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詞條”samshoo和cumshaw的詞源再探
——基于廣東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考察

2015-03-16 00:50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金其斌
外文研究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三蘇詞源借詞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金其斌

“中國詞條”samshoo和cumshaw的詞源再探
——基于廣東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考察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金其斌

“中國詞條”詞源信息的研究與完善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通過對廣東近代中西交流史相關(guān)史料的挖掘并結(jié)合早期洋涇浜英語的特點,對詞典中“中國詞條”samshoo (samshu)和cumshaw (cumsha)的詞源進行探究,認為它們進入英語的路徑如下:sauce(英語)→三蘇/三燒(中文記音)→samshoo(進入英語),conussuo(葡萄牙語)→金沙(中文記音)→cumsha/cumshaw(進入英語),進而提出了一種 “源語(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對源語的譯音)→英語(對漢語的再次譯音)”的漢語借詞衍生模式,試圖為這類“中國詞條”的詞源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中國詞條;詞源;探究;samshoo;cumshaw

1.引言

作為詞典微觀結(jié)構(gòu)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詞源信息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茲古斯塔(1983: 473)指出,只有在那些有相當學術(shù)傾向的詞典中,添上關(guān)于詞目的詞源注解才有用處??ㄎ髅?Al-Kasimi 1983: 105)認為,雙語詞典只應(yīng)當為源自學生母語的詞以及學生的母語向其他語言引入的詞提供詞源信息??梢?,盡管針對是否提供詞源信息存在分歧,為大型歷時詞典和雙語詞典中與使用者母語相關(guān)的詞條提供詞源信息已是學界的共識。中國詞典使用者關(guān)注的“中國詞條”(即有關(guān)中國的詞條)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不管是英語單語詞典還是英漢詞典,對部分“中國詞條”詞源的研究仍差強人意。即使是國內(nèi)出版的英漢詞典,也存在著過多依賴英文原版詞典、人云亦云或語焉不詳?shù)那闆r。如何充分挖掘史料,尤其是挖掘語言接觸的相關(guān)史料,并獨立地開展詞源研究,從而為“中國詞條”提供完備準確的詞源信息,便成為中國學者責無旁貸的任務(wù),同時也是一個“在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學者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參與進去并借助母語優(yōu)勢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問題”。(朱績崧 2009: 52)

沿海地區(qū)在語言接觸過程中占有先天的地緣優(yōu)勢,這能否成為英語借詞中“中國詞條”研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本文以廣東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為突破口,通過對相關(guān)史料的梳理,如具有原始資料價值、關(guān)于早期中西關(guān)系和中西貿(mào)易的《廣州“番鬼”錄》和《舊中國雜記》以及研究廣東十三行的奠基性著作《廣東十三行考》等,同時根據(jù)早期洋涇浜英語的特點及相關(guān)論述,對“中國詞條”samshoo/samshu和cumshaw/cumsha的詞源進行了探究。在對上述文獻條分縷析、爬梳剔抉之后,本文提出了一種英語中“源語(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對源語的譯音)→英語(對漢語的再次譯音)”的漢語借詞衍生模式,試圖為“中國詞條”的詞源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2.samshoo/samshu的詞源探析

“samshoo/samshu”的詞源,有研究者認為來自粵方言“燒酒”。我們通過相關(guān)史料的分析,認為將英語中表示烈酒的sauce記音為“三蘇/三燒”,再以“三蘇/三燒”(samshoo/samshu)傳入英語的可能性更大。以下試做逐一分析。

2.1 “燒酒”說

朱少華(1995: 35)指出,samshu(燒酒,白酒)譯自“三燒”,粵方言“三燒”即是對“燒酒”的俗稱?!队h大詞典》(陸谷孫 2007: 1763)對samshu的詞源也疑為“燒酒”的變體?!杜=蛴⒄Z大詞典》(OED,簡編本)(Trumble & Stevenson 2004: 2661)收錄的則是sam shoo,并指出該詞還有samshoe和samtchoo等變體,來自洋涇浜英語,來源不詳:

序號詞典關(guān)于samshoo/samshu的釋義及詞源說明1《英漢大詞典》第2版samshu<漢>n.1.(中國)燒酒,白酒2.烈酒[?

