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 毛遠明
?
釋《禮記》“彗卹”兼說“策彗、卹勿”
馬瑞1,2毛遠明3
(1.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西安 710062;2.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西安 710054;3.西南大學(xué)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400715)
“彗卹”出《禮記﹒曲禮上》,禮學(xué)各家解說紛歧,這牽涉經(jīng)學(xué)問題,值得辯正。而《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所收“策彗”、“卹勿”二詞條,立目、釋義、書證標(biāo)點都不可靠,可能是誤取舊注,未加辨析,《說文》的解讀可以提供參考。
《禮記》;彗;兼說;策慧;卹勿
《禮記·曲禮上》:“國中以策彗卹勿驅(qū),塵不出軌”。鄭玄注:“彗,竹帚,卹勿,搔摩也”。孔穎達疏:“取竹帚帶葉者為杖,形如掃帚,故云策彗。云卹勿者,以策微近馬體,不欲令疾也”[1]。
《漢語大詞典》卷8,1146頁又收列“策彗”詞條,解釋說:“策彗,以帶葉竹帚制作的馬鞭”?!稘h語大詞典》立目所依據(jù)的語料都來自《禮記·曲禮上》,其釋義都來源于舊注。鄭玄注原文太簡單,“策彗”的具體形制如何,“卹勿”何以有搔摩義,沒有具體說明,故都不大清楚??追f達作正義,為之疏解說:“策,馬杖。彗,竹帚也”?!叭雵获Y,故不用鞭策,但取竹帚帶葉者為杖,形如埽帚,故云策彗。云‘卹勿’者,以策微近馬體,不欲令疾也,但仆搔摩之時,其形狀卹勿然”[1]。
應(yīng)該說,《漢語大詞典》立目和釋義都是有依據(jù)的,但是其依據(jù)是否可信,處理是否恰當(dāng),解釋是否正確,則不能不辨。由于《漢語大詞典》在兩個條目中都只有《禮記》這條書證,因此對此條語料的解讀,便成了討論問題的焦點。要想尋求比較合理的解釋,首先要從禮經(jīng)原文的解讀開始。查檢歷代對《禮記》這段話的解釋,發(fā)現(xiàn)禮學(xué)各家在斷句、分詞、疏解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說法,分述如下:
據(jù)鄭玄注、孔穎達疏,“彗”,解釋為竹帚;“策彗”,解釋為用帶葉竹帚制成的策馬具,以代替馬鞭。“卹勿”,則解釋為搔摩?!稘h語大詞典》兩個詞條均直接全取其說。但細(xì)致分析,便會發(fā)現(xiàn),注疏對《禮記》原文的解釋,甚至句讀存在問題。
首先,“驅(qū)塵不出軌”,語義就不可通。驅(qū),鞭馬前進。馬可以驅(qū),而“塵”則不可驅(qū),很明顯,“驅(qū)塵”不辭?!抖Y記·曲禮上》前文有“入國不馳,入里必式”的禮節(jié)描寫。此處的“勿驅(qū)”,應(yīng)該就是上文的“不馳”,前后文意相關(guān)。用詞雖然不同,而實際彼此照應(yīng)。如果我們此說可信,句讀而言,“勿”字就應(yīng)該屬下句。這樣一來,自然便牽涉到對詞位的切分和詞義解釋的重新認(rèn)識。
其次,釋“策彗”為“竹帚帶葉者為杖,形如掃埽,故云策彗”,粗略一看,其詞義解釋,構(gòu)詞理據(jù)分析,似乎都能自圓其說,但細(xì)致分析,卻有不合情理之處。駕車本用馬鞭,進入國都之后,按照禮節(jié)要讓馬車慢行,沒有必要換成竹帚以馭馬。據(jù)個人所涉典籍,歷史上也沒有乘車入城,必須以帶葉竹帚為馬鞭的其它任何記載。而且進入國都,又到何處去摘取竹枝制成掃帚形的馬鞭呢?可見,既無必要,也無可能的事情,自然不會作為嚴(yán)肅的禮制來規(guī)定。釋“卹勿”為搔摩也,沒有任何證據(jù),既無典籍的其它用例,構(gòu)詞理據(jù)也懵然不可知。
朱熹《儀禮經(jīng)傳通解》卷十一說:“策彗,疑謂策之彗,若今時鞭末韋帶耳”[2]。
朱熹的解釋,冠以“疑”字,沒有說得十分肯定,而且表述也比較籠統(tǒng)?!板纭弊志唧w何解,“鞭末韋帶”的器具是什么形制,都沒有進一步說明。品味其意,可能是指鞭梢。因為彗星繞太陽運行,后曳長尾,似笤帚掃地,俗稱之為掃帚星。彗星之有尾,與馬箠之有尾相似,故稱馬鞭之箠為“策彗”?!俄嵏河瘛肪硎鳌安吆_”,并取朱熹之說,釋為“策篲之篲,若今鞭末韋帶”。
應(yīng)該說,朱熹的這個解釋比鄭、孔要高明一些。車入國都,不宜鞭馬疾驅(qū),只須用鞭梢摩挲馬身,使其緩行,以免揚起塵土,驚動市人。至于“卹勿”是什么意思,朱熹則沒有解釋,或許是同意鄭、孔之說。如果是這樣,“驅(qū)塵不出軌”,仍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則其分詞、斷句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熊朋來《經(jīng)說》卷六專列“卹勿”條,解釋說:“二字依注讀為‘捽沒’,方氏以‘卹勿驅(qū)’以為句。此處本言入國不馳,則以‘勿驅(qū)’為句,似有理。但策彗,以彗為竹帚,終未安。馬有策可也,若入國旋添竹帚,馬上何從得此?蓋用策如用彗,但掃摩之,而不加鞭,撫恤之而不必驅(qū)”①。
