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墨家學說對秦國社會的影響

2015-03-03 05:04:06賈馬燕
關鍵詞:尚賢墨家法令

賈馬燕

(西安文理學院 學報編輯部,西安 710065)

【歷史文化研究】

墨家學說對秦國社會的影響

賈馬燕

(西安文理學院 學報編輯部,西安 710065)

墨家學派是戰(zhàn)國時候的顯學。墨子死后,墨家分裂為三支,有一支墨者在秦國發(fā)展并興盛起來。墨家之所以能夠在秦國得到發(fā)展,是因為墨家學派提倡的尚賢學說符合秦國的招賢傳統(tǒng),尚同學說從理論上提供了思想控制的途徑,秦國用“商君之法”實現(xiàn)了對秦國民眾的思想控制,實現(xiàn)了社會的安定團結,“非攻”學說讓秦國認識到戰(zhàn)前宣揚戰(zhàn)爭緣由的重要性,而戰(zhàn)后對被占領地區(qū)的有效統(tǒng)治也部分實現(xiàn)了“非攻”學說的目的。

尚賢;招賢;尚同;思想控制;非攻;義戰(zhàn)

墨家學派是戰(zhàn)國時期的顯學,當時認同墨家學說,信仰、跟隨墨子學習的人數(shù)目眾多。據(jù)孟子所言:“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盵1]墨子死后,墨家的學術團體分裂為三支:“自墨子之死后,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2]1124根據(jù)楊義先生的考證,這三支墨家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傳授學問,“從墨家后學活動的地域著眼,不妨劃分三個地域文化圈:(一)墨學發(fā)祥地魯南鄙東夷文化圈,即古徐州地,包括齊之南鄙及宋之東部,名之為東方墨者。(二)宋、衛(wèi)、三晉中原文化圈,晚期延伸至秦,名之為北方墨者。(三)楚文化圈,名之為南方墨者”。[3]楊義先生認為東方墨者是相夫氏之墨,北方墨者是相里氏之墨,南方墨者是鄧陵氏之墨。

在三個墨家團體中,以秦國的相里氏之墨最是興旺發(fā)達。據(jù)《呂氏春秋·去私》所載,“墨者有鉅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箹N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朜不可不行墨子之法?!辉S惠王。而遂殺之?!盵4]56-57秦惠王將墨家鉅子獨子的性命置于秦法之上,可見其對墨家的看重。墨家在秦國朝廷公開宣揚并執(zhí)行墨家私法,也未見任何反對之聲,亦可見墨家與秦國統(tǒng)治階層關系之密切。秦墨在秦國的地位也吸引了其他墨家流派西行入秦,“東方之墨者將西見秦惠王?;萃鯁柷刂咛乒霉L乒霉滞踔H謝子賢于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為人甚險,將奮于說以取少主也?!跻虿嘏源?。謝子至,說王,王弗聽。謝子不說,遂辭而行?!盵4]1023根據(jù)謝子和腹朜的言行,可見秦墨與東方之墨之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分裂,以及秦墨在秦國統(tǒng)治階層所具有的影響力。

墨家學派之所以能夠在秦國發(fā)展壯大,與墨家尚賢、尚同、非戰(zhàn)等思想主張有很大關系,而生活在秦國的墨者“作風與秦地文化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部分地改變了正統(tǒng)墨家學派的一些特點。秦國厚樸、尚武的社會風俗是墨學這一派在這里生存的社會土壤,成為墨學流行秦國的思想基礎”。[5]39故而薛柏成先生認為:“在這種地理文化環(huán)境下,西方之墨普遍具有輕宗法,重實踐,主張任賢不避‘農(nóng)與工肆之人’,要‘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之以令’,主張‘非樂’、講求功利,勤儉力行、樸儉不華,在吏道上講求重法、循上敬業(yè)、尚公杜私,勤勉力證等特點。而墨學思想體系中尚同、尚賢、節(jié)用和非儒等思想也符合秦人重實利、重實惠的功利主義價值觀,故二者一拍即合。”[5]39誠如李學勤先生所言,戰(zhàn)國晚期的秦國,“不是只有法家一家之學,墨學的傳流影響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6]

一、墨家尚賢思想與秦國招賢傳統(tǒng)

墨家認為,國家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必須依賴賢士。“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盵7]66有了賢士后,如何才能讓他們?yōu)閲Яδ??要“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7]66在任用賢士時,要不論地位、不論貧富、不論血緣,只論本人是否具備“賢”“德”“能”及其取得的成績,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e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盵7]67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賢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國君更好地治理國家。如果怠慢或不任用賢士,就會“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以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7]1