在進一步的研究之后,朱少華(2005: 106-107)認為,該詞應(yīng)該來自洋涇浜英語:首先,《牛津英語大詞典》在samshu的詞源說明中指出,關(guān)于該詞來自漢語粵方言“三燒”的說法是英國漢學家衛(wèi)三畏首先提出的,但并沒有得到中國學者的贊同;其次,OED列出了該詞的拼法達12種之多,也說明該詞可能來自洋涇浜英語??梢?,“samshoo/samshu”來自“燒酒”、“三燒”的說法是見仁見智、存在分歧的。

2.2 sauce(英語)→三蘇/三燒(中文記音)→samshoo(以漢語借詞身份進入英語)

那么,samshoo/samshu到底由何而來呢?近代廣東中西交流史的重要文獻、記載美國人威廉·亨特(William C.Hunter)在中國見聞的The“FanKwae”atCantonBeforeTreatyDays, 1825-1844(1882年初版,中譯《廣州番鬼錄》)和BitsofOldChina(1885年初版,中譯《舊中國雜記》)為我們探究該詞的詞源提供了一些線索。兩書均提到“三蘇”一詞:

飲料是用大米釀造的“三蘇”,也有一種用綠豆、一種用黃皮水果,以及其他我們從未聽到過的東西釀成的酒

(亨特 2009: 50)

通事看著阿樹,阿樹對印度水手說:“一定來我店,九號。有三蘇,一等貨色,一等便宜,兩元一瓶。”

(亨特 2009: 219)

對這里的“三蘇”,兩處校注基本相同:

原文作Sam shoo,屬“廣東英語”。同文行商潘有度(Puankhequa)有《西洋雜詠》,第六首詠黑鬼奴:“供役駛船無別事,傾囊都為買三蘇?!痹ⅲ骸耙暮糁袊茷槿K。鬼奴歲中所獲,傾囊買酒?!?潘儀增、潘正聲《番禺潘氏詩略》,光緒二十年刊,第二冊《義松堂遺稿》)。三蘇疑為英文sauce的音譯,意為烈酒。

(亨特 2009: 50, 219)

從上面的校注可見,“三蘇”是外國人(“夷”)對酒的稱呼,很有可能來自英語。因此,校注者懷疑“三蘇”來自英文中的“sauce”是有道理的。

程祥徽(2014)提到澳門文化時指出,葡萄牙人給澳門帶來了很多“洋”字。400年間澳門舊體詩中出現(xiàn)許多描寫洋人、洋貨、洋行、洋煙(鴉片)、洋裝、洋酒、洋妞、洋廟等等以及反映中葡文化交融現(xiàn)象的作品。例如:

頭纏白布是摩盧、黑肉文身喚鬼奴。

供役駛船無別事,傾囊都為買三蘇。

程祥徽對該詩做了如下的注解:頭纏白布的摩盧(moor)、黑肉文身的鬼奴,都是外來的民族。三蘇則是洋酒,英文的sauce。

根據(jù)以上3例,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假設(shè),即samshoo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歷程:sauce(來自英語)→三蘇/三燒(中文記音)→samshoo(對“三蘇”再次譯音并進入英語)。當然,這個假設(shè)的證實還有賴于相關(guān)中西文化交流史料的進一步挖掘。

3.cumshaw/cumsha的詞源探析

關(guān)于“cumshaw/cumsha”的詞源,學界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3種觀點:來自閩方言“感謝”;對commission(“傭金”)一詞的誤讀;來自“金沙”二字。在對上述3種觀點分析之后,本文提出,cumshaw/cumsha來自“金沙”,而“金沙”則是對葡萄牙語“conussuo”的譯音。

3.1 “感謝”說

關(guān)于cumshaw的詞源,華昶(1995: 8)、梁慧敏(2006: 50)以及《英漢大詞典》(第2版)(陸谷孫 2007: 448)、《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第5版)(Trumble & Stevenson 2004: 576)和《韋氏大詞典》(第11版)都認為來自閩方言“感謝”:

序號詞典關(guān)于cumshaw的釋義及詞源說明1《英漢大詞典》(第2版)n.小賬,賞金,贈品[Chin閩南語Kɑmsiā感謝](p.448)2《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第5版)noun.E19.[Chinesedial.gamsia.(mandarin)gǎnxiè(phr.usedbybeggars),fromganbegrateful+xiethank.]inChina:agratuity,atip.(p.576)3《韋氏大詞典》(第11版)(Merriam-WebstersCollegiateDictiona-ry)[Chin(Xiamen)Kɑmsiāgratefulthanks](1839)present,gratuity;also:bribe,payoff(p.305)

