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鳳
個性化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運用
李家鳳
【摘要】目的 觀察抑郁癥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 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44例,依照所實施護理不同分組,各2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接受個性化護理。觀察并對比效果。結果 組間抑郁評分相比,研究組下降幅度大,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抑郁癥患者施行個性化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抑郁癥;個性化護理;運用
近幾年,抑郁癥發(fā)病率升高,引起廣泛關注?;颊吲R床表現(xiàn)為思維遲緩,情感低落,言語動作減少,直接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實施護理,有利于患者建立健康行為應對及心理防御機制,緩解壓力,提高興趣及自信心。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44例,總結個性化護理方法與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44例,根據(jù)不同的護理方案進行分組,各22例。對照組女10例,男12例,年齡16~65歲,平均年齡(32.37±5.49)歲,病程6個月~6年,平均病程(3.11±0.63)年,復發(fā)14例,8例初發(fā)。研究組女9例,男13例,年齡16~66歲,平均年齡(31.46±5.54)歲,病程6個月~6.5年,平均病程(3.13±0.65)年,復發(fā)15例,7例初發(fā)。兩組患者均表現(xiàn)出食欲減退、情緒低落、睡眠紊亂及焦慮癥狀,程度不一。兩組患者組間資料比較,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為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個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基礎護理 (1)如患者有強烈自殺念頭或行為,需給予其專人護理或將患者安置在監(jiān)護病房。(2)對患者病情及情緒變化做好觀察,給予預見性護理,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如患者自殺傾向較嚴重,需加大觀察力度,使患者不脫離護理視線。
1.2.2 心理護理 (1)如患者過于偏執(zhí),情感低落,與其多溝通、多交流,幫助其正確看待自己的過去,意識到自身不足及性格缺陷,耐心講解疾病危害性,取得患者配合。(2)如患者有絕望、悲觀、厭世等,應時刻警惕其自殺自傷現(xiàn)象的發(fā)生,多向其講解積極生活的事例,提高生活積極性,重燃希望。(3)護患關系保持親近、良好,通過握手、撫摸、語言等主動接觸患者,充分給予患者支持與關心,提高治療依從性。
1.2.3 生活護理 (1)了解患者飲食習慣及喜好,與其一同制定方案,展開個性化飲食指導。如患者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則耐心勸導,協(xié)助其進食。如患者拒絕飲食,必要時給予鼻飼,加強營養(yǎng)。(2)向患者講解睡眠障礙的原因,消除煩躁、焦慮等,鼓勵患者日間離床活動,積極參加運動,如太極拳、羽毛球、健身操等,減少日間睡眠時間,睡眠環(huán)境應溫馨、寧靜,促進睡眠;如患者仍入睡困難,則教會其促進睡眠方法,如安靜計數(shù)、睡前溫水泡腳等,指導其睡前不喝興奮性飲料,如咖啡、濃茶等。
1.2.4 安全護理 (1)病房設施應簡單,精心保管玻璃肋、刀子、繩子、剪刀等危險物品,避免患者自傷、他傷或自殺。(2)妥善保管治療藥物,督促患者按時按量用藥,避免藏藥或多服藥物。(3)活動、外出時,應予以陪伴,對其行為做好觀察。護理前后,評估研究組與對照組抑郁程度,對比評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護理前抑郁評分(65.55±6.27)分,護理后抑郁評分(61.14±3.34)分;研究組護理前抑郁評分(65.27±6.44)分,護理后抑郁評分(54.32±4.36)分。組間評分相比,研究組下降幅度大,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指出[1],抑郁癥屬于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興趣減低、悲觀、心境低落等癥狀,認知功能損害,意志活動減退,睡眠飲食較差,并伴有便秘、食欲減退、睡眠障礙、體重下降和乏力等。消極思維及情緒低落為典型癥狀,可使患者產生自殺行為或意念,因此,除積極對患者用藥外,還應重視疾病護理,給予有效、全面、科學呵護,緩解病情,促進康復。個性化護理重點在于針對患者不同病情、年齡、社會關系等,展開個體化、人性化護理,具有管理個性化、觀念個性化和服務個性化特點。在個性化護理下,改變了傳統(tǒng)護理的服務內容及方向,將患者作為服務中心,改變服務角色,密切護患之間的關系,一切操作圍繞患者實施,人員工作積極性高,是傳統(tǒng)護理服務向現(xiàn)代人性化護理轉變的主要體現(xiàn),是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升華和改進[2]。通過分析患者病情及個性特點,給予個性化指導及服務,特別是重點護理伴有自殺念頭的患者,如沖動性人格、負性事件、攻擊性人格、精神癥狀等,有效降低自殺發(fā)生率,對維護患者自身身心健康及穩(wěn)定病情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組施行個性化護理,護理前抑郁評分(65.27±6.44)分,護理后評分(54.32±4.36)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前抑郁評分(65.55±6.27)分,護理后抑郁評分(61.14±3.34)分;研究組評分下降幅度大,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個性化護理運用效果較好,且研究與劉育清[3]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對抑郁癥患者護理作用明顯,效果可靠。
參考文獻
[1] 黎裕明. 個性化護理在抑郁癥護理中的作用[J]. 全科護理,2014,12(21):1940-1941.
[2] 姜敏. 心理認知護理干預在抑郁癥護理中的實踐經驗與體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4):218.
[3] 劉育清. 護理理論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 臨床醫(yī)藥實踐,2013,22(3):217-218.
作者單位:150000哈爾濱市普寧醫(yī)院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LI Jiafeng Harbin Puning Hospital,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car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Selected 44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e methods, each group had 2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care, and compared clinical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are and personalized car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assessment score of depression symptom in study group are reduced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care is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Key words]Depression, Personalized care,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3.180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23-0252-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7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