秦國從穆公時代開始,就注重招攬他國的賢人,如穆公時代的百里奚、由余、邳豹、蹇叔等,就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身份。百里奚當過楚國的奴隸,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買回秦國;由余是秦穆公千方百計從戎國吸引過來的;邳豹是晉國子弟,因為在晉國爭權奪利失敗才逃亡秦國;蹇叔是不受重視的宋國大夫。他們在本國都屬于失敗者,才華也被埋沒,只有在秦國,在秦穆公的信任、支持下,他們的能力才得到充分發(fā)揮,齊心協(xié)力輔助秦穆公開疆拓土,稱霸西戎,在東方也取得一定的政治話語權和政治影響力。在《尚書·秦誓》中,秦穆公鄭重地告誡群臣任用賢臣和佞臣會帶來的不同結果,“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8]秦穆公認為,任用心胸大度的臣子,能容納有能力的人,能保護子孫黎民的安全;任用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臣子,會危害子孫黎民的安全。秦孝公時,為了讓國家富強,更是向各國廣泛發(fā)布招賢令,公開承諾“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9]202招賢令吸引了魏國士子商鞅西行,他制定了變法條令,增強了秦國的軍事和經(jīng)濟力量,并收復了河西地,在與魏國的戰(zhàn)爭中贏得了主動權。在商鞅變法后,秦法明確規(guī)定:“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熊姽φ唢@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9]2230將尚賢的傳統(tǒng)通過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一種制度。

由于秦國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傳統(tǒng),所以墨家的“尚賢”思想也易于得到秦國統(tǒng)治階層的認同和支持,并在政治上得到貫徹實施。如在受墨家影響最大的秦惠文王時期,秦惠文王繼位時,面臨著“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諸侯之卒,十倍于秦”[10]639的艱難時局。為了打破這種局面,贏得政治上的話語權和軍事地位,秦惠文王任命異母弟樗里子領兵攻趙、攻楚,取得漢中,樗里子因軍功被封為嚴君;積極招納六國賢人,魏人張儀在秦惠文王的信任和支持下,破除了六國合縱且讓各國分別與秦國結盟,仰秦之鼻息;任命軍事家司馬錯攻占巴蜀,自此秦國富甲天下。經(jīng)過明君賢臣的共同努力,秦惠文王后期,“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以為固。虎賁之士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積粟如丘山”,[9]2289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吧匈t”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讓秦國想方設法招賢納士,有通過外交使臣偷運回來的,如范?。挥型ㄟ^武力威脅得到的,如韓非。當這些賢士來到秦國后,大多都得到秦國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根據(jù)黃留珠先生的統(tǒng)計,“自惠文王十年到始皇時代一個世紀多一點的時間里,先后擔任秦相要職者共有二十二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十二人)都是外來之各種人才”。[11]長期實行的招賢納士活動,讓秦國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用人制度,這套制度“有力地保證了秦政權在人事方面的新陳代謝,使秦能隨時隨地擢用外來的各種人才?!谙喈旈L一段時期內(nèi)保持了吏治的生命力?!盵11]可以說,秦國開疆拓土、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也是墨家尚賢主張被應用到政治實踐并取得成效的過程。

二、墨家尚同思想與秦國思想控制

墨家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沒有行政長官管理,沒有上下統(tǒng)一的思想認識。要治理好天下,就要設立天子、三公、諸侯、鄉(xiāng)長、里長等不同等級的官員管理百姓。*《墨子·尚同》上、中、下三篇中官員系列是不同的,上篇是天子、三公、諸侯、鄉(xiāng)長、里長;中篇是天子、三公、諸侯國君、左右將軍、大夫鄉(xiāng)里之長;下篇是天子、三公、諸侯、卿之宰、鄉(xiāng)長、家君。同時,各級官員要將自己的思想意志與天子的思想意志相統(tǒng)一,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7]110為了確保“尚同觀”的實現(xiàn),還要輔之以相應的賞罰手段,“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愛民不疾,民無可使。曰:必疾愛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貴以道其前,明罰以率其后”。[7]142只有舉國上下達成統(tǒng)一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才能確保國家政策得到高效深入的實施,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在百家爭鳴、學術自由的戰(zhàn)國時期,秦國對于思想的控制在各國中是最嚴格的?!吧叹糖匦⒐茉姇鞣?,……禁游宦之民而顯耕戰(zhàn)之士”,[2]275秦國對于輿論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wèi)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于邊城。其后民莫敢議令”。[9]2231商鞅認為人民不應該隨便議論法令,只要法令已經(jīng)制定,無論是說法令的好話或壞話都是不被允許的。這種強硬的態(tài)度,有助于統(tǒng)一輿論。在秦國,被唯一認可并由官府積極宣傳的思想是秦法,商鞅規(guī)定,在新法推行前,宣傳法令的官員要認真學習,“主法令之吏有遷徙物故,輒使學讀法令所謂,為之程式,使日數(shù)而知法令之所謂,不中程,為法令罪之”。[12]187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剟定法令,損益一字以上”,[12]187否則將依法治罪。執(zhí)法的官吏還要解答百姓關于法律的問題,“諸官吏及民有問法令之所謂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問之法令明告之。各為尺六寸之符,明書年、月、日、時,所問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謂也,皆以吏民之所問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12]187通過長期深入的宣傳,秦國“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10]77從而在秦國上下形成了講法、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識和行為。