考慮到cumshaw表示“賞錢”和“禮物”等多重意思,來自 “感謝”一說似乎略顯牽強,不足為信。

3.2 commission誤讀說

羅常培(2003: 56)則認為,雖然有人認為cumshaw是粵語“感謝”的音譯,但它很可能是commission的誤讀,因為cumshaw的意思并不限于“禮物”和“小賬”,而是確實具有“傭錢”的含義。

cumshaw表示“傭錢”確實不假。不過,從下文提到的周振鶴對“別琴竹枝詞”的注釋可以發(fā)現(xiàn),在反映上海洋涇浜英語的“別琴竹枝詞”中,commission 的譯音為“康密升”。不管是英文commission,還是“康密升”,與“cumshaw”的讀音差異都很明顯。因此,cumshaw是commission的誤讀一說缺乏有力的證據(jù),cumshaw當另有來源。

3.3 “金沙”說

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在1834年所著的《中國商業(yè)指南》中列了一個“Glossary of words and phrases to the jargon spoken at Canton”(《廣州話詞匯表》),對一些洋涇浜英語詞的來源做了探索,其中提到cumsha:

Cumsha, probably from Fuhkeen kum-seah, “I will thank you,” — or from Canton kum sha, “a sand of gold”,—denotes a gift, a present.Certain charges on vessels which were originally presents, are so called.This word, and the phrase “can do”? are the first expression learned by the Chinese, and are in universal use in Canton.

可能源自福建話“感謝”——也可能源自廣東話“金沙”——表示禮物、禮品的意思。用于稱呼原本應(yīng)作為規(guī)禮的船鈔。這個詞與短語“can do”是中國人最早學會的表達自己意思的詞語,在廣東有百搭的用途。

(轉(zhuǎn)引自周振鶴 2003: 79-80)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cumsha(w)很大程度上與“傭金”和“作為規(guī)禮的船鈔”有關(guān),因此,馬儒翰文中提到的來自“感謝”一說站不住腳。cumsha (cumshaw)很有可能源自“金沙”。

“cumshaw”來自“金沙”的假設(shè)也得到了洋涇浜英語研究者的證實。Selby & Selby(1995: 132)指出,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中提到中國人把洋涇浜英語cumsha寫成漢字“金沙”(gold sand),讀音為“gam-sa”:

Hunter mentions that the Chinese wrote the Pidgin word with the characters for “gold sand”, so that it would have been pronounced “gam-sa”.

據(jù)此,我們做出一個大膽的推斷,即洋涇浜英語cumsha來自“金沙”,而“金沙”又是對英語或其他語言中某個詞的譯音。

3.4 conussuo(葡萄牙語)→金沙(漢語對葡語之音譯)→cumsha/cumshaw(英語再次譯音后以漢語借詞身份進入英語)

《舊中國雜記》的兩處校注為我們探究“金沙”(gold sand/a sand of gold)的確切含義提供了幫助。該書第267頁對“金沙”有如下校注:

原文作cumsha,此處意為賞錢。此外還有規(guī)禮、陋規(guī)銀和禮錢等含義。

(威廉·亨特 2009: 267)

第436頁對“禮品”有如下校注:

原文作cumshas or presents。此為“金沙”(cumsha)的另一含義。

(威廉·亨特 2009: 436)

這里可以得出兩點結(jié)論:第一,“金沙”(cumsha)含有“賞錢”、“規(guī)禮”、“陋規(guī)銀”和“禮錢”等多種含義;第二,“金沙”(cumsha)就是“presents”(規(guī)禮,禮物)。關(guān)于第二點,梁嘉彬在《廣東十三行考》中也指出,“規(guī)禮”,西人稱之為“presents”:

當時船有“船鈔”,貨有“貨稅”,此外復有各口需索禮銀陋規(guī)。其初除“船鈔”、“貨稅”報出歸公外,各口需索禮銀概系官吏私收入己。自雍正四年(1726年),經(jīng)歷任粵海關(guān)監(jiān)督節(jié)次奏報歸公,遂同刊入例冊,稱為“規(guī)禮”(外國書籍謂為“The Presents”)。

(梁嘉彬 1999: 73)

梁嘉彬 (1999: 110-112)的研究表明,當時粵海關(guān)征收的各項歸公規(guī)禮包括丈量洋船銀、官禮銀、通事禮銀、丈量開艙禮銀、庫房規(guī)禮銀和稿房規(guī)禮銀等凡30余項。

Selby & Selby(1995: 132)指出亨特書中還有下面一段記載,同樣表明cumsha的意思就是“present”:

Before she (any ship)could open hatches, the formality of “Cumsha and Measurement” had to be gone through.The first word signifies “present”, and was a payment made by the earliest foreign vessels for the privilege of entering the port.

