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承軍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南京 210097)
談談《京報》“賀歲版”
錢承軍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南京 210097)
從1923年開始,《京報》進入鼎盛期后,在版面的處理方法上發(fā)生了一些革新性變化,其中,改革“賀歲版”即是一項重要舉措,且意義不凡,影響深遠。本文從“賀歲版”的開辟、跨年度用頭版、恪守本位突出、載錄《京報》同人及社會關系詳情幾個角度研究報刊史上的這一特殊現(xiàn)象。最后,介紹《京報》“賀歲版”與“京報同人”吳鼎相關的信息。
京報 “賀歲版”“京報同人” 邵飄萍 吳鼎
上世紀20年代,時值中國報業(yè)蓬勃興起,每年恭逢新年來臨之際,各家報紙一般均會留出一定版面,登出諸如“歲首辭”短文或本報及社會各界的“恭祝新年”、“恭賀新喜”之類的賀歲詞,以增節(jié)慶氣氛并示對讀者尊重之意。對此慣例,《京報》在創(chuàng)辦之初及其后較長時段內(nèi)無異業(yè)內(nèi)同行,然而進入鼎盛期后,卻在具體處理的方式方法上發(fā)生了重大革新性變化,且意義不凡,影響深遠。由于年代過久,后人對這一《京報》史上的特殊現(xiàn)象從未給予關注和研究,故本文試以此為議題談談幾點看法。
《京報》于1918年10月創(chuàng)刊,1919年8月被北洋軍閥政府查封停刊,1920年9月“復活”,如同駛?cè)肟燔嚨赖牧熊?,僅用短短兩三年時間便發(fā)展成為北京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一張大報,乃至在全國也頗具一定影響力。這一時期,《京報》不僅在編輯采訪、寫作內(nèi)容、經(jīng)營管理等諸多方面有矚目建樹,而且在標題、版面和欄目上敢于打破常規(guī),力求推陳出新。其中,開辟“賀歲版”即為一項強有力的措施。
《京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一直將頭版設為廣告版,每逢新年第一天,該版都會穿插刊登一些慶賀新年的內(nèi)容,但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內(nèi)容仍以廣告為主,這一與其他大報相似的慣常做法截止到1923年底,發(fā)生了令廣大讀者耳目一新的重大變化。
1923年12 月31日,《京報》頭版特辟二分之一(上半部)的版面篇幅專門用來慶賀新年,尤在安排與設計上頗為獨具匠心。首先,由社長邵飄萍以個人名義在醒目位置親筆大字手書新年賀詞:“恭祝各界新年進步,恕不另柬,邵振青拜”①注:“振青”為邵飄萍的字。;其次,以京報社和編譯社(實為《京報》兩塊招牌一套班子)的單位名義并列緊隨邵之后,亦用大字手書體分別致新年賀詞:“恭賀新喜,京報社同人”②“同人”指情趣相投、志同道合之友?!巴宿k報”,意即私人以自愿的形式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辦報刊。、“恭祝新年進步,新聞編譯社同人”。接著,用小號印刷字體刊出以個人名義“恭賀新年”并“鞠躬”者共22人;以單位名義“恭賀新喜”并“敬賀”者計10家。第二天,也即1924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京報》頭版上半部刊載的內(nèi)容與前一天完全相同。
如果說,《京報》在這一年辭舊迎新、慶賀新年的二日內(nèi)用半個頭版刊載賀新年內(nèi)容的舉措尚不能稱作“改版”,那么再看看此后兩年的1925年新年和1926年新年的《京報》頭版便一目了然,該報不僅采用同樣方法在歲末歲首二日的頭版上刊出賀新年內(nèi)容,而且占用了整整一個版面,從而使得平日的廣告版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賀歲版”。這一獨樹一幟的做法,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報界別無二家,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究其原委,則與當年由社會開放力度加大而造成的中國報業(yè)民間化趨勢有關。相對于之前官方或半官方③官方報紙如《邸抄》,由中央政府統(tǒng)一發(fā)行,是朝廷傳知朝政和臣僚知曉朝廷動態(tài)、政情的重要媒介。半官方報紙如清朝在北京出版的《京報》,從政府專設機構(gòu)中謄抄官方擬向公眾傳遞的資訊。以及洋人所辦的報紙,民間報紙的經(jīng)營和編輯方針多由該報的社長、經(jīng)理和主筆制定掌控,由此帶來的變化不僅是新聞的時效性、準確性得以提高,而且在欄目設置、版面編排、社論或論壇等方面都出現(xiàn)了一些新面貌。由此,《京報》“賀歲版”應視為這一大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個典范。
