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儒墨義利觀析要

2015-01-28 14:35王春曉外交學院漢語言文學教研室北京100037
名作欣賞 2015年5期
關鍵詞:義利義利觀諸子

⊙王春曉[外交學院漢語言文學教研室, 北京 100037]

文苑經(jīng)緯

先秦儒墨義利觀析要

⊙王春曉[外交學院漢語言文學教研室, 北京 100037]

義利之辨,是一直貫穿中國古代思想史的一個基本問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法、道、兵等諸子蜂起,他們對義利問題的探討不僅在當時掀起了一次論辯的高潮,亦對后來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其中,又以儒、墨兩家的義利觀最稱顯要。先秦儒家義利觀雖都倡導義,但在對待利的態(tài)度上,孔、孟、荀三家又有所不同;墨子也講貴“義”,但倡導義利合一,其“義”又以“公利”為基本內(nèi)容。先秦儒墨諸子的義利觀,引人深思,可茲借鑒,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

先秦 義利 儒家 墨家

義利之辨,是一直貫穿中國古代思想史的一個基本問題?!案爬ǖ卣f,‘義利之辨’即是如何看待道德原則和物質(zhì)利益關系的爭辯。”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勃發(fā)期。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中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子學時代”,并以為“在中國哲學史的各時期中,哲學派別之眾,其所討論問題之多,范圍之廣及其研究興趣之濃厚,氣象之蓬勃,皆以子學時代為第一”②。這一時期,儒、墨、法、道、兵等諸子蜂起,他們對義利問題的探討不僅在當時掀起了一次論辯的高潮,亦對后來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先秦諸子對義利的看法各不相同。春秋時期義利之辨形式上是道德與利益之辨,實質(zhì)上是“公”“私”利益之辨。這種爭辯往往并不否定對“利”的欲求,其爭論的焦點在于求利行為是否符合“禮”的規(guī)定。戰(zhàn)國時期,儒家、墨家乃是顯學,影響最大。以下權將此二家的義利之思加以梳理,以對先秦時期義利觀作一管窺。

一、孔子

春秋末期,孔子以“仁”為學說核心,闡發(fā)仁、義、禮、智、孝、弟、忠、信,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在孔子看來,“義”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具有至上性質(zhì),“君子以義為質(zhì)”③,“君子以義為上”④,“利”是孔子較少論述的,《論語·子罕》:“子罕言利。”⑤但罕言并非不言,《論語·里仁》篇就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⑥之說??鬃訉ⅰ傲x”“利”作為區(qū)分“君子”“小人”的標志,但他并不排斥利,只是在“利”“義”之間,更推崇“義”。《論語·里仁》中就有論述: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雹?/p>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⑧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雹?/p>

孔子重義,對利卻并非一概否定: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雹?/p>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孔子“義利觀”承繼了東周以來儒家學派的思想觀點,以“禮”作為求利行為的約束。他肯定財利的客觀價值,但要求貧賤之人只能通過正當手段獲得,肯定富貴之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慈善行為,進而提出富民主張,認為“因民之利而利之”,“惠而不費”才是治理國家的最佳辦法。從源、流兩個向度來看,在利益獲得上孔子主張“取之有道”,“以民之利而利之”,因勢利導,治國富民;在消費方式上,則推崇有能力者“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必須指出的是,孔子對“禮”與“仁”的推崇是一以貫之的,他對“君子”顯然更為推崇,認為守仁義而樂道、始終不違之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上,孔子雖然不一味賤“利”,卻更推崇“義”。

二、孟子

孟子所在的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孟子不滿“天下之人,唯利是求”?的社會風氣,提出重義輕利的觀念。孟子的義利觀,因其指向不同又可概括為富而后義、重義輕利兩個方面。富而后義,是對孔子先富后義的承繼,即從民富論的角度認為道義應以物質(zhì)為基礎: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重義輕利,則是孟子對士和君提出的更高要求: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痹唬骸昂稳缢箍梢試虈桃樱俊痹唬骸白鸬聵妨x,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孟子認為士與民不同,當對自身的德行操守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尊德樂義”“窮不失義”。對于執(zhí)掌權柄的國君,孟子則堅決主張“王不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瓰槿顺颊邞讶柿x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總的來講,孟子義利觀從“民”“士”“君”三個維度,分別提出富而后義、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主張,賡續(xù)了孔子“富而后安人”的傳統(tǒng),又對儒家的群體性原則有所強化。

