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萍,周宇紅,李菁竹,劉子琪,富 然,葉大訓
?
作者應高度重視稿件退修環(huán)節(jié)
王雪萍*,周宇紅,李菁竹,劉子琪,富 然,葉大訓
(解放軍總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編輯部,北京 100853)
稿件退修是稿件錄用發(fā)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廣大作者應高度重視。本文從期刊編輯及審稿人的角度,向作者介紹稿件退修的重要性及修改技巧,提出稿件退修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助作者圓滿完成稿件退修,順利實現(xiàn)論文即時錄用發(fā)表。
論文;修改;出版;同行評議
論文寫作是醫(yī)學科研人員和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基本功,有過投稿經(jīng)歷的作者都或多或少接受過科技論文寫作知識和技巧的培訓,但了解論文寫作與實現(xiàn)論文的錄用發(fā)表還有一定距離。論文寫作完成后如何順利發(fā)表也是廣大作者關注的焦點。本文不再贅述論文的寫作技巧,而是從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角度向作者介紹稿件錄用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稿件退修?!坝癫蛔敛怀善鳌保恼聦懗龀醺搴笠磸托薷牟拍苓_到發(fā)表要求。很少有稿件會不經(jīng)過修改而被直接發(fā)表。從稿件處理流程來看,稿件退修也是保證稿件學術品質、使其符合刊物發(fā)表要求的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項編輯程序。但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作者不重視稿件的退修,導致質量還不錯的稿件最終被退稿,編輯、審稿人、作者投入的心血被浪費,實在令人惋惜。本文結合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在稿件錄用和發(fā)表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從期刊編輯以及審稿人的角度,給作者提出建議,供作者退修稿件時參考。
稿件退修,是作者依據(jù)編輯提供的修改意見對稿件進行再加工、從而使稿件從內容到形式都能盡善盡美的一個過程。所以,稿件退修的圓滿完成,既是編輯應盡的工作職責,也是作者應盡的義務[1]。如果作者的論文經(jīng)過審稿,編輯部給作者反饋了修改建議,那就說明作者的稿件已經(jīng)被“初步看上了”,經(jīng)過修改,被錄用的可能性很大。試想一下,如果稿件不值得發(fā)表,編輯則會直接退稿,還有什么必要返回給作者修改呢?所以,“稿件退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機會,作者應該抓住這次機會與編輯和審稿人充分交流,說服編輯和審稿人認可并接受自己的稿件。
稿件退修信是編輯和作者溝通的橋梁,是將專家審稿意見和編輯意見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嚴謹?shù)臅娌牧希瑫r兼顧了稿件的學術和專業(yè)質量的科學性和內容表現(xiàn)形式的規(guī)范性,為稿件修改提供學術依據(jù)和形式規(guī)范[2]。退修信除了提煉并轉達審稿專家對稿件學術質量的評判之外,還有立足專業(yè)的編校角度提出的修改意見,如稿件的整體風格、結構層次、行文框架的修補和完善、相關資料的補充和訂正、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核對、文字刪改及潤色、圖表的規(guī)范、計量單位和符號使用是否正確等。進行稿件退修時,作者要對稿件內容和形式再次進行全面梳理和審讀。對缺漏之處,要進行補充和完善;對存疑之處,要一一核實;對待商榷之處,要與編輯和審稿人進行詳盡溝通以求意見一致。定稿后的論文應該論點鮮明、設計合理、方法正確、數(shù)據(jù)可靠、結論貼切、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概念準確、語言簡潔,并且應與擬投期刊要求一致。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作者由于對審稿人的意見理解不透、或對雜志規(guī)范化方面的內容不了解,收到修稿意見后僅做少量修改或不按要求修改,導致稿件反復退修,延誤發(fā)表。建議作者從雜志網(wǎng)站上下載期刊已發(fā)表論文作為模版,據(jù)此進行修改,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審稿人盡管是同行,但不一定與作者的研究方向完全相同,所以難免偶爾會有作者認為審稿人的評審意見沒有水平。