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萊布尼茨論“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
——從《形而上學序論》到《單子論》

2015-01-21 21:41王騰
關(guān)鍵詞:道德哲學萊布尼茨單子

王騰

(蘇州科技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萊布尼茨論“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
——從《形而上學序論》到《單子論》

王騰

(蘇州科技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受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近代德國的文化精神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祛魅化態(tài)勢,啟示神學式微,理性神學興起。在理性神學語境下,萊布尼茨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學信仰”與“哲學理性”的雙重向度上建構(gòu)的。同時,“預定和諧”體系是萊布尼茨道德哲學建構(gòu)的理論基石。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最早提出了“道德世界”概念,建構(gòu)了“道德世界”的“草圖”。隨著“實體論”向“單子論”過渡,在《單子論》中,萊布尼茨細致地描畫了單子與上帝單子之間的道德關(guān)系,與此同時,在單子精神自由狀態(tài)基礎(chǔ)上,他建構(gòu)了一個理想的“道德世界”圖景。

萊布尼茨;最完美國家;道德世界;《形而上學論》;《單子論》

萊布尼茨道德哲學是在形而上學體系建構(gòu)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它是近代德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和理論成果。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建構(gòu)是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的主題。從立足西方道德哲學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并結(jié)合萊布尼茨文本的哲學目的和價值旨趣來看,《形而上學序論》和《單子論》都蘊含著鮮明的“道德哲學”創(chuàng)新理念?!啊秵巫诱摗犯静皇且徊空J識論的著作,而是一種典型的‘實體論’形而上學。這種實體論不是以‘已成’實體來構(gòu)成單純外在物體世界或內(nèi)在靈魂世界的機械論形而上學,而是以內(nèi)在行動為原則賦予實體本身以內(nèi)在的生命運動,從而在實體的生命運動過程中從‘自然世界’開辟出一個‘道德世界’的實踐的形而上學?!盵1]《形而上學序論》常常被倫理學界所忽略,而僅把道德哲學研究的重點落在《單子論》上。事實上,《形而上學序論》不僅可以從“神學”“本體論”形而上學上,而且也可以從“道德哲學”或“實踐哲學”上來解讀,甚至可以直接把它歸之于“道德哲學”著作?!靶味蠈W‘作為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學說,不單是要嚴格地澄清其‘是什么’,而是就其‘如何是’的成己過程澄清其成為真正的存在者(最高的存在者)的‘實踐’(行為)原則的正當性和有效性?!盵1]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最初提出“道德世界”概念,并在“信仰”與“理性”的雙重向度下被建構(gòu)。其道德哲學建構(gòu)只是初步的,不成熟的。隨著“實體論”向“單子論”過渡,萊布尼茨對“道德世界”的理論架構(gòu)日臻完善?!秵巫诱摗访璁嬃艘环硐氲摹暗赖率澜纭眻D景。

無論《形而上學序論》還是《單子論》,萊布尼茨道德哲學都是在“理性神學”論域下展開的。在某種意義上,“神學”“本體論”形而上學與“道德哲學”具有統(tǒng)一性,“理性神學”籌劃的目的在于建構(gòu)“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在這一點上,鄧安慶教授的觀點值得商榷:“盡管萊布尼茨的哲學具有實踐哲學的意向,但他卻沒有系統(tǒng)的倫理學思想,他的哲學除了形而上學比較系統(tǒng)之外,其具體的倫理思想都是零散地表達在他的不同著作及其通信中的?!盵2]為了避免和糾正萊布尼茨道德哲學被“肢解式”理解與研究,從而把《單子論》作為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研究的全部來源和依據(jù),研究者在探究萊布尼茨道德哲學中引入“過程研究”,凸顯其道德哲學建構(gòu)的前后“統(tǒng)一性”和“連續(xù)性”。“在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當代國際萊布尼茨研究中,許多研究者(如愛立西·豪希斯德特,Erich Hochstetler)都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把“過程”的思想引進萊布尼茨的研究中,努力把萊布尼茨的思想理解為一個包含著不同發(fā)展階段在內(nèi)的不斷流動變化的發(fā)展“過程”,這樣一種努力對當代萊布尼茨研究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并將繼續(xù)產(chǎn)生深廣的影響。[3]本文擬把《形而上學序論》與《單子論》相對照和相連接,從而試圖把握萊布尼茨道德哲學建構(gòu)的全部過程。

一、道德世界建構(gòu)的雙重向度:“神學信仰”與“哲學理性”

