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晚期肝癌的綜合治療

2015-01-24 03:55:34曹月敏王蘭輝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抗病毒肝癌化療

曹月敏 王 麗 王蘭輝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石家莊 050051)

?

·專題論壇·

淺談晚期肝癌的綜合治療

曹月敏*王 麗 王蘭輝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石家莊 050051)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臨床上高發(fā)的惡性腫瘤,其中90%以上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其他類型有肝內(nèi)膽管細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混合型肝癌。HCC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根據(jù)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2年《腫瘤登記年報》數(shù)據(jù)[1],我國肝癌發(fā)病率為28.71/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4位(10.04%),而死亡率為26.04/10萬,占所有癌癥死亡的第2位(14.42%),僅次于肺癌。值得注意的是,肝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呈農(nóng)村高于城市和男性高于女性,并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至80歲左右達高峰[2,3],遠高于歐美國家,絕對數(shù)位居全球各國之首。我國肝癌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來醫(yī)院就診的患者多為中晚期肝癌,現(xiàn)就晚期肝癌的綜合治療談?wù)勎覀兊恼J識。

1 我國HCC的特點

HCC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腫瘤,所謂“中國特色的腫瘤”,即在我國人群中,HCC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顯著高于歐美國家或者其他人種,在全球每年新發(fā)的HCC中,我國占到了55%,而在全球因HCC死亡中,有50%發(fā)生在我國[4]。我國的HCC患者在病因?qū)W、病理生理學、生物學特征、臨床表現(xiàn)、診治策略以及預(yù)后和藥物研發(fā)等方面均顯著不同于歐美國家和其他人種。我國90%以上的HCC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或程度較重的肝硬化,具有累及全肝和肝外轉(zhuǎn)移傾向的病理特點,而在歐美國家以肝轉(zhuǎn)移癌最多,且不合并肝硬化[4],75%的HCC是由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所致。另外,我國的HCC患者發(fā)病還與飲水污染(藍綠藻類毒素)、食物污染(黃曲霉毒素)、嗜酒、吸煙、血色病、性激素 、肥胖、亞硝胺類物質(zhì)、幽門螺桿菌感染、缺硒等危險因素有關(guān)[5]。而在歐美國家和日本,HCC常與酒精性肝炎、肝臟代謝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隱源性肝病或隱源性肝硬化等危險因素有關(guān)。我國HCC的發(fā)生發(fā)展呈多階段性即常呈多中心性生長,也就是說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生癌,影像學難發(fā)現(xiàn)微靜脈浸潤區(qū)和衛(wèi)星轉(zhuǎn)移灶,而且HCC起病隱匿、侵襲性高、生長迅速和早期診斷困難,在這些方面與歐美國家也有顯著的不同,并且明顯影響患者的診療和預(yù)防實踐。在我國,大多數(shù)(85%)HCC患者在確診時,已局部晚期或遠處轉(zhuǎn)移或巴塞羅那肝癌臨床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C期和D期,此時往往已不適合局部治療,包括手術(shù)切除、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及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等。在診斷方面,基于歐美國家對血清甲胎蛋白(afetal protein, AFP)監(jiān)測和診斷HCC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評價,不再推薦AFP作為診斷依據(jù),而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大部分亞太地區(qū)的HCC患者多有AFP明顯升高,與ICC相比有鑒別價值,故仍可用于HCC的診斷。在預(yù)防方面,我國學者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管水、管糧、防肝炎”的七字預(yù)防方針,即不喝污染的水(內(nèi)含藍綠藻類毒素)、不吃發(fā)霉的食物(內(nèi)含黃曲霉毒素)、全民進行乙肝疫苗接種等。在藥物研發(fā)方面,也要針對我國HCC的生物特性如基因組學和生物靶點來開展新藥研究,因為:①我國HCC患者的肝細胞存在原發(fā)性多藥耐藥性,包括MDR-1基因、P糖蛋白過度表達;②我國HCC患者多有基礎(chǔ)肝病(HBV/HCV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有損害,肝細胞對藥物的代謝作用較差,明顯限制化療給藥的劑量強度和密度,影響療效;③有時化療藥還可激活HBV/HCV病毒,導(dǎo)致肝炎活動。因此,我們在研發(fā)新藥時不同于歐美國家,要研發(fā)針對我國HCC的新藥。關(guān)于HCC患者的預(yù)后,我國HCC患者與歐美國家HCC患者亦不同,我國晚期HCC患者的預(yù)后很差,如果給予最佳的支持療法,在歐美國家生存時間為6~9個月,在我國與亞洲(不包括日本)生存時間為3~4個月。因此,在制定有中國特色的HCC治療指南時,應(yīng)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狀況、肝臟功能、肝外轉(zhuǎn)移、血管侵犯、腫瘤大小、數(shù)目、位置等,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策略。