在任何一條船打開船艙之前,都必須經(jīng)過“金沙(cumsha)和丈量”的手續(xù)。第一個詞表示“禮物”,是早些時候外國船只要想進港就得繳納的費用。

(筆者譯)

Selby & Selby(1995: 132)據(jù)此推斷,cumsha可能早在和葡萄牙商人貿(mào)易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表示“官稅”(official levy),而不僅僅是“敲詐勒索”(squeeze)和“賞錢”(gratuity)。這個詞就是葡萄牙語中的“conussuo”,表示“commission,agency,percentage,gratification,recompense,brokerage,factorage”(傭金,中介,提成,賞錢,酬金,回扣,手續(xù)費)。

這一判斷與近代中國最早的洋涇浜語——“廣東葡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相吻合。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強行租占澳門后,赴澳貿(mào)易的中國商人迅速增加,在那些每日與葡人相周旋、負責傳譯語言和媒介交易的中國通事和包攬對葡貿(mào)易的攬頭中間,逐漸形成了中葡貿(mào)易的商業(yè)專用語——廣東葡語(Cantāo Portuguēs)(章文欽 1994: 563-564)。 到了1685年(清康熙年間),清廷在澳門關(guān)前設(shè)立海關(guān),檢查船貨與抽稅。因此,這一時期中葡貿(mào)易中可能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conussuo”一詞,當?shù)厝寺?記)作“金沙”,最后以“cumsha”(cumshaw)進入英語詞典。這也再次印證了本文提出的“源語(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對源語的譯音)→英語(對漢語的再次譯音)”的借詞模式:conussuo(來自葡萄牙語)→金沙(漢語對葡語之音譯)→cumsha/cumshaw(對“金沙”的譯音并進入英語詞典)。

4.余論

周毅(2006: 18-19)把洋涇浜英語的歷史分成了廣東葡語、廣州英語和上海洋涇浜英語3個階段。有趣的是,到了第三個階段即上海洋涇浜時期,原來表示“抽稅”或“傭金”的“金沙”(cumsha)則有了新的用詞。周振鶴(1996: 317)對楊少坪所作嵌入了大量洋涇浜英語的百首《別琴竹枝詞》進行了注釋,其中第71首為:

對于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shè)工作的落實,必然需要首先從整體結(jié)構(gòu)入手進行優(yōu)化,促使其能夠表現(xiàn)出較強的造價信息化管理流暢性和全面性,避免在任何方面存在偏差和遺漏。基于此,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平臺需要首先表現(xiàn)出鮮明的層次性,能夠較好實現(xiàn)對于工程造價各個方面需求的有效滿足,實現(xiàn)對于所有造價管理職能的全部覆蓋,確保相關(guān)支撐體系較為全面。在造價信息化管理平臺構(gòu)建中,還需要重點關(guān)注于功能的不斷豐富和完善,不僅僅需要保障基本造價控制任務(wù)得到有效落實,還需要保障一些參考模塊或者是其它擴展功能得到較好滿足。下圖2即為相對較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康密升云是用錢,幾分后付幾分先。中人講定幾分用[傭?],方把棧房貨下船。

周振鶴把這里的“康密升”注釋為“commission”(即“傭金”)??梢?,向外國商船收傭金這一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著,“金沙”(cumsha)和“康密升”(commission)分別代表著洋涇浜英語的兩個階段見證了這一段歷史*劉禾(2002: 444)還提到了commision的另一音譯“孔米兄”,但未注明出處及來源。。

英語中這種“源語(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對源語的譯音)→英語(對漢語的再次譯音)”的漢語借詞衍生模式與近代漢語發(fā)展史上“中→日→中”流動方向的“中日互動詞”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爸腥栈釉~”源于古漢語,在近代傳入日語并定型,19世紀末以后又從日語回流漢語,所以又被稱為“詞僑回國”或“回歸詞”①此外,周振鶴教授還用“飛去來詞”來形容由中國傳入日本再由日本回傳中國的近代新詞,言其猶如澳洲土人的飛去來鏢(孫青 2007: 9)。(沈國威 2010: 28)。如“革命”一詞最早見于《易經(jīng)》“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日本在幕末、明治時期借用漢字舊詞“革命”意譯西方的“revolution”,后又傳回中國。兩種模式的不同在于,由于語言類型的關(guān)系,“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英語”的借詞模式在傳播過程中詞的拼寫發(fā)生了變異,而“中→日→中”流動方向的“中日互動詞”詞形沒有發(fā)生變化,但詞義發(fā)生了改變。

