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月照
摘 ?要:隨著體育教學的快速發(fā)展,各大院校在體育教學上有了新的變化和改善,面對這樣的發(fā)展大潮,師范院校的體育教學也在不斷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本文以師范類院校為背景,通過體育教學的現狀問題分析,給出相應建議,給出了師范院校在體育教學中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師范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建議
1 ?師范院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學思想觀念落后
師范院校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相對落后,認為體育就是靠單純的運動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站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去考慮體育教學的意義,這種滯后性的觀念,極大的制約了師范院校的體育教學。有些老師也只注重對體育能力強的學生的訓練和培養(yǎng),而學校領導也把體育賽事獲得的成績作為評價學校體育教學的指標,這都違背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初衷,忽視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造成了理論與實踐沒有合理結合的現象。
(2)教學目標不明確
部分體育老師缺少專業(yè)的培養(yǎng)和觀念的引導,不能完全結合師范院校的教學特點,從而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計劃不健全;使得體育教學過于形式化、內容單調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上課激情。如果把體育教學看做是純粹的課間玩耍,那就說明了我們對體育教學還處在一個目標模糊化狀態(tài),不具備健全的教學意識,無法以客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新時期的體育教學,導致了體育教學的擱淺。
(3)教學內容單一
大多數師范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強制灌輸的方式教授給學生,把教師放在了教學的中心位置而忽視了學生的地位,這種單項傳授式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學生早已厭倦了枯燥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方式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興趣,那么設計合理、創(chuàng)新的課程內容對于授課效果變得尤為重要。在室外進行體育活動教學時,活動內容的多樣化、活動量的大小、活動的新穎性,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狀態(tài)。師范院校的體育教學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相關課程和教學計劃。
(4)教學評價改變
師范院校的初中體育教學提倡了綜合發(fā)展性評價,堅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看中知識與健康的結合,而且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的發(fā)展,實現了從過分偏重學生體育技能和學習成績到重視教學過程、情感投入、學生價值觀的過渡。以往的體育教學是追求學生能夠配合老師完成該科目的基本標準即可,室內課堂上,能夠好好聽講,閱讀課文所列相關知識,對其有基本了解就算是合格了,并不會安排理論考試等進行評價;室外課堂上,學生能夠參與老師安排的基本集體活動就算是到達要求了,老師基本上不會太在意學生的活動質量,而對其進行評價;這些都是沒有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一個課時。
3 ?有效教學實施建議
(1)樹立師范院校授課理念
師范院校體育教學需要通過階段性的教學實踐后,提升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是教學效益的體現。通俗地講,學生通過接受新的思想理念,在身體健康、技能技術、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方面,是否取得階段形成就,是否有效果的體現。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包括了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技能、學習能力、學習熱情和價值觀的方面,在師范院校中,教師應該正確看到教師和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的規(guī)律;把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作為維護良好師生關系的紐帶,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雙方的學習積極性,共建氣氛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老師可以借助其它工具,結合課堂講解內容,把原來枯燥乏味的教材講解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例如:體育老師在進行籃球課訓練技術講解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段NBA精彩片段,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先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進行下一步講解。
(2)確定師范院校教學目標
師范院校下的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具體、層次分明、針對性強,從某一個具體目標出發(fā),根據其發(fā)展方向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首先,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實施性高,明確某一訓練項目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需要運用怎樣的方法。把其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告訴學生,讓學生也能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最佳的方式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切實有效的學習和鍛煉;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3)提高師范院校教師教學水平
通過前期合理準確的教學準備,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根據平時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科學化的信息分析,制定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對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從而使得教學有效化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
4 ?結論
師范院校體育教學已經迎來了新的時代,體育教育也在這場改革浪潮中得到了完善,要求學校在設計教育目標時,要符合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和未來就業(yè)發(fā)展;教師在課程設置時,要抓住學生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配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緊扣學生專業(yè)的特點;通過實際教材內容和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結合,開展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 王漢瀾.教育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7.
[2] 盧元鎮(zhèn).中國體育社會學[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000 .
[3] 曲宗湖, 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