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波
【摘 要】為了解西方文化,必先學習西文,這是嚴復創(chuàng)作《英文漢詁》的目的。通過介紹英文文法,嚴復指出:作為拼切文字,英語多形態(tài)變化,而漢語多用別立之字表示詞匯和語法意義;英漢語之間存在相通之處,漢語語法可以納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英漢語言對比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內(nèi)涵的異同;英漢語言的相似性歸因于歐亞人種同源。
【關鍵詞】嚴復 英漢語言對比 英文漢詁
在嚴復所處的時代,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zh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節(jié)敗退,嚴復希望通過某種方式來改變這種狀況,來喚醒中國人追求富強的精神力量。嚴復最終選擇了引介西學,從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質上的區(qū)別,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處。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創(chuàng)作《英文漢詁》,嚴復將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為代表)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古漢語為代表)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了一種跨文化的文本對話。因此,嚴復的中西文化對比是他進行英漢對比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
1 《英文漢詁》研究概述
《英文漢詁》是嚴復應其學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書,是“雜采英人馬孫、摩栗思等之說,至于析辭而止。旁行斜上,釋以漢文,廣為設譬,顏曰《英文漢詁》”。(嚴復,1933:序)作為中國首部介紹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漢詁》的出版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據(jù)說在國內(nèi)再版了二十余次,(張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還有重印本。商務印書館對該書的評價極高:“……是誠西學之金針,而學界之鴻寶也”。(轉引自鄒振環(huán),2007:54)學者文人紛紛著書立說,表示對該書的推崇之情。周作人認為英文文法上,“中國沒有一本可以與《英文漢詁》相比的書”。(鐘叔和,1998:784-785)彥惠慶(2003:18)在自傳中明確表示嚴復貢獻給中國學人的《英文漢詁》“堪稱學術精品”。
2 《英文漢沽》中英漢語言對比
盡管是一本語言學著作,嚴復對于英文文法的講解并沒有鸚鵡學舌般的照抄照譯,而是輔之以中國語言文化的典型例證。他不僅透過語言文字的對比來考察中西文化內(nèi)涵的異同,甚至還有通過文法對比來進行多種文化的比較。
2.1 英漢語言的差異性
首先,詞法的差異。英文的挈合是“提挈聯(lián)合句段者”,而在中文“凡領句虛字,皆歸此類?!敝形牡耐之惒俊巴湫尾蛔?,而變其音,在古則有長呼短呼,在今則有圜破之法”,如例:惡惡臭好好色;“而西文以其拼切為字,故得即其形而變之”。為了表示行為發(fā)生的不同時間,“中文唯有句中別行另加字為之”。以“今之隱幾非昔之隱幾”為例,其中的兩個“隱”形式上沒有區(qū)別,用“今”和“昔”表明了時間的差異。
英文名物與稱代字有單復數(shù)之分,“于中文不多見,然亦不可謂無”,如表單數(shù)的“我”“吾”,表同類的“吾黨”“吾曹”,表復數(shù)的“而曹”“汝輩”。英文中的復牒稱代 “幾為中文之所無,而中西句法大異由此”。對于英文中的引牒之字,“中文常寓于‘之、‘其諸代名中,無獨用之挈合”。如 “吾知其為誑者”。古英語中云謂的既事(過去式)添加尾聲,相當于中文的“已愛”或“愛了”。作為拼切文字,西文“易磨損而合一,中文不易合也,不易合,故終為分立之字”,即通過添加“已”“了”等構成“愛”的既事。
2.2 英漢語言的相似性
首先,語音上的相似性。嚴復認為英文的元音“同于中國之宮商角徵羽;亦有變音,與中國同”。嚴格來說,元音與五音不完全對應,此處嚴復對比的目的只是為學習者學習英語元音提供一種參照。在劃分英文單詞音節(jié)的時候,“但若于音無害,則其分之也,當依造字之意為之,此與中文偏旁之義正同”,此“乃依羅馬希臘原文,而后法割裂不成文故耳”。
