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最精細英國民居

2015-01-20 16:18韓小蕙
鴨綠江 2015年1期
關鍵詞:英國

韓小蕙,北京人。1982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進光明日報社,現(xiàn)為報社領銜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東城區(qū)作協(xié)主席,南開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出版《韓小蕙散文代表作》等二十六部個人作品集。主編出版《90年代散文選》等六十部散文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創(chuàng)先爭優(yōu)紅旗手,韜奮新聞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獲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優(yōu)秀編輯獎”,兩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獎”,兩屆“冰心文學獎”,兩屆“老舍散文獎”等。1994年入選倫敦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杰出人物大辭典》。2003年應美國國會圖書館邀請,成為新中國首位在該館演講的作家和編輯,并獲美國國會圖書館獎、美國國會參議員獎、舊金山市政府和市長獎等。

前些日子微信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段子,還有標題叫《人生境界》:“拿沙特的工資,住英國的民居,用瑞典的手機,戴瑞士的手表,娶韓國女人,包日本二奶,做泰國按摩,開德國轎車,坐美國飛機,喝法國紅酒,吃澳洲海鮮,抽古巴雪茄,穿意大利皮鞋,玩西班牙女郎,看奧地利歌劇,買俄羅斯別墅,雇菲律賓女傭,配以色列保鏢,洗土耳其桑拿,當中國公務員……”先在此聲明一下,“包日本二奶”和“玩西班牙女郎”是要受天譴的惡行;還有就是,我亦不認為這是對中國社會現(xiàn)狀的“惡攻”,相反,卻反映了中國老百姓切盼執(zhí)政黨和政府嚴懲貪官、清正中國官場的積極心態(tài)。

打住,進入正題。

說的是英國民居(The British houses)果然好,這是大不列顛的一筆無可估量的財富。在這片連綿起伏的國土上,一二百年的老房子到處都是,基本上七八成新。三四百年的也不少,一般經(jīng)過粗木條加白灰的方塊型加固,獨成一道中世紀風景。這些老房子上面的原木,不用細看,都已有著深刻的裂紋,楔進原木的深深淺淺處,露出粗粗細細的傷口,不過因了木頭的粗重真實,再支撐幾個世紀顯然也是沒問題的。順便說一句,英國對這些老房子采取了極其嚴厲的管理措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可在報批的情況下對房屋內部進行些微改造,比如加裝個小小衛(wèi)生間,搭個小小門廳等;對房屋外形,則必須絲絲毫毫地保持原貌樣,誰也無權改動。所以,走遍英倫大地,可以說到處皆是流動的英國民居博物館,是翻開的英國民居建筑畫冊,是正講述中的英國民居發(fā)展史。你立刻就領略到了大英的古老風范,覺得自己是在千年的歷史走廊中穿行,是呼吸到了“光榮革命”時代之風,是在與喬叟、狄更斯、莎士比亞對話;更覺得自己是來到了一個珍愛歷史,有深厚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國度。其實,你自己的號稱“四大文明古國”的中華,比不列顛古老多了,但你滄桑的歷史感,似乎只有走進博物館,面對有著幾千歲年齡的那些陶片、帛片、玉器、青銅器,才能依稀地翻上心頭。

英國House一般為二層或三層的獨棟小樓,黑色坡尖頂,紅色磚墻,白漆油成的木門和木窗欞,構成滿大英遍地追捧的“英式三原色”。如果說灰色是北京的城市色,粉墻黛瓦是中國江南建筑的基本元素,那么英國民居的基本色就是紅、黑、白,我猜這大概與他們整天被包圍在大片大片綠草和綠樹林中間有關吧?我見過的英國城市,只有巴斯是個例外;巴斯這個英國排名第三的旅游城市是米黃色的,屋檐和門楣、窗欞等細部都是維多利亞式的,以聞名于世的“大澡堂”最為典型。因為巴斯是當年橫掃歐洲的羅馬軍團修建的,是經(jīng)典的“羅馬風”而非真正的“英倫范兒”。