同行評議制度一直以來都頗受爭議,被質疑是否能真正科學而又公正合理地評價學術論文。而且,現(xiàn)代社會的信息傳播過程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上個世紀留傳下來的同行評議體系已經(jīng)不能完全滿足眾多的科研文章的出現(xiàn)了。但必須承認,目前為止,并沒有別的更好更完美的模式可以替代現(xiàn)行的同行評議模式,它仍然是保證期刊質量的重要舉措。由于學科越分越細,盡管編輯想盡辦法,也并不是所有的稿件都能找到最合適的審稿人。所以,有的論文,審稿人也只能是從一般性原則上進行評價。必須承認,能夠積極認真地為中文期刊義務審稿的同行專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作者探討學術問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家敬重的。不管審稿人的意見是否正確和合理,編輯都會認真對待。毋庸置疑,審稿人的意見對論文的錄用與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作者切忌帶著抵觸情緒言辭過激地回應或直截了當?shù)胤穸▽徃迦说囊庖?,審稿人肯定會難以接受,從而本能地排斥稿件。作者只能是“耐心解釋”,語氣緩和地給審稿人的“誤解”找到共識。
毫無疑問,只有論文作者對自己的工作有過長期實踐和思考,最了解自己的論文。但一旦出現(xiàn)論文被審稿人“誤解”的情況后,作者絕不應該認為審稿人“水平太差”,而應該思考審稿人這樣理解的理由,順著審稿人的思路來理解問題,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引出作者認為正確的結論。同時,作者也應該反思自己如何更清楚地表達, 以免其他的讀者不會再產(chǎn)生類似的“誤解”[3]。
就稿件處理過程而言,編輯與作者的互動關系是貫穿始終的;但相比來看,編輯與作者互動關系在稿件退修中體現(xiàn)得更為密切和頻繁,并且這種互動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退修稿件的修改和完善是否到位和全面,直接關乎稿件的學術質量和刊物的學術聲譽[4]。
有的作者,雖然對文章進行了必要的修改,但修稿說明只有簡單的一句話:“已經(jīng)按要求修改”。編輯和審稿人難以找到具體修改的位置,不仔細閱讀也很難看出“修改和不修改”的區(qū)別。作者應該理解,編輯每天面對大量的稿件,審稿人更是業(yè)務繁忙,經(jīng)常是犧牲休息時間協(xié)助雜志審閱稿件,審稿人和編輯不可能逐字逐句比對作者的修改稿和原稿去查找作者對文章做出的修改。所以,我們要求作者隨修改稿附上詳細的修改說明,逐條(point by point)回復修稿單上的修改意見,方便編輯和審稿人核對作者是否根據(jù)要求對稿件進行了充分的修改。一份詳細的修稿說明,應該包括對稿件進行的所有修正,既包括針對擬投雜志對稿件格式規(guī)范的修改,也包括針對審稿專家的意見進行的專業(yè)內容上的修改。
作者在撰寫“修稿說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對于不合理或難以認同的審稿意見,作者無需盲目認同,在稿件的修改中可不予接受,但一定要在“修稿說明”中向編輯和審稿人說明理由,以便編輯在必要的時候將其轉達給原審稿人或另請他人進一步評議。作者應該理解,對于審稿人來說針對稿件提出的問題,并不一定就是對稿件的完全否定,有的只是學術上的探討,或者是審稿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他所了解的研究現(xiàn)狀,或者是審稿人對某點有疑問,只需要作者進行適當?shù)慕忉屨f明,并不需要進行任何修改。只要作者言之有理、論證充分,編輯都會充分尊重、并認真對待作者的申辯和質疑。有時候,作者的答辯比論文本身還重要,因為編輯和審稿人可通過答辯了解到作者的研究思路。其次,盡量滿足修稿意見中要求補充的實驗,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正面回答,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并在討論中作為研究的不足之處進行客觀論述。再者,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討論透徹。另外,一定要按條目列出修改說明,讓編輯和審稿人很容易找到修改的具體位置。如果審稿專家的意見沒有按條目列出,先按條目將其分開并加注序號,然后再分別回答。尤其對于審稿人對稿件的質疑,一定要逐條回答,不能只選擇性地回答自己認為重要的意見。有部分作者可能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審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見,于是回避審稿人的質疑。作者或許認為自己的回避是婉轉或含蓄的表達不同意審稿人的意見,殊不知,回避將加深審稿人和編輯對文章乃至研究項目的懷疑!