其次,關于詞法的相似性。英字“名物與介系合,……其加諸云謂,或區(qū)別字者,可作疏狀字觀;…其在中文,實亦同此”。如“立于朝→ 立何所也”。同時,漢語的“矣”字含有英文完成式的意思。英文中主物之名的構成是名詞后加尾聲,“與中文‘之字為用正同”。中文表程度時根據(jù)語境推斷或用諸如“較”“最”“極”等字表示。英文中也有借助其他詞表程度的情況。“英文中的云謂,有不加尾聲,但變其主音”,可以使名物等實字轉成云謂等虛字,這與中國文字正同,“蓋即中文之讀破法”,如“春風風人,下雨雨人”。英文中的容狀疏狀多由“區(qū)別部字+尾聲”構成,“與中國之‘如‘然等字同義”,如“勃然”“翕然”,因此“其制字之法,中西正同”。
以上分析表明,盡管承認英漢之間存在差異,嚴復仍然試圖將漢語語法納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盡量在古漢語中找到與英文文法的對應之處。英漢語言的相似性會使國人誤以為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有一脈相通之處,從而消弭對異國文化的敵意,有利于國人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
2.3 基于語言相似性的亞洲與美洲、歐洲人種同源
在《英文漢詁》中,嚴復通過對比分析漢語與英語以及其他語言文化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亞洲與美洲、歐洲人種同源的觀點,該觀點是基于以下證據(jù)提出的。
第一,古漢語、日語和美洲茵陳人語對云謂字的使用。從云謂字看,“東洲之語”的“云謂字”常用于句末,如莊子“奚以之萬里以南為”?!捌湓谌毡菊Z言,尤為顯著,美洲茵陳人語亦然,故此治言語學者,謂此乃亞墨原人同種之證?!庇钟⑽牡谌朔Q無主云謂句子,與中文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相似,“雨”和“出日”是云謂,因不知事主,就用“其”來代替。
第二,上古英語與古漢語都曾用獨立之字表意,后演變成尾聲。上古英語中“尾聲者皆獨立之字”,“正如中文之用‘如用‘然,如‘勃然變色”。因此,嚴復認為“西文上古,與中國文字正同”,“西文能合能變”的原因在于“其為字母拼切,柔而易流”,“而中國既用六書,木疆難變,然而字音切合,由二成一者亦多,如‘不可為‘叵,‘之于為‘諸,‘而已為‘耳”,所以(中文)“不可言不變也”。
第三,上古漢語與上古歐洲語的人身代詞、反身代詞的位置和功能相似。從“三身之代詞”看,“英文古似德文……西文稱謂,當隆古時,與中國同;而第三身……尤與吾文之‘伊‘他同原?!币虼?,“案中西古語多同,……可知歐亞之民,古為同種非傳會也”。英語中的反身之稱代為名物,猶言其身,其“一己”…… “克己”,“盡己”,“自盡”;所以嚴復認為“中西古語之同”。
第四,中西制字法有相同之處。英文會合之字多用換頭。因此“中西言語,當上古時,本為合一”。英文中有表“大”意的尾聲,而“中文六書,凡字之從‘于‘奔‘賁諸聲者,皆含‘大意,其制字之音義,與此乃暗合”。
嚴復根據(jù)語言之間的相似性推斷亞、美、歐人種同源,語言學上的根據(jù)并不充分。(文貴良,2009)但是嚴復這種“會通中西”的做法使中西文化交流成為可能,并由此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工作。
3 結語
通過介紹英文文法,嚴復對比分析了英漢語言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出于引介西方文化的目的,嚴復強調(diào)的是英漢語言的相似之處,甚至提出了亞歐人種同源的觀點。當然,嚴復在《英文漢詁》中的語言對比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其研究包含在文化對比和實際應用(如翻譯)之中,缺乏對比的理論,使得其研究較凌亂,不成系統(tǒng),很多問題淺談輒止,沒有深入展開。同時,嚴復僅根據(jù)語言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斷亞歐人種同源,論證不充分,結論過于草率。但是,嚴復英漢對比研究中的這些不足有其時代局限性,同時與其研究重點在于翻譯西學有關,我們要公正客觀地評價他的研究及成果。
【參考文獻】
[1]孫應詳,皮后鋒編.《嚴復集》補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嚴復.英文漢詁[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3]張志建.嚴復學術思想研究[M].商務印書館,1995.
[4]鄒振環(huán).翻譯大師筆下的英文文法書——嚴復與《英文漢詁》[J].復旦學報(社科版),2007(3):5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