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久海
(天津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天津 300250)
從古畫論到《園冶》看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理論的內(nèi)涵
韓久海
(天津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天津 300250)
“山水以形媚道”作為抽象目的而指導(dǎo)中國園林建設(shè),其現(xiàn)實目的便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格調(diào)無拘無束、自然天成正在于求“逸”。從而可知古畫論對于認識和研究《園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六法與山水畫論如同《園冶》造園之“腹稿”時刻影響和導(dǎo)引著中國園林建造的思維模式。我們從中國古畫論的角度對《園冶》這部造園奇書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和傳統(tǒng)思想內(nèi)涵上的溯源,也為解讀《園冶》提供的一種思路和方法,資以借鑒。
園冶;古畫論;園林;六法;媚道;因借體宜;宛自天開;天然圖畫
《園冶》成書于崇禎四年,即公元1631年,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善、全面的論述園林建筑藝術(shù)的著作,內(nèi)容涉及相地、立基、屋宇、裝折、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等篇章,以園說和興造兩大部分組成。作者計成作為明代中國傳統(tǒng)文人,在書中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園林建造中的深刻影響?!秷@冶》最大的特點是將園林藝術(shù)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相契合,如《園冶·屋宇》中提到“境仿瀛壺,天然圖畫,意盡林泉之癖,樂余園圃之間”。我們正是從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角度對《園冶》造園思想內(nèi)涵進行對照性的闡釋,利用中國古畫論中的一些核心理念作為解讀和研究《園冶》造園理論和方法的一種途徑。
中國自古詩、書、畫三位一體,三者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和代表,置于高位。其中繪畫作為一種直觀明確的視覺藝術(shù)傳達方式,在古代文化中占有神圣地位,《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南面以朝諸侯之幽焉??鬃优腔捕?,謂從者曰:此周之所以勝也。夫明鏡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至?xí)x代陸機更以“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將繪畫提升到與“言”并駕齊驅(qū)的高尚位置。所以繪畫成為歷代文人宣義明志的重要手段,與詩書共同夠成古代知識分子所必予修精的文化素養(yǎng)。
孔子早在《論語》指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將山水比喻人性品格。以后歷代文人更是將追求山水之境作為個人進退仕隱中個人思想文化情結(jié)的重要表現(xiàn)內(nèi)容。如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所以,山水畫作為比德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成為繪畫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宗炳進一步提升山水畫地位,言:“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蚴ト艘陨穹ǖ蕾t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p>
另一方面,孔子提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薄百t者辟世,其次辟地?!北磉_出道不行、志不得則歸隱山林、獨善其身的意向,也給后世諸多文人借以游于山水、遁于自然修養(yǎng)心靈提供了思想基礎(chǔ),而山林逸趣也成為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計成居于明末亂世,闖王自西北起,滿清于東北寇。明政紀渙散,朝綱腐敗,大賢居下,時世動蕩。社會上文人志士無論得知與否,多有歸隱之心,所以造園業(yè)發(fā)展極快,園林成為當(dāng)時文人士大夫階層得以寄托林泉之志的重要居所。
由此可見,《園冶》的思想源頭直接可以追溯至中國繪畫理論中山水畫論的思想內(nèi)涵,傳統(tǒng)知識分子認為,天地大道可在筆墨繪畫中得以彰顯,所以“山水以形媚道”;但道不行時,則以畫入境,宣“道”其中。而園林建設(shè)則是畫之成實,正是將繪畫作品從二維空間延展為三維空間的過程,用以達成“天然圖畫”。那么,“山水以形媚道”便是園林藝術(shù)中必然遵循的思想內(nèi)核和追求的終極目標。這在《園冶》雖未明言,但在字里行間中常有抒懷,如“遠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結(jié)茅竹里,濬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千尋之聳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剎宇隱環(huán)窗,彷佛片圖小李;巖巒堆劈石,參差半壁大癡”正含造園林仿山水之形,以媚于道。