2 HCC晚期的系統(tǒng)治療

HCC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或者說是在全身疾病基礎(chǔ)上的局部表現(xiàn),正如湯釗猷所說:肝癌是機體、微環(huán)境(主要是免疫炎癥微環(huán)境)和腫瘤三者間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而這三者的相互作用涉及到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以及腫瘤微環(huán)境的各方面及腫瘤細胞的各種表型,而且肝癌患者的全身狀況是影響肝外轉(zhuǎn)移的重要因素[6]。因此,單獨依靠手術(shù)和其它局部治療不能治愈,而且無論根治性切除、局部射頻消融,還是肝移植術(shù)都不能防止其復(fù)發(fā)。肝癌復(fù)發(fā)率高,總的5年復(fù)發(fā)率>60%[5]。因此,對于中晚期HCC內(nèi)科治療必不可少。內(nèi)科治療是防止復(fù)發(fā)轉(zhuǎn)移,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的重要方法。幾乎所有的HCC患者都需要接受內(nèi)科藥物治療,尤其是HCC的抗病毒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7],有時甚至也是HCC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我國,HCC患者往往并存慢性遷延性肝病,即高度惡性的HCC和慢性遷延性肝病在同一位患者,同一時間和同一臟器并存,且這兩者往往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內(nèi)科藥物治療比較棘手,具有特殊性和復(fù)雜性,特別強調(diào)要統(tǒng)籌兼顧,全面合理,防止顧此失彼。秦叔逵等[8]認為HCC的系統(tǒng)治療策略,應(yīng)該是抗腫瘤和抗病毒相結(jié)合,控制病灶和保肝利膽相結(jié)合,祛邪(抑制殺滅腫瘤細胞)與扶正(改善體質(zhì)與增強免疫)相結(jié)合,還需要西藥和中藥相結(jié)合等,即應(yīng)該包括多種治療手段,如分子靶向治療,系統(tǒng)化療,免疫治療,抗病毒治療,中醫(yī)藥治療及支持對癥治療等。國內(nèi)外慢性乙型肝炎管理共識或指南[9]均將治療目標確定為: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復(fù)制,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和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并發(fā)癥,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生存時間。此外,還可以改善肝臟功能,防止肝炎活動,有利于營養(yǎng)支持,以及其他治療獲益等[10~12]。