真正“英倫范兒”的House,主要是哥特式和羅馬式的,另外還有在二者影響之下逐漸生成的安妮女皇式、史迪克式、都鐸式等。屋頂多呈大三角形,有的相當陡峭,幾乎成45度夾角,我猜這是為了躲雨水,大家知道英國是一個被雨水頻繁澆灌的國家。老房子有木架建筑結構的,也有磚結構的。木結構的一般將煙囪設在屋子中央,磚結構的設在兩側,煙囪都明顯而精致,一個個像是站在屋頂上的盆景,成為英國House很文藝的一個標志。浪漫的法國人和享受色彩的西班牙人可能覺得英國民居造型比較簡單,外墻和屋檐等處都少有裝飾,宛如這個國家的人過于嚴謹和刻板。也許吧?不過我倒是覺得House內部舒適的布局與裝飾,更是英國人內秀性格的經(jīng)典表達。說來世界上的性格多種多樣,各民族各國家的脾氣秉性、風土人情亦奇葩多多,沒有什么好與壞的分別。尊重別人也堅守自己,誰也別對人家指手畫腳,此即我們中華謂之的“和而不同”,這才是人類共處的最好的境界。

進得英倫House,一般的布局都是:一樓有客廳、餐廳、廚房、衛(wèi)生間,有的還帶著一間書房;二樓是兩到三個起居室;三樓則是存放物品的坡頂閣樓。英國以小家庭為單位,一般兒女成年以后都搬出去獨立居住,結婚生子以后也是自己帶養(yǎng)孩子,老人是不負責再照看孫輩的。但是到了周六周日,我看見小區(qū)內還是人來人往的很熱鬧,有兒女帶著孫子孫女來看望父母的,有雙親喜滋滋來兒女家看隔代寶貝的。我還看見,他們有的一大早就開著車去把孫子孫女接來,在自己家里待上一整天,直到晚上再把他們送回去。這和我們中國差不多是完全一樣的,常常看得我眼眶發(fā)熱。親情是人倫中最神秘的感情之一,無論是西風東漸,還是東風西漸,“隔代親”都是人類心靈的軟肋。

英國最令人羨慕的是每個House都有前后兩個花園,英國人愛說“沒有花園的房子就不叫房子”。前花園用來給大家觀賞,故爭奇斗艷的因素比較濃,一般都植著一片毛咕咕的綠草,栽著五彩斑斕的鮮花。還有的種上一兩棵楓樹、櫸樹、櫟樹什么的,樹的造型都很藝術,像放大的盆景,或者像剪影,像雕塑,像這個家庭的Logo??催@些一個挨一個的小花園,就能看出它主人的經(jīng)濟狀況、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等。不過隨著人口越來越多,汽車越來越多,前花園也逐漸被侵占,我看過有一家花園里挨挨擠擠地停著四輛車,綠地已全部被磚鋪的地面所取代。據(jù)說英國有法律管著呢,誰家的花園荒蕪了、色衰了都不行,連蒼涼了也要被罰款。

至于后花園做什么,就各家有各家的自由了。聽說華裔或華人家現(xiàn)在爭相種蔬菜,可能因為思鄉(xiāng)?也可能是英國的蔬菜太昂貴了?在英國,三四片葉子的小油菜,三棵裝一個小塑料盒,就敢跟你要三英鎊即三十多塊人民幣,哎呀,這不是下狠手殺人嗎!英國蔬菜的品種也很少,其中一些沒見過的洋玩意兒還特不對咱中國人的胃——這矛盾反正現(xiàn)在還無解,或者你回中國吃去,什么都有,幾百種(也許上千種),都便宜,可以可著肚子吃,但是不保證沒有農(nóng)藥,有好些土地和水源也已被污染了;或者你就留洋外國,吃干凈的,但得“割肉”。所以,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在英國的華人中就流行起自己種蔬菜,從國內覓來韭菜、豆角、西紅柿、黃瓜、茄子、絲瓜、南瓜、小白菜等種子,播撒在英倫的土地上,風一吹拂,雨一撫摸,就像它們的主人一樣具有了超強的生存能力,隨處都能生根、開花、結碩果,大豐收。

