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振旭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震湖農牧技術服務中心 756299)
黃牛泄瀉的辨證論治
蒙振旭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吉縣震湖農牧技術服務中心 756299)
黃牛泄瀉癥是獸醫(yī)臨床常見癥,是因腸道功能失調引起的一種常見證候,以糞便稀薄,甚至瀉糞如水樣為主要癥狀。該病在黃牛內科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多年來,筆者通過辨證論治,先后治療68例,痊愈65例,治愈率達95.6%,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胃為受納水谷之海,脾主運化水谷之精微,由行夜露風霜,風、寒、暑、濕之邪由表入里,脾胃受病而成疾;飼喂粗放,喂霉變腐敗草料,貪食過量,偷食過多,或飲冷水過多,損傷脾胃;勞役過度,使脾陽不振:久病失治,或配種過度,使命門火衰,氣化失職,不能溫煦脾陽;粗暴使役,鞭策太急,肝氣郁結,疏泄受阻,升降失調,使中焦脾胃受病,水谷不能腐熟,精微不能輸布,清濁不分而致泄瀉。
按照祖國醫(y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可將泄瀉分為脾虛泄瀉、寒濕困脾泄瀉、傷食泄瀉、肝郁脾虛泄瀉、腎虛泄瀉和濕熱泄瀉六種類型。
癥見病畜精神不振,身形漸瘦,毛焦肷吊。鼻寒耳冷,下唇松弛,腸音增強,不時作瀉,糞不成球,糞中帶水,瀉糞粗糙甚至完谷不化,嚴重者脫肛,呼吸無力,叫聲低微,口色淡白,脈象沉而無力。病到后期,水濕下注,四肢浮腫,久瀉不止。治則:健脾燥濕,利水止瀉。方用補中益氣腸或參苓白術散,隨癥加減。
2007年9月16日,本縣震湖鄉(xiāng)毛坪村馬某家飼養(yǎng)的10歲耕牛,前來就診。主訴:患畜精神沉郁,形體瘦弱,毛焦肷吊,糞便稀薄且有完谷不化,糞中帶水,肛門松弛,體溫37.3℃,呼吸24次/min,心搏69次/min,瘤胃蠕動弱而短,鼻鏡汗呈片狀,口色淡白,脈沉遲無力。診為脾虛型泄瀉。藥用黨參70g、黃芪70g、白術50g、半夏50g、 陳皮 50g、 茯苓 70g、 澤瀉 50g、防風30g、羌活30g、獨活30g、柴胡30g、 升麻 30g、 當歸 50g、 甘草 20g。水煎服,3劑痊愈。
由于該牛年老體弱,且長期飼喂單一的飼草,加之使役太重,致使脾胃虛弱、脾氣不升、化源不足而出現(xiàn)上述諸癥。方中用黨參、黃芪益氣升陽為主藥;白術、甘草、茯苓健脾和胃,半夏、陳皮理氣、燥濕健脾為輔藥;柴胡、升麻、防風、羌活、獨活升陽散濕。加當歸補血和血,澤瀉滲濕利水為佐藥。
癥見瀉糞如水,或糞水齊下,飲多食少,耳、鼻、四肢發(fā)涼,腸鳴如雷,口色白或青黃,鼻汗成片,口津滑利,口溫不高,脈沉細。陰寒內盛時有輕微腹痛,遇氣候變冷時則泄瀉加重,遇暖則瀉輕。治則:溫中散寒,健脾利水。方用白芍車前子散或加減豬苓散。
2008年8月26日,本縣吉震湖鄉(xiāng)王坪梁某家的一頭7歲犍牛就診。主訴:該牛前3d曾在早晨露水地里放牧,當天下午發(fā)生泄瀉,現(xiàn)泄瀉不止,不思飲食。檢查:精神短少,鼻寒耳冷,被毛粗亂,糞稀如水且不臭,口色淡白,口津滑利,口溫不高,脈沉遲。屬寒濕困脾泄瀉。治療:健脾燥濕,滲溫利水。藥用白芍60g、車前子30g、 小茴香 30g、 茯苓 30g、 豬苓24g、 澤瀉 24g、 蒼術 30g、 陳皮 24g、甘草12g、黃柏12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連用2劑。
