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靈
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常常有一些關鍵性詞語,它們對概括文章內容、抒發(fā)作者情感、揭示內涵道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時,如果教師可以牢牢抓住這些關鍵詞,讓學生學習這些詞語,嘗試作解釋、寫批注,就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寫批注就是在行文旁作注解或寫感受,是一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寫批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有效閱讀。
一、緊扣關鍵詞寫批注
并不是所有的詞語都有寫批注的必要和意義,只有一些對概括內容、抒發(fā)情感、揭示道理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詞語才需要寫批注。若教學時牢牢抓住這些關鍵詞,讓學生寫批注,就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課題中“勵志”一詞,設計三個問題:“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徐悲鴻如何‘勵志?徐悲鴻‘勵志的結果怎樣?”引導學生做好這三個關鍵的問題批注。
畫出關鍵詞語后,可以把自己對這三個關鍵問題的理解、感受寫在詞語旁。詞語的意思有限,但與文章的聯(lián)系是緊密的。學生學習一個詞,卻又不僅僅只學了一個詞。
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寫批注,學生一方面可以積極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梳理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內容,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揣摩文章人物的語言、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讀懂重點句寫批注
詞和詞的組合就構成了句子。句子在課文中是有主次之分的。教材中的課文往往存在著關鍵的句子,若能抓住這些關鍵的句子,找準課文教學的切入口,讀懂關鍵句,引導學生寫批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對學生把握課文要點,欣賞課文的語言美,領會、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起著關鍵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黃山奇松》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句,“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而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币龑W生思考:“黃山松奇在哪?人們?yōu)槭裁磳S山松情有獨鐘?”在最后一個自然段,學生在旁邊寫著:“黃山松千姿百態(tài),一個省略號可以看出黃山松還有很多種姿態(tài),也可以看出它的神奇,人們對黃山松的情有獨鐘?!睂W生自主閱讀文本,圈畫出重點語句,結合自己的體驗,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三、抓住主旨段寫批注
課文都是由自然段組合而成的,這些自然段在課文中的地位并非完全一樣,而是有重點段和非重點段之分的。重點段往往揭示課文的主旨,是全文的核心。教師要善于抓住主旨段,引導學生寫批注,達到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最大的麥穗》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從人物的神情動作中,想象蘇格拉底會向他的弟子們說些什么。在學生交流后,讓他們重點閱讀第七自然段,緊扣這三個問題:“‘老師的話是哪些話?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有什么表現(xiàn)呢?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你對這個‘道理的理解?”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開動腦筋理解這些問題,并將深切的感受寫成批注,寫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有的學生會在蘇格拉底第一次說的話語旁寫下“蘇格拉底提出了‘只許進不許退的要求,告訴弟子們沒有回頭重選的機會”。 有的學生會在蘇格拉底第二次說的話語旁寫下“蘇格拉底對弟子們失去良機而感到惋惜”。有的學生會在蘇格拉底第三次說的話語旁寫下“當聽了師傅說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弟子們心里肯定很后悔”。通過以上閱讀體會的鋪墊,學生對課文的主旨段——第七自然段所暗示的人生哲理也就不陌生了,大多數(shù)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到“抓住眼前的機遇,完成當前的任務,這樣才不會錯失良機,不會虛度光陰、一事無成”的道理。
揭示主旨的段落,概括性強,富有哲理。教師引導學生緊扣主旨段寫批注,指導學生到課文的重點情節(jié)中深入體會文章,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的內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寓意。
關鍵詞、重點句、主旨段都是課文的聚焦點,教師既要考慮教材的特點、編者的訓練意圖,還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找準課文教學的突破口,從而進行有效教學。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讓學生邊讀邊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自我領悟。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掌握了寫批注的方法并不是語文教學的終結,而應持之以恒,養(yǎng)成寫批注的習慣,這樣學生的知識才能得以深化,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個性才能得以張揚,精神世界才能得以豐富。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明德小學)
責任編輯:范宏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