那么,園林作為成道隱遁之明鏡,并不能盡收天下美景,如繪畫作品一樣,只能是以一個微縮的環(huán)境加以詮釋。這樣取舍之間,就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園林風(fēng)格和景色。從而要求建造者獨具慧眼,能夠因地制宜的建造園林,以達別致雅觀。其意境更是主造者個人意趣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所以《園冶》開篇便提出了:“三分匠七分主人”的概念,從而深入指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睂⒔ㄔ靾@林的主造者而非業(yè)主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園冶》于《興造論》中提出一個核心思想,即“巧于因借,精在體宜?!迸c謝赫六法論中“經(jīng)營位置”甚為相宜。六法論作為謝赫評價中國繪畫的基本模型,成為中國古畫論一個重要的綱目,深入中國古代繪畫的精神文化骨髓。至唐代張彥遠提出“至于經(jīng)營位置,則畫之總要”,這一理念對于園林設(shè)計和建設(shè)尤為重要。計成解釋“因借體宜”:“因者:隨基勢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zhuǎn),斯謂:‘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耳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疃.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根據(jù)地勢高下、地形端方來安排布置園林景物,美景源于巧得取舍之間。這正是繪畫中的“經(jīng)營”之道,而所安排的景物的“合宜得體”也正在于經(jīng)營合理之“位置”。
至于“因借”之法在《園冶·借景》篇中有所論述,而其中直接引用了畫論中一個主要思想,即“意在筆先”。其中“意”乃“立意”,謝赫提出六法并沒有涉及立意問題,后由張彥遠提出,并確立其重要地位。在他看來作為章法的“經(jīng)營位置”,如何得體全憑對“立意”的準確把握。所以,書畫作者一般先醞釀“腹稿”,再“經(jīng)營位置”于畫紙之上,形成繪畫作品。這一過程后人總結(jié)為“意在筆先”,如唐代王維《山水論》言:“凡畫山水,意在筆先?!薄⑶宕u一桂《小山畫譜》:“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然后下筆,則疾而有勢,增不得一筆,亦少不得一筆?!薄督杈啊纷鳛椤秷@冶》通篇最后一個單元與開篇的“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相呼應(yīng),是對以“因借得體”這一“經(jīng)營位置”之法的具體論述。作為繪畫理論中的“意在筆先”則是“借景”得“體宜”的基礎(chǔ)和先決條件。這里計成深諳中國傳統(tǒng)畫論中的精髓,利用了古畫論的思想來指導(dǎo)園林建設(shè)之道。
“經(jīng)營位置”作為造園建設(shè)的主要工作,通過“因借體宜”來“經(jīng)營位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前面提到的“境仿瀛壺,天然圖畫”,達到如畫境界,在《園冶》中多處提到達成繪畫作品的意境,如“籍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薄ⅰ邦D開塵外想,擬入畫中行?!倍@種如畫境界需具備巧奪天工的天然之氣,才能迎合隱居者道法自然的意趣。計成在《園冶》中指出另一核心思想,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正如謝赫六法論中分主有次,“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作為園林建造完成后所達到的最終效果,成為園林設(shè)計的重中之重。何以達到“宛自天開”呢?古畫論中“應(yīng)物象形”可借以作為其前提?!皯?yīng)物象形”位居六法之三,陸機所言:“存形莫善于畫”,《淮南子》有言“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顧愷之后來提出繪畫要“以形寫神”并提倡“形神兼?zhèn)洹?。這其中,對“形”的把握是中國繪畫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所以,在繪畫當(dāng)中,畫家應(yīng)該根據(jù)實物的客觀形貌來繪畫作為基礎(chǔ),才能游刃有余,達到傳神的目的。
所以,“應(yīng)物象形”在造園活動中,也非常重要,所謂園林的“宛自天開”其關(guān)鍵所在首當(dāng)其沖便是塑之以形。而在形似于何物的問題上,這里并不是說狹隘的與名山名池面貌相仿,園林作為一門人造物的學(xué)問其精髓在于“造”景,其含義有二:一方面是順應(yīng)地理,順地勢而建,因地而制宜;同時從地勢而“形”。如《相地》開篇提到:“如方如圓,似偏似曲,如長灣而環(huán)壁,似偏闊以鋪云?!绷硪环矫?,凡擬造景物,需形貌與人經(jīng)驗相投,催人聯(lián)想,已達到觸景生情的目的。如《掇山》篇中的《書房山》提到:“書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間想?!薄冻厣健分兴疲骸熬退c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洞穴潛藏,穿巖徑水;峰巒飄渺,漏月招云。”所以,在園林設(shè)計中通過“應(yīng)物象形”已達到“宛自天開”的目的,正是園林這一人造之“山水”以其獨特之“形”來“媚道”,得“媚”于大道的一種外在情景便是“宛自天開”。至此可知“宛自天開”作為造園活動的一種造“形”結(jié)果便是園林建筑通過其“宛自天開”之“形”來寫“神”。
而園林之“神”又如何理解呢?這里不妨來看看中國古畫論中的“氣韻”,首先來說“氣”,《說文解字》云:“氣,云氣也。按,云者,地面之氣,濕熱之氣升而為雨,其色白,干熱之氣,散而為風(fēng),其色黑?!眲t“氣”之特點在于彌散不形。再來看“神”,《淮南子》云“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說文解字》提到“制”為“裁”意。如《漢書·叔孫通傳》:“通儒服,漢上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薄蹲髠鳌ざü拍辍罚骸皶憥径仑傊啤!?這就是說,氣為生命之填充,而神為生命之裁度,生命以氣填充,則對生命制裁度也是對“氣”的裁制,所以有“神氣”之說,就是神之以氣。
再來看“韻”,宋代徐鉉校定《說文解字》時加入此字,曰:“韻,和也。從音,員聲。裴光遠云:古與均同,未知其審。”意為和諧之聲,漢蔡邕《琴賦》:“繁弦既抑,雅韻復(fù)揚。”后引申為風(fēng)雅,如《世說新語·言語》中有言:“或言道人(支道林)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氣神駿。”這里“韻”做形容詞,由此可知,所謂“氣韻”是對“氣”這一無形彌散之物以“韻”來限定,這種限定作用與“神”對氣的裁度相合。也就是說,“氣韻”便是“神”的表現(xiàn),所謂“氣韻生動”,則為“生動”之“神”。所以六法中的“氣韻生動”正是園林藝術(shù)中“宛自天開”在“神”上所要達到的效果。所謂“形神兼?zhèn)洹保骸巴鹱蕴扉_”為得“形”,而“氣韻生動”則為得“神”,以“宛自天開”之“形”來寫“氣韻生動”之神。