該牛因食露水草,寒濕停留于內,損傷脾胃陽氣,以致中陽受損,陰寒偏盛,從而出現(xiàn)上述癥狀。方中用白芍養(yǎng)血斂陰為主藥;車前子引水下行,使水濕隨尿而出為輔藥;小茴香溫中散寒;茯苓、豬苓、澤瀉、蒼術、陳皮燥濕健脾,滲濕利水等為佐藥;黃柏清熱利濕;甘草緩急止痛為使。
癥見食欲減少或廢絕,瀉糞稀軟如粥樣,口內酸臭,慢性瘤胃臌氣,腹圍增大,腹脹腹痛,腹痛則瀉,瀉后痛減,反芻廢絕,噯氣酸臭,口色赤紅而燥,苔黃厚而膩,脈數(shù)實。治則:消積導滯、健脾開胃。方用三消散或枳實導滯散。
2009年8月16日,本縣震湖鄉(xiāng)蒙集村楊某家的一頭3歲母牛就診。主訴:牛在碾場時偷吃了小麥,之后腹圍增大,拉零碎屎,出現(xiàn)泄瀉,慢草慢料。檢查:精神沉郁,左肷脹滿,瘤胃內容物堅實,呈捏粉狀,瘤胃蠕動音弱,喜臥懶動,口色淡紅,舌苔厚膩,口臭,脈沉澀。診斷為傷食泄瀉。治療:消食導滯,燥濕利水,止瀉。藥用焦山楂45g、炒神曲45g、炒麥芽45g、厚樸30g、陂皮30g、蒼術30g、 枳殼 30g、 萊菔子 30g、 甘草15g。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連用2劑痊愈。
由于該牛偷食大量的小麥,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脾運不及,料谷不化,繼而下注大腸作瀉。方中用焦山楂、炒神曲、炒麥芽消積化滯為主藥;枳殼順氣寬腸,陳皮理氣調中、萊菔子消食除脹為輔藥;脾失健運,水濕停留,故以蒼術燥濕升陽,厚樸除濕散滿為佐藥;甘草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消積導滯,升清降濁,病則愈。
癥見精神萎頓或兼有腹痛,瀉糞稀薄,如粥樣,氣味惡臭,有的糞便中混有粘液、血絲,食欲、反芻減少廢絕,角、耳、口、鼻俱熱,鼻鏡汗少,眼結膜紅,口津粘少,口干舌燥,口色紅黃,尿少而黃,舌苔黃膩,脈象洪數(shù)。治則: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方用郁金散加減。
2012年5月26日,本縣吉強鎮(zhèn)何洼村馬某家的一頭5歲牛就診。方訴:該牛拉稀已數(shù)日,糞中帶血,氣味臭,飲多食少,耳角俱熱,腰薦部皮膚手感發(fā)熱,舌尖舌中部分叉明顯,齒齦紅腫,口干、口溫高,脈象洪數(shù)有力,體溫39℃,呼吸28次/min,瘤胃蠕動2次/min,頻頻拉稀,氣味腥臭,小便短。診為濕熱泄瀉。治宜清熱,燥濕、止瀉。藥用:郁金40g、黃芩30g、黃柏30g、大黃20g、梔子15g、金銀花30g、 連翹 30g、 滑石 20g、 澤瀉 30g、柴胡20g、升麻20g、薄荷15g、甘草15g水煎,分3次灌服,1劑而愈。
由于熱毒積滯于內,致使肝經濕熱壅盛,不能疏散調達,使火熱之邪郁結,氣滯不通,故而出現(xiàn)上述癥狀。因此,方中以郁金涼血破瘀,行氣止痛,大黃清熱涼血,下積滯而為主藥;黃芩、黃柏、梔子、金銀花、連翹清臟腑熱為輔;滑石、澤瀉、甘草清熱瀉火,利水滲濕,柴胡、升麻升陽散火為佐,使以薄荷質輕有疏散之功,引諸藥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燥濕利水,升陽止瀉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