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制度中的生產者義務探析
谷祖威,朱良
(煙臺職業(yè)學院汽車系,山東 煙臺 264670)
摘要:在我國新的汽車“三包”制度中,生產者義務條款相比英美日等汽車行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尚有待完善之處, 尤其是生產者責任制度方面,主要體現(xiàn)為信息披露制度規(guī)定模糊、部分義務缺失等。應通過進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相應的監(jiān)督預防機制以及保險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跟進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來加強對于汽車“三包”糾紛中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從而有力地推動我國汽車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汽車“三包”制度;生產者義務;責任制度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81(2015)01-0062-03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簡介:谷祖威(1964— ),男,山東榮成人,煙臺職業(yè)學院汽車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車維修、汽車三包索賠。朱良(1981— ),男,山東濟寧人,煙臺職業(yè)學院汽車系講師。研究方向:汽車銷售與服務。
Abstract:Compared to some automotive industry powerhouses like Europe and America, our legal system of auto “Three Guarantees” remain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rule of producers’ responsibilities. The rul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s not clear and some of producers’ obligations are miss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t is imminent to complete legislation, build powerfu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create insurance measures.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自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已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此次汽車“三包”制度規(guī)定的實施,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對我國家用汽車“三包”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進行了具體明確的劃分。在《產品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礎上,突出針對汽車銷售及服務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處理進行了專項的規(guī)定,既兼顧了汽車行業(yè)的專業(yè)性與特殊性,又延續(xù)了產品責任追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般原則,對汽車“三包”過程中產生糾紛的解決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汽車“三包”制度規(guī)定出臺后,筆者對其生產者義務一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過與美國的2009年《機動車車主維修權利法案》、《華盛頓州檸檬法案》和英國的2005年《一般產品安全法》中相關條文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新的汽車“三包”制度規(guī)定有較大進步,但較之美、英等汽車行業(yè)發(fā)達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為信息披露制度規(guī)定不完善、生產者義務范圍過窄等問題。
一國外汽車“三包”法律制度中生產者義務條款解析
2009年美國《機動車車主維修權利法案》第三章對于汽車生產者義務進行了專章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了汽車生產者有向消費者披露完整信息、供應標準配件以及提供檢驗、檢測、保養(yǎng)設備的義務,并且突出強調了無論是銷售、出租還是其他任何針對汽車的商業(yè)用途,汽車生產者均應承擔相應義務,也就是說生產者對于其投入商業(yè)用途的所有汽車均應承擔相應義務,從而避免了我國汽車“三包”政策將非家用汽車排除在外、“家用汽車產品用于出租或者其他營運目的的”成為免責情形的出現(xiàn),以加強對消費者權利的保護。
