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文本分析模式的公示語翻譯研究
——以四川三星堆遺址的公示語為例

2015-03-14 12:58:11姍,譚
關鍵詞:綱要譯者原文

何 姍,譚 譽

西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610500

基于文本分析模式的公示語翻譯研究
——以四川三星堆遺址的公示語為例

何 姍,譚 譽*

西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610500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強和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要讓外國游客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得到更輕松更便利的服務,國內公示語翻譯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死锼雇∧取ぶZ德的以翻譯為導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注重對源語文本進行分析,適用于所有文本類型和翻譯過程,尤其是實用型文本。本文通過對應用文本分析模式翻譯公示語進行研究,重新審視國內公示語的翻譯問題。以四川三星堆遺址的部分公示語及其英譯文本為對象,分析其文本內外因素,發(fā)現(xiàn)文本分析模式對公示語翻譯具有很高的指導作用。在分析四川三星堆遺址公示語的信息型文本、感染型文本及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的基礎上,應用克里斯汀娜·諾德的環(huán)形模式進一步探討了翻譯過程,認為景區(qū)公示語的每一個翻譯過程都應該符合翻譯綱要。

文本分析模式;環(huán)形模式;景區(qū)公示語;翻譯綱要;翻譯流程

何姍,譚譽.基于文本分析模式的公示語翻譯研究——以四川三星堆遺址的公示語為例[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17(1):84–91.

He Shan,Tan Yu.Translation Studies on Public Signs Based on Text Analysis Model:A Case Study of the Public Signs of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7(1):84–91.

引言

世界全球化使得外國友人來華機會和數量日趨增多,公示語翻譯作為中國給外國友人的第一印象,日益受到重視。自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公示語翻譯開始受到重視,北京的公示語翻譯得到明顯改善,而其他旅游城市的公示語翻譯雖有所改善,但仍遠遠不夠。根據代唯良的研究,目前在四川省一些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上存在大量問題[1],因此,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翻譯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并加以改善。為了能更好地研究公示語翻譯,我們特地去三星堆遺址采集實例,了解真實客觀的著名旅游景點的公示語翻譯現(xiàn)狀,研究公示語翻譯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所用實例(原文及譯文)均為作者在三星堆遺址現(xiàn)場采集。

迄今為止,有關公示語翻譯的文章多側重具體的翻譯技巧及漢譯英糾錯,從理論角度探索公示語翻譯的論文也多是運用語用理論、關聯(lián)理論進行研究,但是在功能翻譯理論框架下研究公示語翻譯的文章不多[2],且這些文章一般都是從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和弗米爾的目的論來進行分析。根據功能翻譯派的特點,翻譯目的和功能決定翻譯的策略方法,但優(yōu)先考慮譯文的功能并不意味完全不考慮原文。諾德提出的文本分析模式相對于先前的功能派學者,更強調譯文與原文間的聯(lián)系,注重對原文的文本分析[3]。因此,下面將運用諾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對景區(qū)公示語及它們的翻譯進行分析和研究。

1 公示語與文本分析模式

1.1 公示語的內涵與功能

公示語——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與其生活、生產、生命、生態(tài)、生業(yè)休戚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4]。把公示語看作一個文本,就要分析它的功能,一種文本可能不止一種功能,只能說它以某種功能為主。而景區(qū)公示語是公示語的一種,它的功能也不是單一的,其主要功能在于向游客介紹和說明關于景點的性質、歷史、內涵等特點的信息;或為游客提供基本的信息和導向服務;教育、導引和傳播相關知識,使游客獲得更多的旅游文化價值[5]。

1.2 文本分析模式的內容

諾德在功能翻譯理論的框架下,基于篇章語言學和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得出了翻譯的文本分析模式。該模式可以幫助譯者理解源語文本功能,從而選擇與其翻譯目的相符合的翻譯策略。在諾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中,要判斷一個文本的翻譯質量,不僅看它與源語文本的意義是否對等,而且要看目標語情景中的功能目標是否實現(xiàn)[6]。

翻譯綱要是翻譯委托人對翻譯提出的要求,是翻譯需要實現(xiàn)的交際目的。諾德認為,翻譯綱要決定翻譯目的,理想的翻譯綱要明示或暗示以下內容:譯文的預期功能、讀者、傳播媒介、交際時間和地點,有時還包括譯文目的或生成譯文的動機[7](表1)。

