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克良
全文不論議論還是抒情,始終不離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相互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寓含著人生哲理的藝術(shù)境界。
第一段,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畫面:清風(fēng)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在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蕩舟,把酒誦詩。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遺世”“羽化”之樂,不禁飄飄欲仙。把讀者引入了秋夜長江、明月清風(fēng)的美景之間,為全文定下了一個和諧的基調(diào)。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先用“飲酒樂甚”“扣舷而歌”引出“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來抒發(fā)因不得志而帶來的痛苦。隨后借簫聲起,悲意生,而融入了作者內(nèi)心隱痛的情感,哀怨,愛慕,哭泣,申訴,潛龍舞,孤婦泣,六個比喻,渲染出了簫聲的悲涼,強化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這樣主客觸景生情,由歡樂轉(zhuǎn)為悲涼,引起下文主客問答的議論。
第三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流露出悲觀情緒。作者借主客問答的方式,也就是“對文”的寫法,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腿藦难矍暗拿髟?、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詩,想到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不過是過眼煙云,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fēng)流散盡,又想到自己貶謫黃州,青春虛度,不禁悲從中來。
第四段,寫主人丟開個人的愁懷,欣賞大自然的美妙風(fēng)光和豁達(dá)開朗的心情,“蘇子”的回答,便是由痛苦到解脫的升華,最終找到了解除痛苦的答案,用理趣的語句,如水和月的對比,闡述了世上任何事情都具有短暫和永恒的兩面,只是各人的世界觀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人生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永恒的,何必去羨慕事物的長久而悲嘆人生的短暫呢?羨慕本身就是一種占有欲,一個人是不該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的,過多的追求只是庸人自擾。有一顆超越得失的心靈,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的心態(tài)才是一個無所擁有的人最大的擁有。從而完美地做到了景、情、理的有機結(jié)合。
第五段,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這個結(jié)尾意味深長,既照應(yīng)了開頭超然欲仙的快樂,又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無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
本文重點不在記游,而在抒發(fā)人生感慨,辯論人生意義,因而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這種哲理性并沒有用抽象的哲學(xué)語言和純粹的邏輯思辨來體現(xiàn),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感嘆人事滄桑和吾生有涯,行文充滿詩情畫意,使寫景、抒情、說理統(tǒng)一,形象性與哲理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