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珊
內(nèi)容摘要:作文之道就是做人之道,要讓作文充滿情感,就必須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情和理,如何訓練學生感知生活情理的能力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guān)鍵詞:全方位感知 生活素材 寫作沖動 游戲
田玉老師說過:一個人的寫作史就是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作文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作文貴在溫暖人心。那如何訓練學生感悟生活的情和理呢?
全方位感知包括感知工具的全方位和感知對象的全方位。感知工具的全方位即五種感知工具:眼、耳、口、鼻、手。感知對象分為物、人、事、景。物的全方位主要指:形狀大小、內(nèi)外構(gòu)造、位置多少、明暗動靜、聲色氣味、軟硬冷暖、質(zhì)地來歷、功能作用。人的全方位主要指:肖像外貌、衣著服飾、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性格愛好、重要事實、優(yōu)點缺點、身份地位、社會關(guān)系。事的全方位主要指: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多因多果、經(jīng)過動作,特別應(yīng)該注意的是在過程的細節(jié)描寫上抓動詞的拆分。
全方位感知在課堂流程上分為前測——訓練——后測——評價。以全方位感知“希望之星園”(景)為例:前測是先讓學生尋找校園中最美的角落,并自由組合,10人為一小組,最后以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選了校園里的“希望之星園”然后讓學生進行關(guān)于“希望之星園”的寫作和交流。訓練是對學生進行感知能力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同學們在作文中運用感知的情況,接著分別指導學生從感知工具的全方位眼耳口鼻手五個方面和感知對象的全方位即景中物、景中人、景中事對學生進行輔導。后測是經(jīng)過輔導的學生再探“希望之星園”,對其進行全方位感知并寫作交流。最后是評價: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獲。評價包括專項評價和綜合評價。學生之間可以自我評價也可以互相評價。尋找自己或他人作品的亮點和不足。
眼耳口鼻手,作文好幫手,五個一起上,作文不用愁。全方位感知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層面都可以使學生在進行主動、需要、真實、創(chuàng)新的個性創(chuàng)作,從而讓學生寫出寫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的“我手寫我口,我手抒我情”文章。
同樣以剛才的全方位感知“希望之星園”為例,在前測階段學生能評選出校園中的最美,說明他們對美的東西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判斷、善于思考。但是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他們卻不知從何處下筆,有些同學躊躇了好一會兒,才動筆。而寫出來的作品,都顯空洞。如: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在蓋尾中學這座歷史悠久的老校里,有一座生機盎然的小花園,里面有著各種不知名的花啊、草啊、樹啊,奇異絢麗,光彩奪目……”
于是,就這一點我提出來第一個問題:各種花啊,草啊,樹啊,你是如何感知到的?學生回答,用眼睛看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那你可以用其它的感官去感知他嗎?學生說可以。那你可以從哪幾個方面感知呢?學生恍然醒悟起之前在全方位感知物時所學到的內(nèi)容。也就是說在整個訓練過程中,不斷地用感知工具來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斷讓他們充分去體驗,只有經(jīng)歷了豐富體驗的感知才是真感知。在這種感知的基礎(chǔ)上再次進行追問,這些讓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說,你在什么時候,哪里有類似的感知?通過聯(lián)想進而把學生的思維往生活深處去引領(lǐng)?
后來,在后測中:這位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就明顯發(fā)生了改變:“踏著軟綿綿的草,我走進了希望之星園,迎接我的是幾叢茂密的灌木,只見那修長的樹枝上成對地排列著幾組葉子,靠近樹干部分的葉子已經(jīng)微微發(fā)黃,那條條葉脈已是青筋暴露,粗糙極了。像極了奶奶的手,而中間部分則蒼翠欲滴,手摩挲處光滑細膩,最讓人稱奇的是在這令人瑟瑟發(fā)抖的寒風中,最上面的部分竟然頂著兩個嫩黃的脆生生的新芽,這兩個小家伙正無畏地隨樹枝迎風搖曳。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正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奔t日初升般的少年,風華正茂的青壯年,風燭殘年的老年,正是這樣地生生不息地排列著、傳遞著。經(jīng)過感知的訓練,學生由眼前景感悟出了“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有了真實的體驗,便有了深入的認知。無論這個認知是否深刻,但學生對自己熟視無睹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這種基于全方位之上的感知,還學生以真實和創(chuàng)造。讓學生的心靈日益豐富,當然也會使寫作日益走向深刻。