對于信息披露的范圍,該法案第三章第一條以概括表述的方式規(guī)定了任何有關汽車安全、召回、服務公告以及保證汽車安全、高效、舒適運行需要的信息生產者均應予以披露,包括汽車的使用、保養(yǎng)、維修以及相關的證明材料等。通過概括的表達方式,該法案賦予了法官對于信息披露問題更大的解釋權與自由裁量權,一方面加強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兜底性質的規(guī)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法律本身滯后的問題,為可能產生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法理依據。但同樣可以看到,2009年美國《機動車車主維修權利法案》在信息披露問題上并非一邊倒的偏向消費者,其第三章第四條就側重于生產者權利的保護,即規(guī)定在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情況下,生產者有權拒絕向銷售者或消費者提供相應的信息,從而使得信息披露的天平得以平衡。另外,如此的補充規(guī)定也從條文體系的角度說明了一個問題,即除非涉及商業(yè)秘密,生產者應將汽車有關的全部信息告知消費者,從而為第一條的“任何信息”提供了隱性的范圍。
美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各州均有權在聯(lián)邦法律的基礎上根據各州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華盛頓州檸檬法案》即華盛頓州根據本州的情況針對汽車“三包”及相關責任問題進行的立法。從條文內容上看,《華盛頓州檸檬法案》對于生產者義務的設置基本沿襲了美國聯(lián)邦立法的體例與規(guī)定,并在其基礎上做出了某些方面的完善與健全,以更好地促進糾紛的解決與當事人權利的保護。其中較為突出的是,該法案明確規(guī)定,對于更換、退貨的汽車,生產者不僅負有免費退換該汽車的義務,并且對于退換過程中產生的稅費、牌照登記費以及任何由退換引起的費用均應承擔相應責任,從而解決了上述費用的分擔問題,避免了糾紛的產生。另外,《華盛頓州檸檬法案》還規(guī)定當汽車出現(xiàn)退貨情況時,在生產者支付完汽車價款以及由于汽車退貨所引起的相關費用之后,消費者也應為其對于汽車的使用向生產者支付一定的補償款。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汽車銷售中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從法理的角度出發(fā),雙方當事人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既對自己的過錯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又為實現(xiàn)的權利付出了相應的對價,很好地踐行了權利義務的對等原則。
在汽車產業(yè)比較發(fā)達的日本和歐洲各國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和管理體制[1]。其中歐盟所采用的方式與其他汽車產業(yè)發(fā)達國家的均不相同,其采用產品安全立法的新途徑,即一般地規(guī)定產品必須滿足的基本安全要求及其實施措施,輔之以針對某些或某類產品具體地確定技術條件和技術標準[2],以完善產品安全管理。英國也同歐盟一樣[3],以《一般產品安全法》為基準,加上相關組織出具的相應規(guī)格汽車的技術條件和技術標準,規(guī)定生產者對于不同型號汽車的相關責任,并通過行業(yè)協(xié)會的方式對于汽車“三包”問題中的糾紛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如果行業(yè)協(xié)會無法妥善處理糾紛,也將由相應的消費者代表代消費者向責任人提起訴訟,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
2005年英國《一般產品安全法》第二章第七條對生產者責任做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生產者就產品的合理使用可能造成的一切風險向消費者進行披露,未經披露而造成消費者損失的,生產者將承擔全部責任。同時,生產者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與產品相關的服務,例如,簡單的維修與保養(yǎng)、通知、召回等等。相比美國法,英國由于強大的行業(yè)協(xié)會的存在,其法律制度大多以基礎性的規(guī)定為主,具體案件糾紛的解決由行業(yè)協(xié)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處理。這種處理方式看似有比較強的人為性以及不穩(wěn)定性存在,但由于監(jiān)督、行業(yè)評價、保險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上百年的磨合修正,其已經成為相對完善的體系,并得以穩(wěn)定高效的運行。
二我國汽車“三包”制度中生產者義務條款之不足
我國新的汽車“三包”制度第三章生產者義務中第九條對生產者的信息披露義務進行了規(guī)定。根據該條款,生產者有義務就汽車產品三包有關信息向質檢總局備案,并在信息發(fā)生變化時及時更新備案。較之英美法直接向消費者進行信息披露的規(guī)定,我國僅向質檢總局備案的規(guī)定存在明顯不足。首先,備案制度不利于消費者了解汽車產品信息。備案制度免除了生產者直接進行信息披露的義務,為消費者獲取相關信息設置了障礙。同時備案制度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盡管法律規(guī)定生產者在信息發(fā)生變化時及時更新備案,但對于“及時”并未做嚴格限制,相比直接信息披露,顯然生產者義務有所缺失。其次,列舉式的表述方式不利于消費者權利的保護。新的汽車“三包”制度第九條列舉了八項應當向質檢總局備案的信息,雖然該八項基本涵蓋了現(xiàn)行汽車使用及“三包”所需的一般信息,但法律的制定必將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列舉的方式顯然對于以后發(fā)生的情況缺乏預見性。并且,個案特殊性的存在也使得基本的信息披露不能滿足妥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要求。因此,英美法中的概括式兜底性質的描述對于法律本身缺陷的彌補以及個案公平的維護顯然更為有利。