前已敘,從刊登各種“恭賀新年”信息的時間節(jié)點上看,其他大報均在新年首日,而《京報》卻打破常規(guī),在舊年歲末這一天提前刊登賀歲內(nèi)容,其創(chuàng)意旨在提醒和增添“辭舊迎新”的喜慶氛圍;而第二天的新年首日繼續(xù)刊登同樣內(nèi)容,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恭賀新年”了,個中奧妙讓讀者眼前一亮,心領神會,也令內(nèi)行暗自欽佩。更重要的是,《京報》跨年度賀歲,雖然只比其他報紙?zhí)崆安⒍喑鲆惶鞎r間,卻充分體現(xiàn)出它對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尊重。眾所周知,報館是要靠廣告來賺錢的,少登一條廣告絕非小事一樁,而《京報》在連續(xù)兩天的頭版上少登或完全不登廣告則是什么概念?經(jīng)濟上損失幾多?明眼人不會不清楚這一點。那么其它大報對于一年一次的新年賀歲又是如何具體安排版次和版面的呢?且以當年赫赫有名的天津大報《大公報》為例參照,1925年1月1日,該報只是在第三版上刊登了一篇題為《新歲之希望》的論評,另有寥寥數(shù)條單位和個人的賀歲詞,兩者相加所占版面僅為五分之二,其余大部分版面則為廣告、啟事和專電等內(nèi)容占用。再以同日出版的上?!渡陥蟆窞槔?,雖然該報在第一版以較多篇幅刊登了賀歲內(nèi)容,但還是有一些廣告、通告和啟事參雜其中,故根本不能將其視為“賀歲版”。
各大報對于新年賀歲在時間節(jié)點和版次版面上相似或不同的處置方法,反映出它們在對待這一問題上的重視程度、經(jīng)濟考量和戰(zhàn)略眼光諸方面的差別。相對而言,《京報》的辦報理念顯得更先進,眼光更長遠,為了贏得讀者的尊重和信任,它不計較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風物長宜放遠量,始終將心系讀者、與民同樂置于首位考慮,何況讀者的信任度與報紙銷量是成正比的,此為《京報》的高人一籌之處。細節(jié)決定成敗,《京報》之所以能在復刊三五年后便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銷售量達到6千份,并自籌資金蓋起了京城唯一的新報館樓房,原因固然多方面,但我們從上述做法中卻不難窺見一斑。
本位突出,也即以“我”為主,這是《京報》“賀歲版”看上去相當顯眼的亮點,此處之“我”是個復數(shù)概念,一指京報社社長邵飄萍,二指京報社同人。從1923年底至1926年初,邵飄萍以個人名義在《京報》頭版頭條上先后6次“恭祝各界新年進步”,首次時間為1923年12月31日,其余5次依次為: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1926年1月1日。反觀同時期國內(nèi)各大報紙,報社負責人在新年之際以個人名義參與他報賀歲似不鮮見,但將自己的大名赫然登在本報上賀歲實則罕見,更不用說是放在頭版頭條引人注目的位置上了。
上述反差如此之大,固然與邵飄萍本人豪放張揚的個性,一貫特立獨行的風格有關,同時,“因為當時國內(nèi)各家報紙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黨派報紙,民間獨立的報紙不是沒有,但鮮有影響”[1],而《京報》則是一張真正獨立的民間大報,作為一報社長的邵飄萍,可謂“為民兼為國,無黨又無私”[2],無需聽人指揮或瞧人眼色行事。相比之下,若仍以1925年1月1日《大公報》第3版為例,上登參與賀歲的單位及個人,排在最前面的是駐軍天津的奉系軍閥將領郭松齡及少帥張學良,排在最后的才是大公報同人,個中緣由不言而喻。
至于如何突出第二個“我”,《京報》用整個頭版篇幅刊登新年賀歲內(nèi)容是在1925年新年和1926年新年這兩年,但相較于1924年新年頭版,邵飄萍及京報同人雖仍以手書體大字并列其上,但“京報社編譯社同人鞠躬”卻位于“邵振青鞠躬”之前,可見《京報》這一小變動更加突出了本報同人這個“大我”,此其一。再看隨后用小號印刷體刊出的個人賀歲名單,據(jù)筆者統(tǒng)計,1924年為22人,其中京報社同人11人;1925年為35人,其中京報社同人15人;1926年為35人,其中京報社同人12人。從以上數(shù)據(jù)中不難析出:加上邵飄萍本人及因囿于版面而未登報的少數(shù)報社同人,那幾年京報館工作人員的人數(shù)約保持在15人左右。進而言之,京報社同人基本都登上了“賀歲版”,這種在當年各大報中獨一無二的做法,用當下話語詮釋,即彰顯了《京報》非常重視團隊力量和關心群眾的一種管理理念,此其二。
