驗和認識經(jīng)過認知加工使我們形成意象圖式,獲得基本概念,這是隱喻形成的認知基礎(chǔ)。隨著認知水平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人們在認識未知的、陌生的或抽象的事物時,憑著形成的概念系統(tǒng)中它們與已知的、熟悉的或具體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將已知的、熟悉的或具體的事物的某些特征投射到未知的、陌生的或抽象的事物上,用已知的、熟悉的或具體的事物來指稱未知的、陌生的或抽象的事物,以達到對后者進行準確描述或深刻理解的目的。例如,英語中表示記憶的memory一詞現(xiàn)在也可指計算機中的存儲器,這是因為隨著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識水平的增長,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的記憶具有儲存信息的功能,這一基本概念特征被投射到對計算機中具有相似功能的存儲器的認識當中,從而將這一計算機部件的核心功能準確、形象地表述出來。除此之外,隱喻的體驗性還表現(xiàn)在人對世界的認識多以自身為出發(fā)點和參照系。例如,英漢語當中都存在著大量以人的身體器官和部位為基礎(chǔ)的隱喻表達:山腳(thefootofthehill)、鋸齒(theteethofthesaw)、芽眼(theeyeofthepotato)、火舌(thetongueofthefire)、河口(themouthoftheriver)等。

三隱喻的文化認知特征

1. 隱喻與文化。

文化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不僅包括歷史、地理、社會制度等具體方面,也包括政治、經(jīng)濟、態(tài)度、價值觀、世界觀、生活方式、文學傳統(tǒng)、哲學思想、宗教信仰、風土人情、行為取向、思維方式、國民心態(tài)、大眾性格等比較抽象的內(nèi)容”。(孫毅,2013:106)隱喻具有體驗性,其認知基礎(chǔ)是人對世界的感知和體驗經(jīng)認知加工后所形成的意象圖式和基本概念。人對客觀世界的體驗和認知并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也不是憑空想象的,它們不但受人本身的身體構(gòu)造和生理機能的制約,而且受文化的影響:一方面,人對世界的體驗是在文化世界中進行的,體驗內(nèi)容必然受文化世界制約;另一方面,人對客觀世界的體驗方式受特定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諸多文化因素的影響。例如,佛教在中國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宗教派別,它對人們認識的影響在漢語隱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如菩薩心腸、僧多粥少、借花獻佛、不看僧面看佛面、臨時抱佛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而英國人多信奉基督教,英語中有很多隱喻都來自于《圣經(jīng)》,反映了基督教對人們認識的影響,如Judas’kiss(猶大之吻,喻指“背叛”)、olivebranch(橄欖枝,來自于《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喻指“和平”)等。隱喻的體驗性告訴我們,隱喻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隱喻是基于人對文化世界的體驗的,語言中的隱喻是人對文化世界在體驗基礎(chǔ)上進行概念化和范疇化的結(jié)果在語言中的反映。

2. 隱喻的文化同質(zhì)性。

隱喻具有文化同質(zhì)性。隱喻是在反復遞規(guī)出現(xiàn)的體驗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隱喻作為一種文化的認知工具是以人類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的相似性和人類認知心理的趨同性為綱的。(孫毅,2013:113)隱喻具有普遍性,這種普遍性不僅體現(xiàn)在隱喻是人類共有的一種認知思維方式,也體現(xiàn)在各民族所擁有的一些隱喻表達式的相似性方面,這是由隱喻的文化同質(zhì)性所決定的。人不管來自于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說何種語言,也不管膚色和種族有何不同,但人類因都生活在地球上,所處的客觀自然環(huán)境、所受制的自然規(guī)律相似,人因生理構(gòu)造和所擁有的感知器官相同,情感、生理和心理體驗相似,這就決定了人對世界和生活的體驗有些方面是基本相同的,反映在語言中就是不同民族間隱喻表達的相似性,這為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隱喻提供了保障。例如,英漢語中都存在“Lifeisajourney”“Timeismoney”這樣的概念隱喻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各種隱喻表達;英漢語中都用表具體的方位或空間概念的“上(up/high)下(down/low)”來隱喻社會地位的高低以及心情的好壞等抽象概念或關(guān)系:Heworkeduptothetopofthecompany.(他努力爬到了公司的上層。)Hehascomedownintheworld.(他已經(jīng)家道敗落了。)Youseeminhigh/lowspirits.(你似乎情緒很高/低。)