不過近年來,英國帶前后花園的House越來越成為珍稀品種了,原因不言而喻,全世界流行的大趨勢都是人口越來越多,地球卻沒長大長胖,所以“人均”無論什么都越來越少。過去是倫敦等幾個超級大城市才建有公寓,現(xiàn)在,中城市,小城市,甚至更小的Town(鎮(zhèn),小鎮(zhèn))也建起了很多公寓。這些公寓一般都是三層四層,也是紅磚墻、白門窗、黑坡頂?shù)摹坝亍苯M成。每幢差不多都是三個單元門,有三五十套兩室一廳和一室一廳的房間。每個小區(qū)因空間大小而不等,大的十幾幢二十幾幢,小的三四幢五六幢。但都對周圍環(huán)境要求很高,必須到處有花叢、草地,古樹、大樹、小樹都不可少,每周有專人來修剪和打掃,每月從外面給住戶們擦玻璃。當然了,物業(yè)費很了得,因為英國的人工費極其昂貴。

我到現(xiàn)在也沒明白,為什么英國很少有三居室的房子?兩居室也都很小,這一點和中國完全不一樣。以我女兒家為例,這還是這幢樓最大的一套,兩室兩衛(wèi)一廳,使用面積才65平方米:一個客廳加開放式廚房,22.5平方米,主臥加衛(wèi)生間17.5平方米,次臥9.5平方米,次衛(wèi)4.5平方米,其余是走廊加儲物間。面積雖小,卻特別好用,幾乎每一寸地方都被充分利用起來了。內部還五臟俱全,包括兩個頂天立地的大儲物間,一個立地頂天的雙開門大衣柜,還有開放式廚房的吊柜、灶臺、電磁爐、洗菜池、電冰箱等。英國出售的公寓都是精裝修,女兒家也不例外,駝色地毯,橙黃色木門,白色推拉式鐵窗,黑色鐵柵欄的裝飾性陽臺;還包括兩個衛(wèi)生間里的浴缸、立體淋浴間、水池子、水龍頭、馬桶等,一切齊備。搬進來時,只要自己安上窗簾,擺好家具,就可入住。所有材料都是環(huán)保的,沒有任何異味兒,只要鑰匙交給你了,當天就能住人,用不著像中國似的,最少也得晾三個月以上。這常常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來,我1998年買的一套名牌華日家具,到現(xiàn)在拉開抽屜還有一股子撲鼻的化學味兒,說來那已經(jīng)是上個世紀的產(chǎn)品了,你說是我夸張還是誰個夸張?

英國的房屋質量之好堪稱精絕,連每一根釘子都是貨真價實的高級鐵,所以它們的平均壽命是132年,是中國房屋平均壽命30年的4.4倍,也比美國的平均74年又高出58年!不知道這與“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有關,還是跟英國人特別寵愛房屋有關?而且買下房子,連同房屋所站立的那片土地也就都是你的了,產(chǎn)權為999年,相當于永久。