受歐洲啟蒙運動影響,近代德國的文化精神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祛魅化態(tài)勢:“啟示神學”式微,“理性神學”興起?!袄硇陨駥W”旨在強調(diào)“理性”在宗教神學中的作用以抵制宗教狂熱?!袄硇浴睘椤靶叛觥睂Ш?,“理性”作為“自然之光”又受“上帝之光”之“光照”。因此,“理性神學”中的“理性”與“信仰”糾纏在一起,它是高于抽象的思辨理性的心靈能力,其自身之內(nèi)包含道德或?qū)嵺`行動的法則和原則。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的最終目的在于顛覆中世紀基督教道德哲學基礎(chǔ)——“信仰”,試圖通過理性神學和形而上學重建道德世界的最終基礎(chǔ)——“理性”。與此同時,道德世界建構(gòu)中又保留了許多經(jīng)院哲學的痕跡?!叭R布尼茨把理性作為德性的基礎(chǔ),突破了正統(tǒng)神學把信仰作為道德基礎(chǔ)的藩籬;他承認了在某些情況下,理性并沒有辦法來證明最正直的就是最有用的。因此只有對上帝和靈魂不朽的考慮,才使得德性和正義的義務(wù)成為絕對不可避免的。”[2]萊布尼茨道德世界建構(gòu)既強調(diào)神學維度的重要性,又強調(diào)哲學理性對上帝認識的重要性。在《神義論》中,萊布尼茨認為,上帝是全智的、全善的和全能的最完全的最高創(chuàng)造者,上帝在宇宙中處于絕對主宰地位。任何人都不能懷疑和否認上帝的最高權(quán)威。上帝作為最高創(chuàng)造者絕對不可能推行暴政和不公正。相反,上帝對于一切被創(chuàng)造物都事無巨細地懷著最大的“關(guān)心”和“愛”,上帝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公正的。人沒有權(quán)力去評論上帝甚至去埋怨和詛咒上帝。對上帝的虔誠信仰是一切問題的根本,而虔誠的本性在于兩點,一是畏懼上帝,二是超越一切地去愛上帝。而畏懼上帝和愛上帝關(guān)涉到對上帝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如何認識上帝的完美性”便成為信仰問題的根本。萊布尼茨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個充足理由或者動力因。世界之“此在”的動力因不能在由偶然性事物的總體構(gòu)成的世界之中找到,而必須從超越于世界“此在”之外去尋找,即從一個必然性和永恒性的實體中去探求世界的“此在”之理由?,F(xiàn)存世界既然是一個偶然性存在,必定還有其他無數(shù)的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必定像現(xiàn)存世界一樣努力爭取自己的存在。因此,世界此在的原因關(guān)涉到所有可能世界。在一個現(xiàn)存的“本體”當中必然存在著所有可能世界的觀念的理智。具有理智的世界的原因只能從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當中選擇一個可能性世界讓它具有“此在”?!?道德的必然性——引者),這是一種上帝、天使以及圣賢借以選擇善的事物的必然性。上帝也就是運用這種道德的必然性從無限多的可能世界中選擇出我們這個最好的世界并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的。”[4]世界此在的原因選擇是一種意志的選擇,并且按照已經(jīng)選出的意志而行動。只有具有理智的世界原因才有這樣的選擇的權(quán)力,由世界此在的原因作出的選擇才是有效的選擇。因此,在世界此在的原因之中存在著三個東西,一是“選擇權(quán)力”,二是“理智”,三是“意志”。它們都參與了一個可能世界之“此在”的工作?!皺?quán)力”“理智”和“意志”針對著可能世界的一切,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它們必然具有無限性和完美性。而具有“此在”的世界的一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結(jié)著的,因此,這個具有“此在”的現(xiàn)實世界的原因只能是一個,而不可能是多個。現(xiàn)實世界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具有權(quán)力、理智和意志的無限的和最完美的東西——“上帝”。“它的理智是本質(zhì)特性之源,它的意志是諸生存(existences)之本根。簡而言之,這就是唯一一個上帝及其完美性之證明,這便是事物通過他而產(chǎn)生的證明?!盵5](108)

二、“道德世界”的理論基石:“預定和諧”體系

“預定和諧”體系是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的理論基石,它是關(guān)于“實體”與“實體”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理論。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根據(jù)實體表象世界的原理表達了實體之間相互和諧的觀點。但是,它只是初步的。毋寧說,萊布尼茨只是提出了“預定和諧”問題。在“新系統(tǒng)”說明(一)中,萊布尼茨第一次指出“預定的和諧”概念,并指出,它是一個需要證明的假設(shè)。萊布尼茨首先解決身體與心靈之間的交通問題。在新體系的說明(二)中,萊布尼茨開始論證自己所提出的“預定和諧的方法”?!斑@種和諧是由‘上帝的一種預先謀劃’制定的,上帝一起頭就造成每一實體,使它只遵照它那種與它的存在一同獲得的自身固有法則,卻又與其他實體相一致,就好像有一種相互的影響,或者上帝除了一般的維持之外還時時插手其間似的。”[6](51)預定的和諧的方法之所以是可能的,在于“實體”能夠“表現(xiàn)”“世界”。“心靈”與“身體”之間的和諧一致是基于實體之間的和諧一致。在《論實體的交通》中,萊布尼茨對他所提出的預定的和諧體系的可能性加以證實。萊布尼茨從實體自身所具有的“實體的形式”的“力”入手證明實體自身具有“活動的力”。“活動的力”是上帝在創(chuàng)造被造實體之初給予實體。上帝采取“一攬子計劃”給實體定下了其活動必須遵循的永恒法則——“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實體自身之中存在著由上帝所造就的“持久印象”。這就讓實體具有完成和實現(xiàn)上帝所發(fā)布命令或法則的主觀上的愿望、欲望和動機。正如萊布尼茨所說,“有理性的實體是一種自由的自動機”。有理性的實體的行動是基于實體自身所具有的理性,自己決定自己,而不是由外在于實體之外的其他實體的干預作用而作出行動。實體內(nèi)在的具有了“活動的力”意味著實體一定具有行為能力——“凡是行為都屬于一個主體”,“你只要給了我們的靈魂那種產(chǎn)生內(nèi)在行為,也就是‘內(nèi)在地’(inmanement)行動的內(nèi)在能力,從此就沒有什么能阻止,甚至可以說很合理地,在別的靈魂或“形體”或者實體的自然本性之中,也有和在我們之中的能力一樣的能力?!盵6](167)上帝給予實體的“活動的力”或“永恒法則”讓實體自身具有“自足性”,實體的自足性在于能夠獨擋一面的本領(lǐng)和能力,實體自身能適應(yīng)自身和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反過來又要求實體自身應(yīng)該包含“進展”和“變化”以自行處理自身與世界的關(guān)系。實體所遭遇的一切現(xiàn)象和表現(xiàn)都是由上帝給予實體的活動能力和永恒法則所導致的結(jié)果。實體的本性以一種非常精確的方式(雖然明晰程度有所不同)表象著世界,呈現(xiàn)于實體之中的世界表象所組成的秩序,與世界本身的變化所組成的秩序相一致,即觀念的秩序與自然世界的秩序和諧一致。同時,觀念的秩序又與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相一致。每一個實體都是依照著這樣的原理而行動的,因此,實體之間必然存在著一種和諧共存秩序?!耙坏┪覀兛辞辶诉@種和諧的假說的可能性,我們也就同時看到了它是最合理的,并且看到它使人對宇宙的和諧和上帝的作品的圓滿性有一種神奇的觀念?!盵6](10?11)在“預定和諧體系”中,萊布尼茨在表面上似乎抬高了上帝的地位,而實際上是剝奪了上帝干預世界具體過程的權(quán)力。上帝的偉大和光榮僅表現(xiàn)在對宇宙秩序的預定,而不在于對宇宙實際過程的干預。因此,單子在宇宙中仍然保持其活動能力和獨立自主地位,人在現(xiàn)實中并不受上帝的控制,這就為道德哲學的道德世界建構(gòu)提供了一個基本理論框架。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的預定和諧體系的理念對德國古典道德哲學的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三、《形而上學序論》:道德世界的初步構(gòu)想