表1 公示語的翻譯綱要可能明示或暗示的信息

諾德認為,源語文本分析模式主要是分析源語文本,且可運用于所有的文本類型和翻譯過程。她把源語文本在交際情景中跟文本分析相關的因素稱為“文本外因素”,而與之相對應的跟文本自身相關的語言或非語言因素稱為“文本內因素”。其中文本外因素包括文本作者或文本發(fā)出者及其意圖、文本接受者、文本媒介、交際的時間、地點、交際的動機以及文本功能。而文本內因素包括文本的主題、文本的內容、作者的預設前提、文本的結構、非語言因素、詞匯特征、句型結構以及超語段特征[8]41-43。

在我國,景區(qū)公示語的發(fā)出者是相關旅游管理部門或各景區(qū)的管理機構,整體而言,發(fā)出者的意圖就是盡可能為游客提供方便、輕松的旅游環(huán)境,同時最大化地傳遞當地旅游景點的相關傳統(tǒng)文化,景區(qū)公示語的接受者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游客,景區(qū)公示語的傳播媒介一般是書面?zhèn)鞑ッ浇榫佣?,以標牌或橫幅的形式展出。景區(qū)公示語的交際時間無限制,地點在中國景區(qū)游覽范圍內,景區(qū)公示語交際的動機籠統(tǒng)來說是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促進文化間的交流。譯者在考慮景區(qū)公示語交際的整體動機之外,也要使譯作盡可能符合某一具體景點牌示的交際動機。最常見的景區(qū)公示語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其次就是誘導讀者做出某種行為,本文所列公示語的交際地點均在三星堆遺址,接受者為中外游客。

文本主題指這個文本要講的話題是什么,文本內容指跟文本主題有關的內容,前提預設指說話人言語中所隱含的信息,理所當然地也被聽話人理解。文本結構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從宏觀來看,景點牌示一般遵循源語文本在同一景點牌的上面,譯文位于下面的規(guī)則;從微觀來看,側重于文本內容的結構分析。詞匯特征包括各個領域的專業(yè)術語,也包括術語之外的一些體現(xiàn)各自文體特色的詞語。句型結構,從源語和目的語兩方面來分析,漢語句子結構偏語義,受陰陽邏輯的制約,結構上可分為話題和說明兩部分,而英語句子偏語法,受形式邏輯制約,在結構上可以分為SVO三部分,主謂結構是其句子的核心[9]。超語段特征指超越詞匯成分、句法成分、句子和段落等層次范圍的一切文本組織特征[8]131-132。非語言因素指所有用來補充、說明、澄清或強化文本信息的其他非語言的符號[10]。在旅游景區(qū),一些特殊位置的景點牌上刻有地圖以指示游客的游玩路線和對某景觀之物做介紹時附上相關照片等都是非語言因素的使用。

1.3 源語文本分析的作用與環(huán)形模式

源語文本分析對翻譯過程有指導作用,它為譯者在做出以下決定時提供依據:翻譯任務是否可行,源語文本中的哪些信息與目標語文本功能相關,采用何種翻譯策略可以使目標語文本符合翻譯綱要。諾德[8]34-39認為,翻譯過程不是呈現(xiàn)線形而是環(huán)形(圖1),該環(huán)形模式呈現(xiàn)的翻譯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翻譯綱要,分析源語文本的文內外因素,將源語文本與目標語翻譯綱要進行對比并選擇翻譯策略,生成目標語文本。每個步驟之間又可以相互呼應,形成小環(huán):第一個小環(huán)測驗文本翻譯的可行性,第二個小環(huán)確定源語文本中與目標語相關的因素,并確定翻譯策略,第三個小環(huán)是翻譯過程,第四個小環(huán)檢驗該翻譯是否符合翻譯綱要的要求。如果譯者成功地生成了符合發(fā)出者要求的功能性文本,那么目標語文本就達到了目的。諾德的以翻譯為導向的文本分析模式適用于所有文體,尤其是實用文體,且公示語翻譯屬于應用文翻譯,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源語文本功能的實現(xiàn),因此景區(qū)公示語可以在此文本分析模式的指導下進行翻譯。