與英美法的規(guī)定不同,我國新的汽車“三包”制度不僅規(guī)定了生產者的義務,還規(guī)定了修理者的義務。通過對條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在英美法規(guī)定中生產者的部分義務在我國汽車“三包”制度中由修理者承擔,但對于生產者應當承擔的“上游”義務卻未做明確規(guī)定。例如,第四章第十五條規(guī)定修理者用于家用汽車產品修理的零部件應當是生產者提供或者認可的合格零部件,且其質量不低于家用汽車產品生產裝配線上的產品,但規(guī)定對于生產者應當向修理者提供該類產品的義務卻未做規(guī)定。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修理者有義務提供生產者提供或者認可的合格零部件,但生產者卻沒有義務提供或認可所謂合格零部件,進而造成了消費者權益受損時,責任歸屬不明晰的困境。另外新的汽車“三包”制度僅規(guī)定了何種情況下,消費者有權對其購買的汽車進行退換貨,但對于由此導致的由于生產者原因造成的相關連帶損失的賠償責任,未做明確規(guī)定,進而導致了消費者無故承擔損失的情況。
另外,新的汽車“三包”制度第十八條規(guī)定,在家用汽車產品包修期內,家用汽車產品出現(xiàn)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憑三包憑證由修理者免費修理(包括工時費和材料費)。此處的修理者根據法條上下文可以理解為與生產者簽訂合同為消費者提供“三包”期內的免費維修的修理者。因此實際承擔免費修理義務的對象為生產者,而非具體操作的修理者,修理者只是生產者的代理人而已。并且生產者和修理者之間的責任劃分并不清晰,在實踐中,一旦出現(xiàn)糾紛,難免出現(xiàn)相互推諉現(xiàn)象。
相比舊的汽車“三包”制度草案,新的汽車“三包”制度一大進步之處就在于增設了罰則條款,很好地推進了汽車“三包”制度的施行,為消費者權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從法律性質的角度來說,汽車銷售及汽車“三包”均應當定性為民商事行為,應當受民商事法律調整。而且作為商品,汽車并不同于煙草、酒類等國家嚴格控管的商品,屬于一般銷售商品的范疇,因此在汽車“三包”制度中完全以行政處罰的方式規(guī)定罰則,筆者認為略有偏頗。誠然,在汽車行業(yè)中,質檢機構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行使一定的行政處罰權有利于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在汽車“三包”的個案糾紛中遭受損失的是消費者一方,在生產者有違相關法律法規(guī)時消費者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及程度無疑都大大增加,因此在罰則中增加生產者對消費者所承擔的懲罰性賠償條款十分必要。顯然,行政處罰輔之以民事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定方式,既有利于質檢機構對于汽車行業(yè)“三包”問題的管理,亦有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三完善汽車“三包”制度中生產者義務條款的建議
從宏觀層面上說,汽車“三包”制度不應停留在行政法規(guī)的層面,進而陷入“裁判員”與“運動員”為同一主體的僵局。隨著具體制度的實施與應用,汽車“三包”制度在汽車行業(yè)這一經濟發(fā)展支柱產業(yè)中的影響必將愈來愈大,因此將其法律位階上升為由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可謂勢在必行。如此一來,無論是制度實施還是法律的權威性與穩(wěn)定性都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生產者義務具體制度方面,以概括性表述方式增加對于生產者直接向消費者進行信息披露的規(guī)定具有十分的必要性。當然在加以概括性的表述方式的同時,還應當賦予生產者對于其商業(yè)秘密信息維護的權利,以此保證消費者在正當行使自己知情權的同時,生產者的相關權利得以適當的保護。同時,應當在罰則條款中加入懲罰性損害賠償條款,從而達到既懲戒生產者又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效果。
司法途徑和行政制裁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最后屏障,但是要達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最好效果,相應的監(jiān)督預防管理機制的建立不可或缺。在監(jiān)督預防管理機制中,除了各地質檢機構作用的發(fā)揮,更要重視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以及消費者協(xié)會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作用。從這個層面上說,汽車“三包”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鑒英國的相關制度,雙管齊下,從行政機構和社會組織兩方面出發(f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首先,建立相應的事前預防機制,主要體現(xiàn)為對相應產品的抽查抽檢。對于消費者汽車使用情況的反饋及問卷調查,一方面切實調查汽車具體的消費情況,另一方面警示生產者,促進其相關義務的履行。這一方面的工作相對瑣碎且部分為溝通、協(xié)調工作,由社會組織承擔較為適當,既發(fā)揮了社會組織的作用,又減輕了政府機構的壓力。其次,建立二次監(jiān)督機制,對于已經違背法律的生產者除了行政處罰外,還應在日后的生產活動中加強監(jiān)督抽查,防止再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產生。另外,嚴格的監(jiān)督制度,會使得質量擔保成為一種很好的信號傳遞機制,進一步引導生產者提高質量、創(chuàng)新技術[4]。