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基于“預定和諧”初步構(gòu)想設(shè)想了一個最完全的具有精神性的上帝國家。上帝是最高的首領(lǐng)和皇帝,精靈是國家公民,擁有理智靈魂的精靈們具有道德的本性,上帝與精靈發(fā)生社會性關(guān)系。萊布尼茨以“上帝”為中心初步構(gòu)想了一個與物質(zhì)性世界不同的“道德世界”。

(一) 心靈的概念構(gòu)成能力與普遍性真理

人的心靈的概念構(gòu)成能力問題關(guān)涉到萊布尼茨認識論,它受柏拉圖影響。萊布尼茨認為,如果將靈魂中預先存在的錯誤意義取消,那么,柏拉圖的回憶說具有很深刻的真理性。萊布尼茨將柏拉圖在《裴多篇》中所列舉的“兒童在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中學習幾何學真理的過程”視為“巧妙的實驗”,并通過它來闡明自己的主張。在《形而上學序論》第二十六節(jié),萊布尼茨重述了柏拉圖哲學的“回憶說”。“我的見解是:沒有一件東西,是從外界走入于我們的心靈中的?!盵7](61)萊布尼茨主張一切觀念都是自內(nèi)而生,人的心靈沒有“窗戶”或“門戶”。靈魂自身先驗地具有各種能力和自主權(quán)——“觀念”和“概念”?!坝^念”強調(diào)“表現(xiàn)作用”,“概念”強調(diào)“主動性”和“構(gòu)成性”?!案拍睢笔怯伸`魂自身先驗具有的內(nèi)部經(jīng)驗構(gòu)成。所謂內(nèi)部經(jīng)驗是一種純粹的理性經(jīng)驗。實體表象宇宙的原理來源于靈魂先驗地具有一切觀念的原理。

上帝按照一攬子計劃做成“實體”。實體遵循預定和諧原理自主地發(fā)生動作而不相互發(fā)生動作?!熬蛧栏竦男味蠈W意義上說,實際上并不存在一個被創(chuàng)造的實體對于另一個被創(chuàng)造的實體的影響,而一切事物及其所有的實在性都是“上帝的德性”(la vertu de Dieu)所連續(xù)不斷地產(chǎn)生出來的?!盵6](8)實體與實體之間不相互交通,實體是沒有窗戶的,一切觀念都是從實體自身內(nèi)部而來。必然地,實體自身之外的任何一個實體都不可能成為該實體的知覺對象,世界就像僅僅存在兩個東西似的,一個是“實體”,一個是“上帝”。因此,靈魂知覺的唯一直接對象是上帝。靈魂自身具有的一切觀念都是關(guān)于上帝的觀念。由此,靈魂才能夠具有表象世界的能力,才能看見由上帝而來的某種表現(xiàn)、某種模仿物或某種意象。萊布尼茨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保證上帝的尊嚴;二是提高了人的心靈。上帝的尊嚴在于上帝自身是世界此在的總的原因;提高人的心靈在于人的心靈可以在精神上與上帝直接溝通。因為,萊布尼茨賦予人的心靈以一種構(gòu)成概念的自主性和活動能力。同時,他還想表達靈魂與上帝相互交通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讓靈魂趨向于上帝而臻于完善。因為人的心靈具有概念的構(gòu)成能力也就具備了發(fā)現(xiàn)普遍性真理的能力,從而可以把握上帝的愿望和上帝的律令。唯此,人的心靈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趨向上帝而使自身完善。

(二) 自由意志與上帝的恩惠

與近代新哲學們對傳統(tǒng)思想的否定性態(tài)度不同,萊布尼茨廣泛吸取古希臘哲學和中世紀基督教哲學有益的要素和成分來建構(gòu)自身的哲學體系。上帝如何對人的意志發(fā)生動作?萊布尼茨認為,上帝參與人的平常的動作是按照上帝已經(jīng)定好的定律而進行。“上帝之繼續(xù)不斷地維持我們及產(chǎn)生我們,都是使各種觀念之顯現(xiàn)于我們,要依照我們各個人所有的概念中所含有的秩序,以自動地或自由地顯現(xiàn)?!盵7](68)上帝憑自身所頒布的愿望和律令對人的靈魂發(fā)生動作,其目的是要求人的靈魂去做一切正當性的善的行為。但上帝并不否定和限制人的意志的自由選擇的能力。而人的靈魂具有意志的自由選擇能力,意志并不必然去做正當性的善的行為,人的意志也可以去做罪惡的行為。因此,罪惡的原因不在于上帝,而是在于人自身的缺陷或不完全??梢?,萊布尼茨與奧古斯丁關(guān)于自由意志的觀點具有一致性?!笆W古斯丁(Saint Augustine)以及別的著作家有一種意見,在我看來似乎也可以歸之于這種見解;他們的意見是:罪惡之根,是在于消極方面,這就是說,是在于生物們之缺陷或缺點中?!盵7](71)