2 景區(qū)公示語翻譯的實例分析

景區(qū)公示語主要以信息型文本為主,感染型文本為輔,兩者都可在以翻譯為導向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指導下進行翻譯。三星堆遺址的公示語同樣是信息型文本居多,但也有少量感染型文本和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下面先簡略分析三星堆遺址的感染型文本和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在諾德的以翻譯為導向的文本分析模式的指導下是如何實現(xiàn)其交際目的的,然后著重分析三星堆遺址的信息型文本在該文本分析模式的指導下是如何符合其翻譯綱要的。

三星堆遺址的感染型文本屬于典型的景區(qū)感染型文本,具有提示、警示或呼吁的功能,如:

在三星堆遺址售票大廳地板上,豎立著一個黃色警示牌,上面寫著:“小心地滑”,譯文為:“CAUTION WET FLOOR”。該公示語屬于景區(qū)常見的感染型文本,從傳播媒介的顏色、交際動機等文本外因素到文本字體的字號、粗體及譯文的大小寫所呈現(xiàn)的超語段特征、主題等文本內因素,可看出該公示語的翻譯綱要是及時告知外來游客注意地面狀況,以免摔倒,因而該公示語具有翻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譯者先用“CAUTION”引起目的語讀者的注意,再指出注意的內容,從而成功傳達出原文本的信息和感情,達到了交際目的,符合翻譯綱要。另在三星堆遺址的草坪上,立著一個小木牌,上面寫著:“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譯文為:“Please Protect the Flowers and Grass”。該公示語也為景區(qū)常見的感染型文本,原文本用詩化的語言引發(fā)游客內心的愛美之心,進而引起心靈共鳴來呼吁游客保護花草,由此可見,該公示語的翻譯綱要是提醒游客注意保護花草,具有翻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源語接受者由于具有相關的文化熏陶,很容易接受此種婉約的提示語,如果譯者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進行翻譯,勢必使西方游客讀后不知所云。因而譯者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積極向目的語讀者靠攏,仿用西方國家類似提示語的翻譯,用“Please”引領下文,向游客顯示尊重之意后提出要求,使譯文直入主題,簡明準確地傳達出希望游客保護花草的意圖,從而符合了翻譯綱要。

圖1 環(huán)形翻譯過程

三星堆遺址的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具有指稱功能和感染功能,在告知游客某事件時也向游客提出要求。如:在三星堆博物館入口處,豎有一紅底白字的木牌,上面寫著,“溫馨提示:本館共設有三處驗票點。請妥善保管好門票”。譯文為:“NOTICE Please keep your tickets,it will be checked 3 times.”該公示語為景區(qū)常見的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具有兩種功能:一是指稱功能,告知游客本館有三處驗票點;二是感染功能,希望游客能妥善保管好門票。該文本的翻譯綱要即使游客明白此館有三處驗票點,并需保管好門票,具有翻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譯者在翻譯此公示語時,應注意實現(xiàn)原公示語的兩種功能。由于中英文化差異,在表達此公示語時,漢語習慣先說原因后說結果,而英語習慣先說結果或目的,后陳述原因。因此,其英文翻譯應先提示游客保管好門票,后半句再簡單陳述原因即門票需要被檢查三次。且“溫馨提示”譯為“NOTICE”時用字母大寫的方式來吸引游客的注意,以防游客使用門票一次后不慎遺失造成不便,這樣譯文就在符合外國游客的閱讀習慣下成功達到了翻譯委托人的要求,也體現(xiàn)了景區(qū)管理方的人文關懷。

又以三星堆博物館入口處大型展覽牌上的部分介紹文本為例,如下:

原文:禁帶物品管理規(guī)定

為確保游客安全、展品安全和設備設施安全,下列物品禁止帶入景區(qū):

一、國家管制的槍械,包括各種道具槍、仿真槍等;

二、各種彈藥、爆破器材及禮花彈、煙花、爆竹等火藥制品;

三、各種刀具,包括匕首、三棱刀、多用刀、水果刀;包括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類似的單刃、雙刃等;

四、各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以及具有腐蝕性、放射性物品。

譯文:The Information of Forbidden Products

For the security of guests,exhibition,and equipment at the museum.The following goods are not allowed inside of the museum:

一、Guns,simulation guns;

二、Gunpowder products including munitions, firecrackers,fireworks.

