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孫雷
南京工業(yè)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01301
服務于公益事業(yè)的志愿者是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據我國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志愿者也逐漸成為中國文明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發(fā)揮著它的重要作用,他們構成了一個不受法律驅使和個人利益影響的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福利、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團體。同時在助殘方面,隨著我國各級政府對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不斷提高完善,殘疾人在基本生活方面的困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包括教育、就業(yè)、康復、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參與等,但在各方面還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大學生助殘志愿者隊伍的壯大恰好為我國助殘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是新時期社會轉型的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fā)展變化,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發(fā)展狀況從總體上來說是上升的、前進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應的進步與成就,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起步晚,而且發(fā)展也不夠成熟,在許多方面仍存在著不足之處,如何規(guī)范和引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健康發(fā)展以及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保?]
首先,大學生助殘志愿者沒有樹立科學的助殘服務理念,加上當今社會中急功近利不正之風的影響,就會使許多大學生參與助殘志愿服務的活動動機發(fā)生歪曲,一旦他們的目的達成,那么他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也會隨之減弱。志愿者們沒有在對助殘服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下加入這個服務行列,對服務形式內容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有些志愿者只是片面地同情殘疾人的生活狀況,認為這是慈善的舉動,把助殘看成是對殘疾人群體簡單的物質關懷,這樣就無法滿足殘疾人們的實際需求。并且在這個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的時代,需要助殘服務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善,改變原來單一的、固定的模式。當今大學生受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服務精神,各大志愿服務組織對大學生的管理和協(xié)調也不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訓,因此參加助殘志愿服務的大學生自身素質也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其次,我國目前的助殘志愿服務還缺乏健全的制度性保障,僅有少部分地區(qū)通過了青少年志愿服務條例。這樣一來就導致志愿者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權利和義務不夠明確,志愿者們很少有能夠獲得專業(yè)培訓和指導的機會,在工作中也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因此只有將志愿服務內容納入相關的法律體系中才能在志愿者們投身于助殘事業(yè)的同時能夠不造成其基本利益的損失,同時也能讓志愿活動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為,使志愿者的隊伍更加壯大并得到更科學專業(yè)的發(fā)展。
最后就是志愿服務的資金問題,資金短缺是高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經費來源較單一,缺乏主動向社會和企業(yè)募集志愿服務所需資金的觀念和能力,資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體制,從而制約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目前為止不僅是助殘志愿活動,其他一系列服務的資金來源都并不是非常穩(wěn)定,在今后的志愿服務活動中,應該更加傾向于設立活動的專項基金,為未來的活動資金打好基礎,同時也可以給我們的殘疾人服務對象提供更長久的幫助和保障。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志愿助殘服務亂象層出,這其中也包括大學生志愿服務,究其原因是體制的不健全,政府或許可以從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這個著力點有所作為。這其中,建立相應的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助殘行為是第一要務,保障大學生志愿者沒有后顧之憂,保證殘疾人群體真正得到國家的幫助,現實社會中殘疾人群體遭遇歧和不公平對待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的,殘疾人就業(yè)的歧視,殘疾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等,法律的出臺呼之欲出。再者,完善財政撥款幫扶殘疾人群體的相應財稅政策,當下各高校缺乏大學生助殘的幫扶資金,且高校申請渠道匱乏,國家的財政政策應該要考慮到這一塊的實際情況并有所傾斜,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工資少的可憐,基本的生活不能保證,殘疾人學校的老師更像是做著慈善支教,不僅僅個人的生活很難保證,殘疾人孩子學習的基礎設施也無法落實,很多教學用具,教學模型等都是一屆一屆重復使用,一些已經不能正常使用,殘疾人孩子得不到基本的教育資源。國家應該盡快完善財政扶持政策,呼吁社會團體,公益組織,企業(yè)更多的捐贈,這樣,大學生助殘才不會輕易因為資金缺乏而夭折。最后,建立培訓制度尤為重要,目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以及幫扶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后,很多志愿者抱著志愿活動就是買點東西看看老人孩子殘疾人的心態(tài),意識不到志愿服務的任重道遠與長期性,在校大學生,很多就是一時興起,在社團的帶領之下,做著無關痛癢的志愿服務,倒不是這些志愿者的出發(fā)點有錯,而是缺乏一個較深層面的認識,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人人都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但仍然有人闖紅燈,也許大部分志愿者知道志愿服務的長期性復雜性方法性,但是就是不會做或是不想做,這時就需要從宏觀上做好培訓工作了,宣傳冊的發(fā)放,志愿者隊伍的篩選等等,讓每一個志愿者真正從心里到行為都很純粹。
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這里想闡述幾點想法。一是發(fā)揮高校團組織力量,搭建社區(qū)平臺。我們知道,高校團組織在大學生志愿活動中起著重要的指導與規(guī)范作用,由高校牽頭,開展大學生志愿者與社區(qū)、特殊學校、殘疾人服務機構的共建項目,形成“高校投入——大學生服務——社區(qū)支持”的新型三部曲模式,做到有頭有尾,最大程度的保證大學生志愿者的助殘服務發(fā)揮實際作用,避免拳頭打在棉花上。這一舉措一來有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志愿者的助殘行為。比如南京工業(yè)大學與其所在浦口區(qū)多個特殊學校,非政府組織,養(yǎng)老院等結成固定的共建單位,輸送專業(yè)的大學生志愿者幫扶殘疾人群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來可以打造“高?!鐓^(qū)”文化圈,鼓勵大學生深入社區(qū),深入基層工作,為大學生就業(yè)提供一個新的出路?!岸欠e極利用網絡媒體,促進志愿者團體交流。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助殘志愿服務也要跟得上時代潮流,借鑒新媒體諸如微信、微博等在線上形成大學生助殘志愿服務的交流板塊,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有力的團結了分散的大學生志愿者,使其在線上具有組織性,也在廣大群眾和志愿者中間打開了一個交流的窗口,在這個窗口里,志愿者可以互相分享和學習服務經驗,高校可以借助平臺做線上的服務培訓與宣傳,殘障人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志愿服務的內容和進度。也許不久后的某個殘疾人士孤身一人在家需要幫助,打開微信一個語音,我們可愛的大學生志愿者就來到了他的身邊?!?/p>
助殘志愿更科學合理的實現還需要我們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在社會中營造一種助殘氛圍,加強人們對助殘事業(yè)的理解和認同,使之愿意投身于此,同時也要積極爭取廣大政府和組織的支持。不論是面對智力障礙類特殊人群,還是肢體殘疾類特殊人群,志愿者都應該合理地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在志愿服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防止管理體制的長期無序帶來的困境,只有不斷地參與具體的服務活動,增加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反思理念上的不足,為未來的助殘服務事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1]馬蔓蔓.當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3.
[2]趙晶.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