除了自由意志之外,萊布尼茨還主張上帝的恩惠對人的靈魂的拯救作用。從文本判斷,萊布尼茨顯然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見解?!八坏3J且粋€人不致于去犯罪,甚至在一個人已經(jīng)犯罪之后,他還常常能夠拯救之,假使人與那種藏在他之內(nèi)部的靈魂協(xié)作的話。不過,他對于傾向和嗜好,常常并沒有充足的力量足以征服之,因為,他如果有這種能力,他無論如何都不能被限制了,但是,那個足以征服各種缺陷的唯一恩惠,則是絕對有效的。”[7](72)可見,萊布尼茨并不像笛卡爾和斯賓諾莎那些所謂新哲學們對傳統(tǒng)思想進行激烈地哲學改革的否定性態(tài)度,他廣泛吸取了古希臘哲學和中世紀基督教哲學有益的要素和成分來建構(gòu)自身的哲學體系。這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萊布尼茨哲學的調(diào)和性質(zhì)。萊布尼茨認為,上帝選擇來創(chuàng)造的是那些上帝所預見的具有信教心和慈愛心的人,恩惠并不施予所有人,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就上帝的預見能力而言,上帝不僅僅能夠預見信教心及信教的德行,同時,上帝也預見到人的本性和傾向。上帝將各種預見的因素全部考慮進去來進行選擇和挑選。萊布尼茨認為,任何一個人的存在都是上帝在無數(shù)具有可能性的人中間挑選出來并承認其存在,人的概念中就含有一套自由的動作或自由意志和上帝的自由贈與(free gifts of grace)。在“不偏心”原則下,只要被上帝挑選出來的人都含有上帝所施行的恩惠在其概念之中,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上帝將恩惠施行于具有最好的自然傾向或最少地具有不完全或罪惡的人。被上帝挑選并被上帝承認其存在的人都是平等的享受著神的恩惠,同時,他們也都具有意志的自由選擇能力。

(三) “上帝”與“精靈”:最完美國家的“首領(lǐng)”與“成員”

萊布尼茨通過區(qū)分理性靈魂與非理性靈魂的異質(zhì)性來展開道德世界的建構(gòu)。萊布尼茨認為,精靈與其他實體之間具有本質(zhì)差異,其差異在于“有智慧的靈魂不僅僅知道自己的存在,而且有能力去說明那個具有充分意義的‘我’字的,所以,他不但是在形而上學上看來比起別種靈魂或?qū)嶓w,更要真確地在那里繼續(xù)著在那里存在著。就是從道德的觀點看來,他也是繼續(xù)在那里存在著,而且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成為那個同樣的人格的,因為他之值得受賞罰就是因為他有記憶,他曉得他的自我?!盵7](81)所謂“我”的概念主要指理智靈魂的“自我意識”的連續(xù)的存在性。精靈通過自我意識反思而知道自身持續(xù)不間斷地存在于世界,知道自己與上帝的關(guān)系,從而能夠保證自身人格的一致性。所謂人格“就是指回憶及曉得我們是什么東西。雖然明白清楚地曉得我們自己,在睡覺及昏聵的時候是暫時停止的,然而那沒有關(guān)系”[7](82)。萊布尼茨強調(diào)精靈的不朽性質(zhì),也就是強調(diào)精靈自我意識的統(tǒng)一性。而非理智的靈魂不可能發(fā)現(xiàn)必然性和普遍性真理,也不可能具有“道德性”,因為意志行為的正當性或道德性在于靈魂的理性反思能力。

萊布尼茨進一步闡述精靈、無理智實體與上帝的關(guān)系,并在形而上學意義上構(gòu)想一個由精靈與上帝共同構(gòu)成的最完美的城市或國家。與無理智的實體相比較,有理智的精靈最好地表現(xiàn)了上帝的德性。“精靈之優(yōu)越:上帝覺得他們較別的生物可取些;他們所表現(xiàn)的是上帝而不是世界,而別種較簡單的實體所表現(xiàn)的,則是世界而不是上帝?!盵7](82)萊布尼茨旨在高揚精靈在宇宙世界中的地位。而無理智的實體僅僅是作為精靈實體們的工具性價值和手段而存在的?!案骶`們比起其余各種被造的東西來,要較接近于上帝得多,其余各種東西可以視為精靈們的工具?!盵7](83)精靈是各種實體中最完全的,而且也是把上帝的德性表現(xiàn)得最好的。在《形而上學序論》第一節(jié),萊布尼茨開門見山地描述了上帝本質(zhì)?!吧系凼且粋€絕對完全的存在(Being)?!盵7](1)上帝具有一切種不同的完全,而且其所具有的每一種完全都達到最高程度。完全性即圓滿性,沒有任何的虧缺?!安坏菑男味蠈W上看來,是最完全的,就從倫理的立腳點看來,也是最完全的?!盵7](1)因此,上帝所作出的行為必然最完善,而且都符合人所期望的目標。同時,上帝也是靈魂們道德行為的最終的依據(jù)與歸宿,人的行動是以上帝為旨歸。從對上帝的描述來看,上帝是一個具有自身活動性和自主性的精神實體,它是一個具有人格性的上帝,萊布尼茨將上帝與精靈組成一個最完全的城市或國家,盡管上帝是一個精神實體,但在形而上學意義上,上帝是最完美的城市或國家的最高首領(lǐng)或皇帝?!拔覀冞€要把他當作一切的人或有智慧的實體之首領(lǐng);把他當作是最完全的城市或國家的皇帝。”[7](82)為了達到上帝與精靈的可比性,萊布尼茨將上帝降格為精靈,然后又把他提高起來。他認為,如果上帝不是一個精靈,他就沒有選擇能力,他如果沒有選擇能力以選擇最好的東西來,則何以這一個東西應(yīng)該存在,而那一個東西不應(yīng)該存在,便不會有理由了。但是,上帝不是一般的精靈,如果是這樣,上帝就是精靈而不是上帝了,上帝的本性在于他是最完全的最高的圓滿性存在。因此,萊布尼茨進一步規(guī)定上帝在精靈中處于最高地位。與創(chuàng)造物“精靈”相比,上帝創(chuàng)造被造實體本身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一切被造物都是上帝快樂之結(jié)果,這就是上帝作為最高的首領(lǐng)所應(yīng)當做的本分的工作,由此,萊布尼茨將上帝比擬為在一切皇帝之中最高明與公正的皇帝。