4.1 披露京報社同人組成情況
根據(jù)筆者所掌握的材料并進行仔細查核,1924年登上“賀歲版”的11位京報社同人是:湯修慧(邵飄萍夫人)、吳定九(《京報》創(chuàng)辦人之一,報社經(jīng)理)、王小隱(《京報》重要撰稿人)、姚鈞民(編輯)、馬秉乾(編輯)、王懿年(記者)、許邦璋(記者)、童蒙正(經(jīng)濟版編輯)、朱鳴鳳(編輯)、徐凌霄(《京報》特約編輯,副刊主筆)、唐林(經(jīng)濟版編輯)。
1925 年登上“賀歲版”的15位京報社同人是:湯修慧、吳定九、王小隱、凌霄漢閣主(徐凌霄)、姚鈞民、邵新昌(編輯、總務)、王生瑄(編輯)、馬秉乾、唐林、沈江(記者)、孫伏園(《京報副刊》主編)、邵逸軒(美術版編輯)、許邦璋、邢墨卿(《京報副刊》編輯)、鄭壽銘(記者)。
1926 年登上“賀歲版”的12位京報社同人是:湯修慧、吳定九、邵新昌、馬秉乾、孫伏園、吳平濤、王生瑄、張漢徽(記者)、徐彬彬(徐凌霄)、沈江、朱鳴鳳、許邦璋。
從名單上人員的排列順序和出現(xiàn)頻次可以看出,湯修慧和吳定九二人的名字位置靠前,出現(xiàn)頻次高,他們是京報館內(nèi)僅次于邵飄萍的角色,這也與當時實際情況相符。
4.2 反映《京報》社會關系情況
從目前已掌握材料劃分,包括京報社同人在內(nèi)的參與賀歲人員的身份來源及與《京報》之關系,大致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一為京報社主要負責人的親屬、同鄉(xiāng)、同學、友人。社長邵飄萍方面有:夫人湯修慧、湯念曾(湯家親戚)、堂弟邵新昌、堂侄邵逸軒、施履本(日本東京法政學校校友,曾任北洋政府外交部主任秘書)、邢端(日本東京政法學校同學,曾任北洋政府工商司司長)、汪厥明(浙江金華同鄉(xiāng),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經(jīng)理吳定九方面有:岳父楊若、弟弟吳平濤、妻弟楊光暄,另有戴藹廬(南洋中學同學,《銀行周報》主筆)、袁英辛(英瑞煉乳公司經(jīng)理,長女吳大年干爹)、戴兆鑒(南洋中學同學,浙江商界知名人士)、瘳世經(jīng)(江蘇嘉定同鄉(xiāng),曾任奉天檢察廳長和駐朝鮮外交官)、瘳世綸(江蘇嘉定同鄉(xiāng),曾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工藝局局長)。
二為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教育界有:林眾可(法學教授、學者)、石學萬(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北京教職員聯(lián)合會代表)、陳顧遠(北京大學政治學系教師,上?!睹駠請蟆纷迦耍⑸蚣媸浚ㄉ蛞?,北平大學教授,語言文字學家)、沈步洲(北大預科學長,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長)、孫柳溪(北京醫(yī)科大學校長,耳鼻咽喉科專家)、顧名(平民大學教師,戲劇評論家)。報業(yè)同行有:王伯衡(《申報》名記者)、龔玨(《京報副刊》撰稿人)。金融界有:鄧文藻(北京匯豐銀行經(jīng)理)、李遠欽(大陸銀行會計主任)。戲劇界有:馬連良(京劇名伶)、韓世昌(昆曲名伶)、劉步堂(戲劇評論家)、吳象乾(京劇名票友)。
其他方面有:馬志振(法學界人士,《京報副刊》撰稿人)、呂咸(財政界人士)、秦曾鋮(山西建昌煤礦公司工程師)、林椿年(德國柏林大學醫(yī)學博士,椿年醫(yī)院院長)譚孔新(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科畢業(yè)生,可能時在京報社實習)、陳迪修(上海中華學藝社成員)。
需加說明的是,以上兩種分法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晰,因為第一類中不少人也是各方知名人士;第二類中一些人,如韓世昌和馬連良則是邵、吳的共同朋友。又因年代久遠,目前尚無法將“賀歲版”名單上每個人與《京報》的淵源關系完全梳理清楚,錯漏之處在所難免。