熊氏以“彗“為動詞,釋為掃摩之義。意思是說,車馬進入都城后,驅(qū)趕馬時,使用馬鞭要如同使用掃帚掃摩馬背一樣,不加鞭策,不使驅(qū)馳。這個解經(jīng)的思路應(yīng)該是不錯的。只是把“卹”解釋為撫恤,拘泥于文字,感覺仍有未安。
《禮記義疏》卷五引明姚舜牧《禮記疑問》:“彗,掃也。卹,恤也,彗掃而加存恤焉。勿急策以驅(qū)前”②。其說與熊朋來相同。
吳澄《禮記纂言》卷一下:“彗,帚也。此作虛字用,猶云掃也,非是取竹之帶葉,形如埽帚者,別為策彗以代常時所用之策也。‘卹’與‘恤’同音,依注讀為蘇沒切,猶云拂也。彗卹,謂埽拂之。或云如彗帚之卹拂也。‘卹’字,句絕;‘勿’,讀如字。驅(qū)謂以策策馬,令疾行也?!痱?qū)’二字為句。以策彗卹而勿驅(qū)者,言車行國中,宜徐不宜疾,但以馬策埽拂馬背,勿鞭棰之。兩轅中間相去之度為軌。馬行不疾,則車塵不遠,故不出軌也”③。
吳氏釋彗為帚,讀為動詞,義為掃。并重新斷句,以“彗卹”為一詞,是掃拂之義;以“勿驅(qū)”為句,義為不使馬驅(qū)馳奔跑。此說最近情理,應(yīng)該最合《禮記》原文之意。只是“卹”為什么有掃拂之義,卻沒有考證。
我們以為“彗卹”,當(dāng)即“彗捽”?!都崱]韻》:“卹,卹勿,摩也?;蜃鳌畳邸?。卹,音蘇骨切?!都崱芬浴皡r勿”為“摩”,明顯是受到舊注疏的影響,自然不可信。不過又指出“卹”或作“捽”,則可取。彗為掃拂之義,為常語,無需考證。捽有輕敲,觸摸之義,可以找到證據(jù)?!队衿な植俊罚骸皰郏瑩粢病?。《國語﹒晉語》:“戎、夏交捽”。韋昭注:“捽,交對”。交對,即互相對擊,對抗交鋒。在《禮記》中作為語素,同義并列,構(gòu)成“彗捽”,表示搔摩,摩挲,敲觸之義。將這個意義放入《禮記》原文,可謂語義順暢,合情合理。
需要說明,我們曾遍查語料,關(guān)于“策彗”、“卹勿”、“恤勿”以及“彗卹”、“彗恤”、“彗捽”等,除了查到對《禮記》原文有不同解釋的材料外,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任何用例,因此沒有辦法找到更多的證據(jù),只能在理性分析上作出以上說明。
要是我們的說法成立,那么《禮記·曲禮上》原文就應(yīng)該這樣標(biāo)點:
國中,以策彗卹,勿驅(qū),塵不出軌。
意思是說乘車進入都城,與野外趕車不同,不能鞭策,而只是用馬鞭掃拂、搔摩馬背,不使車馬疾驅(qū),以免塵土揚出車軌,驚擾民眾。用這種觀點審視鄭玄注和孔穎達疏,不難發(fā)現(xiàn)舊注疏的解說都有問題。而《漢語大詞典》據(jù)此所立“策彗、卹勿”兩個詞目,顯然就都靠不住了??疾炱涫д`的原因,應(yīng)該是過于相信鄭、孔舊注,而沒有辨析。由于語料釋讀有誤,于是導(dǎo)致將詞位錯誤切分,犯了破散詞語的毛病,切分出來的字符串并不成詞。同時,也沒有窮盡查檢經(jīng)學(xué)上曾經(jīng)有過的相關(guān)其他說解,自然也就不能吸收其他各禮學(xué)家的意見。
有鑒于此,我們認(rèn)為《漢語大詞典》這兩個詞目都應(yīng)該取消。同時可以另立“彗卹”一詞,解釋為“同‘彗捽’。搔摩,敲觸”,并用《禮記·曲禮上》為其書證。
《漢語大字典》卷一,315頁“卹”字條,專為“卹勿”立音項(二):“卹勿,搔摩狀。《集韻·沒韻》:‘卹,卹勿,摩也。或作捽?!抖Y記·曲禮上》:‘國中以策彗卹勿驅(qū)塵不出軌。’孔穎達疏:‘云卹勿者,以策微近馬體,不欲令疾也,但仆搔摩之時其形狀卹乎然’”。卷三,1904頁“捽”字條,也專立音項(三):“捽勿,同‘卹勿’。搔摩狀。《集韻·沒韻》‘卹,卹勿,摩也?;蜃鲯邸?。由于所據(jù)舊注不可靠,我們認(rèn)為應(yīng)該刪除。
如果以上意見可信,那么,我們所討論的問題,就不僅僅有益于辭書的編纂和修訂,更重要的是對于正確釋讀《禮記》經(jīng)文有參考價值,實有益于經(jīng)學(xué),亦有益于文獻整理。而文本釋讀正確了,對于古代制度的理解,對于文化史的研究,也就有更為科學(xué)的參考價值。
我國語文辭書編纂的傳統(tǒng)重視繼承,后代的辭書多抄錄前代的訓(xùn)詁材料,強調(diào)出處,重視成說,特別是重視大家、名家之說,這無疑是好的。但是如果疏于具體考證,缺乏對具體語料的深入分析論證,研究之力不足,又不能不說是一種缺陷。正是由于漢語語料繁多,情況復(fù)雜,基礎(chǔ)研究不夠,詞目的建立、字詞的注音、詞義的解釋、書證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亟待大家共同努力來完善。