(四) 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精靈“模仿上帝”“愛上帝”與“幸?!?/p>

道德世界的建構(gòu)取決于上帝與精靈之間互動關(guān)系。萊布尼茨認為,精靈在一切被造的實體當中最臻于完全。因為精靈是一個有理智靈魂的被造實體,它作為理智靈魂的被造實體具有“趨向完全”的能力和努力,而其他被造實體不具有理智靈魂,它們所擁有的是一種無理智的“粗野的靈魂”。按照萊布尼茨的預定的和諧理論,實體之間是不相互交通的,實體之間的交通只有在上帝為原因的時候,它們之間才好像是相互影響的,在本質(zhì)上,實體之間是不相互干涉和相互影響的。而精靈是一個有理智靈魂的被造實體,正是由于精靈具有理智的緣故,與其說,精靈與精靈之間不相互干涉,毋寧說,精靈與精靈之間相互幫助。而相互幫助的可能性在于精靈具有理智的靈魂。正是由于精靈具有理性判斷的能力,精靈自身具有實踐的道德性質(zhì)。因此,精靈的道德性質(zhì)決定了精靈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種相互幫助,相互關(guān)愛的朋友關(guān)系,而上帝是精靈中最完全的精靈,它對其他一切精靈最具關(guān)愛之心。萊布尼茨拉近了上帝與其他一切精靈之間的關(guān)系——“家庭化”或“血緣化”?!爸挥芯`們,是上帝照著他的樣子造出來的,他們宛如具有他的血統(tǒng)一樣,或宛如在他的家庭中之小孩一樣,因為只有他們,是能夠依照自由意志來服侍他的,只有他們,是能夠意誠地模仿著他的本性的?!盵7](85)上帝具有家長地位,控制著家庭成員的思想,但是,上帝又不是完全地控制著每一個家庭成員,上帝給予每一個家庭成員以自由意志,憑借自身的自由意志自由選擇,家庭成員具有自主性和相對獨立性。但上帝給予自由意志的本來目的是讓家庭成員能夠無限地趨向上帝——“意誠地模仿著上帝”。精靈模仿上帝在道德上的完善性和圓滿性。在本質(zhì)上,上帝與精靈是一種“普遍性”與“個體性”的關(guān)系?!皞€體性”精靈模仿著上帝是讓自身的“個體性”回到“普遍性”。萊布尼茨凸顯了上帝的道德性或倫理性。上帝是精靈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精靈的終極目標是成為一個“小上帝”。無論是在最完美的城市或國家中,還是在具有血統(tǒng)的家庭之中,在形而上學意義上,上帝與精靈們“共同在世”。但它們的“共同在世”不是物質(zhì)性的“生活世界”,而是一種精神性“共同在世”。作為最高首領(lǐng)或皇帝、作為家庭家長的“上帝”必然關(guān)切國家公民或家庭成員的 “幸?!薄?/p>

所謂“幸?!本褪恰斑@個國家之居民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快樂”[7](86)。上帝最應(yīng)當做的工作是增進居民的快樂。萊布尼茨理解的幸福和快樂有兩個要素:一是精靈的生命的永久性存在;二是精靈們維持著倫理(道德)性質(zhì)。因此,對于精靈而言,除了生命的永久性存在之外,幸福最根本的表征在于人的道德本性的維持和擴充。“他們常常必定總是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否則他們就要成為一個不足以受賞罰的東西了?!盵7](86)萊布尼茨非常強調(diào)精靈的道德本性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認為,人的道德本性的維持和擴充是一個國家的要素,尤其是一個最完全國家的要素。因此,就一個最完全的國家而言,精靈達到幸福的路徑就是“愛上帝”。從《形而上學序論》文本來看,上帝的位置先后發(fā)生了四次變動:一是最高的、最完全的“圓滿性存在”;二是最完美的“城市”或“國家”的“最高首領(lǐng)”或“皇帝”;三是最完全、最聰明的“精靈”;四是家庭成員的“家長”。由此可推知,萊布尼茨通過上帝位置重心的位移讓其上帝不同于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上帝,萊布尼茨的上帝不僅僅具有神性的光榮或榮耀,還具有人性的光輝。

四、《單子論》:道德世界的理想圖景

《形而上學序論》中的道德世界還處于初步構(gòu)想的早期形態(tài)。《單子論》作為萊布尼茨晚期哲學作品,道德哲學建構(gòu)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程度和水平較之于《形而上學序論》要高。在《單子論》中,萊布尼茨系統(tǒng)地建構(gòu)一個道德世界的理想圖景。

(一) “單子”本性與道德主體性建構(gòu)

在《論自然本性》一文中,萊布尼茨首次提出“單子”(monade)概念?!斑@種東西我慣于稱之為單子,其中有一種知覺和一種欲望?!盵6](170)他將“單子”從“實體”中獨立出來的目的是讓“單子”成為“述說的最終主體”。“單子”具有“精神性”“無限性”“永恒性”“獨立性”和“自因(足)性”等性質(zhì)?!皢巫印钡摹熬裥浴币庵浮皢巫印钡牟豢煞中院蛦我恍?,它沒有廣延或形狀?!盁o限性”意指“單子”數(shù)量不是“一”而是“多”,它為“個體性”概念的出場提供了形而上學依據(jù)?!坝篮阈浴币庵浮皢巫印钡挠来嫘院筒粶缧??!蔼毩⑿浴币庵浮皢巫印钡淖晕曳忾]性。此一“單子”與彼一“單子”之間的關(guān)系不會發(fā)生相互影響和作用,它們只有在“預定和諧”體系的前提之下才顯得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因為“單子”自身是沒有缺口或窗戶的,“單子”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受到外在于自身的“單子”的影響和作用?!皢巫記]有使某種東西能夠藉以進出的窗口?!盵5](481)“自足性”或“自因性”意指“單子“自身具有活動能力?!皢巫印钡莫毩⑿允轻槍Α皢巫印迸c“單子”之間的關(guān)系而言的,而“單子”的自足性或自因性則針對“單子”自身活動的自發(fā)性和自主性而言的。萊布尼茨的單子論是亞里士多德或經(jīng)院哲學實體學說的改造和升級版本。這是由其哲學的調(diào)和原則所決定了的。萊布尼茨在恢復或復活傳統(tǒng)實體思想的基礎(chǔ)上賦予其新的內(nèi)涵。