2.1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HCC的分子發(fā)病機制非常復(fù)雜,在HCC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正是進行分子靶向治療的基礎(chǔ)和靶點,多種分子靶向藥物可以作用于HCC細胞不同信號通路,從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索拉非尼是代表性藥物,它是一種口服的新型多靶點,多激酶抑制劑,既可通過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和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阻斷腫瘤血管生成,又可通過阻斷Raf/MEK/ERK信號傳導(dǎo)通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從而發(fā)揮雙重抗HCC作用。當今,索拉非尼仍是不能切除和遠處轉(zhuǎn)移晚期HCC唯一取得肯定療效的分子靶向藥物,其對HCC治療的臨床研究也進一步深入[13]。全球范圍開展的索拉非尼長期非干預(yù)治療的安全性和遠期療效的Ⅳ期臨床研究[14]結(jié)果正在進行最終分析,并已公布部分結(jié)果,已證實索拉非尼可延長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對于晚期HCC,無論有無血管侵犯或肝外轉(zhuǎn)移,索拉非尼均可使患者生存獲益,從而獲得美國FDA,歐洲藥品評價局(EMEA),我國CFDA在內(nèi)的多個國家和多個地區(qū)批準用于治療晚期HCC,更是開辟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HCC的新時代,索拉非尼聯(lián)合其他治療藥物或方法有可能取得更好療效。然而,索拉非尼的臨床應(yīng)用也面臨一些困境,主要有5個方面的問題[8]:①單藥客觀有效率很低,僅2%~3%,亞太地區(qū)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為2.3~2.8月,生存獲益有限;②患者的臨床主要癥狀改善不明顯,癥狀進展時間與安慰劑無差異;③毒性反應(yīng)較多,包括手足綜合征、出血、高血壓、腹瀉及皮疹等;④沒有研究明確生物標記物或分子表標記物以預(yù)測其療效;⑤價格昂貴,每個月藥費高達5萬人民幣,而且醫(yī)療保險不予報銷,患者經(jīng)濟負擔很重,我國接受非拉索尼治療的患者很少,還不到全部新發(fā)患者的1.0%。因此,作為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代表,索拉非尼對Ⅳ期HCC的療效尚須更多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來支持。

2.2 系統(tǒng)化學治療

早在20世紀50 年代,系統(tǒng)化療就用于晚期HCC治療,常用藥有5氟尿嘧啶(5-FU)、順鉑(PDD)和多柔比星[阿霉素(ADM)]等。但HCC患者對化療藥不敏感,客觀有效率波動很大(0~25%),也沒有方案能使晚期HCC的5年生存率超過5%。雖然國內(nèi)外學者開展了許多研究,包括PDD、5-FU、ADM等單藥或聯(lián)合方案如PIAF方案:PDD、INF(干擾素)、ADM、5-FU,療效均不理想而且毒性反應(yīng)較大,患者無明顯的生存獲益。2014年公布的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以及韓國、泰國共同參與的多中心隨機對照Ⅲ期臨床試驗結(jié)果[15],應(yīng)用FOLFOX4 [奧沙利鉑(OXA)+亞葉酸鈣(LV)+5-FU]方案治療不適合手術(shù)和局部治療的晚期HCC患者,與多柔比星比較,可延長晚期HCC患者總體生存時間,并顯著提高無進展生存期、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首次提出系統(tǒng)化學治療用于晚期HCC患者可取得生存獲益,適合亞洲HCC患者的有效治療,未發(fā)現(xiàn)新的毒性反應(yīng),患者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初步推測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HCC療效并不亞于索拉非尼,而該方案的化療藥物已納入醫(yī)保報銷范圍,經(jīng)濟衛(wèi)生學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該方案于2013年3月獲得國家食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可用于治療晚期HCC患者。目前認為對于沒有禁忌證的晚期HCC患者,系統(tǒng)化療明顯優(yōu)于最佳支持療法,但應(yīng)嚴格掌握系統(tǒng)化療的適應(yīng)證和禁忌證。

2.2.1 系統(tǒng)化療的適應(yīng)證[8]①合并肝外轉(zhuǎn)移的晚期患者;②不適合手術(shù)和進行肝動脈栓塞化療者,如肝臟彌漫性病變或肝血管變異;③合并門靜脈主干或下腔靜脈瘤栓者;④多次進行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介入治療后復(fù)發(fā)者。

2.2.2 系統(tǒng)化療的禁忌證[8]①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e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系統(tǒng)評價患者的體力狀態(tài)(performance status, PS)評分>2分,Child-Pugh評分>7分;②白細胞<3.0×109/L或中性粒細胞<1.5×109/L,血小板<60×109/L,血紅蛋白<90 g/L;③肝、腎功能明顯異常,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正常值5倍和(或)膽紅素顯著升高>正常值2倍,血清白蛋白<28 g/L,肌酐(Cr)≥正常值上限,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④有感染發(fā)熱、出血傾向、中量或大量腹腔積液和肝性腦病者。如果具有上述情況之一,不宜進行系統(tǒng)化療。

