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化學知識時,對所遇知識難點的難解和錯解現(xiàn)象層出不窮。本文將從教學實踐經驗出發(fā),初步對新課改下的中學化學素質教育改革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化學;教學改革
中學生在中學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面對著紛繁復雜的化學知識時難解和錯解現(xiàn)象層出不窮。筆者認為這需要中學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解題的思維方法,從優(yōu)化解題的思路著手,強調素質化教育下化學實驗課程的動手性和操作能力培養(yǎng),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拓展中學生化學學習的思維空間,從而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化學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提升中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一、對本課題進行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教育前輩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蔽覀兘逃ぷ髡卟粌H要讓學生“學會”,最終更要讓學生“會學”。由此可見,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會學”,就是要使學生掌握閱讀、思考、分析、解題等的具體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學化學知識要點的能力。對本課題的研究,即是對素質教育的方法論研究,對于新課改下化學教學改革的實施具備參照意義。
二、關于化學理論教學的改革初探
由于中學化學知識點的抽象性、復雜性,化學理論課程教學所出現(xiàn)的問題是中學生反映得最多、也是最直接的。由于中學化學長期以來一直是為應試教育(高考)而服務,屬于應試教育下的重要學科分類,因此多年以來,化學學科的筆試應答一直倍受重視。然而筆者認為,應試教育固然重要,因為它是學生通往更高級學府的“引玉之磚”,然而如果我們的化學教師能將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作為應試教育的突破點,摒棄既往的死記硬背,流水線式的題海戰(zhàn)術,即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化學考試成績,一舉兩得。
三、關于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初探
中學化學實驗課程檢驗的是中學生對于化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及動手操作能力,是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化學實驗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大膽嘗試動手操作,通過實驗的過程檢驗化學理論知識,從而解答化學疑難問題,并舉一反三地對中學化學的疑難問題領悟透徹。但是由于化學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及化學課程實驗的復雜性,學生往往難以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快速結合書本理論知識有效地參與實驗檢驗,容易在這一過程中衍生出許多化學知識的疑難點。
譬如在中學化學實驗課程上,對于“乙醛為何能使溴水褪色?其中發(fā)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和變化?”通常這樣的問題會讓很多學生感覺到棘手。對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化學現(xiàn)象,我們化學教育同行們通常情況下是這樣向學生講解的: 碳氧及碳碳雙鍵相似但也有不同,C=C 能與 Br2 加成,而C=O 卻不能與 Br2 加成,溴水是一種強氧化劑,能將乙醛氧化從而形成乙酸,所以乙醛能使溴水產生褪色反應,但不是加成而是氧化。
通過一系列乙醛與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的對比實驗,較圓滿地向學生解釋了乙醛使溴水褪色的本質是氧化反應而不是加成;此外,證明檢驗乙烯的最佳試劑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而不是溴水。如此一來,學生對于之前的疑問就會心中有數(shù)了,并且還能觸發(fā)學生對于新的化學知識點的探索興趣。
四、關于化學思維拓展教育的改革初探
化學思維的拓展對于中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中的意義比較深遠,例如在化學課程中關于“氮族元素”的一章是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學習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部分內容存在的疑問較多,為便于同學們學習時掌握,筆者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存在的疑難問題如“氮氣有關疑難點分析”及“氨氣和氨水有關疑難點分析”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和分析講解。
學生在學習到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往往會產生疑問:元素的非金屬性強,為什么氮氣卻反而比白磷活潑性弱? N 比 P 元素的非金屬性強,為什么氮氣卻反而比白磷活潑性弱?
針對這一類疑問,根據元素周期律可知,氮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磷元素強。而物質的活潑性與其分子內的化學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氮分子內存在的是 N≡N 三鍵,而白磷分子內存在的是 P-P 單鍵,氮分子內共價鍵的鍵能很大,不易斷裂,故 N2 穩(wěn)定;白磷分子內共價鍵的鍵能較小,易斷裂,故白磷分子較活潑。
通過筆者對學生化學拓展思維的引導,在倡導學生的積極思考的同時,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踴躍表達個人的見解,筆者再根據學生所提出的疑難問題逐一進行講解,為學生釋疑解惑,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化學的課程學習中往往均能做到思維活躍,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化學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當下社會,教育已成為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堅實基礎,這一理念也正逐漸被全社會所廣泛認同。教育關注的是人,人的素質決定了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素質教育的提出并不僅僅只是口號的需要,更多的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對于新課改下的中學化學教學改革,我們所要做的還有很多,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肖川.《化學教學的經驗與策略》 岳麓書社 2002年6月
[2]魏書福.《化學教師工作漫談》 漓江出版社 2011年
作者簡介:
董志平,(1980~)女,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人,工作單位:東營市一中;職務:教師;學歷:大學本科;專業(yè)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