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琴湖小學 孫文霞
讓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品德與社會》課堂活動的設計
□江蘇省常熟市琴湖小學孫文霞
【摘要】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呈現(xiàn)的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這些理性指導,給德育課堂帶來了蓬勃盎然的生命活力。這是新課程理念帶給我們欣喜的轉(zhuǎn)變。因此,在品德教學中應多為學生設計一些體驗活動,引導他們積極體驗生活,豐富其道德情感,使其獲得真實的道德感悟。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課堂活動設計策略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快樂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努力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插上創(chuàng)新的翅膀,自由飛翔;讓學生在課堂上敞開心扉,做到想說、敢說、愛說、會說,在快樂體驗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如果把一堂品德課比作一個樂園的話,它必須有很多吸引孩子的地方?,F(xiàn)結合活動化設計來談談如何使品德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根據(jù)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品德心理結構特點,從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教學目標出發(f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實地參觀、調(diào)查訪問、角色扮演、辯論演說、游戲競賽、展示交流等各種活動中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去實踐。同時,為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保證活動的實效性,在課始教師若能精心設計活動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為后面知識的學習鋪設了一條“愿意并快樂學習”的通道。如教學《鴉片的背后》一文,讓學生明白鴉片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武器,讓他們體會到鴉片能毀了一個人、一個家,更會毀了一個國家,是一個較難的過程。況且,這段歷史對于一個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以他們現(xiàn)在的認知很難理解當時所發(fā)生的一切。于是,我精心挑選激趣方法,以撕扯地圖的方式把全班學生的眼球吸引住。沒想到,這一舉動有著魔幻色彩,隨著我片片撕扯下地圖,孩子們都瞪圓了眼睛,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啊啊”聲。接著,我又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盡量呈現(xiàn)他們能夠理解的兒童文化,利用課件來展示珍寶的圖片以拉近時空;學生面對珍寶流入國外感到驚詫,說明已經(jīng)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引導他們帶著一種高昂的主動情緒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因此,課始的這種活動化設計將《鴉片的背后》這種遠離時代、政治色彩濃重的學習內(nèi)容變成了學生的“興奮”中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這便是跨出了他們快樂學習的第一步。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我們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自我感悟,在探究活動中自我判斷,在實踐活動中自我內(nèi)化,達到品德教育的真實有效。為了避免體驗活動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我們要注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體驗性活動,而創(chuàng)設的體驗氛圍要適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他們才會在體驗活動中收獲快樂,得到思想上的適度提升。如我曾聽到《走近殘疾人》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大家都見過殘疾人,但他們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親自體驗一下?好,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模擬活動,體驗一下殘疾人的生活吧。(多媒體出示活動題目)
活動一:單手穿衣。我們來模仿肢殘人,體驗一下“單手穿衣”吧!請一組學生,一只手不準動,只能用另一只手來穿。(其他學生觀察他們是怎樣穿衣服的)
活動二:手語傳話。將學生分組后進行“傳話活動”。老師告訴單組第一位學生一句話(我想看電視),學生一個個向后傳,不能動口,只能用手勢表述。雙組的學生注意觀察,雙方充分體會聾啞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學生說出領會到的意思,師公布答案。請生談體會。
活動三:蒙眼前進。老師先請五名學生到前面來,做蒙眼走路的體驗活動。一人把眼睛用絲巾蒙住,體驗盲人,單獨走完老師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絲巾蒙住,在另一同學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線是從后排座位出發(fā),繞講臺一圈回到對方原位)
師:剛才我們體驗了一個殘疾人的苦和樂。下面我們召開一個交流會,說說你們的切身體驗和感受。讓我們來聽聽誰的感受最深。
這是模擬體驗活動,該教師組織學生三次體驗,旨在引導學生體驗殘疾人的生活。這三種體驗易于操作,而且是學生平時不會選擇去做的,這就有了一定的新鮮感和刺激性。在體驗活動中,從學生一開始不以為然的表情到體驗時的無措、慌張,再到結束體驗后的感慨和憂慮看出,他們從這次體驗活動中感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實際困難。學生在體驗活動中之所以很快樂、很奔放,是因為這種體驗活動沒有過多的規(guī)矩和要求的束縛,他們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轉(zhuǎn)換角色、真切感受,這種課堂已成為他們的活動天堂。這樣的課堂,就是
兒童的課堂,它呈現(xiàn)的是兒童的文化,體現(xiàn)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學生引進了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使課堂教學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和生硬的灌輸,而是對學生生活的有效引導;這樣的體驗性活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為學生注入了新奇的快樂能源,使學生的快樂驅(qū)動力永無止境。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
在品德課堂中,教師要很明確地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組合小組,然后給予明確的探究目標和記錄表格;學生有了明確的分工后,就能饒有興趣地一起去探究,這樣,課堂合作氣氛濃烈了,品德課堂也就自然而然能取得明顯的效果。并且,學生在團結合作中分享經(jīng)驗,取長補短,學會了尊重人和關心人。同時,他們在合作中培養(yǎng)了與人交際的能力、社會實踐調(diào)查能力、是非辨析能力,真正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作業(yè)是連接課程與生活的鏈接點,使課程不斷動態(tài)地向生活延伸,使學生課內(nèi)外、校內(nèi)外的生活連成一體,從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鞏固運用所學知識,規(guī)范自己行為,增強社會能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塑造健全人格。它不像語文、數(shù)學課程單一的筆頭作業(yè)較多,它更注重實踐性作業(yè)。“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些教育名言,都告訴我們德育要注重實踐性。所謂“實踐性作業(yè)”就是指為了強化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和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而在課文教完后布置的課外實踐活動。它能讓孩子們在快樂實踐中將“知”與“行”完美地統(tǒng)一。這正是《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化設計所要達到的目的。課后實踐活動與課堂實踐將成為構建學生良好品德模型的經(jīng)緯線。
山泉在流動中清澈,山花在綻放中燦爛,孩子的心智和品性則在有效的活動中滋長。讓我們所設計活動的目標導向再強些,過程體驗再真實些,課外實踐活動再豐富些吧!相信,孩子們浸潤在這種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有效活動中,童心會更暢快,童貞會更純凈,童趣會更激揚?!镀返屡c社會》的課堂,只有用活動來支撐,用興趣來驅(qū)動,用心靈來體驗,用實踐來升華,這片“樂園”才會綻放更美的德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