最后來看看何為“生動”?其實園林藝術(shù)中所求的置身事外、隱遁山林,正是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意境。如《園冶》在論述《城市地》中所言“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虛蕉影玲瓏,巖曲松根盤礴。足徵市隱,猶勝巢居,能為鬧處尋幽,胡舍近方圖遠;得閑即詣,隨興攜游。”正如宗炳所言的“圣賢映于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fù)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游覽山川水湖為的便是脫離世事喧囂,身心松弛,舒暢以“神”,則“氣韻”的“生動”則在于“神”之“暢”快。那么園林建設(shè)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中國畫論中提到的“逸”,《說文解字》云:“逸,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北疽鉃椤疤印保笠隇椤半[逸”之意,如《漢書·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焙笥蟹趴v之意,《尚節(jié)·大禹謨》:“罔游于逸,罔淫于樂。”,繪畫中有“逸”品之說,由張懷瑾最先提出:“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后有宋代黃休復(fù)將其提為畫品之首,這種“不拘常法”閑情逸致的品格也正相映于園林使用之目的,正如計成所云:“構(gòu)園無格”,所以園林之“生動”在于一個“逸”字。
我們從畫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山水以形媚道”作為抽象目的而指導(dǎo)中國園林建設(shè),其現(xiàn)實目的便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格調(diào)無拘無束、自然天成正在于求“逸”。從而可知古畫論對于認識和研究《園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六法與山水畫論如同《園冶》造園之“腹稿”時刻影響和導(dǎo)引著中國園林建造的思維模式。我們從中國古畫論的角度對《園冶》這部造園奇書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和傳統(tǒng)思想內(nèi)涵上的溯源,也為解讀《園冶》提供的一種思路和方法,資以借鑒。
[1][明]計成著《園冶詮釋》張家驥注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
[2][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 [宋]郭熙、郭思《林泉高敏集·山水訓(xùn)》[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9.
A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and Yuan Ye
HAN Jiu-hai
(TianjinCity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250)
“l(fā)andscape reflects the morality by form”. As an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rule guid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its real purpose is to realize the effect of “painted by human, but looks like natural”, because its style is free and it just wants to pursue “nature”. Thus we can know that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has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gni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book Yuan Ye. Just like the “mental draft” in Yuan Ye, the theory of six methods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lways influences and leads the 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book Yuan Ye from the angle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nd did a re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in this book. It also provided a reference view of understanding this book.
Yuan Ye; the theory of ancient painting; landscape; six methods; reflect the morality; appropriate as the original body; look like natural; natural painting
2015-01-15
韓久海(1982-),天津人,天津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人文與藝術(shù)設(shè)計系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設(shè)計藝術(shù)學(xué)理論教學(xué)及電腦美術(shù)和動畫教學(xué)與研究工作。
TU986.1
A
1673-582X(2015)03-00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