除賀歲個人,參與賀歲的單位共計38家,其中銀行12家: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中孚銀行、銀行公會、中華匯業(yè)銀行、北京商業(yè)銀行、北京華威銀行、鹽業(yè)銀行、察哈爾興業(yè)銀行、聚興城銀行。書刊出版機構(gòu)5家: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世界書局、北京銀行月刊社、戊辰雜志社。醫(yī)院和藥店6家:博愛醫(yī)院、山本醫(yī)院、慈育獸醫(yī)院、寰西醫(yī)院、椿年醫(yī)院、華安藥房。企業(yè)9家:佳麗鞋莊、南洋公司兄弟煙草公司、協(xié)和煙公司、正昌煙公司、北京電車公司、精益眼鏡公司、中央飯店、英商煉乳公司、通易信托公司。學校2所: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北平大學醫(yī)學院。劇院3家:真光劇場、開明劇院、中天電影院。通訊社1家:亞陸通訊社。
詳細載錄參與賀歲的個人和單位,如實反映《京報》人員組成,使得今人能夠直觀地了解當年《京報》人氣之高、涉面之廣的興旺景況,這正是“賀歲版”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所在。
“賀歲版”是產(chǎn)生于《京報》鼎盛時期的一個特殊版面,它從一個側(cè)面為后人了解和研究《京報》提供了一份詳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有助于我們以此為新切入點加深對“京報同人”的再認識。歸根結(jié)底,《京報》之所以重視同人作用,是因為它作為一張無黨無官背景的民間大報,走的是一條同人自由辦報的獨立路線。其實,在當時法律許可下,幾個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聯(lián)合發(fā)起并創(chuàng)辦一份報紙并不鮮見,不過要辦成像《京報》那樣既有經(jīng)濟效益又有社會影響的大報,在京城乃至全國卻是寥寥無幾,二者區(qū)別就在于同人之間是否能真正做到自始至終志同道合?!毒﹫蟆纷龅搅诉@一點,它在這一時期對此要素的把握和處理相當?shù)轿坏皿w,報館同人之間團結(jié)合作,和諧友愛,在業(yè)內(nèi)令人羨慕,堪稱楷模。
同人辦報,恰如俗話所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京報》創(chuàng)造的驕人業(yè)績與邵飄萍這個名字不可分,同時也與京報社的幾個關鍵人物緊相聯(lián)?!毒﹫蟆纷詣?chuàng)刊至1926年4月邵遇害前后這段時期可稱為“邵飄萍時期”,其時除賢內(nèi)助湯修慧和幾個家鄉(xiāng)親戚外,先后有潘公弼、吳鼎、潘少昂、孫伏園、徐凌霄等友情篤深的同人協(xié)助邵飄萍編撰報紙和經(jīng)營報社管理,他們?yōu)椤毒﹫蟆返膭?chuàng)辦和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不過,這些人中從頭到尾一直伴隨在邵左右,并與其有難同當、有福共享的只有吳鼎(字定九)一人。
關于吳鼎其人及與邵飄萍之深交關系,筆者曾專門撰文介紹過其生平事跡[3],散木先生的《亂世飄萍:邵飄萍和他的時代》一書中亦有多處涉及,此處不重復贅言,僅就“賀歲版”中新透露出的相關信息略介。
如上述,從賀歲個人名單中可知,來自邵飄萍方面的親友有7人;來自吳定九方面的親友有8人。這一方面映襯出那個時代同人辦報的一種親緣維系特點,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表明吳在京報館中的地位,作為邵最重要、最得力的助手,吳主要負責報社經(jīng)營管理并兼編輯記者于一身,苦心經(jīng)營《京報》十多年,其身份實質(zhì)上是京報館二把手,而其他同人尚達不到這一程度。
另外,有關《京報》報頭出自誰之手筆,素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邵飄萍手跡,另一說為吳定九手跡,究竟哪一種說法正確?筆者之前亦曾為此迷惑,但通過考證“賀歲版”卻順帶找到了答案。實際上這兩種說法都正確,但也都不夠全面。查閱1924年新年賀歲版可知,其報頭“京報”二字無疑出自邵飄萍之手,即便回溯到1918年10月創(chuàng)刊時進行比對均無大變化。但從1924年12月31日這天起,《京報》報頭卻明顯換成另一人手跡,經(jīng)筆者請有關專家比對吳現(xiàn)存其他手跡,該“京報”二字確實為吳定九手跡,此后直至1937年7月《京報》停刊,其報頭字跡未再有任何變化。為何1924年底《京報》報頭要將邵的手跡換成吳的手跡呢?現(xiàn)有史料未見記載,不好隨意下結(jié)論,但恐最合乎情理的解釋,莫過于此事是由邵、吳二人生死與共、親如手足的摯友關系所決定的,而其他人同樣達不到這一程度。