3 保肝抗病毒治療

在我國,85%的HCC患者具有肝病背景,主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肝功能異常和(或)HBV活動,HCC患者中≥80%的患者HBsAg陽性,而同期普查的人群僅10%~15%陽性,HBV-DNA的載量也是HCC發(fā)生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國臺灣陳建仁1991年1月1日~2004年6月30日對3653例30~65歲社區(qū)居民慢性HBV感染者HBV-DNA的載量進行研究,隨訪合計41 779人年,平均隨訪11.4年,基線HBV-DNA高水平>10 000 拷貝/ml或>2000 IU/ml是肝癌發(fā)生的強預(yù)測指標,其論文發(fā)表在世界權(quán)威期刊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16]上。目前,已明確HBV/HCV持續(xù)感染是HCC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病因因素,降低HBV/HCV復(fù)制水平是防治HBV/HCV相關(guān)HCC的關(guān)鍵措施之一。HBsAg的高表達也是HC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對于HBV相關(guān)的HCC尚需重視HBsAg的定量檢測[17]。目前,國內(nèi)外高度重視對病毒相關(guān)HCC的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提出[9],慢性乙肝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賞、肝硬化、HCC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生存時間。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和中國抗癌協(xié)會所屬與肝癌相關(guān)的九個學組/專業(yè)委員會,依據(jù)現(xiàn)有的循證醫(yī)學臨床資料,首先發(fā)布了《HBV/HCV相關(guān)性肝細胞癌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以期進一步完善我國肝癌的規(guī)范化治療[18],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guān)鍵,只要有適應(yīng)證,且條件允許,就應(yīng)進行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

3.1 抗病毒治療的適應(yīng)證

①具有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背景的HCC患者,如監(jiān)測病毒載量(HBV-DNA/HCV-RNA)變化以及肝炎活動者(血清HBV-DNA>104拷貝/ml,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活性異常);②對接受TACE、分子靶向藥物和化療等治療的HCC患者(因以上治療均有激活肝炎病毒的潛在可能,而病毒復(fù)制活躍和肝炎活動會損害HCC患者的肝功能,明顯影響抗腫瘤治療);③存在病毒復(fù)制活躍或高風險者。

3.2 抗病毒用藥

包括干擾素(普通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核苷(酸)類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等)、α干擾素及其長效抑制劑和胸腺肽α1、白介素2(IL-2)等。干擾素(IFN-α)和核苷/核苷類似物可減少HBV相關(guān)HCC發(fā)生的風險[19],預(yù)防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降低肝切除術(shù)HCC患者HBV再激活的發(fā)生[20]。

干擾素包括普通α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雙重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 Ⅲ期臨床試驗顯示:HBe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單藥治療48周,隨訪24周時HBeAg血清學轉(zhuǎn)換率為32%,隨訪48周時達43%。對HBeAg陰性的CHB患者(60%為亞裔)單藥治療48周,停藥隨訪24周時HBV DNA<104拷貝/ml的患者為43%,隨訪24周時為3%,停藥隨訪至3年時增加至8%[21]。

核苷和核苷(酸)類似物(NAs)已成功用于CHB治療。應(yīng)用NAs長期治療可改善CHB患者的肝組織壞死和纖維化逆轉(zhuǎn)。Dienstag等[22]采用拉米夫定(LAM)治療CHB患者,隨訪中位時間3.5年,56%患者肝組織壞死炎癥改善,33%無改變。Hadziyannis等[23]采用阿德福韋酯(ADV)治療70例HBeAg陰性CHB,治療192周和240周時,分別有86%和83%患者肝組織壞死炎癥改善,73%和75%患者纖維化改善。Marcellin等[24]采用ADV治療171例HBeAg陽性CHB,其中15例有基線和隨訪5年的配對肝組織檢查資料,67%患者肝組織壞死炎癥改善,60%患者纖維化改善。Liaw[25]報道641例接受替諾福韋酯(TDF)治療,489例(76%)完成240周治療,348例(54%)在基線和240周時肝活組織檢查結(jié)果,304例(87%)肝組織改善,176例(51%)240周時發(fā)生肝纖維化逆轉(zhuǎn)(P<0.0001);96例(28%)基線為肝硬化(Ishak評分為5或6)中,71例(74%)240周時肝組織檢查Ishak 評分下降≥1,表示肝硬化逆轉(zhuǎn)。核苷(酸)類似物為口服制劑,使用方便,不良反應(yīng)少,而且可直接抑制病毒復(fù)制,降病毒快速,強效,但核苷酸類似物可以引起耐藥。因此,開始應(yīng)選擇強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