科技期刊論文“收稿日期”和“修回日期”的標注是一個國際化規(guī)范,也是作者科研成果“首發(fā)權”的重要佐證[5]。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科研成果搶先發(fā)表,維護首發(fā)權,是減少信息貶值、確??蒲谐晒讋?chuàng)價值的必要手段。另外,無論是出于畢業(yè)或是職稱評定的需要,作者也都希望自己的論文早日見刊。
另一方面,論文發(fā)表周期也是評價學術期刊價值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從期刊的角度講,也希望縮短稿件發(fā)表時滯,提高期刊評價指標。發(fā)表時滯是指稿件從收稿至出版的時間,分為定稿時滯、待發(fā)時滯和印刷時滯[6]。作者、審者、編者、印刷者四方均會影響到論文發(fā)表周期。編輯部目前從優(yōu)化工作效率、流暢稿件處理流程、縮短稿件處理周期、雙月刊改為月刊增加出版頻次、建立雜志門戶網(wǎng)站優(yōu)化辦公手段、設立優(yōu)質稿件“快速通道”及適當?shù)拇邔徶贫鹊确矫嬷?,縮短稿件定稿時滯。下一步還計劃在雜志門戶網(wǎng)站上實現(xiàn)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online first),錄用稿件編輯排版后上傳到期刊網(wǎng)站直接以單篇定稿出版,與整期定稿出版模式相結合,基本消滅待發(fā)時滯和印刷時滯。
我們在稿件退修信里明確要求了稿件修回時間,作者應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編輯部返回退修稿件,支持配合編輯部順利完成稿件處理流程,最大限度縮短定稿時滯,整體控制稿件發(fā)表周期,提高自己論文的時效性和影響力,爭取研究成果的首發(fā)權。
總之稿件退修階段是稿件達到刊物發(fā)稿要求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能促使作者領悟到一些寫作技巧和治學之道,使作者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利于作者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作風;另一方面,還有助于編輯發(fā)現(xiàn)具備學術潛質、遵守學術道德、學術領悟能力強、治學嚴謹?shù)哪繕俗髡呷后w,為雜志培育、壯大、優(yōu)化作者隊伍。
[1] Jiang FX. On the editor’s service awareness in the process of manuscript revision[J]. J Huaibei Coal Ind Teach Coll (Nat Sci), 2012, 31(3): 78?81. [姜鳳霞. 稿件退修中編輯的服務意識[J].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31(3): 78?81.]
[2] Liu G, Li CQ, Chen XF,. On writing of revision letters for papers submitted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J]. J Yangze Univ(Soc Sci), 2014, 37(8): 130?132. [劉 剛, 李朝前, 陳曉鋒, 等.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信的撰寫[J].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 37(8): 130?132.]
[3] Zhao DL. New interpretation for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M].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70?76. [趙大良. 科研論文寫作新解——以主編和審稿人的視角[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 70?76.]
[4] Guo HM.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ditors and authors during the manuscript retreat and revision[J]. Acta Editol, 2015, 27(1): 21?24. [郭紅明. 論稿件退修過程中編輯與作者的互動[J]. 編輯學報, 2015, 27(1): 21?24.]
[5] Song y, Wang J, Qu L.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delay and aging of clinical periodical papers[J]. Inform Res, 2014, 34(4): 15?17. [宋 玉, 王 筠, 曲 磊. 臨床醫(yī)學期刊論文的發(fā)表時滯與老化分析[J]. 情報探索, 2014, 34(4): 15?17.]
[6] Li S, Yu G.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ision delay and publication delay[J]. Acta Editol, 2008, 20(5): 387?389. [李 莘, 于 光. 論定稿時滯與發(fā)表時滯的關系[J]. 編輯學報, 2008, 20(5): 387?389.]
“Paper revision” deserves author’s great attention
WANG Xue-Ping*, ZHOU Yu-Hong, LI Jing-Zhu, LIU Zi-Qi, FU Ran, YE Da-Xun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Revision” is a key link in paper publication, which deserves author’s great attention. From point of view of journal editors and reviewers, we introduced the importance and skills of paper revision, raised authors awareness on the practice, helped them for the satisfactory manipulation and to get papers published successfully and timely.
paper; revision; publication; peer review
R237.5
A
10.11915/j.issn.1671-5403.2015.05.092
2015?04?07
王雪萍, E-mail: wangxueping@mode30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