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榮
過年偷青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其根源竟然和“找罵”、“偷情”有關(guān)。
小時候住在仁懷鄉(xiāng)下,那時過年,在鄉(xiāng)里有一個怪而有趣的習俗,叫偷青。
正月十五晚上,小伙伴們?nèi)齼蓛汕那木墼谝黄稹0雮€多月來穿新的、吃好的,甚至連作業(yè)也不用做的日子眼看就要過去了,小伙伴們正在等待一場狂歡。
夜深人靜,月色朦朧。領(lǐng)頭的大毛朝豬圈的暗處一躲,剎那間不見蹤影,其他幾個也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其實,大人們早就知道他們要去干嘛。
老屋的背后,幾個小家伙剛一聚攏,就徑直朝鄰居家的菜地里摸去。說是摸,其實是跑,白天早就踩好了點,何況熟門熟路呢。最小的三尕落在了后頭,張嘴剛想哭,立馬緩過神來,強忍住了,加快腳步跟了上去。
那時喂的豬并不多,但豬草總是不夠,所以家家戶戶的菜地都圍了籬笆。大毛靈巧地縱身而入,轉(zhuǎn)身蹲下,埋頭抓住腳下的青菜、蘿卜、豌豆尖、蔥、蒜,一一攬入懷中。待到三尕趕到籬笆邊上,大毛已經(jīng)翻“墻”而出。
一陣竊笑后,迅速回到大毛家。大人們已經(jīng)睡下。大毛手腳麻利地撬開火爐,從廚房“抬”出燉豬腳的大鐵鍋,二娃的菜剛洗好,大鐵鍋已經(jīng)燒開了。抓一把豌豆尖放進鍋里,便你一箸我一箸你吃開了。
忽然,大毛沖大家直擺手,示意安靜一點。再側(cè)耳細聽臥室里的聲響,確認他爸媽的確睡著了。只見他溜進妹妹的房間,變戲法般舀來一缸白酒,給每人面前的茶杯都倒上一盅。
大毛人小鬼大,11歲時偷青就學會了喝酒,我那年才9歲。記得那天晚上,我干了3盅,居然順利回家一覺到天亮!
這,便是當年過年的必備節(jié)目——偷青。
所謂偷青,就是元宵節(jié)晚上到別人家的菜園里“偷”青色的菜。這個習俗始于何時,不得而知。眾所周知的是,菜地的主人一般并不會計較菜的一點點損失,即使因為菜的長勢太好遭到了“小偷”的輪番洗劫,也只能“自認倒霉”。因而,與其說偷青是“偷”,還不如說是光明正大地“拿”。
凡事總有例外。有一年,白天踩點看好的那片豌豆尖綠油油的,晚上踩著月影去偷,結(jié)果一抓一手糞。原來是主人家做了防備,天擦黑時專門潑了糞水。
也有小氣的主婦,半夜時分守候在菜地邊?!靶⊥怠眰児馀R時她咳嗽、扔沙子都沒有效果,便大罵起來。殊不知她不罵還好,罵得越兇,“小偷”們反倒越發(fā)高興——長大后我才弄明白,過年偷青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其根源竟然和“找罵”、“偷情”有關(guān)。
轉(zhuǎn)眼又到過年時,突然對童年的偷青異常懷念。
(作者單位:貴州省仁懷市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