1926年4 月26日,邵飄萍被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殺害,京報館被查封,此為《京報》由盛轉(zhuǎn)衰之分水嶺。1928年8月《京報》第二次“復活”,四個多月后的1929年1月1日,《京報》沿循傳統(tǒng)復辟“賀歲版”。然此“賀歲版”遠非彼“賀歲版”,上面除登出以京報同人的集體名義和以報社負責人湯修慧個人名義的賀歲詞外,其他個人和單位的賀歲詞加起來不過12條,相比三年前猶如天壤之別,顯得格外淒清落漠,給人以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憐惜之感。如此落差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繼任者有心卻無力續(xù)寫昔日《京報》輝煌的一種無奈窘?jīng)r,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邵飄萍時期《京報》的發(fā)展遭遇哪些瓶頸?京報同人們都有哪些變化?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今后進一步探究。
[1] 散 木.亂世飄萍:邵飄萍和他的時代[M].廣州:南方出版社,2006:174.
[2]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浙江省東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東陽文史資料選輯 第二輯 邵飄萍史料專輯[G].東陽:[出版者不詳],1985:263.
[3] 錢承軍.京報元勛吳定九[J].新聞大學,1995(3):38-39.
(責任編校 田麗麗)
The New-Year-Celebrating Version of Peking Press
Qian Chengjun
Library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Starting from 1923,Peking Press began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 and there were some innovative 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layouts,wherein,the reform of the new-year-celebrating version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and ha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The present article studies this special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s from several aspects,which are creation of the new-year-celebrating version,the cross-year front page, highlighting its own responsibility,and listing in detail the colleagues and social relations.Finally,it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new-year-celebrating version of Peking Press in relation to Wu Ding.
Peking Press;the new-year-celebrating version;Peking Press colleague;Shao Piaoping;Wu Ding
G219.29
錢承軍,男,1958年生,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著有《建國前中國共產(chǎn)黨報刊研究》、《書海巡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