三、The various cutter,cutter edge;

四、The dangersincluding inflammables,poisin,caustics,radioactivity products.

此公示語也是景區(qū)常見的信息型兼感染型文本,因此它既有指稱功能又有感染功能,它既告知了游客哪些物品禁止帶入館內,同時也強烈要求游客遵守這個規(guī)定,如使用了“禁止”這樣的詞匯。該文本的翻譯綱要讓游客明白可帶哪些物品入館,并遵守規(guī)定,具有翻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翻譯此類公示語時,必須注意分析文本的結構,宏觀來講,源語文本與目標語文本位于同一展覽牌上,且遵循原文在上、譯文在下的書寫規(guī)則,結構清晰明朗。微觀來看,源語文本是典型的條例規(guī)定格式,把規(guī)則一條一條按順序羅列出來,結構非常清晰。而譯文在處理每一條的序號時沒有按照目標語文本的結構來處理,而是搬用了漢語的漢字用法。因此,筆者認為應依照西方文化的公示語習慣,對其宏觀結構和內容表達作相應調整,如譯文的序號應使用阿拉伯數字,“禁帶物品”可譯為“banned items”,“為了游客安全”可譯為“for the safety of visitors”,“at the museum”應改為“in the museum”,并補充條例中遺漏掉的重要的信息,如“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譯為“sling blade equipped with self-locking devices”,從而使譯文更易于目標語讀者理解,且遵守規(guī)定時心情輕松愉悅,成功實現(xiàn)該文本的交際目的,符合翻譯綱要。

以下公示語實例著重分析三星堆遺址的信息型文本,通常只具有指稱功能。如:

例1,三星堆有一種文物叫“陶盉”,英譯為“EARTHEN HE(WINE VESSEL)”。此公示語的主題和內容合二為一,翻譯綱要在于告知游客所展示文物的名稱,具有翻譯的可行性。交際地點在三星堆博物館內。由于中國游客對陶器或多或少有一些理解,即便名稱陌生,一看介紹或文物圖形就能明白,但西方許多國家根本沒有“盉”這一器物,如何翻譯才能使游客明白眼前的這一文物是什么,由什么材料制作及用途是什么呢?通常翻譯文物名稱,譯者可采用直譯加標注的策略來進行翻譯,又由于“盉”在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或物,所以應保留其漢語拼音的讀音,并用括號向游客解釋此物的用處即為一種酒器。此外,“陶”說明的是一種制作材料,應用英語相應表達詞“earthen”來譯出。譯文緊緊圍繞“陶盉”這一主題,從多方面考慮如何貼切地表達該主題,使目標語接受者準確理解該文物,從而達到交際目的,使譯文符合了翻譯綱要。

例2,以三星堆國寶級青銅神器的部分介紹文本為例,如下:

青銅神壇

神壇造型神異奇特,內涵高深莫測。此器可分三層,其豎向垂直展開的時空序列表征天、地、人“三界”。神壇以立體的實物模型這一物質形態(tài),體現(xiàn)出古蜀人的神話宇宙觀。

THE BRONZE HOLY ALTAR

The altar is remarkable for its exceptional structure and enigmatic content.It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The three levels probably represent the vertical order of man, earth and heaven.As a model of an actual structure,the bronze altar represents in tangible form the cosmology of the ancient Shu people and their religious outlook.

該文本內容為總——分結構,翻譯綱要在于使游客輕松準確理解“青銅神壇”的造型和內涵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翻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本內容第一句總括神壇的造型和內涵特色,使用了工整的四字成語,如“高深莫測”,來凸顯神壇的卓越非凡。隱含的另一層意思則為,該青銅神壇之所以如此不同凡響,主要由于其造型和內涵兩個方面出眾。而英語常用恰當的形容詞來對應中文的四字成語,多用介詞“for”搭配合適的形容詞來表示緣由,所以譯者選用了“be remarkable for”這一短語,及“exceptional”和“enigmatic”這兩個形容詞來傳達源語文本的表層和內涵意義,使行文簡潔,卻也意蘊豐富。