4 重視晚期HCC并發(fā)癥的處理

HCC患者??砂l(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包括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癌結(jié)節(jié)破裂、繼發(fā)性感染和伴癌綜合征等。癌結(jié)節(jié)破裂和消化道出血有時需要外科手術(shù)治療。因此,在肝癌治療全過程中,應(yīng)該加以全面考慮,統(tǒng)籌處理,加強支持療法,包括鎮(zhèn)靜、保肝利膽、糾正貧血、改善營養(yǎng)狀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糖、糾正低蛋白血癥、控制腹水以及防治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這些支持對癥治療措施,對于減輕HCC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zhì)量、保證抗腫瘤治療的順利實施及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8]。

5 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

近年來,肝癌的免疫治療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近期完成的基因重組牛痘病毒JX-594對晚期HCC的臨床Ⅱ期試驗,2組高低不同劑量的溶瘤病毒JX-594瘤內(nèi)注射治療晚期肝癌后均產(chǎn)生明顯療效,2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4.1、6.7月,高劑量組具有明顯生存優(yōu)勢[26]。此外,肝癌疫苗(樹突狀細胞疫苗)正在研制?!叭S適形放療”的出現(xiàn),使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評估,在三維影像的基礎(chǔ)上以及在三維治療計劃指導(dǎo)下,實施的射線劑量與靶體積形狀相一致的放療,是利用高能放射線聚集在癌瘤中心殺死癌瘤細胞的新型放射手段,其癌瘤靶區(qū)劑量很高,大大超過常規(guī)劑量即以常規(guī)分割方式(每周5次放療,1.8~2.0 Gy/次,總劑量70 Gy左右)治療大體積癌瘤,可使直徑>10 cm的肝內(nèi)腫瘤達到完全緩解[27],而周圍區(qū)域,尤其是重要器官的劑量很低,對正常組織影響小。但肝癌的免疫治療和“三維適形放療”的適應(yīng)證和療效尚需要更多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

綜上所述,晚期HCC患者的治療依然是全球的共同難題,尤其是HCC的復(fù)發(fā)和轉(zhuǎn)移。未來一方面可以通過分子細胞生物學的先進方法,進行基因組測序(第2代和第3代深度測序),找到特異性驅(qū)動基因、新的靶標和預(yù)測因子,選擇合適的患者,進行分子分型指導(dǎo)下的個體化研究和治療[8];另一方面必須根據(jù)新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對HCC的規(guī)范治療進行修改、補充和更新[28]。多學科綜合治療是當今HCC臨床治療的方向。

1 葉勝龍.2013年肝癌領(lǐng)域新進展.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1):2-4.

2 Chen W, Zheng R, Zhang S, et al.Report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cancer Registries,2009. Chin J Cancer Res,2013,25(1):10-21.

3 Chen WQ, Zheng RS, Zhan SW.Liver cancer incidence and motality in China,2009. Chin J Cancer,2013, 32(4):162-169.

4 黃志強,主編.黃志強肝膽外科講義.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3-44.

5 吳孟超,吳在德,主編.黃家駟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693.

6 湯釗猷.肝癌研究的變遷與趨勢.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30(3):193-196.

7 Chau GY. Res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volving strategies and emerging therapies to improve outcome.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35):12473-12484.

8 秦叔逵,吳 窮.肝細胞癌系統(tǒng)治療的進步.中國處方藥,2013,11(5):29-33.

9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中國肝臟病雜志,2011,19(1):13-24.

10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2012,57(1):167-185.