萊布尼茨《單子論》凸顯了人的主體性地位。萊布尼茨反對斯賓諾莎所主張的必然性原理,具有理性靈魂的“單子”在自然中有其特殊地位,單子“屬于較高的層次”。因為,“單子”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來并模仿上帝神性或理智的“小上帝”?!皢巫印辈皇茏匀环▌t的支配而有其自身的法則。這些法則置身于自然事物的自然法則之上,一切自然事物都是被安排來適應(yīng)理性靈魂單子的幸福與懲罰的工具。正因為“單子”是“小上帝”,萬物不僅促成了整個宇宙的圓滿,也促成了理性靈魂單子的圓滿。單子的精神性、獨立性和自因性決定了單子的意志行動的決定根據(jù)不在外在于自身的偏好和嗜欲,而在于其對上帝普遍性神性法則的理性認識。單子自己決定自己,而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控制與制約??梢哉f,萊布尼茨單子論建構(gòu)為道德主體性的出場做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 “偶然性”(自由)規(guī)律與“必然性”規(guī)律的區(qū)分

既然人的理性靈魂是“屬于較高的層次”,必然有一種更高的法則與之相匹配,理性靈魂應(yīng)該遵循著一種更高的法則。它不是斯賓諾莎道德哲學意義上的因果必然性規(guī)律,而是偶然性規(guī)律或自由規(guī)律,它對人類的本性有效。萊布尼茨深刻地洞察到了人與自然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在《單子論》中,萊布尼茨明確表達了人的自由不受必然性規(guī)律支配。“自由不僅不受強迫性而且也不受必然性的制約,雖然它并非沒有真實無誤的確定性或者決定性的推動力?!盵5](336)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單子論》中,萊布尼茨區(qū)分了兩種必然性,一是“絕對的必然性”;一是“假設(shè)的必然性”?!氨厝恍哉胬怼睂?yīng)著其對立面的“不可能性”,“偶然性真理”對應(yīng)著“可能性”。針對兩種真理,他提出“關(guān)系種類有不同”的原理來說明“必然性真理”和“偶然性真理”的適用范圍?!氨厝恍哉胬怼边m用于“矛盾律”,“偶然性真理”適用“確定理由原則”?!按_定理由原則”即萊布尼茨在《單子論》第三十二節(jié)所提出的“充足理由原則”。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還沒有想出一個詞來概括他所要表達的關(guān)于偶然性的真理所適用的定律。萊布尼茨意識到,充足理由原則或確定理由原則不僅適用于一切自然事物,同時,它也適用于人的活動。

由此,我們可以領(lǐng)會到萊布尼茨關(guān)于自由的思想和主張。萊布尼茨從古希臘和中世紀哲學中尋找思想根據(jù)和線索。萊布尼茨的意志理論更傾向于或類似于奧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論。偶然性的事件適用于確定理由原則或充足理由原則,上帝的預見與偶然性事物并不矛盾,偶然性的事物發(fā)生動作不會破壞上帝的預見性和上帝的權(quán)威。“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以智慧的方式聯(lián)系起來,這就清楚表明,上帝在預見到將自愿發(fā)生的事物時,也預先按照此種聯(lián)系為其余的事物制定了秩序,或者說——說法不同,實質(zhì)卻一樣——他選定了這個可能的世界,在這里一切都按此一方式排定了秩序。[5](141)單子意志所遵循的充足理由原則是由上帝規(guī)定的。上帝原初單子的無限理智決定了他必然規(guī)定或提出最好的普遍性法則和秩序并遵循著普遍性法則。世界的和諧秩序和最大可能的完美來源于上帝前定的普遍性法則?!吧系塾肋h不可能懷有一種特殊的原初意志,即一種擺脫普遍法則或者意志傾向的意志——這樣一種意志是背逆理性的。他在就亞當,就彼得,就猶大,就任何一個個體作出決斷時,絕不可能沒有作出此一決斷的理由,這一理由必然地會成為某種普遍的證言(enonciation)?!盵5](376)“普遍的證言”即上帝選擇和決斷所依據(jù)的普遍性法則。普遍性法則產(chǎn)生于上帝的普遍性意志。

(三) 單子等級序列:從理性靈魂單子“人”到原初單子“上帝”

單子的“知覺”和“欲求”本性強調(diào)的是單子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它將單子相互區(qū)別開來。在《形而上學序論》中,萊布尼茨已揭示了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實體。在《單子論》中,萊布尼茨進一步闡明這個觀點?!皢巫印彼摹氨姸嘈浴睕Q定了“單子”種類的不同性和多樣性。“眾多性”意指“知覺”。“這種自身在單一性或單一實體中包含和體現(xiàn)著眾多性的暫時狀態(tài)無非是人們稱為知覺(perzeption)的東西?!盵5](483)“知覺”意指“表象”。每個“單子”都像靈魂一樣具有知覺,它們都從自己的角度表象世界,表象世界是一種精神性活動?!皶簳r性狀態(tài)”意味著單子表象世界處于不斷的流變過程之中——從一種狀態(tài)過渡到另一種狀態(tài)。萊布尼茨認為,單子狀態(tài)轉(zhuǎn)換的精神性活動就是“欲求”?!澳窃斐蓮拇艘恢X到彼一知覺的轉(zhuǎn)換或者過渡的內(nèi)在原則的活動,可被稱為欲求(begehren)?!盵5](483)“欲求”是“單子”自身具有的“原始活動的力”的表現(xiàn),“原始活動的力”使“單子”處于永不停息的活動狀態(tài)之中。在本質(zhì)上,“欲求”意味著一種提升自己的“理性沖動”?!坝蟆蓖苿又皢巫印睆摹安磺逦敝X狀態(tài)向“清晰”知覺狀態(tài)過渡?!坝蟆庇腥N形態(tài):“無意識的沖動”“本能的欲望”和“自我意識的欲求或意志”。