我最欣賞的是所有用材的貨真價實:門把手,不銹鋼的,密度肯定空前的大,瓷瓷實實,特別沉,攥在手里的感覺像可靠的舊友;樓道門,在推手的地方加裝了一塊不銹鋼板,以增加木頭受力的牢度;樓梯,在每一階都加上不銹鋼封條,釘?shù)盟浪赖?,絕不會翹起;室內室外的地毯,所有的銜接處如與墻角、與瓷磚、與衛(wèi)生間、與走廊等都嚴絲合縫,蹲在地上仔細瞧也無可挑剔。一天早上我拿著塑料小掃帚清掃陽臺,不小心碰到黑色鐵柵欄上,它立即發(fā)出了極其響亮的“當——”,嚇了我一跳。很久沒聽到這種茁實的鐵響了,在我北京的家里,17層高樓落地窗前的柵欄是空心鋁皮的,再使勁敲也敲不出這種實心鑄鐵的“當當”聲,我不由得“當——當——當——”一下一下敲起來,每一聲都引起了我對過去年代中,那些雖然笨拙但絕對真材實料的老物件的懷想。用不著再諱言,現(xiàn)在中國就好像沒好東西了似的,水龍頭沒用幾天就漏水,不銹鋼不幾天就生銹,自行車輪胎幾個月就磨穿了,電褥子漏電,熱水器漏氣,灶臺開關打不著火。還有塑料桶越做越薄,薄得像張紙,拎起半桶水就開始晃悠;熱水袋擰不緊塞子,能漏一被窩水……不說了,不說了,唉呀呀,再說就該批判我刻薄中國了——可有誰知道,一個在外訪住的中國記者看到人家處處都在堅守優(yōu)秀并好上加好,而我們的好傳統(tǒng)、好東西卻被一味追逐金錢鬧得沒了立身之地,她的愛國心和自尊心受到了多么沉痛的打擊??!

過去世紀里的英國House,一般都有半地下室,我還住過,對于多雨的英國來說,潮得要命,墻上都發(fā)霉,也陰得要死,夏天都得穿毛衣毛褲,那膝關節(jié)還受涼呢。這回我發(fā)現(xiàn),英國這些年蓋的新房子都不再做地下室了,是因為沒有窮人了?不對,窮與福都是相對的,有富人就有窮人,有窮人就有富人,必須承認這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常態(tài)。問題是怎樣盡可能消除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讓窮人也能有尊嚴地生活?數(shù)百年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暴力革命主張者和改良主義者都做了很多嘗試,甚至奮斗、流血、犧牲?,F(xiàn)在英國的有關法律是這樣規(guī)定的:每個新建小區(qū)都必須按比例建造留給窮人的住房,然后由政府出面分配給貧困家庭居住,只收很少的租金。由于規(guī)定這些住房與商品房混搭,我至今也沒搞清我們小區(qū)究竟哪幾個單元是非商品房。

所以我們樓下也就沒有地下室了,一層叫零層,就是住宅。又讓我大為驚訝的是,零層居然還辟出很大面積做了三個開放式車庫,每個可以停放六輛車。英國購房時候,隨房免費提供停車位,一家一輛,誰先到誰先得,后來的住戶就只能停放在小區(qū)內的露天停車場里,也是一家一個位。這在中國根本是不可想象的,開發(fā)商哪兒舍得拿蓋房間的面積做車位啊?他們連地面上本來大自然賜予的地方都霸占了,畫上白線就強買強賣呢!

住英國公寓,最享受的有三件事。一是帶電梯,三層樓也帶電梯,還是那種三面大鏡子、帶語音提示的明晃晃的高大上。二是樓道、樓梯都是灰色花紋地毯鋪地,走廊墻上掛著不列顛風光的鏡框,沒有任何雜物堆放,每個角落都收拾得清清爽爽,整潔得就像走在自家客廳的感覺,真舒服透了!三是你走進走出,無論碰到任何人,一襲香水味兒的金發(fā)姑娘還是粗獷的碧眼帥哥,人人臉上都立即燦爛起來,朗聲向你問好,那熱情的笑容真迷人,能讓你晴朗一整天。

聽說住慣了House的英國人也漸漸愛住公寓(flat)了。女兒的一個閨密住在倫敦某知識分子集中的社區(qū),鄰居是一位英國作家,老頭六十多了,寫過不少本書。他便是特意把自己帶前后花園的House賣了,在公寓里買了一室一廳。咱們中國人不理解吧?老頭卻住得心花怒放:“在這里不用操心花園,還有物業(yè)來打掃衛(wèi)生,解決任何修修補補的事,真是把我解放了……”英國人中像這樣“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可不在少數(shù),他們住進公寓的開心勁兒,比咱們舉家奮斗了八百年,終于攻克了一所House的狂喜還生猛!

