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芹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血站,吉林 白山 134300)
酶學指標在肝臟疾病的臨床應用
王麗芹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血站,吉林 白山 134300)
實驗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學指標在肝病診斷治療中一直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已成為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常規(guī)指標,還有一些指標受檢測方法、條件限制,不能得到普及。
酶學指標;肝?。慌R床應用
1.1 轉氨酶(ALT/AST),血清天冬氨酸轉氨基酶(Aspartate transferases EC2.6.1.1AST)和丙氨酸轉氨基酶(Alanine transferases EC2.6 1.2ALT),活性是迄今為止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反映肝細胞損害的試驗。AST和ALT在肝臟中的活性分別是血清中的7000倍和3000倍。ALT只存在于細胞質中,而AST在肝細胞質內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線粒體中,在肝細胞質內AST/ALT之比為0.6∶1,在整個肝細胞內二者之比為3∶1。各種肝病均可引起血清ALT升高,病毒性肝炎ALT活性一般很少大于10倍參考范圍上限,只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時達到10~40倍參考范圍上限,而藥物性肝炎或缺血性肝病時ALT活性最高可>40倍參考范圍上限。慢性肝病時,轉氨酶水平反映了疾病的活動性。病理結果顯示:大多數ALT長期處于正常范圍的慢性肝病患者,肝臟只有輕微的炎癥和較少的纖維化,間接反映出此時機體的病毒沒有免疫應答,對此患者建議不予抗病毒治療。
1.2 堿性磷酸酶(ALP)肝臟中ALP(Alkaline phosphatase,EC3.1 13.1)由于細胞合成分泌,自膽道排泄,半衰期為3 d。正常小兒ALP活性可達正常成人的2~5倍。餐后小腸分泌的ALP進入血中,一般可增高30 U/L或更高,在B或O型人中可持續(xù)12 h。妊娠3個月胎盤即可產生ALP,9個月達高峰,可達2~3倍參考范圍上限,分娩后1個月恢復正常。一般不同肝病ALP升高程度依次為膽汁淤積>肝癌>肝細胞損傷,肝管由壓高可使膽汁合成增多,肝道排泄障礙,血中ALP顯著增加,血清ALP高于正常的2.5倍,轉氨酶不超過正常的8倍,90%為膽汁淤積,ALP的增高可先于黃疸出現,一般血清ALP與膽紅素增多呈平行關系,當二者發(fā)生解離時,如膽紅素、ALP比值增大,表示肝臟損害嚴重且不斷發(fā)展,其比值減少應考慮局限性肝病,ALP顯著增加,膽紅素和ALT不高應考慮肝癌。當血清中ALP小于3倍參考范圍上限和ALT>10倍參考范圍上限時,可作為急性肝損傷的判斷標準。
1.3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GGT)血中GGT(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EC2.3.2.2)主要來源肝臟。GGT在肝臟由肝細胞線粒體產生,局限于細胞質及肝內膽管上皮中,從膽道排泄,GGT半衰期為7~10 d,但與酒精相關性病癥時,其半衰期可達到28 d。在大多數情況下,GGT與ALP的變化一致,但骨病時GGT正常,GGT活性在不同肝病中增高程度一般為:肝外膽通梗阻>原發(fā)性肝癌>肝膽汁淤積>急性肝炎>肝硬化>慢肝中、重度>正常對照組。急性肝炎時GGT升高,恢復期當其他肝功能指標均已恢復正常,而GGT尚未恢復正常,提示肝內殘存病變,肝炎尚未痊愈,如反復波動或不時間維持較高水平,則應考慮肝炎有慢轉趨勢。慢肝輕度、肝硬化代償期GGT多正常,慢肝中,重度常可高出正常1~2倍,如長期持續(xù)升高,表示病情繼續(xù)發(fā)展,但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時,GGT持續(xù)低值,提示預后不良。
1.4 血清肝堿酯酶(chE)真性膽堿酯酶(Acctyl- cholinesterase-ase, AchE-EC3.1.1.8)或稱丁酰膽堿酯,存在于肝、胰、子宮、中樞神經白質等處,是血漿中固有的酶,能水解于酰膽堿但難水解乙酰膽堿。血清中的膽堿酯酶主要來源于pchE,目前實驗室檢測的多為pchE。pchE由肝臟生成后分泌入血,反映肝實質合成蛋白的能力,與血液白蛋白的減低大致平行,但比白蛋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變化,隨著病情好轉,pchE迅速上升,慢性肝炎時如持續(xù)減低示預后不良,病理結果顯示pchE下降的程度與肝組織病理分級成反比;肝功能衰竭時顯著降低,在營養(yǎng)不良、感染、貧血性疾病、有機磷中毒時pchE也下降,應注意判別。脂肪肝反腎病綜合征時pchE往往上升,反映肝脂質代謝異常,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癥,可能與肝代償性合成、分泌增加有關。原發(fā)性肝癌時也可見pchE增高,原因可能是肝癌細胞產生pchE。
2.1 谷氨酸脫氫酶。該酶主要存在于肝線粒體中,故可作為肝損害的特異指標。
2.2 醛縮酶(ALD)血清中ALD可作為肝癌的介入治療監(jiān)測指標。
2.3 亮氨酸安吉肽酶(LAP)血清中,LAP的升高僅見于肝膽疾病、妊娠期、酒精性肝炎。
2.4 腺苷拖氨酶(ADA)肝細胞由90%存在于胞質內,檢測血清ADA可明顯提高肝炎患者陽性檢出率。
2.5 檸檬酸脫氫酶(ICD、ICDH)可用于肝癌與肝外、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肝癌時ICD/ALT比值顯著增高,肝外惡性腫瘤不變或降低。
當前肝病診斷中,最有價值的血清學指標依然是在臨床使用最多的常規(guī)項目,如ALT、AST、TBIL DBIL、ALB、ALP、GGT和PT。美國臨床生物化學學會把肝病分為急性肝細胞損傷、慢性肝細胞損傷、肝硬化和肝癌四組,分別對以上各個項目在改組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急性肝細胞損傷中,把ALT大于10倍參考范圍上限、而ALP小于3倍參考范圍上限作為診斷標準,如果發(fā)病初期AST已超過10倍參考范圍上限,首先考慮中毒性肝病的缺血性肝病。在判斷肝細胞損傷程度時,按病因不同分別討論;急性病毒性肝炎時,TBIL>257 μmol/L,PT延長超過3 s表示重度肝損壞。醋氨芬藥物中毒時,PT持續(xù)上升并超過4 d表示重度肝損壞,在慢性肝細胞損壞中,ALT是篩查慢性肝病最高的試驗,可用于監(jiān)測慢性肝炎的炎癥活動,但對肝纖維化沒有使用價值;在淤膽性肝炎時,ALP升高,如原發(fā)性肝汁性肝硬化,在肝硬化時,AST/ALT比值、PT、AFP和血小板計數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在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上,推薦使用AFP。肝病酶學指標意義,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如何提高臨床對肝病的診斷和監(jiān)測能力,形成更加明確、更有效的診斷標準,以發(fā)病率、試驗項目、診斷效率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為臨床建立合理的診斷流程,更高的發(fā)揮臨床實驗室的作用,這方面的工作還很缺乏,這也是未來檢驗醫(yī)學發(fā)展的方向之一。
R575
A
1671-8194(2015)05-0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