6-16歲是一個人感知能力訓練的黃金時期。感知能力是作文大樹的根須,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進行寫作。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奠言,他21歲之前從未離開過家鄉(xiāng)高密,因此他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高密烙印”,這“高密烙印”里有許許多多是來自他對高密地區(qū)風土人情的全方位獨特的感知。因此無論是物、人還是事、景,其中的任何一項只要進入學生的感知范疇,它就可以扮演學生情感的“容器”角色。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表達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感受。當學生從物、人、事、景的一點切入,從生活的橫斷面反映人生。學會審視生活小事,也就相應(yīng)地蓄發(fā)了豐富的審美情感,展開豐富的審美聯(lián)想,聯(lián)想生活,聯(lián)想人生,使此“小事”承載的豐富情感與厚實意韻。
“在青少年的寫作教學中,在他們尚未掌握從思維到文字的轉(zhuǎn)化技巧的前提之下,在他們還不太會觀察、也不會攫取生活作為他們作文的材料的時候,如果為他們造就一個或幾個豐富的生活片段,或者趣味盎然的生活場景,或者有層次的生活剪影,或者矛盾突出的生活細節(jié),讓他們首先理解生活素材,調(diào)動生活積累,然后再行作文,這對于剛剛開始學習或者對作文掌握還不夠好的學生來說,這種演示無疑是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的?!?/p>
全方位感知作文訓練教學在教學上可以算得上是作文教學的“清唱”。一個人一支粉筆一把話筒一群學生而已。但是在教學方法上,卻可以如潘新和老師所說的通過自由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在感知物的時候,我讓學生把蘋果帶到課堂,進行充分的感知體驗。在對物的感知時,讓學生進行折飛機、擲飛機比賽。學生在游戲、角色扮演中感知,進而感悟生活的情和理。但這其中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在學生訓練前,著重于“道”的鋪墊和“法”的指導,以避免學生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淪為為游戲而游戲的熱鬧的游戲。
除了課堂上的感知訓練之外,我還以“本周你感知了”作為日常的周記任務(wù)。學生的周記中也從日常的普通生活中去感知,如一學生在寫冬日清晨從家里到學校的路上對太陽的感知:冬天來了,清晨,太陽就像一個蒼白無力的老人一樣,放不出光芒?!柡貌蝗菀着郎狭藰渖?,但也只有一圈紅暈,迷茫中透出一絲光來。這樣的早晨讓人很迷茫。就如同我現(xiàn)在多么努力,成績也只能排在中下游。情與景在這一刻融為一體了。還有一個學生僅僅通過聽覺來感知鈴聲、風聲、鳥叫聲等,用各種聲音來反襯自己作為留守孩子的寂寞與冷清。叮鈴鈴……周五最后一節(jié)課的下課鈴響了。我一個人的兩天要開始了,站在宿舍的陽臺上,望著同學們?nèi)宄扇罕持嘲丶疫^一家人的周末;回到宿舍,舍友們也都把早已收拾好的東西提上,臉上的笑容如‘向陽花般燦爛:“嘉楠,我回家了,再見?!彪S著一聲聲道別,宿舍漸漸冷清了。”作文一開頭便鎖住了鈴聲和熱鬧聲,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言宿舍冷清猶言自己冷清。趁著人還未走光,趁著學校的熱騰勁還未停下來,趁著外面等車的人還未都乘車而去,我趕緊的去校外買包泡面回來。不然天黑了,就怪悲涼的。
一問只有我的宿舍里天黑了,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在微暗的房間里,我睡進了冰涼的被窩。星期六早上,耳畔鳥兒啁啾啁啾的叫聲和工地上哐當哐當聲漸漸清晰,我徹徹底底地醒了。吃過早飯,我買了一包瓜子,三個小時后才把它消滅,而平時要是她們在的話,不出半個小時,肯定是底朝天,而且,總覺得這瓜子也不似那會兒好吃了。我到底是開始想她們了。鳥的叫聲,工地上的聲音平時可能沒過多的關(guān)注,但現(xiàn)在卻成了我起床的鈴聲了。叮鈴鈴……好熟悉的鈴聲,可惜,這是高三的放學鈴一一周六僅有的鬧騰聲,學長學姐的笑容把這些聲音也帶走了。此時,只有兩棟宿舍孤零零立在寒風中,外帶一個默無聲息的我。
劉熙載在《藝概》中提到“擴之則千言?!弊魑母兄柧?,學生學會了調(diào)動眼、耳、口、鼻、手全部的感覺器官去看一看、聽一聽、嘗一嘗、聞一聞、摸一摸。這樣一來游戲課、情景課多了,花生、橘子、折飛機、吃花生……這些司空見慣的物、習以為常的事都進入到我們的課堂、進入我們的作文教學。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滿懷喜悅地認真觀察,細細撫摸、用心品嘗、默默去聞,在調(diào)動感官時,事物被全方位感知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真實而深刻的感覺被激活了。這就是用感覺引導詞匯,用感知激活學生的詞匯庫和素材庫。讓詞語和素材從學生的腦中蹦蹦跳跳地跑出來。孩子們就會忍不住把心中的所感所悟一股腦兒地表達出來。
“感知前進一小步,作文前進一大步。”董一菲老師在《生成之美》說:“生成是產(chǎn)生是生長是長成。充滿了生生之美、生命之美,智慧之美?!痹诓粩嗟母兄懈形?,讓學生生成對寫作的興趣,在寫作中不斷成長,在成長中成就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