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劉剛+劉陸
在一般人看來,空姐絕對是“高大上”的職業(yè),飛翔空中,薪資豐厚,職業(yè)的訓練還讓她們養(yǎng)成了溫柔親善的氣質,似乎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不過,家住臺灣基隆的空姐郭小姐是個例外,33歲的她至今單身。她說,自己工作時間長,要乘機穿梭于各地,根本沒時間談戀愛。郭小姐甚至認為,繁忙的工作之余還要顧慮另一半,“很麻煩”。
如今的臺灣,像郭小姐這樣的“晚婚族”、“不婚族”人數(shù)越來越多,與之相伴的是,臺灣青年的初婚年齡逐年走高。
61.8萬與87萬
外表甜美的Jenny上學時也曾與男生交往,但踏入職場后,她覺得應該趁年輕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談婚論嫁的事反倒耽擱了。如今,已過30的她,平時更多地是與寵物貓相伴,在她看來,“貓咪比男友貼心”。
從事傳媒策劃的Paula說:“現(xiàn)在,我不是沒有人追求,而是想找到更好的人生伴侶?!彼炎钔斫Y婚期限定在30歲。
認為情感的糾纏很麻煩,或是對愛情、婚姻、未來沒有確定感,這樣的女性在臺灣為數(shù)不少。2013年,臺灣地區(qū)30歲至39歲的未婚女性達61.8萬人;30歲到40歲的女性中,有三成以上未婚。
全臺女性未婚比率最高的是基隆市,超過35%。有未婚女性打趣說:“基隆的好男人都死光了!”
但事實卻是,近年來,臺灣社會也涌現(xiàn)出了大量“晚婚”、“不婚”的男性,且情況比女性更為嚴重。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臺灣30歲到39歲的未婚男性超過87萬人,比同齡未婚女性多了25.2萬人。
不少秉持“晚婚”、“不婚”的青年人的存在,導致臺灣青年初婚年齡不斷升高。臺灣主管部門2014年6月公布的初婚年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臺灣男女初婚平均年齡分別達到32歲和29.7歲。其中女性遞延尤其明顯,近12年來結婚晚了3.3歲之多。同時,臺灣女性生第一胎的平均年齡也首次超過30歲關卡,達30.1歲,比10年前晚了3歲。
根本的問題是經(jīng)濟
花蓮縣32歲的邱姓女教師說,花蓮地理位置偏遠,工作機會少,因此青壯年男性大多選擇外出打拼,導致當?shù)亍瓣幨㈥査ァ?,女性擇偶機會變少?;ㄉ彫F(xiàn)象不是個案,在臺灣偏遠落后地區(qū)是很普遍的。
而在城市中,大齡男性和女性激增的主要原因是青年人的經(jīng)濟壓力和生活窘境。
囿于經(jīng)濟形勢,臺灣本科畢業(yè)生的起薪通常在22000元新臺幣(不足5000元人民幣)左右。除去勞保、健保、房租、車費、餐費和通訊費,每月薪水所剩不多,不少大學畢業(yè)生都是“月光族”,閑暇時,他們寧愿“宅”在家里消磨時光,也不敢出去約會。
臺灣作家吳若權說,現(xiàn)在臺灣年輕人薪水微薄,臺北地少人多,蝸居是個常態(tài)。此前曾有媒體報道,一套26坪(約合8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6室3廳3衛(wèi),這樣的隔斷房在臺北等城市很常見。售價幾千萬新臺幣的房子,對月薪不足3萬元新臺幣的畢業(yè)生來說無異于天價。
因此,很多年輕男性到了適婚年齡依舊無房無車,求婚開不了口,不得不一拖再拖。有時,女方或女方父母會承諾在經(jīng)濟上與男方一起分擔,這樣年輕情侶才能走向婚姻。
父母和政府的不淡定
雖然年輕人對婚姻大事比較“淡定”,但父母們的心態(tài)可沒那么好。
在專門安排一對一相親的臺灣“詹媽媽華人姻緣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七成以上的相親都是由父母代為報名。如果女兒到了大三、大四還沒有男朋友,父母們就開始著急,因為他們擔心女兒工作后更沒時間與異性交往,會錯過找對象的最佳時機。
晚婚潮導致的低生育率成為臺灣的一大社會問題。資料顯示,2010年,臺灣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15~49歲期間,平均每位女性所生育的子女數(shù))曾創(chuàng)下全球最低的0.9人。2013年臺灣總生育率回升至1.11人,這一數(shù)字在美國中情局統(tǒng)計的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生育率排名表上位列第222。
為提升民眾結婚與生育的意愿,臺灣當局陸續(xù)推出了不少措施,包括房屋租金補貼、購房貸款利息補貼、勞保與農保補助及生育給付、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未滿兩歲育兒津貼、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等。在各項補助的鼓勵下,臺灣的總生育率有望回穩(wěn)。
就此,也有學者提出,應鼓勵年輕人求學階段結婚生子,不一定要拘泥于“先立業(yè)再成家”的傳統(tǒng)觀念。現(xiàn)在臺灣一些年輕人的觀念也在悄悄改變,很多青年男女已有婚戀的憂患意識,并開始借助社交平臺尋找另一半。據(jù)臺灣交友網(wǎng)站“愛情公寓”統(tǒng)計,其500萬會員中,20歲至24歲年齡層的人數(shù)最多,占比高達26%。
(摘自《環(huán)球》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