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臺市第一小學(224200) 吉云蘭
在閱讀教學運用陌生化理論的策略
江蘇東臺市第一小學(224200) 吉云蘭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陌生化理論,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讀懂一篇文章,更要讓學生從新的角度,發(fā)現(xiàn)言語的秘密,學會自主閱讀。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聚焦作者陌生化的創(chuàng)作手段,嘗試用讀者陌生化的眼光去觀照文本,幫助學生獲得對文本新穎、獨特的理解,為高品位、高質量的自主閱讀教學提供可能。
閱讀教學 陌生化 策略 文本
陌生化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領略一篇文章,而且是讓學生從陌生化的理論視角,用閱讀的思維方式去發(fā)現(xiàn)言語的秘密,學會自主閱讀。
作品中的陌生化其實本是文學的一個特點,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是存在的。陌生化閱讀教學的建構,可以通過作品中用陌生化的手段創(chuàng)作的句段來刺激、強化閱讀主體對將要對話的閱讀客體的探究欲望與強烈的期待。有了這份期待,學生主動參與度就提高了,對話也有了良好的心理氛圍。它使我們站在更高的層面欣賞作品,具有一種俯視的優(yōu)勢。這樣是我們在觀照作品,而不是被作品牽著走。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作品虛構起來的世界,而且看到這個虛構的世界的來龍去脈,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獲得美的享受。
(一)修辭現(xiàn)象
句子由于雙關、借代、比喻等原因,造成意義上的不定性。如,《天鵝的故事》(蘇教版第八冊)有這樣一句:“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擊力,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崩咸禊Z希望自己像石頭,表現(xiàn)得也確實像石頭,從這個“像石頭似的”,讀出老天鵝的勇敢、獻身精神,原來無情的石頭卻是那樣的有情,這就是比喻的魅力。
(二)特色句段
由于對語言習慣性常規(guī)的破壞或反撥而產(chǎn)生句法上的不定性。如,《莫高窟》(蘇教版第九冊)一文在描寫彩塑、壁畫時,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形成畫面感?!段液妥娓傅膱@子》(蘇教版第十冊)第三自然段,描寫了“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種菜的情景。學生能從“祖父干什么,我就學著干什么”的句子中體會到作者的自由與快樂。教師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受這種特色的語言,感受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來寫出這樣的思想情感。
(三)特殊標點
在任何一篇文章中,標點符號絕大多數(shù)所起的作用僅僅是作者表達時自然的停頓或基本的意思與情感。但有些時候,作者通過某個標點符號的使用,表達其特殊的情感或意思。如,《諾貝爾》(蘇教版第九冊)一文中寫諾貝爾為了發(fā)明威力更大的炸藥,而不惜冒死堅持親歷整個實驗的過程;當他從爆炸的濃煙中呼喊著沖出來時,作者給主人公的簡單而短促的呼喊加了兩個“!”,并且在“他,就是諾貝爾”一句中用了一個“,”。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研究人物的動作、語言的同時,要啟發(fā)學生用心地品味這三個標點的妙用。面對此類由標點符號巧妙、形象地表達出特殊的意思、情感的描寫,教師有必要讓學生親歷研究、體悟過程。
(四)矛盾內容
在一些詩文中,看似和常規(guī)不一樣,看似矛盾,但仔細品讀起來,卻恰恰是有生命的,是作者獨特的發(fā)現(xiàn)。如,《清平樂.村居》:“大兒正織雞籠,中兒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贝髢?、中兒勤勞干活,為什么偏最喜歡小兒呢?馬朝虎先生的《水》中有一句:“你們真的餓壞了?!睘槭裁窗选翱省闭f成了“餓”呢?《天游峰的掃路人》中,掃路人70多歲了,“我”卻與他約定:“30年后,我再來看您!”老人也朗聲大笑:“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30年后,老人年逾一百,還會在這里掃臺階、請喝茶么?從這樣的“口出狂言”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這些內容,要引導學生進行品味、咀嚼。
(五)精巧布局
從篇章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為表達寫作意圖而進行的謀篇布局,是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從現(xiàn)實的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有利于學生形成閱讀與表達整體觀的教學顯得更為重要與迫切。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結尾時以一段夜景描寫結束,意蘊悠遠,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精巧安排,凸顯了主人公的可敬?!稛熍_的?!芬晃模瑢懽黜樞蚴恰岸骸摹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常地安排呢?