11 Liaw YF, Kao JH, Piratvisuth T, 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12 update.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2012,6(3):531-561.

12 Lok AS,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update 2009. Hepatology,2009,50(3):661-662.

13 Peck-Radosavljevic M. Drug therapy for advanced-stage liver cancer. Liver Cancer,2014,3(2):125-131.

14 Lencioni R, Kudo M, Ye SL, et al. GIDEON (global investigation of therapeutic decis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of its treatment with sorafenib): second interim analysis. Int J Clin Pract, 2014,68(5):609-617.

15 Qin S,Cheng Y, Liang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FOLFOX4 regimen versus doxorubic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EACH study. Oncologist,2014,19(11):1169-1178.

16 Chen CJ, Yang HI, Su J,et 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JAMA,2006,295(1):65-73.

17 Kawanaka M, Nishino K, Nakamura J, et al. Quantitative levels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and surface antige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receiving long-term nucleos(t)ide analogue therapy. Liver Cancer,2014,3(1):41-52.

18 肝細胞癌抗病毒治療專家組.HBV/HCV相關(guān)性肝細胞癌抗病毒治療專家共識.中華肝臟病雜志,2014,22(5):321-326.

19 Lai CL, Yuen MF.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antiviral therapy.Hepatology,2013,57(1):399-408.

20 陳新月,柳雅立.干擾素聯(lián)合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評價與探索.中華傳染病雜志,2014,32(1):55-58.

21 Huang G, Lai EC,Lai WY, et al. Posthepatectomy HBV reactivation in hepatitis B-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fluences postoperativ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low HBV-DNA levels. Ann Surg,2013,257(3):490-505.

22 Dienstag JL, Goldin RD, Heathcote EJ, et al. Histological outcome during long-term lamivudine therapy. Gastroenterology, 2003,124(1):105-117.

23 Hadziyannis SJ, Tassopoulos NC, Heathcot EJ, et al. Long-term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for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for up to 5 years. Gastroenterology, 2006,131(6) :1743-1751.

24 Marcellin P, Chang TT, Lim SG,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efovir dipivoxil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2008,48(3):750-758.

25 Liaw YF. Reversal of cirrhosis: an achievable goal of hepatitis B antiviral therapy. J Hepatol ,2013,59(4):880-881.

26 Heo J, Reid T, Ruo L, et al. Randomized dose-finding clinical trial of oncolytic immunotherapeutic vaccinia JX-594 in liver cancer. Nat Med, 2013,19(3):329-336.

27 杜運生,周寧新,主編.肝癌外科治療進展. 第1版.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164.

28 Choi C, Choi GH, Kim TH, et al. Multimodality management for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e 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cancer,2014,3(3-4):405-416.

(修回日期:2015-03-24)

(責任編輯:李賀瓊)

R735.7

A

1009-6604(2015)06-0481-05

10.3969/j.issn.1009-6604.2015.06.001

2014-11-20)

* 通訊作者,E-mail:cym700908@hotmail.com

猜你喜歡
抗病毒肝癌化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是關(guān)鍵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2
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降低HCC的發(fā)生及改善患者預(yù)后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4
抗病毒藥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嗎?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26
骨肉瘤的放療和化療
對抗病毒之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達和預(yù)后的意義
跟蹤導(dǎo)練(二)(3)
microRNA在肝癌發(fā)生發(fā)展及診治中的作用
化療相關(guān)不良反應(yīng)的處理
癌癥進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
Rab27A和Rab27B在4種不同人肝癌細胞株中的表達
三河市| 莒南县| 清水河县| 荆州市| 宜阳县| 江华| 安阳市| 高台县| 丹阳市| 南充市| 长治市| 湘潭市| 莫力| 沁源县| 青州市| 彭州市| 大厂| 图木舒克市| 友谊县| 洛扎县| 奇台县| 嘉峪关市| 博野县| 武威市| 浦北县| 会昌县| 兰考县| 万载县| 湖州市| 内黄县| 松原市| 城固县| 项城市| 民乐县| 土默特右旗| 龙里县| 鸡泽县| 上虞市| 尤溪县| 万年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