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豪 周小波
[摘要] 目的 探討經尿道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的療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在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后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2例,設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后聯(lián)合絲裂霉素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0例,設為對照組,比較①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②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 結果 兩組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TURBT術時間為10~65 min;兩組術中出血量均較少,觀察組僅2例、對照組僅3例術后出血較明顯,再次置入電切鏡均成功止血;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害及全身反應,其中觀察組出現(xiàn)尿頻、尿痛及血尿的例數(shù)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且隨訪2年,主要檢查項目為B超、CT、膀胱鏡檢,兩組均無一例死亡,其觀察組復發(fā)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個月內未有復發(fā)病例出現(xiàn),觀察組及對照組均在術后9~12個月出現(xiàn)1例、5例復發(fā)患者,均為非原位復發(fā)。 結論 經尿道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淺表性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術;吡柔比星;灌注治療;復發(fā)率
[中圖分類號] R73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3-0032-03
膀胱腫瘤是我國最常見的泌尿系惡性腫瘤,其中75%~85%為淺表性膀胱癌[1]。目前,對于淺表性膀胱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經尿道微創(chuàng)手術。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是目前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膀胱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復雜多變,突出表現(xiàn)為易發(fā)、多發(fā)和浸潤轉移[2],有報道顯示,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后未進一步治療約70%會復發(fā),且35%的淺表性膀胱癌在復發(fā)時分期、分級會提高。研究證實,膀胱灌注治療可減少TURBT術后膀胱腫瘤的復發(fā),通過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可使淺表性膀胱腫瘤近期復發(fā)率下降約15%~20%,遠期復發(fā)率下降約6%左右[3]。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在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后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2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在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后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2例,設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行經尿道電切術治療后聯(lián)合絲裂霉素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0例,設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發(fā)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術前均經膀胱鏡檢查或彩超檢查,術后常規(guī)病理組織檢查證實為移行細胞乳頭狀瘤。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兩組均行經尿道電切術,采取連續(xù)硬脊膜外腔麻醉,使用美國產順康牌電切鏡。若腫瘤較小,直接從蒂部切除瘤體;若腫瘤較大,可先用電切襻切除膀胱淺肌層外的瘤體;對多發(fā)性腫瘤,先從體積小的開始,逐漸到最大的。再以腫瘤基部為中心包括1~2 cm的正常膀胱組織開始切除,腫物基底部要切至肌層。腫瘤近輸尿管開口者,仍可按瘤體電切原則做瘤體電切,再用桶狀電極汽化基底部組織至肌層,必要時可將輸尿管口一并切除。留置F20三腔氣囊導尿管。兩組患者均于術后1周開始接受灌注治療。觀察組予吡柔比星30 mg溶解于40 mL的生理鹽水中灌入膀胱內。每周1次,每次30 min,共8次;之后改為每半月1次,共8次;以后每個月1次,直至滿1年。對照組予絲裂霉素40 mg溶入40 mL生理鹽水灌入膀胱內,每周1次,共8次;之后改為每半月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直至滿1年。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②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2。兩組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TURBT術時間為10~65 min。兩組術中出血量均較少,觀察組僅2例、對照組僅3例術后出血較明顯,再次置入電切鏡均成功止血。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x±s)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分析
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肝腎功能損害及全身反應,其中觀察組出現(xiàn)尿頻、尿痛及血尿的例數(shù)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且隨訪2年,主要檢查項目為B超、CT、膀胱鏡檢,兩組均無一例死亡,其觀察組復發(fā)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6個月內未有復發(fā)病例出現(xiàn),觀察組1例、對照組5例復發(fā)患者均在術后9~12個月出現(xiàn),均為非原位復發(fā)。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分析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最常見的腫瘤,具有多中心、易復發(fā)的特點,臨床上確診的膀胱癌70%~80% 為淺表性膀胱癌,病理分級多為移行細胞乳頭狀癌[4]。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治療膀胱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不會造成腫瘤腹壁種植、反復手術也不增加手術難度、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已成為治療表淺性膀胱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之一,但術后復發(fā)率較高[5]。