3. 隱喻的文化異質(zhì)性。

隱喻還具有文化異質(zhì)性。Lakoff (1993: 203)曾指出:隱喻投射在普遍性上存在差異;有些似乎是普遍的,有些似乎分布很廣,有些似乎只屬于特定的文化。人類雖然同居于一個地球,所處的具體自然地理環(huán)境還是千差萬別的,這就導致根植于體驗和文化世界的隱喻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國受季風性氣候的影響,大部分地區(qū)一年四季分明,“東風”在漢語文化里一般指充滿暖意、能夠在經(jīng)歷嚴冬之后使萬物復蘇的春風,就如郭沫若《東風吟》中“東風吹遍人間后,紫萬紅千滿地開”所描述的那樣,東風是活力、希望和勃勃生機的象征;英國四面環(huán)海,屬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漢語中相反,“東風(eastwind)”一般指冬天的寒風,而“西風(westwind)”則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人類雖然大致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相同,但不同民族因不同的歷史發(fā)展經(jīng)歷而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習俗等,它們影響人們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并導致語言隱喻的差異。例如,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dragon)”是天子或帝王的象征,代表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皇帝被稱作“真龍?zhí)熳印?,父母“望子成龍”,而在英語文化中,龍卻是一種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四處噴火、禍害人類的怪獸,是邪惡的象征,如撒旦就被稱作“thegreatdragon”,而“sowdragon’steeth”則喻指“播下惡種”。另外,人類雖然生理構(gòu)造相同,會經(jīng)歷相同的心理和情感,或所觀察和認知的事物相同,但各民族的認知視角和聯(lián)想取向卻可能大相徑庭,由此也會導致不同隱喻表達式的產(chǎn)生。例如,漢語中的“捧腹大笑”的觀察視角是人的腹部,而英語中表達同樣意義的 “Shelaughedherselfintoconvulsions”則是著眼于人的全身;人在發(fā)冷時有相同的生理體驗,但漢英民族聯(lián)想取向不同,漢語說“雞皮疙瘩”,而英語中卻用“gooseflesh(鵝皮疙瘩)”來表達同樣的意義。

四對文化教學的啟示

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運用目的語進行有效交際,這不但取決于學生的語言水平,更取決于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程度,因為后者決定著學生對交際規(guī)則的掌握情況以及交際過程中交際策略的選擇。語言教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教學。但文化浩如煙海,文化教學看起來難以形成系統(tǒng)。隱喻的體驗性告訴我們:隱喻始于基于認知的概念系統(tǒng),不但具有文化同質(zhì)性,也深深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歷史文化。掌握目標語的隱喻概念也是對目標語文化的一種學習,可以通過隱喻將紛繁復雜的文化現(xiàn)象提綱挈領(lǐng)地組織起來,并加深對文化和民族思維方式的理解。(陳朗,2010:49)通過系統(tǒng)地講授隱喻來進行文化教學可彌補當前文化教學的不足,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文化教學途徑。(侯奕松, 2011:142)這說明我們可以將隱喻作為文化教學的切入點。

1. 利用隱喻的文化同質(zhì)性,在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思維和隱喻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習得人類文化的共核部分。學生洞悉隱喻背后的文化理據(jù)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要有理解隱喻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使學生掌握隱喻形成的認知機制,使學生認識到隱喻具有體驗性,是人在與客觀世界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概念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相似性的心理聯(lián)想而形成的,為通過隱喻實施文化教學打下基礎(chǔ)。因為隱喻具有文化同質(zhì)性,英漢語中存在一些共有的概念隱喻,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隱喻表達,解釋隱喻形成背后的認知機制,在培養(yǎng)學生隱喻思維和隱喻理解能力的同時,使學生了解英漢文化的共核部分。例如,英漢語中都有Lifeisajourney(人生是旅行)的說法,說明英漢民族對于life(人生)和journey(旅行)的認識是趨同的,這來自于人類共有的生活體驗,即人都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都進行過或長或短的旅行,是人類文化的共核部分。life(人生)和journey(旅行)在概念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人生有起點(出生)和終點(死亡),旅行也有起點(出發(fā)地)和終點(目的地);人生和旅行都牽涉到時間緯度;人一生中要經(jīng)歷悲歡離合,旅行過程中也會經(jīng)歷坎坷;旅行是具體的,而人生是抽象的,人在談論人生卻又難以找到恰當?shù)脑捳Z來描述它,或一言難以盡述時,會依據(jù)二者之間的相似性,將“旅行”的一些概念特征投射到“人生”概念上,使人更容易把握人生的概念,理解人生的內(nèi)涵。

