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zhèn)第一小學 楊 虹
合作!何作?——小學英語學科互助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zhèn)第一小學楊虹
【摘要】合作學習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小學英語新課標也把合作學習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把“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作為能力目標的要求之一。合作學習在新形勢下被廣大的老師接受并用于教學實踐。然而,偏差在所難免,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合作活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學科合作學習誤區(qū)解決策略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積極倡導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改善班級心理氣氛,有利于在學生能力水平存在差異的情況下通過互助,提高彼此的認知水平;它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責任感,在因材施教方面還彌補了教師難以面向各差異層次個體的不足。實踐證明,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自尊心、自信心,激發(fā)學習動機和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故這一新型的學習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所接受。
然而,在大家積極響應,合作學習的運用浪潮一波比一波高的時候,一些認識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首先,運用上的曲解。(1)部分課堂——尤其是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的課堂,他們已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模式,在被動需要體現(xiàn)此理念的要求下,走馬觀花般地設計一些討論環(huán)節(jié)。(2)青年教師的課堂則與之相反,在他們的課堂上合作學習形式隨時可見。短短40分鐘,問題被一個接一個地拋出,合作滿天飛,學生的討論聲貫穿整堂課,形成了一個看似高效的課
堂氛圍。其次,形式上的死板。小組學習變成了合作學習的代名詞,生生互助更是合作學習背景下最常見的課堂信息交流模式。第三,評價上的草率。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他們交流與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那么點評的時間就相對壓縮,教師對于學生所匯報的結果予以一帶而過,不作針對性地評價;甚至直接忽視未參與匯報的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努力探究眼下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本是一場善意的教改推進,但卻讓一部分人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那么到底怎樣做,才是理想的合作學習狀態(tài)?下面筆者就談談下自己在英語學科方面開展合作學習的體會——
1.課前對合作組進行調配及組長培訓。合作學習的方式很多,如“小先生制”、“同桌互助”、“師生互助”、“組組互助”等。在語篇教學的課堂上,一般宜選用2或4人的小型學習小組。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能力、性別、性格、文化背景,采用“一優(yōu)二中一差”的小組構建形式。小組成立之初,對調控能力相對突出的學生委以組長之責,要求其對組內成員任務的分配進行調控。具體來說,他應該對組內誰做匯報,誰記錄,誰先誰后發(fā)表個人意見等細節(jié)做好分工。當然,科任教師要定期對組長做一定的培訓。
2.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布置前置性作業(yè)。前置性作業(yè)是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的有效方法,恰到好處的課前自學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從具體情況來看,低年級牛津英語教材單元本身詞匯量不大,3~4個詞匯朗讀的記憶也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故前置性作業(yè)建議以聽錄音模仿為主,旨在讓學生嘗試感受語音語調。隨著中年級詞匯量、句型量的加大,筆者開始嘗試分工記憶法。例如4人小組合作,那么每個人分配到的預習任務就相應減輕。高年級段的前置性作業(yè)則宜以教學內容而定。詞匯方面,可要求學生利用磁帶或工具書,了解單詞的發(fā)音及含義;遇到音節(jié)較長、較難的詞匯,記下音標,次日與同伴切磋;語篇方面,則要求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前提下再“三步走”:(1)寫下自己認為的重要詞句;(2)存在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3)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筆頭形式的“自問自答”。教師明確要求學生設計以下題型:一個特殊疑問句、一個一般疑問句、一個判斷、一個連詞成句及一個選擇題。學困生的預習要求以前兩項為主,第3項作為選作項。當然,這些花了心思的作業(yè),老師要進行適當?shù)呐?;有時候,甚至可選取好的典型題目作為隨堂習題,做到“取之于生,用之于生”。以下例舉本班一位學生針對牛津英語6B Unit 6《Planning for the weekend》(Part A)的一份自學作業(yè)。
詞:on Saturday morning(在周六早上),join us(加入我們),by the way(順便問一下),concert['k蘅ns藜:t](音樂會),plans for the weekend(周末計劃)
句:(1)What is Gao Shan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He is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this afternoon) (2)Is Liu Tao going to play the violin on Sunday afternoon? (No,he isn't)(3)meet,thirty,the,in front of,Theatre,Shall,one,at,we,Garden (Shall we meet at one thirty in front of the Garden Theatre?)(4)David is going to see a play with Gao Shan.(F)(5)Who is calling Gao Shan? A.David B.Wang Bing C.Liu Tao D.Yang Ling (A)
從作業(yè)中可以看出,該生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好練習,筆者也將其納為隨堂練習,以幫助大部分學生理解文章大意。
打好了合作前期的“仗”,合作時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但不是說每一節(jié)課都應該設計討論活動。合作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完全可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當然,也沒必要一節(jié)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合作活動的參與。教師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人,要做的是努力鉆研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確定哪個時機用合作討論的方式最有價值,從而構架一個討論的平臺。活動中,我們不希望看到“偽高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應注重培養(yǎng)其“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學習自覺主動性。前期的異質分組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互助的“零距離”組員關系,但在討論中仍要避免優(yōu)等生的“話語霸權”,也應當盡量讓組內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有均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發(fā)言可長可短。
彼時,教師也應注意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畢竟適時的“指點迷津”可以讓學困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下是筆者在6B Unit 7語篇教學中的一個片段:
T: As you know, Liu Tao wa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Peter. Who's Peter?Do you want to know this new friend?Liu Tao's mother also wa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Peter. If you were her,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教師開展了以4人為單位的小組討論,每組圍繞Peter這個人物設計問題,4號先說(一般來說,4號是組內的差生),最終由記錄員寫下兩個問題,代表陳述時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但要求組與組之間的提問不重復。隨后教師利用ppt“板書”這些新生成的互動。下一步再要求學生聽錄音,回答這些問題。退一步說,若學生的提問不夠全面,未能達到教師的預設,則教師進行提問補充。事實證明,不管孩子們的提問多么海闊天空,教師課前預設的問題也定能包含其中。
合作討論后,要在全班進行信息反饋。在收到反饋信息后,可要求學生嘗試評價,在交流中看到他人的閃光點,存同求異。碰到課堂難點時,教師就應擔當起矯正補充、深化整合的角色。
小組合作學習是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真正的課堂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安排活動。但無論怎樣,教師都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突出學生主體性,尊重其個體差異,盡可能多地幫助、啟發(fā)、誘導學生,旁敲側擊地幫助他們理解問題、掌握規(guī)律,使各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能不斷增強。作為教師,只有真正把“學會學習”當作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基本內容來實施,才有可能把探求知識、追求真理的金鑰匙交給學生,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