在閱讀時,我們要學會關注那些陌生的東西,試圖找到說話者思緒飛揚的“集中點”,和他們心靈相遇,就有可能讀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只有從這一視角出發(fā),才是真正讀懂文本的根本。
閱讀時,要明確一種意識:自己是一個旁觀者,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作者虛構的世界。也就是說,在欣賞作品之時要保持一個恰當?shù)膶徝谰嚯x,要有意識地避免完全沉醉其中的癡迷狀態(tài),有意識地對閱讀文本,用陌生的眼光去閱讀。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追求的不僅是被感動,而且要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
(一)平常處發(fā)現(xiàn)
古往今來真正的語言大師,語言的工夫就在于“不顯山露水”的陳述中,濃濃的情意就散落在淺淺淡淡的文字里。有時,看似一個很平常的詞語,卻能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意圖與心聲。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心地去發(fā)掘,并有意地讓學生緊扣文本中的這些詞語,研讀、體味其表達的秘妙。如,《灰椋鳥》描寫鳥兒歸林畫面中用“傾訴”“呼喚”“應和”這幾個詞語,分明融入了作者受到鳥兒歸林時壯觀場面的感染,不由地產(chǎn)生出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去感受鳥兒可能會如何“細聲地傾訴”,如何“動情地呼喚”,又如何“愉悅地應和”。這樣的閱讀,不僅能引發(fā)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更能促進學生對準確運用詞語進行表達的思考。又如,教學《第一朵杏花》一文,應讓學生研讀“小姑娘告訴竺可楨第一朵杏花開了”那段對話,探尋作者通過不加提示語、用簡潔而短促的話語,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內心的興奮與激動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言”與“意”的兼得。
很多名家的作品語言或幽默詼諧,或樸實自然,或深刻雋永。學生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往往不難發(fā)現(xiàn)或感受到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尤其是一些語言簡單、平實的文章。但這類語言所表達的形式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個“秘密”。因此,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在這樣的語言上游走,而要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潛入其中,細細揣摩,咀嚼出其表達的獨到之處。從新的視角進行引導與開發(fā),自然能發(fā)掘出文本新的內涵,讓學生有新的認識與收獲。
(二)乏味處賞析
有些文章讀來覺得乏味無趣。但是,在似乎乏善可陳的文章中,卻偏偏隱藏著濃濃的“趣味”。這“趣”,即是“理趣”。如,教學《錢學森》時,要求學生先將全文縮寫為100字左右的短文,然后通過比較,認識通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倒敘方法對介紹人物的效果;再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寫一個以錢學森為主題的課本劇腳本?!墩f勤奮》是小學階段初次安排的一篇議論文,觀點鮮明,層層深入,具有邏輯之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欣賞的眼光去品味其中的“理趣”。作者列舉司馬光和童第周事例的匠心:天資聰穎的,要想有成就需要“勤奮”;天資不好的,只要勤奮也能有成就。這兩個事例表面看是并列關系,課文呈現(xiàn)出“總——分——分——總”的段式。其實,往深處一想,我們就發(fā)現(xiàn)作者論證很嚴密:古人、今人,事例全面;天資好壞,一正一反;他們都是依靠勤奮取得了成就。這樣一來,學生就明明白白地把握了中心。這樣的說理文章,如此凝練,如此嚴謹。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他們就能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獲得認識的提升。
學生面對語段的閱讀,他們往往只是看到局部的一個詞語、一個句子,對于文本的理解,總停留于零碎的內容,缺少整體意識。他們的頭腦里沒有建立起邏輯的意識。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蔽覀冊诮虒W中要憑借這個“例子”練就語文學習的基本功。如果在閱讀教學中,不憑借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歸納段意、揣摩文章思路等邏輯思維能力,就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根本目的,學生的言語智慧就難以得到生長。學生一旦把握排列組合的邏輯,整個語段的結構框架圖,就會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當他在閱讀篇文學作品的時候,即使語言似乎再無味,他們的目光里也就不再只有那些零散的珍珠,而是學會去探尋文本的另外一種美。
(三)繁華處就簡
許多教師對這樣的文章很頭疼:全文詞句華麗,表現(xiàn)形式多樣,就如一道菜肴,太過濃郁,濃郁到讓人找不到它的本味。《田園詩情》是一篇描寫異域風情的經(jīng)典的游記散文。在教學時,教師往往都是圍繞“景”這個元素展開。在通讀恰佩克的《海國風情》后,文本這些靈動有生命力的文字背后的情感便顯露出來,展開了“人”這條線索。語言在承載著它本身的意義時,在具體的語境中又會形成具體或者抽象的意象對應意義。因為作者恰佩克當年游歷荷蘭時,自己的祖國即將遭受法西斯的入侵,家園遭受著戰(zhàn)爭的沖擊;眼前異國的風光、色彩、情調和氛圍,叩動了作者詩人一般的心弦。他曾經(jīng)發(fā)出“希望生活像詩一樣的美”,甚至發(fā)出了“美就是一切”的呼喚。荷蘭就是他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是一座純潔的世外桃源……有了作者當時的這些背景資料,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到語言背后的東西,讀到作者“藏”在語言里的獨特的生活體驗,讀到作者對幽雅潔凈的自由王國的向往和憧憬之情。在反反復復的閱讀中,我和學生磨礪出對語言的敏感。這樣的磨礪,能引領學生找到學習語言、閱讀作品的一種門徑。
陌生化理論運用于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研究。陌生化閱讀,要求我們從不同維度、不同層面觀照文本,尋求解讀文本的新視角,處理好文本閱讀中多重意義之間的辨證關系;尋求課堂教學的新途徑,借助個性化的解讀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對文本新穎、獨特的理解,為高品位、高質量的自主閱讀提供可能。
(責編 韋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