由于單子的知覺有自覺感知和素樸知覺之分,自覺感知的單子知覺水平和程度比較清晰而且伴隨著記憶。單子的“知覺”蘊含著“欲求”?!扒逦X”是人將自身與動物區(qū)分開來的東西,人的理智靈魂具有反思性,人的靈魂通過反思認識到自身和上帝的本質(zhì)。“理智靈魂”作為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依賴于上帝而存在,“唯獨上帝是原初單一體(Ur-Einheit)或原初單子(Ur-Monade)。一切被創(chuàng)造的或者衍生的單子都是他的產(chǎn)物?!盵5](490)由此可見,“上帝”高于“理智靈魂”。單子由于“知覺”本性和“欲求”沖動而構(gòu)成一個由低到高的等級序列——從“無生命物質(zhì)”到最高存在“上帝”。萊布尼茨認為,“單子”等級序列中存在著無限多的等級,每個相鄰等級之間雖然有質(zhì)的差別,但這種差別卻無限小,以至我們不能插入一個知覺在兩者之間,因此,知覺的清晰程度使從最低級的不清晰的單子到最清晰的“上帝”之間構(gòu)成了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條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連續(xù)體,連續(xù)的單子之間具有極小的質(zhì)的不同,從而,萊布尼茨得出“自然不能飛躍”的結(jié)論。

(四) “理性靈魂單子”與“上帝”的和諧“在世”結(jié)構(gòu)

萊布尼茨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物是一種過程——“維持”和“繼續(xù)創(chuàng)造”。上帝維持著事物的存在,同時,維持過程又是繼續(xù)創(chuàng)造的過程。被創(chuàng)造的根本點在于對上帝的“依賴性”。“單子”由于接受了“上帝之光”而“分有”了“神性”而具有了“此在”?!耙磺斜粍?chuàng)造的或者衍生的單子都是他的產(chǎn)物,可以說它們是通過神性之無瞬息間斷的閃光產(chǎn)生的——只是這閃光受到了本質(zhì)上有限的創(chuàng)造物的接納能力的限制。”[5](490)萊布尼茨認為,上帝神性之閃光具有連續(xù)不間斷的性質(zhì),它像水流一樣不間斷地流淌著。單子性質(zhì)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在水流經(jīng)過的時候接納水流之能力的差異性。單子接受水流的能力與水流滲入其中的量成正比。由此推知,接受能力強的單子在上帝神性之光的光照之下,其所接納的神性就多。而神性意味著完美性或存在性。單子自身具有完美和不完美的結(jié)合,單子的完美由上帝之神性賦予,而單子的不完美在于其自身的缺陷——“自然的惰性”或“懶惰的理性”。單子之間的完美與不完美依照一定的等級秩序呈現(xiàn)出來。在預定和諧體系基礎(chǔ)上,一個個別單子所發(fā)生的事件的理由必須由另外一個個別單子加以闡明。“只要人們在此一創(chuàng)造物中發(fā)現(xiàn)在彼一創(chuàng)造物中還在進行的東西之先驗理由,此一個創(chuàng)造物便比彼一更加完美?!盵5](491)單子的完美性程度是單子發(fā)生效用的決定性力量。發(fā)生效用的力量在于單子的知覺、認識、欲求或意志的清晰程度?!叭藗兂姓J知覺清晰的單子擁有主動的效用,而認為其知覺陷于紊亂者處于被動受制狀態(tài)?!盵5](491)

理性靈魂不僅能表象世界,同時,它也能表象“上帝”。每一個理性靈魂都是一個具體而微小的“小上帝”。“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或者在他以自己的方式統(tǒng)治的微觀宇宙中宛如一個小上帝?!盵5](226)在宇宙中,上帝面對的是一個個“小上帝”,它們自然形成了一個“共處”的“共體”,即“共在”的“在世”結(jié)構(gòu)。“上帝與精神所處的關(guān)系,不僅是發(fā)明者之與他所發(fā)明的機器(這正是其他創(chuàng)造物的情況),而且是君主之與他的臣民,甚至父親之與他的兒女們的關(guān)系。”[5](498)如此“共在”的“共體”或“國家”就是萊布尼茨所意指的最神圣的“上帝之國”。宇宙是由上帝憑借自身的慈善、理智創(chuàng)造而成。人可以從宇宙中認識到某種自成一體的東西。萊布尼茨認為,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自動裝置或機器。宇宙自身由于上帝理智的創(chuàng)造而自身具有一種和諧的秩序。如果人所看到的只是一個片段、殘片和碎塊,人就不可能認識到整體的和諧秩序。因此,人類不可能在“人類之國”自身之內(nèi)認識到“上帝之國”所蘊含的和諧秩序。萊布尼茨緊接著又說,“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和諧將有力地說明,我們——假若我們已熟知整體——在人類之國以及在精神之國也將會發(fā)現(xiàn)這種和諧。人們對于上帝的作品必須給予理智的判斷。”[5](225)人的理智能認識到永恒真理和必然真理,其所具有的反思行為能夠認識到上帝這個無限智慧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理智的反思性又保證了人能夠認識到上帝之國所蘊含著的和諧的秩序。

(五)“道德世界”的實現(xiàn):單子的“精神自由”狀態(tài)與“上帝之國”

道德世界的實現(xiàn)由精神自由所規(guī)定。在預定和諧體系中,理性靈魂單子的行動具有“自發(fā)性”。在萊布尼茨看來,單子具有自發(fā)性是與單子表現(xiàn)世界原理和預定和諧原理密切相關(guān)的。理性靈魂單子自身擁有一種完美的自發(fā)性,它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任何因素和力量的影響。理性靈魂單子“自己”決定“自己”——行動的原因性寓于行動者自身。它不受外在于自身的任何因素和力量的決定?!办`魂——從嚴格的意義上看——自己自身便蘊含著它的一切行動、乃至它的一切被動的原則,這同一原則也適用于一切簡單的、遍布整個自然界的實體,雖然只有被賦予理性的實體才有自由?!盵5](148)單子僅有“自發(fā)性”還不夠,因為行動的目的指向“善”。人之所以缺乏正確行動的意志,即“善良意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理性認識;二是理性認識與自由意志的統(tǒng)一性問題。一切稟受理性的創(chuàng)造物容易受到某些激情的感染,理性靈魂單子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理解其自身所具有的本能欲求的理由。即便是天使和得永福者也不例外。如果人的自由意志在理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作出正確的善的選擇,人自然懷有“善良意志”。否則,它必然導致“惡”。但萊布尼茨又容許惡的存在?!霸试S惡,像上帝那樣允許惡,——這是最大的善?!盵5](196)當單子的“化育”過程達到人類以普遍精神為行動原則時,個體性的獨立單子是“可共存的”(compossible)。[8]