由于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險種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類似汽車“三包”這一類消費者退換貨制度完全可以利用第三者責任險對消費者權益加以保護,即當出現(xiàn)消費者退換貨時,由保險公司首先與消費者接觸,在符合法律的情況下先代生產者向消費者支付相應價款,然后取得相應的代為求償權,再向生產者行使追索權。這種方式其實是汽車行業(yè)協(xié)會代理消費者維權的一種補充替代,由于我國目前行業(yè)協(xié)會影響力尚不足,而消費者與汽車生產者尤其是國外大型汽車生產者之間無論是能力還是信息都完全處于不對等的狀態(tài)。通過保險公司的介入,使糾紛當事人雙方基本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一方面有利于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從中受益,進一步推進汽車保險業(yè)的發(fā)展。相類似的實踐已經廣泛應用于船舶、航空器保險領域,例如,海上保險制度中的委付制度、代位求償制度等等。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會使得市場產生有效率的質量擔保以及售后的服務保障。那么如何促進生產者之間在汽車“三包”問題上產生良性競爭呢?從國外的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建立一個全面透明的信息公開平臺可以很好地促進生產者之間的良性競爭。通過信息公開平臺,消費者可以全面透徹地了解到各大汽車生產者在處理汽車“三包”問題上的態(tài)度及方式,進而為其在汽車品牌的選擇上提供參考。如此一來,如何處理汽車“三包”問題也就成了汽車生產者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之一,有背后利益的推動,各大汽車生產者對于汽車的質量以及相應的“三包”問題的解決自然有了更強的動力,使消費者權益得到更好保護的同時,也促進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新的汽車“三包”制度的出臺對于我國家用汽車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汽車銷售以及售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同時無論是生產者、銷售者還是修理者,對于消費者應盡的義務以及消費者行使權利的范圍及方式都通過新的汽車“三包”制度規(guī)定得以明確。但在新的汽車“三包”制度中,生產者義務一章相比英美日等汽車行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尚有待完善之處。日后,應通過進一步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相應的監(jiān)督預防機制以及保險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的跟進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強對于汽車“三包”糾紛中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從而有力地推動我國汽車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屈崇麗,褚江麗.談談與汽車“三包”規(guī)定立法有關的幾個問題[J].經濟與法,2003,(18).
[2]杜志華.歐盟通用產品安全法律制度初探[J].現(xiàn)代法學,2003,(6).
[3] Thierry Bourgoignie. European community consumer law and policy: From Rome to Amsterdam [J]. Consumer Law Journal, 1998,(9).
[4]徐春雷.我國產品三包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對策[J].商業(yè)時代,2008,(5).
Explor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Producers in Legal System of Auto “Three Guarantees”
GU Zuwei, ZHU Liang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China)
Key Words:legal system of auto“Three Guarantees”; manufacturer obliga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責任編校: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