墨家的尚同理論強調(diào)通過統(tǒng)一思想認識,形成統(tǒng)一的社會意識和觀念,保證國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集中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和平。秦國統(tǒng)治者將這一理論付諸實踐,以“商君之法”作為天子的思想意志,設置官吏積極宣傳,使其深入民間,形成了統(tǒng)一的國家意志和行為規(guī)范。秦昭王時,大儒荀子西行入秦,就觀察到秦國各階層皆遵紀守法,規(guī)矩嚴謹,“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13]整個社會政治清明,穩(wěn)定和諧。

三、墨家非攻思想與秦國義戰(zhàn)主張

墨家反戰(zhàn),但他們反對的是“強凌弱,眾暴寡”的不義戰(zhàn)爭,對于討伐桀、紂之類禍國殃民的暴君,他們非常贊成,并將這一類戰(zhàn)爭命名為“誅”。

秦國對于戰(zhàn)爭的目的,也有如下觀點,如商鞅認為,“以戰(zhàn)去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12]136秦國尉尉繚子認為戰(zhàn)爭是“誅暴亂禁不義”的,[14]秦相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認為“爭斗之所自來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賢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4]388“兵茍義,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義,攻伐不可,救守不可?!盵4]406

秦國在戰(zhàn)國時期雖然頻頻發(fā)動戰(zhàn)爭,但在開戰(zhàn)前,也會找一些冠冕堂皇的開戰(zhàn)理由,占據(jù)大義名分,做到師出有名。如秦惠文王時期,司馬錯和張儀爭論是先攻蜀國還是先攻韓國,司馬錯提出:“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10]117秦惠文王被這一番話打動了,決定先攻打蜀國。伐蜀之戰(zhàn)讓秦國名利雙收。秦昭王時,“秦欲攻安邑,恐齊救之,則以宋委于齊,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象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絕兵遠,不能攻也。王茍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训冒惨?,塞女戟,因以破宋為齊罪”。[10]1080以此為借口,兵鋒直指齊國。秦國與趙國之間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zhàn),源于韓國畏懼秦國,欲獻上黨給秦國,上黨太守馮亭不愿降秦,率上黨歸降趙國,欲與趙國聯(lián)合抗秦,從而引發(fā)了秦趙長平之戰(zhàn)。

但總的來說,戰(zhàn)國晚期的戰(zhàn)爭大多是由秦國主動發(fā)起的,即便可以說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究其實質(zhì)卻并不總是如此。那么,為什么史籍上沒有任何墨家弟子阻止戰(zhàn)爭的記錄呢? 究其因,也可能一則戰(zhàn)國晚期,墨家后學對于墨子“非攻”觀點的理解有所變化,秦國的墨者在與秦國社會長期的磨合中,到了此時,對“非攻”的理解可能更側重于“義戰(zhàn)”,注重戰(zhàn)爭的效果。從戰(zhàn)爭的結果看,秦國對被占領地區(qū)的管理應該是卓有成效、深得人心的。如秦昭王與巴人“乃刻石為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雇死倓錢。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種。夷人安之”。[15]此后,蜀地逐漸穩(wěn)定,并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物質(zhì)保障。秦趙長平大戰(zhàn)時,秦昭王親自趕到河內(nèi),“賜民爵各一級,發(fā)年發(fā)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9]2334值得注意的是,河內(nèi)并不是秦國故地,而是魏國故地,秦昭王二十一年,還有“錯攻魏河內(nèi)”[9]212的記載,長平之戰(zhàn)是昭王四十八年開始的,距“錯攻河內(nèi)”*早在吳起變法時期,墨家后學對墨家思想的理解就與墨子大相徑庭。如楚國陽城君由于參與謀殺吳起卻射中王尸的動亂,楚國要依法追究其罪責,收回封地。墨家巨子孟勝認為陽城君出逃前將封地托付給自己,自己就有守衛(wèi)之責,堅持守城,導致孟勝身死,墨家一百八十余弟子為之喪命。孟勝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既然答應了陽城君,就應該重信守諾,如此才不會損害墨家的名聲,才是在踐行墨家道義,延續(xù)墨家事業(yè)??墒悄业牡懒x是以國家百姓之利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而孟勝為陽城君徇死,只考慮到了陽城君與他個人之間的關系,狹隘地理解了墨家的道義。由此可見,作為墨家首領的孟勝,在吳起變法時就對墨家思想的理解與墨子有了很大的偏差。不足三十年,數(shù)年時間就能讓河內(nèi)人為秦國走上戰(zhàn)場,至少證明了他們對現(xiàn)有生活的滿意。所以有學者認為:“秦國在兼并戰(zhàn)爭中,不但善于戰(zhàn)勝攻取,而且隨即將所得的土地建為郡縣,設官置守,推行秦國的新法—— 強本抑末,抑制豪強,使人民少受剝削。獎勵耕戰(zhàn),生產(chǎn)成績好的即免除勞役,在戰(zhàn)爭中立功的按功計賞。由于符合了人民群眾發(fā)展生產(chǎn)、安居樂業(yè)的要求,因而對兼并的土地收到了鞏固的效果。故能由蠶食以至鯨吞,滅六國而終成統(tǒng)一之功?!盵16]