2. 利用隱喻的文化異質(zhì)性,加強跨文化隱喻比較,幫助學生掌握目標語的隱喻概念,培養(yǎng)學生透過隱喻剖析并習得英漢文化差異的能力。隱喻的認知基礎(chǔ)是身體體驗。英漢民族雖然共享人類文化的共核部分,對客觀世界的部分感知經(jīng)驗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概念是相似的,但同時英漢民族又處于截然不同的人類次文化世界中,在宗教信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傳統(tǒng)文化風俗等方面大不相同,導致人們在體驗內(nèi)容、認知方式和認知角度等方面不同,由此而形成的感知經(jīng)驗和概念也不相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會激發(fā)不同的聯(lián)想,或在一種文化中激發(fā)聯(lián)想而在另一種文化中不激發(fā)聯(lián)想,從而導致隱喻差異,或在構(gòu)建同一概念隱喻時喻體選擇的不同。教師可以利用隱喻的文化異質(zhì)性,集中并系統(tǒng)地進行跨文化隱喻比較,特別是隱喻差異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差異。例如,英漢語中選擇不同的喻體表達同一概念“失敗”,英語中用“meetone’sWaterloo”,而漢語中用的是“敗走麥城”,這是由于英漢民族不同的歷史文化所造成的;中國人將老師等同于父母來尊敬,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而英語中卻沒有此類說法,這是因為中國文化受宗法觀念的影響較深,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道、尊敬師長的傳統(tǒng),而英語文化崇尚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重視個性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沒有將老師等同于父母的說法。

3. 恰當選擇教學材料,將語言教學、文化教學與隱喻教學結(jié)合起來,使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目前的文化教學大多是穿插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零散進行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雖然英語專業(yè)開設(shè)有英美概況和跨文化交際等相關(guān)文化課程,但有些內(nèi)容過于抽象,特別是深層文化內(nèi)容,在目前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無法直接體驗,也無法通過語言教學直觀呈現(xiàn)。隱喻為文化教學,特別是深層文化內(nèi)容教學提供了可能的切入點,因為隱喻“是語言與文化聯(lián)系最緊密的部分,許多深層文化內(nèi)容(如人生觀、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隱喻來表達和傳承?!?王守元&劉振前,2003:48)所以,教師有必要將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和隱喻教學結(jié)合起來,通過隱喻教授文化,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目的語文化,而學生習得的文化知識反過來又會幫助學生提高隱喻思維和隱喻理解能力,最終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教材是教學內(nèi)容的范本和依據(jù),是特定教學階段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的集中體現(xiàn)。在目前隱喻文化教學材料比較缺乏的情況下,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相關(guān)知識,有意識地設(shè)計隱喻語言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隱喻的認知特點以及所涉及的文化知識,增強學生透過隱喻學習目的語文化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水平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五結(jié)語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受制于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掌握程度,所以外語教學必然包括文化教學。隱喻作為語言與文化的結(jié)合點,是文化在語言中的集中體現(xiàn),是解決目前文化教學局限性的一個切入點。外語教師可以利用隱喻的文化特性,將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和隱喻教學結(jié)合起來,在語言教學中有意識地設(shè)計隱喻語言形式,使學生在習得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的隱喻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Lakoff, G. & M.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MetaphorandThought(Second Ed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2-251.

[3]陳朗. 二語教學中的隱喻能力培養(yǎng)[J]. 外語學刊,2010(5):47-49.

[4]顧嘉祖. 跨文化交際:外國語言文學中的隱蔽文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侯奕松. 隱喻研究與英語教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孫毅. 認知隱喻學多維跨域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7]王守元,劉振前. 隱喻與文化教學[J]. 外語教學,2003(1):48-53.

Cultural Cognitive Features of Metaphor and Culture Teaching

Zhou Xium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450002, China)

Abstract:Metaphor is a general cognitive tool of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it is cognitively based on bodily experience,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and is a combining point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inguistic metaphors are a reflection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an make use of the experiential nature and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metaphor, and integrate language teaching, metaphor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with each other,explaining to students the common part of human culture by its cultural homogeneit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y its cultural heterogeneity, to help students acquire the target culture and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metaphor;cognition;cultural homogeneity;cultural heterogeneity;culture teaching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唐靚,碩士,講師,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文理系。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任雪花,碩士,副教授,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文理系。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猜你喜歡
文化教學認知隱喻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未來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6:00:48
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應關(guān)注的兩個問題
考試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0:38:07
淺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8:07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01:13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農(nóng)戶安全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關(guān)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玉树县| 宝山区| 梧州市| 新密市| 龙口市| 韩城市| 柘荣县| 阳江市| 吉木萨尔县| 乐山市| 怀柔区| 河曲县| 突泉县| 定陶县| 乐陵市| 佳木斯市| 定襄县| 满洲里市| 广河县| 色达县| 莱芜市| 鸡西市| 阿拉善左旗| 教育| 随州市| 内丘县| 长乐市| 斗六市| 建阳市| 老河口市| 和田市| 云和县| 米林县| 尚义县| 九江市| 唐河县| 民县| 广饶县| 滕州市| 开化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