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宋英,曹蕾,楊紅梅
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煎出效果的對比研究
張婧1,宋英1,曹蕾2,楊紅梅2
目的:通過對白芷煮散顆粒與白芷傳統(tǒng)飲片的煎出質(zhì)量的對比,為中藥新劑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學(xué)依據(jù)。方法:以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在不同時間所含歐前胡素的含量以及干膏收率為指標,比較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的煎出效果。結(jié)果:白芷煮散顆粒的溶出效果明顯高于傳統(tǒng)飲片。結(jié)論:白芷煮散顆粒相對于傳統(tǒng)飲片有很大優(yōu)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白芷;煮散顆粒;對比研究
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其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祛風(fēng)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等功效,臨床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牙痛,帶下,瘡瘍腫痛等癥[1]。其有效成分主要為香豆素類化合物,如氧化前胡素、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等,揮發(fā)油成分及微量元素[2]。
煮散顆粒是以傳統(tǒng)的“中藥煮散”理論為基礎(chǔ),結(jié)合現(xiàn)代制劑技術(shù)開發(fā)出的只改變藥材粉碎粒度等物理狀態(tài)而形成的中藥新型飲片,它彌補了傳統(tǒng)中藥飲片的許多不足,具有煎煮時間短、有效成分煎出效果好、質(zhì)量可控、隨證靈活的特點[3]。本文通過對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的煎出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為白芷煮散顆粒這一新型的中藥飲片形式的進一步研究及應(yīng)用提供實驗性數(shù)據(jù)。
實驗所用儀器包括:HP 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紫外檢測器、自動進樣器、四元梯度泵、在線脫氣裝置,美國惠普公司),Agilent Chem Station色譜工作站(美國Agilent 公司);依利特C18色譜柱(Hypersil BDS,150×4.6mm,5μm ,大連依利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JA2003上海電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BP211D分析天平(十萬分之一型,德國賽多利斯公司);101A-3干燥箱(上海市實驗儀器總廠); 永欣TW-2000W可調(diào)溫電爐(郫縣永結(jié)電器總廠);電熱恒溫水浴鍋(雙列八孔,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
實驗所用藥材包括:白芷煮散顆粒(實驗室自制,批次:1、2、3);白芷傳統(tǒng)飲片(購于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004172)。
實驗室所用試藥包括:歐前胡素(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26-201013);色譜甲醇(美國天地公司);水為超純水(實驗室自制);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兩種飲片樣品溶液的制備
2.1.1 傳統(tǒng)飲片樣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白芷傳統(tǒng)飲片10 g,共8份,加入10倍量水,浸泡30分鐘,取4份樣品分別煎煮5分鐘、10分鐘、20分鐘、30分鐘,濾過,濾液定容至250ml,備用。另4份樣品,先煎煮30分鐘,濾過,收集濾液備用,再將濾渣加入10倍量水,分別煎煮5分鐘、10分鐘、20分鐘、30分鐘,濾過,合并兩次濾液,定容至250mL,備用。
2.1.2 煮散顆粒樣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白芷煮散顆粒10 g,共8份,加25倍量的水,同法制備白芷煮散顆粒樣品溶液。
2.2 兩種飲片不同時間點歐前胡素的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 參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白芷”項下歐前胡素含量測定的色譜條件[1]為:填充劑: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流動相: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1;檢測波長:300 nm,柱溫:25 ℃;進樣量:10 μl 。理論塔板數(shù)按歐前胡素計應(yīng)不低于3000。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歐前胡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1 ml含10 μg的溶液,即得。
2.2.3 方法學(xué)考察
(1)線性范圍的考察 精密稱取歐前胡素對照品適量,加流動相制得對照品溶液濃度0.009088 mg.ml-1。精密量取歐前胡素對照品溶液1 μl、3 μl、10 μl、20 μl、30 μl分別進樣分析。以歐前胡素色譜峰峰面積(Y)為縱坐標,對照品含量(X)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出回歸方程Y=1854.9X-1.4656,R=1.0000。計算表明,歐前胡素含量在0.1144~1.1440 μg范圍內(nèi)線性良好。
(2)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歐前胡素對照品溶液10μl,連續(xù)進樣6次,測定歐前胡素色譜峰峰面積,計算RSD。結(jié)果表明,RSD為0. 88%,儀器精密度良好。
(3)穩(wěn)定性試驗 取樣品供試液,于0小時、2小時、4小時、6小時、8小時,分別進樣10 μl,記錄歐前胡素的峰面積值,計算RSD。結(jié)果表明,RSD為1. 53%,歐前胡素在室溫放置8 h是穩(wěn)定的。
(4)重復(fù)性試驗 按以上樣品處理方法對同一批樣品分別制備供試品溶液6份,分別進樣10 μl,記錄歐前胡素色譜峰峰面積。試驗結(jié)果表明,RSD為0.62%,該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5)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樣品制備溶液10 ml(0.007527 mg.ml-1),共6份,分別精密加入對照品溶液(0.006816 mg.ml-1)3 ml,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及色譜條件,測定含量,計算回收率。 結(jié)果表明,歐前胡素的回收率平均值為100.12%,回收率在95%~105%之間,RSD=2.69%,該方法的加樣回收率較好。