單子在行動中達到自由狀態(tài),其先行性意志才能指向善,后續(xù)性意志才能選擇最好。單子所達到的“自由狀態(tài)”并不是“實然”狀態(tài),應(yīng)該說它是一種“應(yīng)然”狀態(tài)。同時,這種自由狀態(tài)并不是絕對精神自由狀態(tài)。“我們還不享有所期待得到的完整的精神自由,我們可以用圣奧古斯丁的話說,因為我們深陷于罪,我們只擁有一個奴隸的自由。”[5](344)精神單子可以憑借認識能夠擺脫這種奴役狀態(tài)而達到相對的自由狀態(tài)。但單子不能完全達到上帝的自由,可以無限接近上帝的“自由狀態(tài)”?!拔覀冇亲呓系?,自由便愈是完美,它便愈是會為善和理性所規(guī)定?!盵5](363)“精神自由”狀態(tài)并不取消“道德上的惡”。當單子達到意志行動的“精神自由”狀態(tài),道德世界就形成了?!斑@一上帝之國,這一真正的萬有王朝是自然世界中的道德世界,是上帝作品中之最崇高和最美妙的作品?!盵5](499)

在道德世界中,由單子構(gòu)成的社會在“上帝之國”中決定了單子在道德上的聯(lián)系。按照黑格爾的說法,“上帝單子是一個自在自為的普遍者、絕對的單元、眾多單子的單子?!盵9]在這個意義上,“上帝之國是自由者的一個王國。”[1]萊布尼茨“最完美國家的道德世界”的建構(gòu)方法對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具有重大意義。“他的倫理思想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被康德所繼承,而他的舊形而上學卻被康德所摧毀和改造,因此,正如新康德主義的倫理史家Friedrich Jodl所言:‘萊布尼茨在近代思辨哲學發(fā)展中占有中心地位,這是早已得到承認的’,‘前康德哲學的最重要努力在他的思想中找到了核心?!盵2]盡管Friedrich Jodl有點夸大了萊布尼茨道德哲學對于康德建構(gòu)道德形而上學的影響和作用,但是,無論如何,康德道德形而上學的“實踐自由”來源于萊布尼茨道德哲學的自由理論中的兩個維度——“自發(fā)性”和“理性認識”。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哲學的“先驗自由”起步于“自發(fā)性”概念。在《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和《實踐理性批判》中,在“先驗自由”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實踐自由”概念。而“實踐自由”概念是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建構(gòu)的“拱頂石”。

[1] 鄧安慶. 第一哲學與倫理學——對萊布尼茨《單子論》的實踐哲學解讀[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9(3): 19?25.

[2] 鄧安慶. 論萊布尼茨的倫理思想[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5): 132?137.

[3] 段德智, 李文潮. 試論萊布尼茨的現(xiàn)象主義與單子主義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對國際萊布尼茨研究中一個重大問題的回應(yīng)[J]. 哲學研究, 2002(9): 23?30.

[4] 段德智. 論萊布尼茨的自主的和神恩的和諧學說及其現(xiàn)時代意義[J]. 世界宗教研究, 2000(1): 99?108.

[5] 萊布尼茨. 神義論[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2007.

[6] 萊布尼茨. 新系統(tǒng)及其說明[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99.

[7] 萊布尼茨. 形而上學序論[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37..

[8] 段德智. 陳修齋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5: 402.

[9] 黑格爾. 哲學史講演錄·第4卷[M]. 賀麟, 王太慶譯.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959: 177.

Leibniz on the most perfect state of moral world: from Metaphysics to Monadology

WANG Te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Influenced by European Enlightenment, the cultural spiritual structure of modern German presented the state of disenchantment, revealed the decline of theology and the rise of rational th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rational theology, Leibniz’s moral philosophy is constructed on the dual dimension of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pre-established harmonious system is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moral philosophy of Leibniz. In Metaphysics, Leibniz firs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oral world, laying a preliminary sketch of the moral world.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ontology to monadology, Leibniz, in Monadology, carefully portrays the m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ds and God monad.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free spirit of monads, he constructs an ideal picture of the moral world.

Leibniz; the most perfect state; moral world; Metaphysics; Monadology

B82

A

1672-3104(2015)03?0001?08

[編輯: 顏關(guān)明]

2014?05?08;

2014?09?04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xiàn)代倫理學諸理論形態(tài)研究”(10&ZD072);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西方道德哲學形態(tài)的歷史演進研究——從蘇格拉底到康德”(13ZXD019);蘇州科技學院??蒲谢鹨话沩椖俊翱档碌赖滦味蠈W:法權(quán)與德性的共同體系”(XKR201303)

王騰(1971?),男,江蘇高郵人,哲學博士,蘇州科技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學,西方道德哲學

猜你喜歡
道德哲學萊布尼茨單子
萊布尼茨與微積分
一致的平等主義者:康德種族理論與道德哲學關(guān)系辨析
單子伊 王家璇 潘銘澤
蘑菇點點菌菇村
從笛卡爾到萊布尼茨身心二元難題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綢都人
萊布尼茨《單子論》的現(xiàn)實世界探析
淺談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融入數(shù)學史
論環(huán)境倫理學的兩種探究模式
社會治理的政治倫理建構(gòu)析論
叙永县| 元氏县| 土默特左旗| 清水县| 花垣县| 东海县| 司法| 龙南县| 轮台县| 青川县| 洱源县| 和政县| 永靖县| 中西区| 天峻县| 禄劝| 玉田县| 长春市| 平乡县| 石河子市| 哈尔滨市| 黎城县| 兰州市| 应城市| 塔河县| 石屏县| 福清市| 故城县| 揭西县| 锦州市| 台山市| 丰原市| 二连浩特市| 武威市| 泰宁县| 小金县| 扶风县| 太白县| 瑞丽市| 余庆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