文本第二句簡述了神壇的造型分三層,并說明每一層所象征的含義。根據英語表達習慣,直譯原文不利于外國游客理解,譯者采取分譯的翻譯技巧,將原文拆分為兩個簡單句,嚴格遵循英語“主謂賓”的表達習慣來翻譯,并省譯了沒有實際意義的概括詞“三界”,避免了與“天、地、人”這三界的重復描述,符合西方人的語言理解習慣。文本第三句點明該神壇立體造型的文化內涵。通過分析原文,譯者提煉出原文的表達結構為“某物用或以某方式來體現(xiàn)某種含義”,因而,譯者選用“as”引導的一個方式狀語從句來表達原文的含義,用介詞短語表達原文的一個定語成分,使譯文流暢,避免繁瑣的定語修飾成分。因此,譯者在充分熟悉原文本產生的規(guī)則和規(guī)范的基礎上,較好地把握了目的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從而使譯文充分實現(xiàn)了該文本的翻譯綱要,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

例3,以三星堆博物館的文物搖錢樹的部分介紹文本為例,如下:

搖錢樹

漢代四川地區(qū)流行一種帶座銅樹的隨葬明器,因其掛滿銅錢,俗稱“搖錢樹”。

Money Trees

A bronze tree supported on a pottery base,the money tree is designated after coins strung on its branches. It was a popular item for tomb furnishing in Sichuan during the Han dynasty period.

該文本的翻譯綱要是讓目的語讀者準確理解搖錢樹的相關特征,具有翻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標題即是文本的主題,內容緊緊圍繞主題即“搖錢樹”的相關信息展開,目的在于向游客介紹搖錢樹的信息,并傳播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搖錢樹”是傳說中的一種會結金錢的寶樹,搖搖它就會落下金錢來,且金錢搖落可再生[11]。也有學者認為,“搖錢樹”上的“錢”,并不具備任何財富觀念的意義,而是天和地的象征,“搖錢樹”是人們希望墓主通過神樹由地面升天成仙的一種宗教性隨葬用品[12]。而外國游客若對中國文化沒有一定的了解,必定不能理解此樹的含義,因而譯者翻譯時一定要注意作者的前提預設,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來表達出搖錢樹的形象和實際用途。如標題“搖錢樹”中的“搖”實際是同“錢”連在一起作為一種象征含義被中國人所理解,所以譯者可不直譯出“搖”,而應采用省譯的策略,直接用“money”表達“錢”,符合西方游客現(xiàn)在對金錢的理解。譯文中“銅錢”形似于西方的硬幣,因而用“coin”傳達此意,“coins strung on its branch”也傳達出搖錢樹“掛滿銅錢”的形象,同時譯文也用“bronze”、“item for tomb furnishing”這樣的簡單詞匯和結構告知外國游客此樹不是真實的樹,而是一種銅制的隨葬用品。該文本的譯文并不是按原文直譯死譯,而是從目的語讀者角度考慮,對其缺乏的背景知識進行補償性和關聯(lián)性解釋,力求做到讓譯文簡潔易懂,從而符合西方游客閱讀習慣,達到預期的交際功能,進而符合了翻譯綱要。

例4,以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文物金杖的介紹文本為例,如下:

金杖

金杖系用金條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時尚見金皮內殘留的炭化木渣。金杖長1.42米,直徑2.3厘米,凈重約500克。在金杖的一端,有魚、鳥、人物等圖案。此圖案究竟表現(xiàn)何種內容?是古蜀族圖騰、族徽的銘記?是希冀通過巫術作用而捕魚成功的漁獵祈禱圖?是描繪勝利者的功績,或記述某件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金杖或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標志,及王杖權杖,是王杖的象征?金杖或是大巫師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權的象征?

Gold Scepter

The gold scepter was a wooden one covered with gold sheet hammered of gold bar.Charred bits of wood could be seen inside of the gold covering when first unearthed.It is 1.42m long,2.3 cm in diameter,and 0.5 kg in net weight.On one end of the gold scepter,there are designs of fish,bird and human figures.What do the designs mean?Are they marks of totem or emblem of the ancient Shu clan?Or praying illustrations for good harvest of fishing by sorcery?Or illustrations of success?Or of great events concerning the fate of the state? Is the gold scepter a sign of paramount monarchy?Or a sign of theocracy called for by the chief sorcerer?