5.結(jié)語

羅常培(2003: 61)對借詞研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咱們應(yīng)該知道借字在語言研究中的重要,但切不可陷于牽強附會的錯誤。正確的結(jié)論是由充實的學問、縝密的方法和謹慎的態(tài)度追尋出來的?!倍苊狻盃繌姼綍钡囊粋€重要途徑就是不斷地拓展材料,對一些無法確定來源的“中國詞條”,尤有賴于史料的挖掘。

作為一次有益的嘗試,本文借新發(fā)現(xiàn)的史料來探究“中國詞條”“samshu”和“cumshaw”的詞源,并提出了“源語(英語或其他語言)→漢語(對源語的譯音)→英語(對漢語的再次譯音)”的漢語借詞衍生模式,希望能為詞典中“中國詞條”的詞源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使相關(guān)研究能夠更加深入開展。

Al-Kasimi, A.M.1983.LinguisticsandBilingualDictionaries[Z].Leiden: The Netherlands.

Selby, A.& S.Selby.1995.China coast pidgin English[J].JournaloftheHongKongBranchoftheRoyalAsiaticSociety35: 113-141.

Trumble, W.R.& A.Stevenson.2004.ShorterOxfordEnglishDictionary(5thEd.)[Z].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華 昶.1995.源于漢語閩方言的英語詞[J].福建外語 (3): 6-9.

茲古斯塔·拉迪斯拉夫.1983.詞典學概論[M].林書武等譯.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梁慧敏.2006.英語詞典中的漢語音譯借詞[J].語文建設(shè)通訊(香港)84: 47-54.

梁嘉彬.1999.廣東十三行考[M].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劉 禾.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xiàn)代性(中國,1900-1937)[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陸谷孫.2007.英漢大詞典(第2版)[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羅常培.2003.語言與文化[M].北京: 北京出版社.

沈國威.2010.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chuàng)制、容受與共享[M].北京: 中華書局.

孫 青.2007.中國現(xiàn)代學科的形成:以學科術(shù)語為中心的討論[J].國際學術(shù)動態(tài) (1): 7-10.

威廉·亨特.2009.廣州番鬼錄;舊中國雜記[M].馮樹鐵,沈正邦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章文欽.1994.廣東葡語和廣東英語初探[C] // 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563-566.

周 毅.2006.近代中西交往中的語言問題研究: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洋涇浜英語[M].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周振鶴.1996.隨無涯之旅[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周振鶴.2003.中國洋涇浜英語最早的語詞集[J].廣東社會科學 (1): 77-84.

朱績崧.2009.略論《英漢大詞典》(第2版)的“中國詞條”問題[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 (春季號): 49-52.

朱少華.1995.英語中漢語粵方言借詞研究[J].現(xiàn)代外語 (4): 31-37.

朱少華.2005.中為洋用——外語中的漢語借詞與漢語言文化傳播[M].北京: 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

(責任編輯 任鳳梅)

收稿日期:2015-09-20

通訊地址:518055 廣東省深圳市 深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國語學院

2015-08-21

H03

A

2095-5723(2015)04-0008-05

通訊地址:200083 上海市 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

猜你喜歡
三蘇詞源借詞
“Sentence”:詞源追溯、結(jié)構(gòu)意義與術(shù)語中譯
從構(gòu)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五官”一詞源于五個人
“頓”的量詞用法的詞源
關(guān)于“三蘇”家風家訓的幾點探究
“三蘇”文化融入高校質(zhì)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學院為例
“三蘇”基因根植工商 傳統(tǒng)文化潤澤校園——四川工商學院打造“五位一體”“三蘇”特色校園文化
回鶻文獻語言中借詞的對音規(guī)律研究——以《玄奘傳》第六卷為例
淺談借詞對維吾爾語詞匯演變的影響
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
溧水县| 佳木斯市| 阿克苏市| 隆德县| 新邵县| 石林| 宁明县| 鄂托克前旗| 华阴市| 连山| 观塘区| 常州市| 昌乐县| 孟津县| 称多县| 新河县| 东乡| 高雄县| 井研县| 汶上县| 伊金霍洛旗| 常熟市| 河东区| 班戈县| 禄丰县| 什邡市| 牡丹江市| 和田县| 青州市| 耿马| 从化市| 临城县| 孟津县| 衡东县| 会宁县| 嵊泗县| 济宁市| 梁山县| 汤原县| 滦平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