其二,作為一個堅定的實用主義學派,墨家或許希望通過與秦國合作,實現(xiàn)自己的思想主張。如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雖然不滿僭主政治,但也曾三赴敘拉古,試圖與當?shù)刭灾骱献?,以圖將其政治理想變成現(xiàn)實。而墨家尚賢、尚同等主張在秦國由理論變?yōu)閷嵺`,也讓墨家學者看到“非攻”成為現(xiàn)實的曙光。

總之,墨家“尚賢”學說與秦國招賢傳統(tǒng)一拍即合,從理論上、實踐上徹底打破了等級觀念和親親觀念,秦國由弱變強的發(fā)展史為“尚賢”學說提交了一份不容反駁的論據(jù)?!吧型睂W說從理論上闡述了思想統(tǒng)一的途徑,秦國憑借“商君之法”統(tǒng)一了國內(nèi)思想,人民各司其業(yè),社會安寧,國家穩(wěn)定。非攻學說中對于“誅暴”的贊同,讓秦國慣于在開戰(zhàn)前尋找戰(zhàn)爭緣由,占據(jù)大義高地,戰(zhàn)后對于被占領地區(qū)卓有成效的管理也得到了當?shù)厝嗣竦闹С趾蛽碜o,客觀上達到了墨家“非戰(zhàn)”學說的目的。

[1]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155.

[2]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楊義.墨子還原[M].北京:中華書局,2011:57.

[4]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6] 中華書局編輯部.云夢秦簡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81:335.

[7] 吳毓江.墨子校注[M].孫啟治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3.

[9]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0] 劉向.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 黃留珠.秦客卿制度簡論[J].史學集刊,1984,(3),17-22.

[12] 高亨.商君書注譯[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3] 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303.

[14] 劉仲平.尉繚子今注今譯[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5:110.

[15] 常璩.華陽國志[M].劉琳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35.

[16]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軍事史:第二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158.

[責任編輯 朱小琴]

The Influence of Mohism on Qin Dynasty

JIA Ma-yan

(EditorialDept.Of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Mohist School is an influential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fter the death of Mozi, Mohist school was divided into three branches, one of which prospered in Qin Dynasty. Mohism advocates learning and obedience to the superior, which helps achieve the social stablity. Mohism opposes to war of aggression, which leads to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occupied area after war.

advocate learning;obedience to the superior; mental control;opposition to war of aggression; righteous war

2015-07-02

賈馬燕(1978—),女,陜西吳堡人,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史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史研究。

K233;B224

A

1008-777X(2015)05-0019-04

猜你喜歡
尚賢墨家法令
先秦顯學墨家為何從歷史中消失
乘風破浪的法令紋
海峽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視域中的墨學研究——朱傳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一方漢字 幾點墨彩——訪漢字彩墨家周泰宇
風采童裝(2018年1期)2018-04-12 02:04:57
墨家“法理”與“尚賢”、“尚同”
為什么民主尚賢制適合中國
墨家何以成為歷史上的失蹤者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紋
電風扇不能玩兒
誰出賣你的年齡 法令紋大作戰(zhàn)
健康必讀(2015年11期)2015-12-04 18:54:54
岳西县| 韩城市| 茂名市| 通道| 崇信县| 汝城县| 嘉祥县| 芮城县| 尼木县| 克东县| 赤壁市| 札达县| 乌兰浩特市| 肃北| 崇义县| 岐山县| 资阳市| 唐海县| 容城县| 栾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赫章县| 连平县| 荣成市| 磐安县| 洛川县| 天等县| 南丹县| 织金县| 樟树市| 西城区| 信宜市| 中阳县| 龙山县| 介休市| 保康县| 礼泉县| 秦皇岛市| 延寿县| 闽清县|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