其術后復發(fā)的原因可能與術中瘤體殘留、細胞脫落種植及未發(fā)現(xiàn)的上皮癌前期病變等有關,如何降低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率是膀胱癌治療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術后膀胱灌注化療藥物減少膀胱腫瘤的術后復發(fā)。膀胱灌注治療的目的在于降低和延緩腫瘤的復發(fā),消除殘余病變或原位癌,防止腫瘤的深層浸潤,降低膀胱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6-8]。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了TURBT聯(lián)合膀胱內灌注藥物治療可明顯降低淺表性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率,常用藥物有卡介苗(BCG)、干擾素(IFN)、羥基喜樹堿(HCPT)、阿霉素(ADM)、絲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等[9-12]。吡柔比星是新一代半合成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物,其通過直接嵌入DNA雙鏈間,抑制DNA聚合酶,阻礙DNA的復制及轉錄,在G2期終止細胞分裂,從而使癌細胞凋亡起到抗癌作用。另外,吡柔比星半衰期短,藥物進入腫瘤細胞迅速,腫瘤細胞內藥物濃度高,對正常細胞毒性低,極少通過膀胱吸收入血液。毒副作用低,一般不會引起白細胞減少、貧血、肝腎功能損傷等全身性化療反應,與臨床使用的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相比其抗腫瘤效果更強,而毒性反應進一步降低[13]。本研究觀察組聯(lián)合吡柔比星進行膀胱灌注治療后,其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顯著,但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尿痛、血尿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復發(fā)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朱斌等[14]報道的觀點是一致的。何國志[15]采用TURBT加膀胱灌注THP治療的53例淺表性膀胱癌,術后灌注期間主要并發(fā)癥為膀胱刺激癥狀、局部黏膜輕度充血、肉眼血尿,均對癥處理后治愈;隨訪3~24個月后其復發(fā)率僅 18.87%,進一步證實TURBT聯(lián)合膀胱灌注THP治療淺表性膀胱癌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廖國強等[16]將130例行膀胱腫瘤電切術后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吡柔比星(THP)進行膀胱灌注,對照組采用絲裂霉素,結果顯示觀察組2年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發(fā)生尿頻、尿痛及血尿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也進一步證實了TURBT后THP早期膀胱灌注腫瘤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經尿道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偉,陳明,張繼來. 經尿道電切并術后灌注治療表淺型膀胱腫瘤45例體會[J]. 長江大學學報(醫(yī)學卷),2009, 6(3):119-120.
[2] 張端衛(wèi),冀榮俊,蔣敏,等. 經尿道電汽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31例[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7,32(2):173-175.
[3] 許銘楊,吳愛明.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臨床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3):179-180.
[4] 毛康軍,何王宇,萬飛熊.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聯(lián)合術后膀胱灌注羥基喜樹堿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8):1399-1400.
[5] 潘文博,陳勇,梁聰,等. 經尿道汽化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6):34-35.
[6] 武洪林,趙秀峰,任巖海,等. 經尿道膀胱腫瘤汽化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臨床分析[J]. 醫(yī)學綜述,2011, 17(12):1899-1900.
[7] 甘偉勝,孫杰明,黃映善,等. 經尿道電切術聯(lián)合膀胱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32例[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1,33(4):435-436.
[8] 楊洪安,劉曉波,趙慧卿. 經尿道電汽化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3):64-65.
[9] 孫建剛,馬成民,耿聲玉,等. 經尿道電汽化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附31例報告)[J]. 安徽醫(yī)學,2011,32(9):1265-1266.
[10] 程勇,裴利軍,左自立. 經尿道電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附40例診治體會)[J]. 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4(6):693-694.
[11] 徐超凡. 經尿道膀胱腫瘤汽化電切術聯(lián)合膀胱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 5(4A):126-127.
[12] 安瑞,趙玉寶,高平.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療淺表性腫瘤的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z1):38-40.
[13] 卓文利,譚建明,陸曉哲.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聯(lián)合術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J]. 醫(yī)學臨床研究雜志,2008,25(10):1186-1187.
[14] 朱斌.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的臨床觀察[J]. 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9,49(9):36.
[15] 何國志. 經尿道電切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35(4): 481-482.
[16] 廖國強,王志遠. 經尿道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J]. 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3,38(1):84-85.
(收稿日期: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