于是有人出來做總結了:“人類就這毛病,全都看著別人過得好!中國人沒住過House,覺得住別墅才高大上;英國人沒住過flat,自從搬進公寓,就跟住進皇宮似的,再也不肯搬出來啦……”

對了,公寓的房間里,還都有一個特殊的裝置,我從來沒見過,認為有責任推薦給中國人民也一起享受享受:在每個窗戶和通陽臺的門上端,都安裝有一個PC材料的條狀物,有兩個手指那么寬,兩尺長,其上有凹槽,有孔洞,有開關。把開關的小片往下一扳,便把鑲嵌在內的幾個長條板推上去了,外面清新的空氣立即進來了,原來是通氣的裝置,英國人活得可真精細啊——這又讓我浮想聯(lián)翩了,記得那年我第一次去美國,當?shù)氐娜A人作家說了一件事,讓我記一輩子:歷來喜歡“窩里斗”的中國人到了美國,不顧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還是習慣性地“打斗”,即使兩個中國人面對一個白人上司,也是各自到上司那里去給對方拆臺!唉,咱們中國人,怎么就不能把這股發(fā)狠的勁頭,也用在諸如開發(fā)通氣裝置之類,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一些呢?

對了,我還想起一件事,就是暖氣設備還沒介紹。新建公寓的每個房間包括衛(wèi)生間里,都裝有鐵質的電暖氣片,有獨立的開關。這優(yōu)點是可以自由調節(jié),你愿意的話夏天燒熱都可以,而且也不用為供暖費幾年收不上來而大動干戈。另一方面也有弊病,前面說過英國電費巨貴,要把屋子搞暖和了也得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然就不能有咱們中國集中供暖的熱乎勁兒和舒服勁兒了。也偶有窮人被凍死家中的報道見諸報端。話說已經(jīng)過去40年了,我還清楚地記得年輕時讀《約翰··克里斯多夫》,有一個細節(jié)被永久刻在了心上:那一年巴黎大雪紛飛,他窮得沒錢開暖氣,被凍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平躺在床上把椅子壓在身上,以期能夠使自己變得暖和一點。英國雖然不是太冷,可也有下大雪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在屋子里靜坐著,只一小會兒,那淫邪的資本主義寒氣就悄沒聲息地把你團團圍住了,一直鉆進你的骨頭縫兒,讓你嘗透什么叫作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最后告訴大家英國的房價:似我女兒的這個精裝兩居室,位置在離倫敦64公里,離雷丁市15公里的一個小鎮(zhèn)里。步行到火車站8分鐘,到汽車站3分鐘;到西邊的Lidl大超市2分鐘,到東邊的超大型超市Tesco(在中國叫“樂購”)7分鐘。客廳和主臥室為北房,次臥窗戶朝東,窗外是一排直徑一抱粗、綠葉一直葳蕤到地面的古樹。房款一共是22萬英鎊(合人民幣220萬元),首付10萬英鎊。頭兩年貸款利率是2.5%,第三年起提升到4%。物業(yè)費每半年交一次,大約是750英鎊上下,根據(jù)小區(qū)的公共用電量不同而上下浮動(公共用電量包括走廊、停車場、垃圾房等處的消耗,英國的電費昂貴故要住戶們平攤)。若租住的話,這套房子每月需付租金1400鎊。

不過這已是2012年秋季的房價了,這兩年英國的房價也跟直升機起飛似的,“呼”一家伙就漲起來了,眼下這套房子已經(jīng)漲到27萬鎊了,兩年漲了50萬人民幣啊!至于倫敦的房價,不論是土豪區(qū)域的、平民實惠好地段的還是略差地段的各種房子,都“噌!噌!噌!”漲幅更高。

