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廟號”
古代帝王死后,都要根據(jù)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廟祭祀,并追尊為某祖某宗,以確定、顯揚其在皇室宗族中的地位,這就是所謂廟號。廟號始于殷商,如殷王太甲稱太宗,武丁稱高宗。漢承其制,惠帝尊劉邦廟為太祖廟,景帝尊文帝廟為太宗廟,以后歷代帝王均有廟號。一般來說,創(chuàng)基開國和治平天下有殊勛的君主多稱祖(有的稱“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晉高祖;有的稱“太祖”,如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還有稱“世祖”的,如元世祖、清世祖等等。)其余承襲皇位的直系、旁系后代均稱宗。如唐代開國之君李淵,稱唐高祖,其后有太宗、高宗、中宗等;再如趙匡胤創(chuàng)建宋朝,稱宋太祖,其后有太宗、仁宗、英宗等;明朝朱元璋稱太祖,而朱棣復(fù)稱成祖,這是因為他“靖難”平逆,遷都北京,“再造”了明帝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