至于《禮記》的各種標(biāo)點整理本,似乎也沒有用力去處理這個問題。如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禮記正義》標(biāo)點本[3],對經(jīng)文標(biāo)點為“國中以策彗卹勿驅(qū),塵不出軌”。將“國中以策彗卹勿驅(qū)”作一句讀,似乎已經(jīng)覺察到此句的費解,但并沒有駐足研究,而是籠統(tǒng)處理,算是一種審慎的作風(fēng)吧,不過這并不利于對經(jīng)文的理解。至于對鄭注,則標(biāo)點為“入國不馳。彗,竹彗。卹勿,搔摩也”。對孔疏,標(biāo)點為“入國不馳,故不用鞭策,但取竹帚帶葉者為杖,形如埽帚,故云策彗。云‘卹勿‘者,以策微近馬體,不欲令疾也,但仆搔摩之時,其形狀卹勿然”。均以“卹勿”斷句,殆不可取。
以上通過對“彗卹”的解釋,以及對“策彗、卹勿”的批評意見,是希望對《禮記》的經(jīng)注有更合理的理解,對辭書的編纂提供更準(zhǔn)確、更合理的書證。當(dāng)否,敬請專家賜教。
① 參看《文淵閣四庫全書》0184冊,(元)熊朋來,經(jīng)說(卷六) 。
② 參看《文淵閣四庫全書》124冊,乾隆欽定,禮記義疏(卷4-5)。
③ 參看《文淵閣四庫全書》0121冊,(元)吳澄,禮記纂言(卷一) 。
[1] (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2:71.
[2] (宋)朱熹.儀禮經(jīng)傳通解[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229.
[3] 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標(biāo)點本)[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100.
Explanations about “Huixu” of the Book of Rites and “Cehui,Xuwu”
MA RUI, MAO YUANMING
“Huixu” comes from the first chapter of Liji Quli and the commentaries on it differ greatly. This involves confucian classics problems and needs to be identified and corrected. Because the old version was mistaken and not discriminated, item-establishment, interpretation and punctuations of documented evidence of “Cehui and “Xuwu” in Hanyu da zidian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ere all suspect. explanation in Shuowen may provide reference.
the Book of Rites Huixu word segmentation explanatory
K892.9
A
1008-472X(2015)05-0091-04
2015-04-11
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關(guān)中新出石刻整理研究”(編號12H050);中國博士后科學(xué)基金會第52 批資助項目(編號2013M53200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秦漢六朝字形全譜”(編號13&zd131)成果之一。
馬 瑞(1974-),女,河南洛陽人,博士,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與古籍整理研究;
毛遠明(1949-),男,四川簡陽人,西南大學(xué)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古漢語詞匯、碑刻語言文字、古籍整理研究。
本文推薦專家:
王輝,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古文字與先秦歷史文化。
黨懷興,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字學(xué)、經(jīng)學(xué)、古典文獻學(xu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