三、荀子

荀子是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學宗孔子但不拘泥儒家,廣泛吸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所長,是先秦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以性惡論作為其倫理思想的基礎,義利問題上肯定“義利兩有”,又倡導“以義制利”:

“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道理也勇。君子貧窮而志廣,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君子貧窮而志廣,隆仁也;富貴而體恭,殺執(zhí)也;安燕而血氣不衰,柬理也;勞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書曰:“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贝搜跃又芤怨x勝私欲也。?

既然肯定義利兩有,荀子“以義制利”顯然不是完全否定利,他強調(diào)的是以公私利益之間,公的絕對主導性。在此觀念之下,荀子又對孔子“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觀點加以闡揚: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則異矣:小人也者,疾為誕而欲人之信己也,疾為詐而欲人之親己也,禽獸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慮之難知也,行之難安也,持之難立也,成則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惡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親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慮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則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惡焉。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身死而名彌白。?

在對士階層提出道德要求后,荀子義利觀又拓展出治國之術的層面:

不富無以養(yǎng)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yè),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七教,所以道之也。詩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蓖跏戮咭?。?

綜合上述不難見知,先秦儒家義利觀雖都倡導義,但在對待利的態(tài)度上,孔、孟、荀三家又有所不同,荀子既不完全同意孔孟的別義利為二,也不完全同意墨家的義利合一?!耙粤x制利”是荀子處理義利關系的基本原則,與孔子“見利思義”似,與孟子“何必曰利”則存在較大分歧。

四、墨子

戰(zhàn)國初期,最有影響的是孔墨顯學。墨子也講貴“義”,但墨子倡導義利合一,因此墨子之“義”是以“公利”為基本內(nèi)容的。墨子認為,凡是符合“利天下”“利人”的行為就是義,而“虧人自利”“害天下”的行為則是不義。

墨子貴義,旗幟鮮明地提出“天下莫貴于義”的觀點: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古者圣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

但墨家所講之義,顯然與儒家的主張存在區(qū)別。墨子講義不離乎利,因為在墨子看來“義,利也”?,義就是利,義利合一。然而,并非所有的利都是墨子所貴的,利天下百姓,才是墨子眼中的大義:

子墨子曰:“凡言凡動,利于天鬼百姓者為之;凡言凡動,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為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舍之?!?

五、結語

先秦時期,除了儒墨之外,尚有道、法、兵諸家對義利關系有所闡揚,但諸子學說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仍是儒家。從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先秦儒家義利觀經(jīng)歷了一個從樸素到成熟的過程,重義而不否定利,也是后世儒家倫理觀念的一條主線,漢學、宋學莫不如此。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其義利觀實際上是貴義重利并舉,利他人、利百姓都具有一定的功利主義色彩。先秦諸子的義利觀,引人深思,可茲借鑒,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

① 張傳正、汪傳發(fā):《義利之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義利觀之演變》,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頁。

②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頁。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65頁,第182頁,第109頁,第73頁,第70頁,第71頁,第97頁,第96頁,第91—92頁,第194頁。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72頁,第202頁,第203—204頁,第211頁,第351頁,第356頁,第201—202頁,第341頁。

????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502頁,第35—36頁,第61頁,第498—499頁。

???? 吳毓江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集注》,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685頁,第66頁,第469頁,第686頁。

作 者:王春曉,文學博士,外交學院漢語言文學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義利義利觀諸子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王靜著《激變時代的思考者:郭沫若與其諸子觀》出版
北京義利經(jīng)典味道百年情
面包老炮兒
真假學術視角下大學生義利觀的研究
論“正確義利觀”的當代價值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義利”之道
儒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探討
義利“新生”?
近代紳商階層產(chǎn)生的文化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