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一、背景分析:
古有孔子帶弟子在竹林里,泗水河畔為弟子傳道授業(yè)解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fā)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仿照《趙州橋》寫家鄉(xiāng)的一處名勝古跡的習作教學中,我?guī)W生走進天心公園,來到天心閣,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習作教學課。之所以親自帶著孩子們?nèi)⒂^,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我們班有很多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忙,不能帶孩子去參觀這些名勝古跡;二是即使去了,無法進行適當?shù)囊龑?,孩子回來還是不會寫。天心閣是長沙名勝中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與趙州橋有著一定的相似性。
二、案例描述:
1、觀察引導
《趙州橋》是介紹著名的橋梁建筑——趙州橋的說明文,文章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學完本課以后,我們也來寫寫我們長沙的名勝古跡吧!
師:同學們,誰來說一說,來到天心閣,它給你的整體印象是怎樣的?
生:氣勢雄偉。
生:外形美觀。
生:建筑很氣派。
生:讓人想起了古長沙城樓邊繁榮的景象。
師:同學們,天心閣在長沙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軍事作用,它由于地勢高,為攻守險要,這里便成了兵家必據(jù)之地。早在三國時期,關羽戰(zhàn)長沙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座城樓下。
師:同學們,我們在觀察一座建筑物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觀察。首先你會觀察它的什么?
生:我們會先看它給我們的整體印象。
生:我們會看它的顏色。
師:你們說得真好!它氣勢雄偉、外形美觀應該就是給你們的整體印象吧!
生:是的。
師:我們來看看,天心閣一共有幾層?
生:三層。
師:我們再來看看天心閣的色彩。你看到了它們有哪些顏色?
生:我看到天心閣的瓦是黃色的,墻是白色的,柱子是紅色的。
師:很好!古時候,黃色是權(quán)利的象征,是富貴的象征。天心閣是由清朝時期皇家建造的,所以采用的黃瓦,而不是黑瓦。
師:整體看完了,我們來具體觀察天心閣的細節(jié)。觀察物體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你們認為我們要按照什么順序來觀察?
生:老師,我認為要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來觀察。
生:我認為也可以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觀察,因為我們是從下面往上參觀的。
師:你們說得都很對,不管是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都可以。
師:那我們就從上往下來觀察吧!我們來看看它的瓦上有什么特征?
生:每一層的房頂?shù)乃膫€角都是向上翹起的,并且每個角上都有一條龍,下面還掛著一個鈴鐺。
師:我們想象一下,當風吹來,銅鈴被風吹的當當作響,好像在說些什么呢?
師:我們再往下看,每一層的門上都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的字你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嗎?誰來試著解釋一下。
生:“楚天一覽”意思是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楚國。顯示了天心閣特別高大。
師:我們接著往下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上天心閣的臺階扶手上每隔幾米都有一個石獅子。
師:你真是善于觀察,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獅子的形態(tài)一樣嗎?
生:形態(tài)各異,有的腳踩著球,有的懷里抱著小獅子……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石板上又雕刻著什么呢?
生:上面雕刻著“雙龍戲珠”,還有戰(zhàn)士們騎著戰(zhàn)馬上戰(zhàn)場的情景。
師:是的,你們看看這精美的圖案凝聚著勞動人們的智慧、才干和辛勤的汗水,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護它?
生:不亂涂亂畫,保護歷史遺跡。
師:我們今天參觀了天心閣,回去以后,我們要把我們看到的寫下來。寫一篇和《趙州橋》一樣棒的說明文。
2、習作技巧:
(1)按照一定的順序?qū)?
(2)突出重點;
(3)運用承上啟下的方法;
(4)注重總分總結(jié)構(gòu)設計。
三、反思與分析:
這是一次成功的習作指導。這次習作指導之所以取得實效,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這次習作指導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生習作的主人,“以學生為本位”(葉圣陶)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作文教學改革方向。以前為什么學生害怕作文?主要原因就是教師限制太多,束縛了學生。在此次習作指導中,教師把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教師不是硬性要學生寫什么、怎么寫,而是當好激勵者、引導者: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啟發(fā),讓學生在選材、構(gòu)思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發(fā),寫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無論是開頭的激趣環(huán)節(jié),還是讓學生自己分組組織搜集資料、進行口語交際活動,以及最后的習作展評,處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樣就為學生的快樂作文、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了條件。
2、這次寫作指導貼近學生生活。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人教版)第五單元學生習作安排是介紹中國一項傳統(tǒng)文化,教師將此次習作內(nèi)容變?yōu)閷懠亦l(xiāng)的名勝古跡。這一習作內(nèi)容的改變,體現(xiàn)了教師深厚的課改意識?!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nèi)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各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苯陶咦裱@一理念來設計習作指導,這樣就使習作指導不囿于課堂,走進名勝古跡這座大課堂,通過親身經(jīng)歷和觀察使學生有東西可寫,有話可說。
3、將口語交際與寫作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這次習作指導的亮點??谡Z交際活動也是習作的一種形式,學生在交流時真情實感,暢所欲言,就會為學生拓展思路、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最終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這次習作指導緊扣學生生活實際,安排了學生將看到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既練了說又有東西可寫。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南大橋?qū)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