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香
新課標理念下的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經驗的積累,發(fā)展數學思維方法,這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也讓教師在教學中深受困擾。但如何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熱情,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和靈活性呢?筆者做了數學思維解壓和壓縮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數“數”,激活“數感”意識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新知的獲得,離不開舊知的激活,在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之下,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水平。那么,如何激活學生的舊有經驗,使其發(fā)揮正向遷移作用呢?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問題或者情境設置,逐步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進入問題探究狀態(tài)。
如學生在學習9加幾之前,已經學過了數數和圈數,頭腦里有了簡單的數的概念。藉此,我從學生簡單的數的認識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數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激活其“湊十”意識。
我先設置問題:現在有兩堆草莓,學生分組數數,看哪一組數得最快。學生很快就數出了第二堆草莓的數量。此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大家想想,怎么才能數得很快呢?學生認為,圈畫出十個數,剩下的就好數了。
通過有效對比,學生的“湊十”意識被逐步喚醒,由“圈數”發(fā)展到要“圈得更快”這樣一個思維層次,使數學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激活,為下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礎。
二、擺“數”,建立“數感”通路
心理學家發(fā)現,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激活其思維能力的是直觀操作。在小學生數感建立的過程中,教師要設置有效的動手操作,使學生有直接的數學體驗,從而建立數學活動經驗,形成數學思維,這樣一個過程,缺一不可,為學生建立思維的通路至關重要。
如學生建立了“湊十”的意識,那么接下來就要進行動手實踐,將意識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中來,讓學生經歷一個驗證的思維解壓過程。我設置問題:小猴子摘了很多桃子,將其中幾個裝在一個框子里,另外的放在外面。你能提出問題嗎?怎么算的?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個桃子?顯然,學生的計算思維還停留在數數的經驗中,為此我展開引導,將桃子用圓片代替,學生藉此展開拼擺,然后帶領學生進行交流:你為什么這樣擺呢?學生通過學具的十進制方格圖的暗示,很快有了思維的激活:想辦法湊成10個,而后通過拼擺和交流,學生對湊十法的算理有了初步的思考,使得學習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三、比“數”,形成“數感”技能
比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學生找到規(guī)律和方法。如在學生建立湊十法技能計算之前,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方法和規(guī)律的認知建構過程,使其計算技能水到渠成,我特意做了這樣的習題設置,讓學生進行比對,查找規(guī)律。學生經過觀察和思考發(fā)現,如通過比較壓縮了學生思維的過程,提煉出來湊十法的技能方法,學生很快有了抽象到具體的飛躍,再次建構了湊十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我讓學生從9+6想9+1+5,再由9+1+5想9+6,這樣互相轉化,形成了初步的湊十法基本技能,提高了計算速度。
四、理“數”,發(fā)展“數感”思維
在數學計算教學中,對于基礎計算,教師要敢于將過程壓縮,并且提升計算經驗,為學生提供一個比較有效的探究平臺,借此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能力。
如我先讓學生從9加幾的所有算式入手,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建立經驗連接:說說你對這道題是怎么整理的?學生認為,從第二個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整理,像這樣9+9,9+8,9+7,一直到9+1.也有學生提出,可以從第二個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整理,像這樣9+1,9+2,9+3,一直到9+9;我進行延伸: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認為,9+3比9+4多1個數;9+6比9+7多1個數,由此建立新的數學經驗,形成新的數學思維:如果看到9+5,直接就想到9+3,便可得到9+5的結果。
通過觀察,學生思考數字間的規(guī)律,打開了計算技能和算理之間的鏈接。通過層層觀察,探究,對計算和算理有了從直觀到抽象的發(fā)展過程,由此建立了數學思維,發(fā)展了數學活動經驗,積累了豐富的數學表象,使得基本的技能方法得到了落實。而更為有效的是,減少了冗長的思維推算過程,提升了學生的運算速度。
不言而喻,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是無窮的,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解壓和壓縮的空間,既能夠使學生從探究中開始自主解壓探究,又能夠從壓縮的學習空間中得到自主思維的開發(fā),而這也正是數學課堂的本質所在。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陳集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