該文本的翻譯綱要在于使游客輕松了解金杖的相關知識,具有翻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原文第一句具體說明了金杖的構成及其出土時的模樣。由于原文第一句包含的內容繁多,直譯會造成西方游客的誤解,因而譯者采用分譯策略:前半句用“主謂賓”的簡單句型結構,直接告知目標語讀者“金杖”是“a wooden one”,又用后置定語及過去分詞結構來表達漢語對金杖形成先后順序的描述,形式和內容緊扣主題,使譯文讀起來簡潔地道。后半句考慮到原文的不明主語,譯者將原文主動表達法換成被動表達形式,將原文的賓語轉換成英語的主語,用被動語態(tài)陳述事實,使譯文的描述顯得客觀真實。第二句用數字精確描述了金杖的長度,直徑和重量,譯者為了避免用這三個特征作主語,造成譯文重復繁瑣,便使用了一個系表結構,再用形容詞“l(fā)ong”描述長度,用介詞短語“in diameter”和“in net weight”來描述直徑和凈重,得出簡潔明了的譯文,更易于西方游客閱讀。原文第三句提到金杖上的特殊圖案,句型結構簡單,譯者用“there be”句型翻譯該句,表達某處有某物,也是典型的英語表達法。第四句為特殊疑問句,問內容,因而選用“what”作疑問詞,引領出該句譯文。最后,第五句為一般疑問句,be動詞提前,引領疑問,引出對金杖及其圖案的寓意的各種猜測。譯者用“or”連接起對同一個主語進行推測的疑問句,并省略相同主語,簡潔地道,符合西方游客的語言表達習慣,更能引起接受者心里的共鳴,從而實現(xiàn)交際目的,符合了該文本的翻譯綱要。

例5:以三星堆博物館內展覽品“青銅縱目面具”的部分介紹文本為例,如下:

此像眼、耳極度夸張,被人譽稱為“千里眼”和“順風耳”。一般認為,此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書中有關蜀人始祖蠶叢“縱目”之記載,很可能即是古蜀先民置于神廟之中頂禮膜拜的祖先神——蠶叢。

This image has very big eyes and ears,which are so exaggerated as to live up to their great power of seeing and hearing from faraway.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this feature of protruding eyes roughly complies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concerning the protruding eyes of Cancong,the legendary ancestor of the ancient Shu people,and that this mask is very likely to be an ancestral idol placed in the temples by the ancient Shu people for worship of their ancestor Cancong.

該文本的翻譯綱要在于向游客介紹青銅縱目面具的外形特征及名稱由來,具有翻譯的可行性。翻譯此文本,譯者應注意原文中的非語言因素在譯文中的體現(xiàn)。如文本首句中“眼”與“耳”之間用頓號連接,暗示“眼”與“耳”在此文本中是并列關系,譯者捕捉到這層含義,因而在譯文中將兩者用“and”連接,簡明準確。又如“千里眼”和“順風耳”,原文用引號標記,告知游客該面具的眼睛和耳朵非常夸張,可借用中國文化詞“千里眼”和“順風耳”形象幽默道出,并非實指。因此,譯者不能直譯這兩個詞,而應理解其在原文中所指的含義,先描寫該面具的眼睛和耳朵特色,再指出其“看得遠,聽得遠”的深層含義,這樣方能使西方游客理解到位。再看文末的破折號的用法,原文中起解釋說明的作用,直接表明古蜀的祖先神就是蠶叢,英語譯文中省略了破折號,直接將蠶叢譯成同位語“Cancong”,更為簡潔貼切,同樣能夠準確傳達原文的信息。因此,譯者對原文非語言因素如引號、破折號的恰當處理,更能增添譯文的表達效果,從而使譯文成功完成交際目的,符合了翻譯綱要。