(6)不同樣品溶液歐前胡素含量的測定 將上述各樣品溶液搖勻,經(jīng)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含量測定供試液。精密吸取傳統(tǒng)飲片供試液30 μl、煮散顆粒供試液15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值,代入回歸方程,計算歐前胡素含量,試驗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點歐前胡素含量測定結(jié)果
2.3 不同時間點干膏率的測定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傳統(tǒng)飲片25 ml,煮散顆粒15 ml,置于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 ℃干燥3小時,置干燥器中冷卻30分鐘,迅速精密稱定重量,試驗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點干膏收率測定結(jié)果表
30+20 18.44 72.73 30+30 19.12 73.18
根據(jù)不同時間點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的歐前胡素含量與干膏收率繪制出兩種飲片溶出曲線的比較結(jié)果,見圖1、圖2。
圖1 白芷傳統(tǒng)飲片與煮散顆粒溶出曲線比較結(jié)果(歐前胡素)
圖2 白芷傳統(tǒng)飲片與煮散顆粒溶出曲線比較結(jié)果(干膏收率)
由圖1可知,白芷煮散顆粒5~10 min時含量較高,由于歐前胡素對熱不穩(wěn)定[4],隨煎煮時間的增加,歐前胡素的含量逐漸減少。而傳統(tǒng)飲片溶出較慢,隨時間增加,含量也增加,但煮散顆粒的總體含量要高于傳統(tǒng)飲片。由圖2可知,白芷煮散顆粒和傳統(tǒng)飲片的干膏率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煮散顆粒明顯高于傳統(tǒng)飲片。
由此可得出白芷煮散顆粒的煎出效果明顯大于傳統(tǒng)飲片,相對于傳統(tǒng)飲片有很大優(yōu)勢,值得進一步研究。
本實驗根據(jù)藥物性質(zhì)和臨床療效,選擇歐前胡素含量和干膏收率為評價指標[5~6],對白芷煮散顆粒不同時間點的溶出曲線進行比較。由于歐前胡素是白芷煮散顆粒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對白芷經(jīng)配伍后的臨床療效影響較大,因此,選擇歐前胡素含量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干膏收率作為煎煮工藝的參考指標,能側(cè)面反映出白芷煮散顆粒固體成分的煎出率。因此選擇二者共同作為白芷煮散顆粒煎出效果的評價指標,能很好地反映出白芷的煎出效果。對于二者進行綜合加權(quán)評分,可以研究得出白芷煮散顆粒與傳統(tǒng)飲片之間的量效關(guān)系,為煮散顆粒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
從實驗中可以看出歐前胡素對熱不穩(wěn)定,會隨煎煮時間的延長含量逐漸降低,本實驗中白芷煮散顆粒的制備工藝只對藥材的物理形態(tài)作了改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藥材原有性狀,減少有效成分在制備過程中的損失。通過對白芷煮散顆粒的煎煮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正交試驗,確定其最佳煎煮工藝:加水量為25倍量水,浸泡時間為20min,煎煮時間為5min。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97,98.
[2] 何開家,張涵慶.白芷化學(xué)成分及其藥理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2(3):59.
[3] 鄭川.澤瀉煮散顆粒的藥學(xué)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2012:9.
[4] 姚新生.天然藥物化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12.
[5] 魏玉平,劉俊,顏小林,等.白芷治療頭痛的提取工藝評判指標的研究[J].中草藥,2001,32(4):318.
[6] 趙亮,曹紅.白芷有效成分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及其中藥材質(zhì)量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xué)進展,2011,11(14):2759.
(責(zé)任編輯:胡慧玲)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decoction effciency between decocted power granule and traditional decoction piece of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
ZHANG Jing1, SONG Ying1, CAO Lei2, YANG Hong-mei2//(1. Teaching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2, Sichuan;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Sichuan)
Objective: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new prepa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by comparing the decoction effciency between decocted powder granule and traditional decoction piece.Method:The determination of imperatorin and dry extract yield in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set as the indexes to compare the extraction effciency of these two forms of pieces.Result:The extraction effciency of decocted power granule of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 was signifcantly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decoction piece.Conclusion:The decocted power granular of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 has great advantages, which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ies.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 decocted power granule; contrastive study
R283
A
1674-926X(2015)04-003-03
四川省科學(xué)技術(shù)廳科技支撐計劃(編號:310931)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四川 成都 610075
張婧(1987-),碩士研究生在讀,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制劑Tel:13402820567 Email:linruyuqi@126.com
宋英,學(xué)士,主任藥師,從事中藥學(xué)研究Tel:028-87783735 Email:13839535@qq.com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