有謠言說英國房價是咱們中國大媽給拉高的,我將信將疑。要說是吧,咱中國大媽們真有這么大的實力,能把昔日欺負咱們到家的老牌英帝國主義擠對成這樣?要說不是吧,眼前就有一活生生例子:女兒的又一個年輕朋友,在英辛苦打拼10年,最終攢夠了首付款,在倫敦簽下一套心儀的房子,美,心里那個美啊??烧l知第三天頭上,就接到開發(fā)商的退款電話,說是頭天來了一位中國大媽,上午粗略看了看房,下午就拎著33萬鎊現(xiàn)款把房子買走了!年輕朋友那個氣呀,可是沒轍,因為英國法律允許付全款的人優(yōu)先拿房……

我就納了悶兒了,中國人,窮了幾百年了,窮得吃不上飯,窮得哀鴻遍野,甚至曾經(jīng)窮得讓洋人狂妄地掛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可是曾幾何時,咱們中國人變得這么有錢啦?

或曰:那一定是貪官家的女眷。也許是的?可我向老天爺保證,我曾經(jīng)親眼所見,滬、浙、蘇、粵、閩……的許多許多民間土豪,也有的是金子銀子鉆石翡翠,有的富可敵村、敵縣,敵一座小城市也不在話下。若他們在倫敦巴黎紐約買套房子,只是小小菜一碟啊。這還不算山西的煤老板,陜西和鄂爾多斯的油氣暴發(fā)戶呢。

這就還想再贅上一句英國的住房保障制度。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實施福利制度最早的國家,體現(xiàn)在住房上,“居者有其屋”,公民普遍享受國家擔負的住房福利。對沒有自住房的低收入居民,國家提供租住政府公房或私人住房的津貼。為防止民眾因住房支出過多而淪為貧困,還有為收入低于貧困線的貧困家庭追加的住房福利。為了實現(xiàn)民眾的住房夢,政府還動用最智慧的專家想了很多辦法,通過《住房法》,使低收入群體也能買得起房。我女兒公司里的一位肯尼亞姑娘,數(shù)年前與母親和姐姐一起來到英國,最近終于在政府的幫助下買了她們自己的住房——是實打實的“政府幫助”,即個人只需付百分之五十的低息貸款,另一半由政府支付。她們擁有居住權,沒有出租權和出賣權。將來她們的經(jīng)濟情況好起來以后,還可以再買下政府支付的那一半貸款,把房子徹底變成個人的財產(chǎn)……可真是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辦法也都是人想出來的。

在英倫大地上奔馳,除了一幢幢不時閃現(xiàn)眼前的House,就是連綿起伏的綠草地,望不到邊,望不到邊。從來沒看到過莊稼,不像我們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是水稻、小麥、玉米、高粱、谷子、糜、黍、豆……還有西紅柿、黃瓜、豆角、茄子、菜花、土豆、南瓜、白菜……雖然近年來我們不再自夸“地大物博”,但“物產(chǎn)豐富”還是有的,“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句話已經(jīng)印在我們的教科書里。記得國內有人說過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群,也許吧?至少是之一,最新的例子是華為已經(jīng)開發(fā)出堪與那第六只蘋果相媲美的Mate7,這完全說明我們專家的智力絕不比誰的差。那么,可否也動用我們華夏最聰明的大腦,開發(fā)出屬于當代中國的“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文明之花呢?

責任編輯 葉雪松

猜你喜歡
英國
英國的環(huán)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Myths and legends-South Asia(Thailand)
Reading skills praCtice:A train timetable
Myths and Iegends-Europe
Writing skills practice: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Southwest Asia(Ancient Mesopotamia-Sumer)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玛纳斯县| 迁安市| 土默特右旗| 治县。| 怀仁县| 广元市| 锡林郭勒盟| 兴义市| 朝阳市| 南昌县| 汶上县| 册亨县| 得荣县| 伊通| 康乐县| 师宗县| 县级市| 富源县| 西平县| 全州县| 奉新县| 禹州市| 和林格尔县| 呼图壁县| 武隆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克什克腾旗| 合阳县| 泗水县| 清镇市| 通辽市| 河南省| 白朗县| 霍山县| 自治县| 奈曼旗| 长海县| 亳州市| 康平县| 高雄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