3 結語

通過運用諾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分析以上公示語實例,可以了解到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最重要的是讓外國游客理解中國的公示語就如同理解它們本國文化的公示語一樣輕松愉悅,從而成功實現(xiàn)景區(qū)公示語的交際功能。諾德的環(huán)形模式的確對公示語翻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這個模式中,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過程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譯者必須要理解翻譯綱要,從而知道目標語受眾是外國游客,交際地點是在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動機是為外國游客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和傳播中國文化。

第二步,通過分析源語文本的文本類型來確定源語文本的信息及目標語文本要實現(xiàn)的效果。

第三步,基于前兩個步驟的分析,譯者此時要決定采取何種翻譯策略。由于景區(qū)公示語屬于實用性文體,因而可以采用諾德的等效工具型翻譯策略,使目標語文本實現(xiàn)與源語文本同樣的功能。在翻譯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省譯法、補償法、借用法等可以幫助提高英語文本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進而實現(xiàn)交際順暢。

第四步,譯者要綜合分析最終生成的目標語文本,且在翻譯綱要的基礎上評估翻譯,確定目標語文本實現(xiàn)了源語文本的功能,滿足了接受者的需求,達到了發(fā)出者的目的。

在此流程指導下進行景區(qū)公示語翻譯,可避免譯者胡亂選取翻譯策略,在實現(xiàn)源語文本功能和目的的情況下也忠實于原文,從而有助于提升公示語翻譯的質量。

[1]代唯良.四川旅游區(qū)公示語英譯問題研究[J].語言文字:下旬刊,2009(12):254–255.

[2]弋睿仙.從德國功能派譯論看公示語的英譯及其策略[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102–104.

[3]劉秀芝,李紅霞.北京世界文化遺產人文景觀介紹翻譯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29.

[4]戴宗顯,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6):26.

[5]呂和發(fā),蔣璐.公示語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25.

[6]Munday J.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87.

[7]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60.

[8]Nord 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Second Editio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9]楊曉倩,韓晨.從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視角淺析英漢句型結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89–90.

[10]Nord C.Apropos of ideology.translationstudies on ideology-ideolog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 Jerome,2002:118.

[11]史占揚.四川古代搖錢樹及其一般性文化內涵[J].四川文物,1999(6):26–31.

[12]張茂華.“搖錢樹”的定名、起源和類型問題探討[J].四川文物,2002(1):25.

編輯:鐘 青

編輯部網址:http://sk.swpuxb.com

Translation Studies on Public Signs Based on Text Analysis Model——A Case Study of the Public Signs of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

He Shan,Tan 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500,China

As China is furthe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tourism is vigorously developing.In order that foreign tourists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and get better services by reading public signs more conveniently,it is of obvious significance to study public sign translation.The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of Christiana Nord focuses on analyzing source texts,and applies to all text types and translation processes,especially practical texts.Thus,this paper uses this model to study public sign translation.With a re-examination of China’s public sign transl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blic sign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 according to Nord’s model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xtratextual and intratextual factors.Then,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is model serves as an effective guidance on public sign translation.By analyzing informative texts,operative texts and informative&operative texts of public signs in Sanxingdui Site in Sichuan and by applying Nord’s looping model we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and find a better translation model in guiding translators to conduct translations for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which requires every translation process conforms to its translation brief. At last,the authors hope that this study will be of some use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y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text analysis model;looping model;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translation brief;translation process

10.11885/j.issn.1674-5094.2014.06.11.02

1674-5094(2015)01-0084-08

H315.9

A

2014–06–11

何 姍(1968–),女(漢族),四川南充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外語教學。

譚 譽(1990–),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綱要譯者原文
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讓句子動起來
《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解讀
“三維”綱要促轉型 競進提質再跨越
學習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36
嘗糞憂心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賣身葬父
勐海县| 西峡县| 冕宁县| 永德县| 枞阳县| 博客| 崇阳县| 墨玉县| 三门县| 金溪县| 普宁市| 西乌| 天津市| 阿鲁科尔沁旗| 嘉荫县| 芦溪县| 金门县| 天长市| 凌源市| 霍州市| 呼伦贝尔市| 丰城市| 棋牌| 崇州市| 兖州市| 五台县| 三穗县| 临沭县| 额济纳旗| 离岛区| 江门市| 丰台区| 龙泉市| 潼南县| 即墨市| 蓬安县| 托克托县| 平远县| 镇安县| 通江县|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